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现象越发严重。文章基于对当前社会性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针对老龄化的现实性问题进行具体化分析并展开论述,提出全面改善社区空间环境的理论观点及合理建设文化设施的设计思路。旨在设计出形式多样并兼具趣味性的公共艺术品,建立起一种全新互动的游戏模式,以此来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社区 空巢老人 公共艺术 游戏 互动
引言
纵观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不难发现社区内设施建设极度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注,因此,正值大力推进公共社区服务建设的关键时刻,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老龄化背景下,紧密联系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探讨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将公共艺术融入社区建设的观念,将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再造社区,为老年人社区进行合理的文化性功能性公共艺术品配备,改善休闲居住环境,以此构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新型文化社区,达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目的,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供相应建议和改革思路。
一、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20%,并且正在以年均3.28%的速度不断递增,老龄化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又_项严峻挑战。而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空巢老人的问题也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地域性的流动而越发严重,在我国1.67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的比例占据了一半左右,已经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泛指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婚姻等因素离家后,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群。由于独自生活孤单寂寞,缺乏子女的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在心理上要比一般老人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消极沮丧、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那些已经退出工作交际圈子、子女不在身边且心理精神状况不佳的空巢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老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他们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低。从平时的观察来看,不管是一般老人还是空巢老人,他们的空闲时间虽然很多,但由于室外缺乏休闲活动场所及活动设施,而社区空地上仅有的几件普通体育器械,在很大程度上又无法满足他们与其他老年朋友进行精神交流的需求,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待在室内看电视、打麻将,到户外也只有跳广场舞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了。
因此,推动和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是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要建立健全城市养老保障制度、规范医疗保障体系及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等基本养老政策外,还应立足于为空巢老人改善休闲居住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情感互动交流的角度,加强社区休闲活动场所及活动设施的建设。结合智力或体育游戏设计出适合于老年人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设施,搭建起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增进情感交流的目的,使空巢老人不再孤单,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来自于社会大家庭的无限关怀。
二、游戏化公共艺术的观点解析及必要性
一提到游戏这个词语,人们便会联想到儿童天真的玩耍,其实并非如此,游戏是人类的本能,人生来就有追求游戏的天性,它是人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随时都在进行着的不同性质的行为活动。游戏的实质是对消极情绪的宣泄和釋放,当人们被烦恼充斥时,游戏可以消除现实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疲乏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缓解,所以它不仅是儿童的专利,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具体化的游戏种类中,适合于老年人群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使老年人活跃思维、回归童趣的智力游戏,像拼图、积木、九连环等。这类游戏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精神压力,排解空虚孤独的情绪,而且可以通过图像、形状等视觉符号引导老人去思考,促使大脑灵活运转,提高大脑对手眼协调的处理能力,从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另一类则是有利于帮助老年人活动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体育游戏,像空竹、陀螺、瑞林球等。经常参加这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老年人放松心情,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且在丰富娱乐生活,扩大社会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基于以上适合于老年人娱乐的游戏种类,要营造出具有游戏互动形式和开放体系的社区空间,必然离不开公共艺术这种极具观赏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了。随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共艺术成为了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国内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公共艺术是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可以泛指一切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式,相对于架上绘画来说更具公共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特点。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及程度,它所凸显的并非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风格和特点,而是最大限度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和谐共融。
