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眼科病理工作的发展,眼科病理学的诊断已由单一的组织细胞学方法逐步发展为多种先进技术的综合诊断方法,提高了诊断水平,加深了对疾病的认识。
目前,对眼科病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尤其应重视对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研究。
1、白内障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估计每年患病人数约在200万以上。不仅影响劳动生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为此我国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疗这些患者,如能了解其患病的真正原因,并从病理生理角度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造福人类、多方受益。近年来,白内障的研究多倾向于紫外线照射、氧化损伤、蛋白变性、电解质、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对其免疫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老年性白内障与基因方面的研究虽有报告,如谷胱苷肽转移酶斗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探讨,但资料亦很少见,如能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研究,也许会对白内障的成因有所补益。
2、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青光眼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虽然其患病率较老年性白内障低,但其对眼部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如视神经及视网膜不可逆性的损伤,角膜、葡萄膜严重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常以失明告终,并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条件。因此。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加强对青光眼患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已有一定认识,但对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尚处于研究阶段,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均需进一步研究。对青光眼发病后引起的眼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尚缺乏确实、高效的方法,为使青光跟的损伤,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损伤有逆转的可能性尚需做更大的努力。
3、加强角膜病的研究
虽然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因感染性角膜疾病致盲者有所减少。但角膜感染性疾病仍然可见,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病率仍较高。真菌性角膜炎在农村亦很多见。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常导致严重后果。此外。由于工、农业生产引起的跟部机械性损伤、化学伤及热烧伤等眼外伤,虽然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获得好转或痊愈,但仍有因各种并发症而失去复明机会者。应该提出的是,有些疾病的免疫反应、角膜血管化等高危状态,可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进行。因此,从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人手研究防治角膜血管化问题则成为眼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应注意对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以期为角膜病言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4、视网膜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造成视力减退或盲目者也随之增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引起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的重视,并已进行较多的研究,如血管周细胞的研究以及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尚少,应用于临床治疗尚需时日。对某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新的遗传基因位点,如RPI,但基因治疗工作尚待研究开发。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对其病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亦十分重要。
5、眼科肿瘤的研究
眼科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新的进展,除外科手术方法外,目前多采取综合性治疗。如放疗、化疗、冷冻、激光、免疫及光动力学等方法,亦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病因的研究亦从基因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及乳头状瘤等的某些基因表达,如p53、p16、c—fos、m、e—myc、n—rays等基因与肿瘤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步的研究,只能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说明一个问题。尚不能全面了解这些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许多肿瘤的确切基因尚不清楚。因此,应重点从肿瘤基因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
目前,对眼科病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尤其应重视对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研究。
1、白内障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估计每年患病人数约在200万以上。不仅影响劳动生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为此我国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疗这些患者,如能了解其患病的真正原因,并从病理生理角度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造福人类、多方受益。近年来,白内障的研究多倾向于紫外线照射、氧化损伤、蛋白变性、电解质、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对其免疫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老年性白内障与基因方面的研究虽有报告,如谷胱苷肽转移酶斗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探讨,但资料亦很少见,如能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研究,也许会对白内障的成因有所补益。
2、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青光眼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虽然其患病率较老年性白内障低,但其对眼部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如视神经及视网膜不可逆性的损伤,角膜、葡萄膜严重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常以失明告终,并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条件。因此。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加强对青光眼患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已有一定认识,但对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尚处于研究阶段,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均需进一步研究。对青光眼发病后引起的眼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尚缺乏确实、高效的方法,为使青光跟的损伤,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损伤有逆转的可能性尚需做更大的努力。
3、加强角膜病的研究
虽然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因感染性角膜疾病致盲者有所减少。但角膜感染性疾病仍然可见,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病率仍较高。真菌性角膜炎在农村亦很多见。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常导致严重后果。此外。由于工、农业生产引起的跟部机械性损伤、化学伤及热烧伤等眼外伤,虽然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获得好转或痊愈,但仍有因各种并发症而失去复明机会者。应该提出的是,有些疾病的免疫反应、角膜血管化等高危状态,可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进行。因此,从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人手研究防治角膜血管化问题则成为眼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应注意对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以期为角膜病言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4、视网膜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造成视力减退或盲目者也随之增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引起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的重视,并已进行较多的研究,如血管周细胞的研究以及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尚少,应用于临床治疗尚需时日。对某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新的遗传基因位点,如RPI,但基因治疗工作尚待研究开发。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对其病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亦十分重要。
5、眼科肿瘤的研究
眼科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新的进展,除外科手术方法外,目前多采取综合性治疗。如放疗、化疗、冷冻、激光、免疫及光动力学等方法,亦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病因的研究亦从基因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及乳头状瘤等的某些基因表达,如p53、p16、c—fos、m、e—myc、n—rays等基因与肿瘤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步的研究,只能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说明一个问题。尚不能全面了解这些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许多肿瘤的确切基因尚不清楚。因此,应重点从肿瘤基因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