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词编年校注》,由王宗堂、邹同庆先生对苏轼一生的词作进行编年排列,并采用繁体竖排的方式编纂而成。此套书1982年组稿,1992年定稿并发稿,一直到1999年付梓,2002年底出版,经历了20年的艰辛过程。这是著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所以这套书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优点主要有:
与近代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刘石《苏轼词选》等苏词论著相比,《苏轼词编年校注》在校勘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某一首诗曾在哪些本子中出现作了非常详实地考证。把古往今来的关于苏词的所以名家著作都进行了参考,可谓内容详实,研究价值丰富。如《浪淘沙.探春》在校勘列写“此词吴本未收,傅本、元本、外集亦不载。据明刊全集、二妙集、毛本、《全宋词》、曹本补。朱本、龙本、《全宋词》、曹本无题。”等等,在正编、附编的他集互见词8首和存疑词11首都进行了如此般地编排。对同时代的人的记载也进行了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更为此书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
本套书采用编年的顺序编排词篇,更方便读者结合苏轼当时的背景及政治经历来把握词的情感。可以结合着苏轼的政治遭遇来把握苏轼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生活经历。这是编年的价值所在,即能够明确词作的具体时间及创作地点、创作背景。然后结合笺注和参考资料来帮助了解词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找到相应时间下的政治史、经济史等资料结合起来分析,更深刻、准确地理解每篇的具体内容。归根结底是编年的决定性价值所在。在进行[编年]这一列的安排时,不仅定位了苏轼创作各首词的时代,而且对为什么确定在此时代进行了合理地分析。这就具体到苏轼当时的经历,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说《一斛珠》“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这首词定位在熙宁二年乙酉(一零六九年)春之前,在洛阳作。并且列举了苏轼五次途径洛阳的情况,并且逐一分析,逐一排除不是在“春晚”的情况,并且还参考了大量的数据,像王水照先生的《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讨论会综述》、朱靖华先生的《论苏轼词始作于嘉佑初年》等作为了参考数据出现,可见其结论的可靠性。
《苏轼词编年校注》在真伪辨证方面花费一番心血。对苏轼的词进行编纂的版本很多。宋代、元代时期的版本一般情况下只收录260多首,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清代收集的词的数目逐渐增多,如唐圭璋先生编的《全宋词》里面收集了360首苏轼的词。苏轼是一个大家,有许多关于他的伪作出现,而《苏轼词编年校注》为292编年,未编年的39首。还有53首被列入了误入词,存疑词11则。并且还在书中反复强调有一些词未必可靠,还需要人们的进一步研究。这表现出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对苏轼词真伪的精细考察,实在是难能可贵。如《菩萨蛮》“娟娟侵鬓妆痕浅。双眸相媚鸾如翦。一瞬百般宜。无论笑与啼。酒阑思翠被。特故瞢腾地。生怕促归轮。微波先注入。”《全宋词》收集这首词是谢绛,而曾健《东坡词拾遗》也收录了进来,因此在此套书中便注明“属苏属谢,尚待详考”。并且在许多诗中都对存疑的词没有轻易下结论,“未敢确断”“尚待详考”“尚难断言”……表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心态,实属不易。
在本书设立了[参考资料]这一列,把不同时期在不同版本上的名人大家对此词的评价进行了汇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对词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参考数据的阅读可以加上读者对每首词的理解。如在第173页对《水调歌头》的相关介绍,在词的最后收集了20多条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对此词的评价及相关内容的叙述。像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代张炎《词源》、元代顾瑛《制曲十六观》、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明代杨慎《草堂诗余》、清代刘熙载《艺概》等都对此次进行过叙述,因此在《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就进行了收集,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对研究每一首词都作了此番收集整理过程。
书中对典故的解释采用了引用他书以注释本书的方式,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著典籍,不仅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等的史书在内,如晋王嘉的《拾遗记》、晋葛洪的《神仙傅》等的个人传记也有所涉及,还包含单个人的著作、文章、诗句等都在介绍苏词的过程中有所引用。拓展了研究人员的阅读视野,充实了研究内容。这背后应该是编者时间地注入、精力地倾注、持之以恒的心态。使得《苏轼词编年校注》更具有可读性,更具价值。
