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猪八戒幽默的语言艺术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b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一出场就令人忍俊不禁,天蓬元帅下凡,却错投了猪胎,造成他体型似猪,相貌丑陋,被唐僧收为徒弟之后,又极端暴露了他懒惰的毛病,让他去巡山,他就偷懒、睡觉,醒来对着三块桌面大的青石编谎话,权且当作唐僧、沙僧和孙悟空。更可笑的是他一路走一路还温习,又显示出他笨拙的特点,而且胆小怕事,见敌不过妖怪便慌着说要出恭。还有,他最大的缺点是好色,一开始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在取经路上又对美貌的女妖垂涎三尺,多次追求都没有成功,这种强烈的反差,更加强了幽默性。这一切强烈的幽默效果正是通过猪八戒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但是人们看到通过一定方法表达的有规律的幽默语言时为什么会发笑呢?这个过程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主宰了笑细胞?本文主要从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康德的“期待落空”说和“奇巧”说来分析。
  【关键词】 猪八戒; 幽默;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15-02
  一、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
  借用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认为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或是自己的过去弱点时,突然念到自己某优点所引起的“突然的荣耀”。这在“牵线木偶”“重复”“倒置”“对喻体形象的具体联想”“忘掉自己”“不隐藏缺点”“无逻辑组合”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关于“突然荣耀说”又可具体分为两方面:
  第一,当知道某一幽默效果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且一步步看着这个原因成长,在结果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可笑,而且越是觉得这个原因顺乎自然,幽默效果就越强,笑的感觉就越强烈。
  具体来看,在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中,孙悟空被黄风大怪的“三昧神风”吹得眼珠酸痛,护教伽、六丁六甲等因奉菩萨法旨要暗保唐僧,所以随即变作一老庄在一庄园中,等待唐僧师徒为其治疗眼伤。疗好伤后,四人便在庄园里睡下了,第二天醒来房屋窗门都已消失,马和行李都还在,兄弟们都睡在那绿莎茵上。八戒醒来见此状道:“这家子惫懒也。他搬了,怎么就不叫我们一声?通得老猪知道,也好与你送些茶果。想是躲门户的,恐怕里长晓得,却就连夜搬了。——噫!我们也忒睡得死!怎么他家拆房子,响也不听见响响?” ①我们知道护教伽蓝,六丁六甲等一直在暗保唐僧,并且在孙悟空受伤后恰巧有一庄园里的老庄出现,又恰巧有可以治眼伤的药,但在第二天又完全消失,至此,已经知道这老庄不是普通的人,并且他们醒来后安然无恙,行李和马也完好无损,就能知道是有神仙在暗中保护他们。至少,这房子绝对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变化出来的。但猪八戒在醒来之后,竟以为老庄是拆房子搬家了,还想象得有条有理,实在让人忍俊不禁。当我们一步步地分析并得出这庄园和老庄绝不是普通的房子和老人的结论时,猪八戒竟简单地仍认为是普通的房子,并且还为其消失找了一个完全不合情理的理由。当读者看到猪八戒的笨拙,突然想到自己的睿智,便产生了一种“突然的荣耀”,便笑了出来。
  在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偷了四个镇元仙人参果树上的人参果,被镇元仙的两道童发现后仍不肯承认,于是两道童便想使计趁他们师徒四人在屋内吃饭时锁住。而当两道童把饭菜备好后,一边一个,扑的把门锁上之后。八戒却笑道:“这童子差了。你这里风俗不好,却怎的关了门里吃饭?” ②明明是两道童要将他们锁起来的,而八戒却对他们的伎俩信以为真,并不知道两道童的真正用意,当两童盛小菜、提好茶、备茶盅、关上门,插上锁,八戒却浑然不知,竟以为关门上锁是这里吃饭的风俗。当八戒的愚笨显露无遗,读者便自然地产生“突然的荣耀”。
  第二,没有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只是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显示出来的,并且是无意识地显示出来的自身的缺点。
  具体来看在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唐僧和孙悟空收了猪八戒,八戒对唐僧道:“师父,我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我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今日见了师父,我开了斋罢。” ③前面八戒说自从受了菩萨戒行,便断了五荤三厌,并且在丈人家一直持斋把素,从不曾破戒,读到这刚刚觉得猪八戒是真的皈依佛门,走入正途,可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人一下子又回到了贪吃这样一个猪八戒的形象,我们先不说他贪吃这个明显的缺点,就看他居然把“见了师父”和“开了斋”能联系成因果关系,即使他是想找个理由开斋,那这样一个理由是万万达不成目的的。于是猪八戒笨拙和贪吃这两个缺点使读者突然有一种优越感,或者让读者看到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缺点。
