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用简单而巧妙的方式,在2000多部电影、电视剧中成功模拟了各种“身临其境”的声音,为广大观众带来了笑声、快乐和震撼,这就是神奇的拟音师。目前国内从事这一职业的不到50人,而魏俊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著名导演张艺谋、冯小刚称其为“国宝”,湖南卫视节目主持人何炅要拜她为师。让我们走进她神秘的“拟音世界”—
走进“拟音”的神秘世界
22岁那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的魏俊华刚走进拟音棚,就被这个神秘空间所吸引。她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有趣,录音师傅见她如此喜欢,就让她尝试一下给声音“变魔术”,没成想小魏玩起“拟音”,很快就如痴如醉。
魏俊华说,一部电影无论情节多么精彩,如果里面只有人物动作没有任何声音,看不了几分钟你一定觉得十分别扭,甚至难以容忍。其实,所有的电影在刚刚拍完时都是没有声音的。后期制作时,要靠录音师给配上。如果说人物配音是影片的“三魂”,那么更为关键的另一种声音——动作音效就是影片的“七魄”。一部影片的动效听起来是平淡无味还是震撼人心,拟音师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像打斗、炮击、马跑之类的背景声很难捕捉到,战马、坦克这样的大家伙又进不了录音棚,怎么办呢?这时,拟音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造”出各种“身临其境”的声音。
“拟音师的工作是在录音师的协助下,利用电子录音设备、声场条件,经过反复试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才可以做到刻画人物性格、加强情绪渲染的生动的声音形象。” 魏俊华说,拟音既是一门专项技术也是一门奇妙的艺术,这绝对是观众不常看到的电影幕后制作秘密。她至今还记得为《三国演义》拟音时的种种场景。草船借箭那一场,那个声音是很难做的,因为箭射在人身上、门板上、盾牌上响动都是不一样的,当时造出很多声音效果都不理想。魏俊华灵机一动,想到用棍子在废磁带条上敲打,模拟箭射进干草里的声音。导演听后立马惊呆。后来很多资深影迷说:“那射箭的配音简直绝了!”
其实还有很多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听得到的,像神话片中的仙女下凡,武打片中的飞檐走壁,恐怖片中的鬼神出没,宇宙空间的硕石风暴,外星球上的未知世界等等,这些都需要拟音师去细细琢磨和创造。魏俊华通过合乎逻辑的细致“模拟”,创造出了超越现实的电影声音,比如《西游记》中的天宫景象和观音从天上飘然而至的音效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常常比喻说,刘谦是在变魔术,拟音师也是在施展魔法。
拟音师成了“破烂王”
拟音这门艺术,不熟悉的人一定感到陌生,内行才知道其中奥秘。就说演员走路吧,电视里听到的脚步声,实际不是演员走路的真实声音,而是拟音人员自己走出来的声音。画面上一个人走,拟音人员就在木地板上原地走,然后根据演员走路的快慢定落脚的轻重和急缓,画面上多人走,拟音人员就在地板上跳舞似地原地走;我们常在电视里听到的敲门声,实际上是拟音人员反手在背后放着的门上敲几下即可;对于下雨的声音,拟音的时候,地板上放一盆水,然后拟音人员拿起浇水用的东西往脸盆里直洒就能听到哗啦的雨声。讲到这些“ 以假乱真”的活时,连魏俊华自己都扑哧笑出声来。
有趣的是, 生活中魏俊华每次出门时,总爱东瞧瞧,西瞅瞅,看到一样东西,脑子里总能迅速反应它能干啥。时间一长,她就带回好多别人瞧不上眼的破烂玩意:破玩具、烂棍子、废旧金属片、别人扔掉的烂草帽等等。在平常人看来是废品的东西,一到她手上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宝贝。拟音师通过这些“道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比如用手在塑料袋上轻轻一揉搓,可以捏出在油锅中煎鱼的声音;几片羽毛和一块绸布就制造出大火燃烧的声音;时轻时重地摇晃薄铁板听来就像隆隆作响的雷声;用竹枝敲打铁管,是两个武林高手在论剑决斗。