最后,在简体字主导社会的当代生活,与近代其他一些苏词研究论著相比,《苏轼词编年校注》使用繁体字编排,更利于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为初级研究者打好基本功,对繁体字地认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虽然,更多的研究者愿意选择简体白话文进行阅读,但是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更需要打好基础,认识繁体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搞研究的关键。
不足之处:
《苏轼词编年校注》由3册组成,前两册对苏轼的编年词292首进行了涉及到对字、句、典故的解释。但是,编纂者更多的是把涉及到的典故,它曾经在哪本书上出现过,便原模原样地放在[笺注]处,并没有进行具体地解释。有时候,读者对原句就不甚理解,而从《史记》、《晋书》、《青箱杂记》、《抱朴子外篇》等搬来的解释,更是难以理解。如《点绛唇.醉漾轻舟》中对“醉漾”地解释:传干注引宋.郑獬《渔夫》诗:“醉漾轻丝信慢流。”只是把另一些诗句搬来作为解释,对于古代文学的初级研究者可能理解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书中对单个字、单句进行了解释而没有进行整体地分析,并没有对全文进行解释,就很难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及主旨。并且在解释的时候,只是把每一句可能用到的典故进行了详细的引用,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独立、割裂整首词的效果。而研究者之所以读此书可能想了解每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只有对每首词的整体内容把握好之后,才会进一步去分析苏轼词中用典之处。当然,邹、王所编《苏轼词编年校注》对每一首词的典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每首词的后面进行全文翻译,可能会更容易读者理解。
整套书拿出1/3的篇幅来写苏轼词编年校注附编,分为他集互见词8首、存疑词11首、误入苏集词53首及残句9则。但是,他集互见词和存疑词虽然也列了校勘、考辨、笺注这几方面的内容,但是对词的解释相比较于编年词是很少的,主要是把别的书中所出现过的相同的内容搬过来,并没有进行解释,所以,它的现实价值就非常小。对于理解苏轼的词并没有太大帮助。对误入苏集词及残句不校勘不注释,只列考辨,更是形同虚设,对句义的理解还是需要读者翻阅其他书籍查询。既然已经进行对苏轼相关的词进行编纂,就要盡量提供详实地解释。比如说误入苏集词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对这首词只列考辨,把这首词被列入秦观名下所涉及的书籍进行一一列举,而吴纳《东坡词拾遗》作苏词为误受。并没有对涉及到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所以从这本书中就无法获得对误入苏集词53首及残句9则进行句意方面的了解,本书更多的是考据。
总之,编者进行编年排列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收集、整理,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对此书应该怀着深刻的敬意去阅读、去理解、去分析。这套书的出版,为后代学者研究苏轼词以及出版更加优秀的苏轼编年著作提供借鉴,地位甚高,功不可没。
优点主要有:
与近代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刘石《苏轼词选》等苏词论著相比,《苏轼词编年校注》在校勘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某一首诗曾在哪些本子中出现作了非常详实地考证。把古往今来的关于苏词的所以名家著作都进行了参考,可谓内容详实,研究价值丰富。如《浪淘沙.探春》在校勘列写“此词吴本未收,傅本、元本、外集亦不载。据明刊全集、二妙集、毛本、《全宋词》、曹本补。朱本、龙本、《全宋词》、曹本无题。”等等,在正编、附编的他集互见词8首和存疑词11首都进行了如此般地编排。对同时代的人的记载也进行了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更为此书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
本套书采用编年的顺序编排词篇,更方便读者结合苏轼当时的背景及政治经历来把握词的情感。可以结合着苏轼的政治遭遇来把握苏轼的人生经历,情感经历,生活经历。这是编年的价值所在,即能够明确词作的具体时间及创作地点、创作背景。然后结合笺注和参考资料来帮助了解词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找到相应时间下的政治史、经济史等资料结合起来分析,更深刻、准确地理解每篇的具体内容。归根结底是编年的决定性价值所在。在进行[编年]这一列的安排时,不仅定位了苏轼创作各首词的时代,而且对为什么确定在此时代进行了合理地分析。这就具体到苏轼当时的经历,涉及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说《一斛珠》“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这首词定位在熙宁二年乙酉(一零六九年)春之前,在洛阳作。并且列举了苏轼五次途径洛阳的情况,并且逐一分析,逐一排除不是在“春晚”的情况,并且还参考了大量的数据,像王水照先生的《中国第七届苏轼学术讨论会综述》、朱靖华先生的《论苏轼词始作于嘉佑初年》等作为了参考数据出现,可见其结论的可靠性。
《苏轼词编年校注》在真伪辨证方面花费一番心血。对苏轼的词进行编纂的版本很多。宋代、元代时期的版本一般情况下只收录260多首,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清代收集的词的数目逐渐增多,如唐圭璋先生编的《全宋词》里面收集了360首苏轼的词。苏轼是一个大家,有许多关于他的伪作出现,而《苏轼词编年校注》为292编年,未编年的39首。还有53首被列入了误入词,存疑词11则。并且还在书中反复强调有一些词未必可靠,还需要人们的进一步研究。这表现出对学术严谨的态度,对苏轼词真伪的精细考察,实在是难能可贵。如《菩萨蛮》“娟娟侵鬓妆痕浅。双眸相媚鸾如翦。一瞬百般宜。无论笑与啼。酒阑思翠被。特故瞢腾地。生怕促归轮。微波先注入。”《全宋词》收集这首词是谢绛,而曾健《东坡词拾遗》也收录了进来,因此在此套书中便注明“属苏属谢,尚待详考”。并且在许多诗中都对存疑的词没有轻易下结论,“未敢确断”“尚待详考”“尚难断言”……表现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心态,实属不易。