  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化作人形来欺骗唐僧,孙悟空火眼金睛认出是妖精,便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唐僧肉眼凡胎无法辨认,就认为行者无心向善,有意作恶,叫他回去。行者说回去可以,只是一件不相应,本想说让唐僧把金箍儿拆去。谁知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④八戒认为散伙后的头等大事便是分行李,他把這种贪婪自以为是地强加到孙悟空的头上,理所当然地认为行者的“一件不相应”便一定是分行李,但他的自私又决定他不会让唐僧把值钱的东西分给孙悟空,便说把“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给行者。至此又将自身贪婪自私的缺点毫无意识地表露了出来。读者看到这些缺点,或联想到自己的优点,或想到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缺点便感受到了“突然的荣耀”。
  由于感到“突然的荣耀”而引发的笑,是一种嘲笑,是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去看待产生幽默的人。柏拉图认为嘲笑即幸灾乐祸性质,不善。可能变相人身攻击。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笑是对八戒的一种劝告或惩罚,意在使他改正自己的缺点,去掉自己的坏毛病。   二、康德的“期待落空”说
  康德的“期待落空说”即紧张期待落空,并且松弛了下来,积聚太多能量一下子没有了,便通过笑来宣泄出来。
  當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前面一部分营造的或给人的感觉与后面一部分截然相反或有巨大落差的时候,由于感情的变化或期待没有达成,能量有剩余,于是通过笑来发泄出来。这在“重复”“原有模式改变”“忘掉自己”“不隐藏缺点”“无逻辑组合”中体现的较多。
  在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中八戒被唐僧收了之后,走之前对高老交代说:“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快活。” ⑤之前,在孙悟空亮明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猪八戒“一闻此言,丢了钉耙”要孙悟空引见。为表真心,“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当时猪八戒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一心向佛,心无旁骛的。可在跟高老告别的时候,竟然说取经不成时还要还俗照旧做女婿。完全没有了先前的坚定不移,信念大减,于是读者之前对于猪八戒那种坚定的取经信念期待落空了,较多的能量现在所剩无几,多余的能量就通过笑消耗掉了。
  在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中,猪八戒被妖精捉到洞里,孙悟空想要去救他却也被抓住,行者道:“呆子,可吊得自在么?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了你们。”八戒道:“不羞!不羞!本身难脱,还想救人,罢!罢!罢!师徒们都在一处死了,好到阴司里问路!” ⑥之前,唐僧,八戒,沙僧,白龙马,都被妖精抓走了,现在孙悟空来救他们,却因为妖精神通广大,把孙悟空也抓住了。这时读者是很紧张的,以前纵使师徒四人都被妖精抓去,总还有孙悟空在外面想方设法去营救,孙悟空已经演化成一棵“救命草”的形象,而这次连孙悟空也和八戒等一同被妖精抓住,似乎再也没有可能逃出去了。而此时八戒也应该是很紧张很害怕的,但他却说出了“师傅们都在一处死了,好到阴司里问路”,似乎完全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有轻松地调侃。使读者思维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瞬间变得很轻松,之前因为紧张所积聚的能量,一下子无处宣泄,便以笑的方式排遣了出来。
  三、矛盾与协调之处的巧妙
  奇是出乎意料的,是由主观想法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造成;巧是其中又有合情理之处,也就是在矛盾之中还带有协调之处。笑就是在矛盾与协调造成的。这在“谐音中”有较多体现。
  在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中由于之前孙悟空骗八戒是去拿宝贝,谁知是一具尸体,但苦于行者的威胁便驮回来了,心里一直不满,所以事后唐僧问这是什么,八戒就说:“行者的外公,教老猪驮将来了。”行者道:“你这馕糟的袋子!我那里有甚么外公?”八戒道:“哥,不是你的外公,却教老猪驮他来怎么?也不知费了多少力了!” ⑦乍一听“行者的外公”觉得不合情理,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一天地之间的灵猴,无父无母,怎么会有外公的呢?行者的疑问也正是我们的疑问,但八戒后来就说明白了“不是你的外公,却教老猪驮他来怎么?”仔细一想也合情合理,八戒对于这其中的原委一概不知,不知为什么要驮着死去的皇帝的尸体,在猪八戒看来,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必定是有血缘关系才教他这么做。当然这里也有八戒对行者的不满和讽刺。于是这看似矛盾细想又合理的巧妙便使人笑了出来。
  四、总结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西方理论的角度来对其中典型人物进行剖析后,能够从多角度来理解猪八戒语言的幽默,同时也为西方幽默理论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支持。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吴承恩:《西游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6页,270页,204页,297页,205页,382页,433页。
其他文献
【摘要】管窥西方20世纪音乐的发展历程,从勋伯格的无调性作品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子音乐”,无一不體现着20世纪流派纷杂、创作多元的音乐创作特点。本文从西方20世纪音乐发展历程出发,去探索和了解西方20世纪“新音乐”的发展与变革。  【关键词】西方20世纪;“新音乐”;发展变革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095