拟音师要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不断创新。类似用匾滚黄豆的声音来拟下雨,用手撕青菜的声音来拟大声的咀嚼,也是蛮有意思、蛮有创意的一个活。遇到少数民族攻寨剧情时,魏俊华会在脑子里反复构思,拿着道具不断试验力道,生怕某个声音不合民族习惯。
拟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魏俊华的话来说,“做拟音的都是心灵手巧的人”。曾有一导演大雨天跑来敲魏俊华的家门,“魏老师,您可得过来救救场啊!”原来该导演在其电影《五彩石的路》中,要表现一起包饺子的场景,配音人员一边剥葱,一边眼泪哗哗地流,“导演,不成了,眼睛都看不见屏幕啦!”魏俊华看着乐坏了,赶忙找来一截尼龙绳,两手来回搓动,剥葱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每个拟音师都有自己的绝技,而魏俊华的绝技不计其数。有一部叫《中国窑》的影片,讲述一个窑烧出一个巨大的香炉,拉到山顶的寺庙供奉。她做好拟音,请导演验收,看到一半,导演突然说:“停,停,停,我要看看魏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比真的声音还像?”冲进录音棚里,只见魏俊华眼睛盯着屏幕,两手放在洗脸盆里,一手移动脸盆,一手摩擦脸盆,不时变化频率,巨大的香炉搬运声就这么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导演看得目瞪口呆。
“电影里的大水战,到咱这儿一盆水就搞定,偌大的弹棉花场景也只是一张弓的技巧”,魏俊华特别自信自己的手艺。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的人都对电影里有人一脚踹在石台上,大石门“嘣”一声打开的情形印象特别深刻。实际上,魏俊华只用一块破烂砖头就将这声音模拟出来了。这事后来上了一家娱乐报纸,很多人看后都大跌眼镜:妈呀!这简直太神奇了!
记者在魏俊华的仓库里看到,大大小小的“道具”她装了好几柜子,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她是收破烂的。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一位上年纪的导演到录音棚探班,见着椅子拉来坐下,没想椅子一歪,人噗通一声摔到地上,众人见状也不敢笑,魏俊华赶忙上前扶起老爷子。“你们的椅子怎么回事啊?”老爷子一脸怒气,魏俊华笑呵呵地安慰道:“您别见怪,我们这可是拿来模拟声音的呢。”说着,拉过椅子,晃晃悠悠几下,皇帝坐轿的声音就出来了,这下大家笑成了一团。
一天,魏俊华背一大包东西很晚才回家,巡警觉得她有些可疑便要求打开检查,发现里面竟有搋子和刀等,对方马上将这些和“作案工具”联系到了一起,要将她带走。魏俊华说自己是拟音师,可巡警怎么也不理解:做拟音师拿什么刀出来呀?她觉得也讲不清楚,就干脆表演一下:您看这就是做马蹄声音的。没想到她一演示警察马上笑了,觉得特别像!她简直哭笑不得。
好玩的是,这些废铜烂铁只要是能弄出响儿的,魏俊华就得挨个儿研究研究。虽说拟音师的工作是模拟声音,可在这声音里,也有气氛、有感情,哪样模拟不出来,听着都不舒服,不光画面上能看得见的要拟出来,画面上看不见的也不能给忘了。
好萊坞导演对她很欣赏
要想把观众带进生活,拟音师们首先得把生活理解得更透。 魏俊华说,她和自己带的学生都有职业病,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会首先想怎么才能给模拟出来。想出来了就高兴得饭顾不上吃,觉顾不上睡,非得把这个新发现在棚里试了、满意了,才过瘾。
《永失我爱》里有个打针的拟音,要敲真药瓶打,这个气氛是绝对弄不出来的。后来魏俊华就选那种质量好的灯泡,用锐利的东西打,一打“砰”的一声,就有了那种震心的感觉。那天他们打了四五个,做成立体声,觉得这边也在响,那边也在响,中间还在响。“看影片的感觉,这针真是打到观众的心里去了。但是打灯泡有危险性,因为灯泡一炸,有时候能扎着手。”
