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基础护理学教学特征出发,分析了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护理学素质要素,对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中一门理论及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特点和要求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医院培养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学生在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机体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机能等基础理论,还应学会如何借助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临床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这一明确目标,基础护理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以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要结合本专业课的特征及所具生明白今后的从业方向,培养出既有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较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事医护工作的合格人才。
2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护理学培养目标
(1)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是指人品、德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追求人类健康幸福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尚思想品德的集中体现。然而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护理专业,做不唯利是图,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格情操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现代护士的理想人格情操应是:①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不息的精神;②为追求护理学科的进步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③对保障人类健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护生命的纯朴情怀;④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有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良好的业务素质,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持。①基础文化知识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掌握相应的数、理、化知识,是深入理解医学、护理学理论的必备条件。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地关心人,体谅人。因而,护士要懂得爱,懂得美,懂社会道德规范,有与人交流思想的技能。所以学习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重要。⑨医学、护理学理论中专护理专业所设置的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内、外科学等临床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护理专业理论课程,是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理论基础。切实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是护士运用医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应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满足事业对自己的要求。①有谋求事业成功的最大乐趣乐于为解除病人疾苦作出奉献的护士,才会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美德,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探求护理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②有正确的从业动机护理工作是高尚而平凡的职业劳动,要能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受世俗偏见所干扰,就必须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端正从业动机,以服从事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使热爱护理工作的事业心更具有稳定性、专一性和持久性。③有坚强的意志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都需要护士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高度的自觉性、坚忍的耐受力,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严谨认真,正直无邪,以高尚的人格忠实地维护病人的利益。④有美好的情感知识、技术、情感的综合应用是护理专业的特色之一。护士情感的核心是“爱”,对生命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而铸就的美好、细腻的情感,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良药”,同时也是实施护理使命的心理基础。⑤要优化自己的性格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风格和行为习惯。待人热情诚恳,宽容豁达;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灵敏的思维,稳定的情绪,活泼开朗的个性,稳重冷静的处事态度,是护士的性格特色。优化自己的性格,不仅能给病人以温馨和信任,且能产生良好的护理效应。
(4)有良好的技能素质
娴熟的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满足病人需要的重要条件。基础护理学所教的护理技术,都是护士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而娴熟的技术应是深刻理解技术操作的原理、目的、操作正規,手法熟练、准确,才不至于增加病人痛苦。①要有应急能力在患者病情剧变的情况下,护士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进行救护。练就急救技术,是护士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病人化险为夷的重要保证。②要有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护士时时在与工作信息、知识信息打交道,必须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等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方法;并能以口述、文字表达等方式交流信息。以便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⑨要有协调、管理能力护理工作涉及面广,繁杂多样,继承性、服务性强,因此,学会周密计划,疏通协调的工作方法,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3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传授知识主要是总结过去,而传授知识的方法才真正是为了未来,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入学的学生,自理及独立能力普遍较差,学习上大多缺乏主动性,动手及实际操作能力弱,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1彻底改变“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总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学习。为此,多数学生关心和学习的目的是教师考核内容及今后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内容,甚至还要求教师划定范围勾出考试重点,致使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极为不利,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最事半功倍的途径就是改变教师角色,改变教育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宜多采用讨论、自学辅导等方式,更多地扮演“导演”的角色,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将生活常识渗透于基础护理学课堂,引出、强化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过程,要精心策划,使每节课精彩而且有意义。备课时教师要结合基础护理学教学思考搜索有关的生活常识,利用生活常识去理解和引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联系临床实际,深化知识运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路,促进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护理学科学素养,这是教学生活化宗旨。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临床工作拓展的内容。