因此,鉴于游戏对于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和目前兼具游戏化的公共艺术品尚少的现状,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游戏化互动性公共艺术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和前瞻性意义。因此,在不断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游戏化公共艺术设施的出现,将提高老年人对游戏的主动参与性,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营造出良好的互动休闲氛围。
三、关于空间、形式、材料等设计因素的研究
游戏化公共艺术所设立的位置可以是社区中空巢老人经常出入的室内外公共休闲区域,以关怀空巢老人,尊重自然人文环境作为切入点,力求做到公共空间环境和公共艺术之间完美融合,把它作为环境中一种文化关系的体现,以它大众性的艺术特点,面向公众、融入生活,构成一个整体性空间,从而塑造出和谐自然,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公共艺术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改善和提升周围的环境。 因为形式内容的表现在游戏化公共艺术的观念表达和思想传递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以需要通过对比例、结构、色彩等形式元素进行有效地整合,完整地传达出作品的意图和想法,使人们无论所处位置的远近,都可以从它的形式感体会到它的活力与气势。例如,基于前文提到的适合于老年人娱乐的具体化游戏,公共艺术设施在形式上就可以利用拼图、积木等元素创作出具有趣味性的解构主义雕塑,打破并脱离传统城市的装饰形态语言,在艺术表现上运用错位重组的方法,突出可拼插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创造性,使老人们可以通过进行摆放拼插立体积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智力体力、追溯童年回忆、沟通玩伴情感,同时还可作为坐具供老年人休息倚靠,让公共艺术变得更加可看、可玩、可用。
材料作为表达游戏化公共艺术的媒介,是体现其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的关键环节。不同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的属性特点,像色泽、重量、质感、密度等都会直接关系到作品风格特点的审美差异,并引起作品制作、观念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影响。所以,除了要考虑作品的造型语言和形式内容以外,还要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进行反复比对和考量,选择使用合理的个性化材料进行艺术处理,以此来符合游戏化公共艺术的主题观念,产生新颖的形式感艺术作品,为空巢老人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公共艺术。例如,在前文的基础上,在材料上便可采用海绵作为立体积木的表现媒介。海绵的质量适中,柔软舒适,是软体积木雕塑的最佳材料选择之一,适宜老人和儿童对积木的挪动与拼插,并确保了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到积木可能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改变位置并受到挤压,因此可选择海绵种类中的高回弹海绵。这类海绵泡孔直径大小不一,骨架粗细也不相同,在受到压力时会在不同形变状态下产生不同反弹力,相对于一般海绵而言弹性更大,不容易因为过力挤压而变形凹陷,而且它的密度相对较大,具有一定支撑力,在拼插组合积木之外,可以作为活动板凳,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和人们在艺术道路上对材料的不断发掘探索,开始摒弃以往常规材料的大范围使用,借助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对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处理上做了大胆创新,尝试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变幻出引人入胜的视觉新影像,而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在把多样化材料的自身品质推向使用极致的同时,也更加使艺术作品得到了充分地表现和释放。
四、注重开发和营造公共艺术的游残互动性
随着公共艺术的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展,公共艺术的设计无论是从内在立意还是外在表现上都更加贴近百姓的审美和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大众所能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而互动正是引发二者发生联系的主要因素。单纯表面化的互动性公共艺术通常表现为从架上艺术到架下艺术的转变,但这种公共艺术只能存在于表面化的视觉艺术范畴之内,且只是艺术本身的物理特性和人的生理特I生发生关系的简单“接触”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体现。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限于可以触碰或零距离观赏,更多的是可以参与到其中的艺术作品,操作并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形式,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体验,也只有通过观众的参与,才会构成一件完整的公共艺术品,从而具有其所要凸显的艺术价值。
要在空巢老人日常居住和休閑娱乐的社区,这样一个公开的且不可回避的空间环境中设立一件公共艺术品,难免会使人产生强制欣赏的感觉,因此,在创作时要充分考虑互动性的特点。而游戏化公共艺术正是区别于那些单纯表面化互动的艺术形式,在互动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满足老年人游戏、娱乐的需求,使公共艺术品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参与的愉悦感。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可以利用立体积木或拼图的拼插重组使老人及儿童触摸并游戏,打破传统呆板造型的局限,赋予游戏独特美感,给人以轻松、欢乐的感觉。略加以功能性的扩展,使公共艺术在具有审美功能的同时又兼具实用的功能性,这种形式大大地提升了公共艺术的互动性,不再是放置在孤立的环境内,令人感到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融入生活的功能艺术,成为社区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让空巢老人能亲近地、自然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参与,与艺术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尝试到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虽然游戏化的这种互动模式对于公众来说有些陌生,但不论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它都开始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蔓延到世界各地。这种新的互动模式是未来公共艺术发展的主题更是时代的创新性要求,它以最强的互动性和最高的公众参与度,再加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公共艺术将不再由艺术家完全掌控,而是以游戏化公共艺术的全新面貌分享于公众,让公共艺术真正融入到公共空间环境和人群中,为城市的建设和美化服务。
