狍子车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呼兰河的北岸是一片片柳树林,棵棵白皮柳长得比房子都高,树干像人的胳膊一样粗。夏天,柳树林长得枝叶茂盛,隔几棵柳树,就看不见对面的人。
  柳树林里藏着狼和狐狸,也游动着一群又一群的野狍子。
  狍子很贪吃,每年秋天,它们都会结伙到山上的玉米地里吃成熟的玉米,渐渐吃上了瘾。
  冬天,地里的玉米都被收回家了,那些狍子还是经常到它们吃过玉米的地方来,想寻找一点儿吃的东西。
  聪明的田老五想出个好办法,在地里挖窖“窖”狍子。
  刚一入冬,田老五就在自己地里挖了个圆坑。这个圆坑直径一米左右,深浅也是一米左右。挖好坑以后,在上面盖了几根玉米秸秆儿,玉米秸秆儿的上面再引诱性地放几穗玉米棒子。狍子傻,见到玉米棒子就会急着跑过来,正好掉进人挖的陷阱里,陷阱能让掉进来的狍子蜷曲着身子,动也动不了,跳又用不上力气,只好乖乖就擒。
  田老五已经“窖”到一只大狍子了,狍子皮扒下来钉在墙上晾着,狍子肉冻起来在小仓房放着。他盘算,再“窖”到一只大狍子,过年时的孢子肉就够吃了。
  那天晚上,田老五睡得不实在,总是有种感觉,又要“窖”到一只大狍子了。
  天刚蒙蒙亮,田老五就来到了他的狍子窖前。他兴奋不已,老远就看见摆好的玉米秸秆儿陷落到坑里,他知道,又有一只大狍子即将成为他的美食了。
  等走近狍子窖,他却很失望。狍子窖里不是一只大狍子,而是一只不到半岁的小狍子。
  小狍子见人很害怕,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用惶惑的眼神看着田老五。
  是猎物就得收着。田老五用绳子把小狍子捆起来,背回了家。
  家里人对怎样处置这只小狍子分歧很大。妻子主张马上杀掉,说野狍子不是家里养的。儿子大栓说什么也不同意杀了小狍子,想让小狍子长大了跟他一起玩儿。
  田老五仔细看着小狍子,竟也动了恻隐之心。这小狍子不但不躲他,还一个劲儿地围着他转,不时用小舌头来舔他的手。
  反正也出不了多少肉,田老五决定把小狍子留下来养着。
  奇怪的是,小狍子撒开绳子也不跑,就在院儿里跟大栓玩儿。不几天,大栓就和小狍子成了好朋友,大栓总是用玉米粒和高粱粒喂小狍子吃,小狍子吃饱了就往大栓身上蹭,还不断摇着它的短尾巴。
  儿子喜欢就是妈妈喜欢。田老五的妻子也爱上了小狍子,天天喂它水,摩挲它的毛。
  冬去春来,小狍子渐渐长大了,田老五就把小狍子和小毛驴拴在一个槽上,喂它们草,喂它们料。小狍子很懂事,吃草吃料都让着小毛驴。
  小毛驴喜欢这个新来的朋友,身子总往小狍子身上贴。
  农闲的时候,田老五就赶着毛驴车到外村收废铜烂铁麻绳头一类的东西,再到供销社去卖钱。他看小毛驴自己拉车太费力,就把小狍子也上了套,跟小毛驴一起拉车。狍子拉车很新鲜,很亮眼,于是人们都把田老五的毛驴车叫作狍子车。
  田老五的狍子车让他多赚了不少钱,人们来看狍子车,顺便就把废品都卖给了他。
  小狍子觉得自己拉车上了套,一下子长大了,就跟小毛驴抢草吃抢水喝。田老五看见,总是轻轻地拍它一巴掌,怜爱地说:“你这个小东西!”
  大栓对小狍子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把父亲给他买的糖也给小狍子吃,小狍子不吃,他就往小狍子的嘴里塞。有时大栓骑着小狍子满院子跑,跑着跑着就从小狍子身上摔下来,弄得衣服和脸都是脏的,逗得父亲母亲哈哈笑。
  小狍子成了田老五家庭的一员,跟家里的羊和老母猪都成了朋友。
  一天,大栓对父亲说,羊和猪都不用绳子拴着,小狍子身上总是拴着一根绳,对小狍子不公道。
  田老五听了儿子的话,就把小狍子松开了,让它在院里院外自由地跟大栓跑着玩儿。
  小毛驴看小狍子的身上没了绳索,就扬着脖子叫。
  田老五对小毛驴说:“等哪天你也能和大栓一起玩兒,我也松开你!”
  大栓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他在心里合计着,星期五下午学校有自由体育活动,他要把小狍子领到学校去,骑上小狍子在操场跑一圈,那该多美啊!
  没想到星期五早上小狍子就不见了,跑得无影无踪。
  田老五带着全家在呼兰河北岸的柳树林里找了一天,连小狍子的影儿也没见到。
  大栓乐呵呵地对父亲说:“小狍子一定是找到妈妈了,它得多开心啊!”