回顾基础护理学教学的过程,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加强特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引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中一门理论及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如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特点和要求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医院培养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学生在基础护理学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机体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机能等基础理论,还应学会如何借助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临床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这一明确目标,基础护理学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以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能力的同时,要结合本专业课的特征及所具生明白今后的从业方向,培养出既有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又有较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事医护工作的合格人才。
2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护理学培养目标
(1)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是指人品、德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追求人类健康幸福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尚思想品德的集中体现。然而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热爱护理专业,做不唯利是图,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格情操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现代护士的理想人格情操应是:①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奋斗不息的精神;②为追求护理学科的进步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③对保障人类健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爱护生命的纯朴情怀;④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有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因此,良好的业务素质,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来支持。①基础文化知识具备高中文化程度,掌握相应的数、理、化知识,是深入理解医学、护理学理论的必备条件。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护士必须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才会真诚地关心人,体谅人。因而,护士要懂得爱,懂得美,懂社会道德规范,有与人交流思想的技能。所以学习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重要。⑨医学、护理学理论中专护理专业所设置的解剖、生理等医学基础,内、外科学等临床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护理专业理论课程,是从事护理专业工作的理论基础。切实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是护士运用医学知识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3)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在应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满足事业对自己的要求。①有谋求事业成功的最大乐趣乐于为解除病人疾苦作出奉献的护士,才会有热爱生命、尊重病人的美德,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探求护理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②有正确的从业动机护理工作是高尚而平凡的职业劳动,要能不为名利所诱惑,不受世俗偏见所干扰,就必须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端正从业动机,以服从事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使热爱护理工作的事业心更具有稳定性、专一性和持久性。③有坚强的意志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都需要护士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高度的自觉性、坚忍的耐受力,坚持正确的行为准则,严谨认真,正直无邪,以高尚的人格忠实地维护病人的利益。④有美好的情感知识、技术、情感的综合应用是护理专业的特色之一。护士情感的核心是“爱”,对生命的爱心和对事业的热爱而铸就的美好、细腻的情感,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良药”,同时也是实施护理使命的心理基础。⑤要优化自己的性格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风格和行为习惯。待人热情诚恳,宽容豁达;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有灵敏的思维,稳定的情绪,活泼开朗的个性,稳重冷静的处事态度,是护士的性格特色。优化自己的性格,不仅能给病人以温馨和信任,且能产生良好的护理效应。
(4)有良好的技能素质
娴熟的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满足病人需要的重要条件。基础护理学所教的护理技术,都是护士应该掌握的基本功。而娴熟的技术应是深刻理解技术操作的原理、目的、操作正規,手法熟练、准确,才不至于增加病人痛苦。①要有应急能力在患者病情剧变的情况下,护士应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进行救护。练就急救技术,是护士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病人化险为夷的重要保证。②要有获取、交流信息的能力护士时时在与工作信息、知识信息打交道,必须学会观察、阅读、检索、记录等搜集、提取、存贮信息的方法;并能以口述、文字表达等方式交流信息。以便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⑨要有协调、管理能力护理工作涉及面广,繁杂多样,继承性、服务性强,因此,学会周密计划,疏通协调的工作方法,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3素质教育观下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
传授知识主要是总结过去,而传授知识的方法才真正是为了未来,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入学的学生,自理及独立能力普遍较差,学习上大多缺乏主动性,动手及实际操作能力弱,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3.1彻底改变“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总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学习。为此,多数学生关心和学习的目的是教师考核内容及今后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内容,甚至还要求教师划定范围勾出考试重点,致使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去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极为不利,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最事半功倍的途径就是改变教师角色,改变教育观念,拓宽教学思路,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宜多采用讨论、自学辅导等方式,更多地扮演“导演”的角色,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将生活常识渗透于基础护理学课堂,引出、强化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过程,要精心策划,使每节课精彩而且有意义。备课时教师要结合基础护理学教学思考搜索有关的生活常识,利用生活常识去理解和引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联系临床实际,深化知识运用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路,促进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发展,这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学生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护理学科学素养,这是教学生活化宗旨。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临床工作拓展的内容。
回顾基础护理学教学的过程,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加强特色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引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