结语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本文将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社区、融入社区,在充分考虑老年^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发出形式多样并兼具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专属设计,以此达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目的,构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新型文化社区,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供相应建议和改革思路。但无论怎么设计,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于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妥善处理好老龄化趋势下社区内的种种问题,吸引和鼓励老年人加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去,展现社区的新风貌。
关键词:社区 空巢老人 公共艺术 游戏 互动
引言
纵观社区公共空间的现状,不难发现社区内设施建设极度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注,因此,正值大力推进公共社区服务建设的关键时刻,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老龄化背景下,紧密联系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探讨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将公共艺术融入社区建设的观念,将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再造社区,为老年人社区进行合理的文化性功能性公共艺术品配备,改善休闲居住环境,以此构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新型文化社区,达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目的,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供相应建议和改革思路。
一、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20%,并且正在以年均3.28%的速度不断递增,老龄化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又_项严峻挑战。而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空巢老人的问题也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地域性的流动而越发严重,在我国1.67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空巢老人的比例占据了一半左右,已经成为了人们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泛指当子女由于学习、工作、婚姻等因素离家后,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群。由于独自生活孤单寂寞,缺乏子女的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在心理上要比一般老人更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消极沮丧、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等。精神文化生活对于那些已经退出工作交际圈子、子女不在身边且心理精神状况不佳的空巢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老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他们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低。从平时的观察来看,不管是一般老人还是空巢老人,他们的空闲时间虽然很多,但由于室外缺乏休闲活动场所及活动设施,而社区空地上仅有的几件普通体育器械,在很大程度上又无法满足他们与其他老年朋友进行精神交流的需求,多数老年人还是选择待在室内看电视、打麻将,到户外也只有跳广场舞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了。
因此,推动和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关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是国家、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要建立健全城市养老保障制度、规范医疗保障体系及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等基本养老政策外,还应立足于为空巢老人改善休闲居住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情感互动交流的角度,加强社区休闲活动场所及活动设施的建设。结合智力或体育游戏设计出适合于老年人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设施,搭建起一种全新的互动模式和沟通交流的平台,在游戏的过程中达到增进情感交流的目的,使空巢老人不再孤单,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来自于社会大家庭的无限关怀。
二、游戏化公共艺术的观点解析及必要性
一提到游戏这个词语,人们便会联想到儿童天真的玩耍,其实并非如此,游戏是人类的本能,人生来就有追求游戏的天性,它是人类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情况下随时都在进行着的不同性质的行为活动。游戏的实质是对消极情绪的宣泄和釋放,当人们被烦恼充斥时,游戏可以消除现实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疲乏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缓解,所以它不仅是儿童的专利,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具体化的游戏种类中,适合于老年人群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了使老年人活跃思维、回归童趣的智力游戏,像拼图、积木、九连环等。这类游戏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精神压力,排解空虚孤独的情绪,而且可以通过图像、形状等视觉符号引导老人去思考,促使大脑灵活运转,提高大脑对手眼协调的处理能力,从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另一类则是有利于帮助老年人活动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目的的体育游戏,像空竹、陀螺、瑞林球等。经常参加这类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使老年人放松心情,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且在丰富娱乐生活,扩大社会交往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基于以上适合于老年人娱乐的游戏种类,要营造出具有游戏互动形式和开放体系的社区空间,必然离不开公共艺术这种极具观赏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了。随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公共艺术成为了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国内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公共艺术是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可以泛指一切具有公共性质的艺术形式,相对于架上绘画来说更具公共性、开放性及互动性特点。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及程度,它所凸显的并非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风格和特点,而是最大限度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和谐共融。