期刊
【摘要】文物作为一种不可逆的再生资源,文物收藏能够对整个人类历史社会早期物质文明和人类精神文明共同发展过程进行充分反映,其不仅需要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更需要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实用价值。作为考古文物保护的重要表现方式,考古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现场考古文物保护发掘工作。本文主要对我国考古文物发掘中对于文物现场管理保护的重要作用、存在的一些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几点文物保护的建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商圈商铺招牌名称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描写和定量统计的方法,从语言学中语音、词汇和修辞的角度来分析商铺名称的语言特征,结果表明语音方面,四音节数量的店铺名称最受青睐;词汇方面,商铺招牌名称中署名是使用最广的命名结构;修辞方面,谐音、夸张等修辞方式是经营者比较常用的。在此基础上对太原市商圈商铺招牌名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命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商铺招牌名称;
期刊
【摘要】互联网和读图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时尚插画表现形式多元化、人物形象的潮流化、画面场景的城市化三方面艺术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时尚插画与动画短片在视觉语言、“快”流行文化、叙事方式、审美情趣方面的共同点,在此基础前提下进一步阐明了应用中所涉及的作品、原则及艺术手法,为将来拓展其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的新方向。  【关键词】时尚插画;艺术元素;动画短片;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两者经过一个世纪的磨合,最终实现从容不迫地并肩而行。本文從两者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共生的必要性;从两者文化的相似性与契合性来说明两者何以能融合的可能性;从两者当前的发展状况说明两者融合共生的实现。两者的融合共生以致相互转化,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融合
期刊
【摘要】翻译过程中的不同规范将约束译者的主体意识,进而对文本翻译发挥具体作用。本文通过对南京博物馆的展览解说词英译案例进行分析,认识翻译规范。保留源语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寻求对于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时的努力最小化。在权衡目的语读者本身的文化需求和对源语文化的期待时,源语文本的选定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翻译规范;英汉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
期刊
【摘要】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是韩孟诗派中最具创造性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常怀对人生的感慨与悲愤,以瑰丽的色彩、奇特的想象、荒诞的意象描绘出一个奇谲幽冷、充满虚幻的艺术世界。李贺的诗歌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与英雄理想的悲壮,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多沉溺于个人的情感世界之中。诗歌意境偏向奇谲幽深,诗人多采用变异的形象,营造冷艳奇谲的氛围,并以瑰丽的色彩点缀诗歌,给予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关键词】 李
期刊
【摘要】 城与人的关系是近现代以来文学中的热点话题之一。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却换来悲剧命运的故事,思考着城市与人的生存问题以及城市与农村青年的异质感。  【关键词】 社会问题小说;个人奋斗者;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04-02  方方的中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十月》201
期刊
【摘要】 德语小说《惊马奔逃》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的早期作品,文中用极少的文字描绘了一场主人公与受惊之马之间的博弈,寥寥几笔,看似并非关键情节,然而最终作者却选择以此为小说命名。本文通过分析“惊马”的象征意义、人与马关系的隐喻重新诠释此章情节之于全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 惊马奔逃;马丁 · 瓦尔泽;象征意义;逃离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将网络新词“可甜可盐”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对ABAC式进行了更进一步探讨,总结前人经验得出B、C本应是同一词类的结论,研究“盐”的词性变化趋势,又对“可”这一语素再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可甜可盐;ABAC式;词性变化趋势;成词语素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6-0127-02  对于ABAC式,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