以前常听说拍电影的时候,哪个演员会受伤,其实当拟音师也经常受伤。对于手指缠纱布这种事魏俊华和她的学生们早已习惯。还有为武打片拟音的时候,稍不注意,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腿打青了。
走进“拟音”的神秘世界
22岁那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毕业的魏俊华刚走进拟音棚,就被这个神秘空间所吸引。她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有趣,录音师傅见她如此喜欢,就让她尝试一下给声音“变魔术”,没成想小魏玩起“拟音”,很快就如痴如醉。
魏俊华说,一部电影无论情节多么精彩,如果里面只有人物动作没有任何声音,看不了几分钟你一定觉得十分别扭,甚至难以容忍。其实,所有的电影在刚刚拍完时都是没有声音的。后期制作时,要靠录音师给配上。如果说人物配音是影片的“三魂”,那么更为关键的另一种声音——动作音效就是影片的“七魄”。一部影片的动效听起来是平淡无味还是震撼人心,拟音师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像打斗、炮击、马跑之类的背景声很难捕捉到,战马、坦克这样的大家伙又进不了录音棚,怎么办呢?这时,拟音师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造”出各种“身临其境”的声音。
“拟音师的工作是在录音师的协助下,利用电子录音设备、声场条件,经过反复试验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才可以做到刻画人物性格、加强情绪渲染的生动的声音形象。” 魏俊华说,拟音既是一门专项技术也是一门奇妙的艺术,这绝对是观众不常看到的电影幕后制作秘密。她至今还记得为《三国演义》拟音时的种种场景。草船借箭那一场,那个声音是很难做的,因为箭射在人身上、门板上、盾牌上响动都是不一样的,当时造出很多声音效果都不理想。魏俊华灵机一动,想到用棍子在废磁带条上敲打,模拟箭射进干草里的声音。导演听后立马惊呆。后来很多资深影迷说:“那射箭的配音简直绝了!”
其实还有很多声音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听得到的,像神话片中的仙女下凡,武打片中的飞檐走壁,恐怖片中的鬼神出没,宇宙空间的硕石风暴,外星球上的未知世界等等,这些都需要拟音师去细细琢磨和创造。魏俊华通过合乎逻辑的细致“模拟”,创造出了超越现实的电影声音,比如《西游记》中的天宫景象和观音从天上飘然而至的音效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常常比喻说,刘谦是在变魔术,拟音师也是在施展魔法。
拟音师成了“破烂王”
拟音这门艺术,不熟悉的人一定感到陌生,内行才知道其中奥秘。就说演员走路吧,电视里听到的脚步声,实际不是演员走路的真实声音,而是拟音人员自己走出来的声音。画面上一个人走,拟音人员就在木地板上原地走,然后根据演员走路的快慢定落脚的轻重和急缓,画面上多人走,拟音人员就在地板上跳舞似地原地走;我们常在电视里听到的敲门声,实际上是拟音人员反手在背后放着的门上敲几下即可;对于下雨的声音,拟音的时候,地板上放一盆水,然后拟音人员拿起浇水用的东西往脸盆里直洒就能听到哗啦的雨声。讲到这些“ 以假乱真”的活时,连魏俊华自己都扑哧笑出声来。
有趣的是, 生活中魏俊华每次出门时,总爱东瞧瞧,西瞅瞅,看到一样东西,脑子里总能迅速反应它能干啥。时间一长,她就带回好多别人瞧不上眼的破烂玩意:破玩具、烂棍子、废旧金属片、别人扔掉的烂草帽等等。在平常人看来是废品的东西,一到她手上就成了货真价实的宝贝。拟音师通过这些“道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比如用手在塑料袋上轻轻一揉搓,可以捏出在油锅中煎鱼的声音;几片羽毛和一块绸布就制造出大火燃烧的声音;时轻时重地摇晃薄铁板听来就像隆隆作响的雷声;用竹枝敲打铁管,是两个武林高手在论剑决斗。