在本书设立了[参考资料]这一列,把不同时期在不同版本上的名人大家对此词的评价进行了汇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对词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参考数据的阅读可以加上读者对每首词的理解。如在第173页对《水调歌头》的相关介绍,在词的最后收集了20多条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对此词的评价及相关内容的叙述。像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代张炎《词源》、元代顾瑛《制曲十六观》、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明代杨慎《草堂诗余》、清代刘熙载《艺概》等都对此次进行过叙述,因此在《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就进行了收集,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对研究每一首词都作了此番收集整理过程。
书中对典故的解释采用了引用他书以注释本书的方式,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著典籍,不仅包含《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等的史书在内,如晋王嘉的《拾遗记》、晋葛洪的《神仙傅》等的个人传记也有所涉及,还包含单个人的著作、文章、诗句等都在介绍苏词的过程中有所引用。拓展了研究人员的阅读视野,充实了研究内容。这背后应该是编者时间地注入、精力地倾注、持之以恒的心态。使得《苏轼词编年校注》更具有可读性,更具价值。
最后,在简体字主导社会的当代生活,与近代其他一些苏词研究论著相比,《苏轼词编年校注》使用繁体字编排,更利于古代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为初级研究者打好基本功,对繁体字地认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虽然,更多的研究者愿意选择简体白话文进行阅读,但是作为古代文学研究者更需要打好基础,认识繁体字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搞研究的关键。
不足之处:
《苏轼词编年校注》由3册组成,前两册对苏轼的编年词292首进行了涉及到对字、句、典故的解释。但是,编纂者更多的是把涉及到的典故,它曾经在哪本书上出现过,便原模原样地放在[笺注]处,并没有进行具体地解释。有时候,读者对原句就不甚理解,而从《史记》、《晋书》、《青箱杂记》、《抱朴子外篇》等搬来的解释,更是难以理解。如《点绛唇.醉漾轻舟》中对“醉漾”地解释:传干注引宋.郑獬《渔夫》诗:“醉漾轻丝信慢流。”只是把另一些诗句搬来作为解释,对于古代文学的初级研究者可能理解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书中对单个字、单句进行了解释而没有进行整体地分析,并没有对全文进行解释,就很难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及主旨。并且在解释的时候,只是把每一句可能用到的典故进行了详细的引用,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独立、割裂整首词的效果。而研究者之所以读此书可能想了解每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只有对每首词的整体内容把握好之后,才会进一步去分析苏轼词中用典之处。当然,邹、王所编《苏轼词编年校注》对每一首词的典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每首词的后面进行全文翻译,可能会更容易读者理解。
整套书拿出1/3的篇幅来写苏轼词编年校注附编,分为他集互见词8首、存疑词11首、误入苏集词53首及残句9则。但是,他集互见词和存疑词虽然也列了校勘、考辨、笺注这几方面的内容,但是对词的解释相比较于编年词是很少的,主要是把别的书中所出现过的相同的内容搬过来,并没有进行解释,所以,它的现实价值就非常小。对于理解苏轼的词并没有太大帮助。对误入苏集词及残句不校勘不注释,只列考辨,更是形同虚设,对句义的理解还是需要读者翻阅其他书籍查询。既然已经进行对苏轼相关的词进行编纂,就要盡量提供详实地解释。比如说误入苏集词的《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钟。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后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对这首词只列考辨,把这首词被列入秦观名下所涉及的书籍进行一一列举,而吴纳《东坡词拾遗》作苏词为误受。并没有对涉及到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所以从这本书中就无法获得对误入苏集词53首及残句9则进行句意方面的了解,本书更多的是考据。
总之,编者进行编年排列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收集、整理,也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对此书应该怀着深刻的敬意去阅读、去理解、去分析。这套书的出版,为后代学者研究苏轼词以及出版更加优秀的苏轼编年著作提供借鉴,地位甚高,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