  小毛驴想小狍子,夜里总是大声地叫。
  大栓说大概是它的缰绳太紧,勒得难受了。
  田老五就把小毛驴的缰绳松了一松。
  当天夜里,小毛驴也跑掉了。
  田老五带着全家在呼兰河南岸北岸找了三天,连个驴蹄子印儿也没有看见。
  有人说,小毛驴找小狍子去了。也有人说,小毛驴让人抓去杀掉吃肉了。
  田老五病了,在炕上躺了三天。
  从那以后,田老五见到别人的狍子窖,总是躲得远远的。
  选自《绥化晚报》
其他文献
成刚是刑警队的副队长,为了破获一个贩毒团伙,只身受命来到中缅边界,假扮成贩毒人员与毒贩接触,不料在毒贩窝里遇到了老对手胡三。胡三原是成刚他们县一个黑社会组织的老大,他的团伙被成刚带人一举打掉,他却逃了出来,没想到,他竟跑到这里当了毒贩。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成刚一看情势不好,踢倒两个打手逃了出来。穷凶极恶的胡三带人在后面紧追不舍。翻越一个山坡时,成刚的脚崴了,情况非常危急。  成刚一瘸一拐地拼命跑着
期刊
光绪二十年五月底的一天,天刚亮,颐和园乐寿堂便被阵阵鸟声惊醒。在正门口悬挂的一只鸟笼里,有两只五彩鹦鹉一声接一声地叫,叫声里时而夹杂着人声,听着很像李莲英的腔调:“老佛爷吉祥,老佛爷万寿。”  颐和园乐寿堂,还有个别名,叫“玉堂春富贵”,缘于周边种满了玉兰、海棠、迎春和牡丹。  老佛爷在五彩鹦鹉的祝福声中笑吟吟地起床,笑吟吟地梳头洗漱,笑吟吟地传早膳。  鹦鹉叫门,是乐寿堂总管李莲英的杰作之一。这
期刊
光绪年间,酆家在药都是数得上的富户。酆大掌柜以做口外药材而暴富,娶了四房太太,却只生下酆少爷一个男孩。酆少爷自然就成了酆家十几口人的心头肉。  这样一来,酆少爷就活得精细。吃穿住行,无所不精其极。但酆少爷并非像城内其他家公子哥,不学诗书,飞扬跋扈。他不仅读书刻苦,而且对下人极其宽容。他对书童曾瑞最为平易可亲,两人兄弟般地处着。曾瑞十六岁那年,酆少爷突然对他说:“你伴我这些年了,总不能老跟着我,这些
期刊
我和我老婆来深圳20年了,一直在科技园的一家电子厂打工。  20年前,我老婆漂亮得如同花儿一样,可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实版”的黄脸婆。平日里,她老把我当贼一样提防着,唯恐我鬼迷心窍不要她了。我本来没那心思,但整天被老婆当作贼,一天又一天,就有点儿贼头贼脑了。我大小也是个车间主管,流水线上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还是有点儿对我刮目相看的。  去年,一楼的印刷厂搬去了东莞,空出来的厂房被
期刊
清朝末年,宛城境内出了个奇人,姓张,绰号“快腿张”。据说此人还是孩童时候就显出特异功能,走路如飞,和他娘捉迷藏,他娘在身后撵不上他。到了成年,他的腿就更显特异,满腿长满黑毛,又细又长,一双脚掌却又肥又大。跑起路来,自然十分了得,十里八里,不消一袋烟工夫就到了。至于三五十里路,也不在话下,半炷香工夫就到了。镇上的人见他有这个特长,谁家有白事,谁家有红事,有家人在外面做工需要紧急通知的,就打发快腿张跑
期刊
那条白狼跟踪这群人已经整整5天了。它确定的攻击目标,就是人群中的孙二楞。  千不该,万不该,孙二楞不该去端它的老窝。  人群是进山来挖药材的。每年的这个时候,平原上的人们都会组织起来进山挖药材,然后卖到城里去。他们管这叫搞副业,也叫打快柴,目的就是弄些现钱花花。随着城里药材收购价的不断提高,加入挖药材队伍的人越来越多,连过去对此不屑一顾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孙二楞就是其中一个。  孙二楞真是个愣種,
期刊
父亲打他最狠的那次,打断了两根竹竿,他在床上躺了整整三天。  那时他上初中,男孩子嘛,正是贪玩的年纪。可是父亲每天都让他学习,就连暑假,也不让他出门跟小伙伴玩。  父亲和母亲每天出去上班,把他关在家里学习。他哪里坐得住,他们前脚一走,他后脚就从窗户跳出去。  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直到有天和小伙伴踢球时把别人家的玻璃踢碎了,人家找到家里来,他再也没法隐瞒。  父亲气得不行,操起竹竿就往他身上打。母
期刊
浙江嵊州有许多名小吃,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好运来”小笼包。这包子的个头不过如核桃一般大,却皮薄汁多,入口鲜美异常。人们都说,到了嵊州不吃“好运来”小笼包,就等于没到过嵊州。关于这小笼包,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嵊州城外西面有个古镇,因镇上有东西两个高耸的大台门,故而镇名叫作“两头门”。镇里街市长一里余,各行各业的商家鳞次栉比,饮食行当尤其兴旺,可多年来,卖包子的铺子却只
期刊
康熙皇帝坐朝主政以来,把平定三藩之亂、治理黄河事务和从水路向京城运粮这三件大事刻在太和殿的柱子上,当平定三藩之乱大功告成后,治理黄河就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他知道张鹏翮是治水专家,于是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张鹏翮接受任务时,皇帝提出让他带门生赵明一起去,却被张鹏翮拒绝了。赵明家就住在黄河岸边,曾经参与过两次水患的治理,却都失败了。张鹏翮担心带着一个“败军之将”,会影响自己的决策。皇帝虽然不高
期刊
茶馆哼歌  194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昆山县城一个周市人开的裕兴茶馆里,喝香茶、吃早点的人络绎不绝。日寇占领昆山期间,很多民间聚集活动都被禁止了,只有进茶馆吃早点,是未被禁止的日常活动。  昆山县伪保安大队中队长张守福,穿着长衫,戴着礼帽,踱进茶馆,把整个厅堂扫视了一下,准备找个地方落座。理想的位置,是距离大门最远的一个角落,那里可以观察到整个大厅的情况,还不易被人察觉。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