拟音师要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不断创新。类似用匾滚黄豆的声音来拟下雨,用手撕青菜的声音来拟大声的咀嚼,也是蛮有意思、蛮有创意的一个活。遇到少数民族攻寨剧情时,魏俊华会在脑子里反复构思,拿着道具不断试验力道,生怕某个声音不合民族习惯。
拟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魏俊华的话来说,“做拟音的都是心灵手巧的人”。曾有一导演大雨天跑来敲魏俊华的家门,“魏老师,您可得过来救救场啊!”原来该导演在其电影《五彩石的路》中,要表现一起包饺子的场景,配音人员一边剥葱,一边眼泪哗哗地流,“导演,不成了,眼睛都看不见屏幕啦!”魏俊华看着乐坏了,赶忙找来一截尼龙绳,两手来回搓动,剥葱的声音立刻出来了。
每个拟音师都有自己的绝技,而魏俊华的绝技不计其数。有一部叫《中国窑》的影片,讲述一个窑烧出一个巨大的香炉,拉到山顶的寺庙供奉。她做好拟音,请导演验收,看到一半,导演突然说:“停,停,停,我要看看魏老师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比真的声音还像?”冲进录音棚里,只见魏俊华眼睛盯着屏幕,两手放在洗脸盆里,一手移动脸盆,一手摩擦脸盆,不时变化频率,巨大的香炉搬运声就这么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导演看得目瞪口呆。
“电影里的大水战,到咱这儿一盆水就搞定,偌大的弹棉花场景也只是一张弓的技巧”,魏俊华特别自信自己的手艺。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的人都对电影里有人一脚踹在石台上,大石门“嘣”一声打开的情形印象特别深刻。实际上,魏俊华只用一块破烂砖头就将这声音模拟出来了。这事后来上了一家娱乐报纸,很多人看后都大跌眼镜:妈呀!这简直太神奇了!
记者在魏俊华的仓库里看到,大大小小的“道具”她装了好几柜子,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她是收破烂的。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一位上年纪的导演到录音棚探班,见着椅子拉来坐下,没想椅子一歪,人噗通一声摔到地上,众人见状也不敢笑,魏俊华赶忙上前扶起老爷子。“你们的椅子怎么回事啊?”老爷子一脸怒气,魏俊华笑呵呵地安慰道:“您别见怪,我们这可是拿来模拟声音的呢。”说着,拉过椅子,晃晃悠悠几下,皇帝坐轿的声音就出来了,这下大家笑成了一团。
一天,魏俊华背一大包东西很晚才回家,巡警觉得她有些可疑便要求打开检查,发现里面竟有搋子和刀等,对方马上将这些和“作案工具”联系到了一起,要将她带走。魏俊华说自己是拟音师,可巡警怎么也不理解:做拟音师拿什么刀出来呀?她觉得也讲不清楚,就干脆表演一下:您看这就是做马蹄声音的。没想到她一演示警察马上笑了,觉得特别像!她简直哭笑不得。
好玩的是,这些废铜烂铁只要是能弄出响儿的,魏俊华就得挨个儿研究研究。虽说拟音师的工作是模拟声音,可在这声音里,也有气氛、有感情,哪样模拟不出来,听着都不舒服,不光画面上能看得见的要拟出来,画面上看不见的也不能给忘了。
好萊坞导演对她很欣赏
要想把观众带进生活,拟音师们首先得把生活理解得更透。 魏俊华说,她和自己带的学生都有职业病,无论听见什么声音都会首先想怎么才能给模拟出来。想出来了就高兴得饭顾不上吃,觉顾不上睡,非得把这个新发现在棚里试了、满意了,才过瘾。
《永失我爱》里有个打针的拟音,要敲真药瓶打,这个气氛是绝对弄不出来的。后来魏俊华就选那种质量好的灯泡,用锐利的东西打,一打“砰”的一声,就有了那种震心的感觉。那天他们打了四五个,做成立体声,觉得这边也在响,那边也在响,中间还在响。“看影片的感觉,这针真是打到观众的心里去了。但是打灯泡有危险性,因为灯泡一炸,有时候能扎着手。”
以前常听说拍电影的时候,哪个演员会受伤,其实当拟音师也经常受伤。对于手指缠纱布这种事魏俊华和她的学生们早已习惯。还有为武打片拟音的时候,稍不注意,有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腿打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