因此,鉴于游戏对于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和目前兼具游戏化的公共艺术品尚少的现状,设计出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游戏化互动性公共艺术设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和前瞻性意义。因此,在不断加强活动场所建设的同时,游戏化公共艺术设施的出现,将提高老年人对游戏的主动参与性,充分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从而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营造出良好的互动休闲氛围。
三、关于空间、形式、材料等设计因素的研究
游戏化公共艺术所设立的位置可以是社区中空巢老人经常出入的室内外公共休闲区域,以关怀空巢老人,尊重自然人文环境作为切入点,力求做到公共空间环境和公共艺术之间完美融合,把它作为环境中一种文化关系的体现,以它大众性的艺术特点,面向公众、融入生活,构成一个整体性空间,从而塑造出和谐自然,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公共艺术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改善和提升周围的环境。 因为形式内容的表现在游戏化公共艺术的观念表达和思想传递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以需要通过对比例、结构、色彩等形式元素进行有效地整合,完整地传达出作品的意图和想法,使人们无论所处位置的远近,都可以从它的形式感体会到它的活力与气势。例如,基于前文提到的适合于老年人娱乐的具体化游戏,公共艺术设施在形式上就可以利用拼图、积木等元素创作出具有趣味性的解构主义雕塑,打破并脱离传统城市的装饰形态语言,在艺术表现上运用错位重组的方法,突出可拼插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创造性,使老人们可以通过进行摆放拼插立体积木,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智力体力、追溯童年回忆、沟通玩伴情感,同时还可作为坐具供老年人休息倚靠,让公共艺术变得更加可看、可玩、可用。
材料作为表达游戏化公共艺术的媒介,是体现其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的关键环节。不同材料所具有的不同的属性特点,像色泽、重量、质感、密度等都会直接关系到作品风格特点的审美差异,并引起作品制作、观念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影响。所以,除了要考虑作品的造型语言和形式内容以外,还要在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上进行反复比对和考量,选择使用合理的个性化材料进行艺术处理,以此来符合游戏化公共艺术的主题观念,产生新颖的形式感艺术作品,为空巢老人设计出适合他们的公共艺术。例如,在前文的基础上,在材料上便可采用海绵作为立体积木的表现媒介。海绵的质量适中,柔软舒适,是软体积木雕塑的最佳材料选择之一,适宜老人和儿童对积木的挪动与拼插,并确保了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到积木可能会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地改变位置并受到挤压,因此可选择海绵种类中的高回弹海绵。这类海绵泡孔直径大小不一,骨架粗细也不相同,在受到压力时会在不同形变状态下产生不同反弹力,相对于一般海绵而言弹性更大,不容易因为过力挤压而变形凹陷,而且它的密度相对较大,具有一定支撑力,在拼插组合积木之外,可以作为活动板凳,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和人们在艺术道路上对材料的不断发掘探索,开始摒弃以往常规材料的大范围使用,借助新材料和新工艺,在对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处理上做了大胆创新,尝试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变幻出引人入胜的视觉新影像,而正是这种观念的转变在把多样化材料的自身品质推向使用极致的同时,也更加使艺术作品得到了充分地表现和释放。
四、注重开发和营造公共艺术的游残互动性
随着公共艺术的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扩展,公共艺术的设计无论是从内在立意还是外在表现上都更加贴近百姓的审美和生活需求,逐渐成为了大众所能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而互动正是引发二者发生联系的主要因素。单纯表面化的互动性公共艺术通常表现为从架上艺术到架下艺术的转变,但这种公共艺术只能存在于表面化的视觉艺术范畴之内,且只是艺术本身的物理特性和人的生理特I生发生关系的简单“接触”互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体现。公众需要的不仅仅是限于可以触碰或零距离观赏,更多的是可以参与到其中的艺术作品,操作并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形式,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体验,也只有通过观众的参与,才会构成一件完整的公共艺术品,从而具有其所要凸显的艺术价值。
要在空巢老人日常居住和休閑娱乐的社区,这样一个公开的且不可回避的空间环境中设立一件公共艺术品,难免会使人产生强制欣赏的感觉,因此,在创作时要充分考虑互动性的特点。而游戏化公共艺术正是区别于那些单纯表面化互动的艺术形式,在互动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满足老年人游戏、娱乐的需求,使公共艺术品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参与的愉悦感。例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可以利用立体积木或拼图的拼插重组使老人及儿童触摸并游戏,打破传统呆板造型的局限,赋予游戏独特美感,给人以轻松、欢乐的感觉。略加以功能性的扩展,使公共艺术在具有审美功能的同时又兼具实用的功能性,这种形式大大地提升了公共艺术的互动性,不再是放置在孤立的环境内,令人感到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融入生活的功能艺术,成为社区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让空巢老人能亲近地、自然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参与,与艺术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尝试到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虽然游戏化的这种互动模式对于公众来说有些陌生,但不论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它都开始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蔓延到世界各地。这种新的互动模式是未来公共艺术发展的主题更是时代的创新性要求,它以最强的互动性和最高的公众参与度,再加之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且是必然的发展方向。公共艺术将不再由艺术家完全掌控,而是以游戏化公共艺术的全新面貌分享于公众,让公共艺术真正融入到公共空间环境和人群中,为城市的建设和美化服务。
结语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本文将公共艺术设计介入社区、融入社区,在充分考虑老年^特点和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发出形式多样并兼具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定制化的专属设计,以此达到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研究目的,构建适合老年人生活居住的新型文化社区,为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提供相应建议和改革思路。但无论怎么设计,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于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妥善处理好老龄化趋势下社区内的种种问题,吸引和鼓励老年人加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去,展现社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