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革命圣地延安,有人们熟悉的宝塔山、杨家岭……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纪念地还不被人们所了解,富县的东村会议旧址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富县县城向西60公里,驱车一个多小时,绕过几道山梁,在朦朦细雨中,采访组一行一大早赶到位于大山里的富县北道德乡东村。在一个看似普通的院落外,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牌子“陕西省重点文物”,延安市委党建办副主任高广东告诉大家:这就是东村会议旧址,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天主教堂,建于1934年。整个建筑是个四合院,坐东面西,三面环谷。从这儿往南30米有三孔土窑洞,是当年毛泽东指挥直罗镇战役时居住过的地方。
由于铁将军把门,大家进不去。这时,旁边一个看守工地的老大爷主动上前告诉记者:“刚才人还在呢,可能回家吃早饭了,你们打电话,一打他就来。”
果然,打完电话不到五分钟,便匆匆赶来一位老人。他就是这个革命旧址的看护人秦保社。
56岁的秦保社是东村人,作为文物保护员守护这个旧址已有22年。他对旧址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比对自己家里的东西还熟悉。“这些桌子、凳子、茶壶、茶碗,都是当年的老物件”。一进门,秦保社就忙不迭地给大家介绍旧址里的陈设。在这个面阔七间,高约18米的房间里,4排长条桌、简陋的长条凳摆成当年开会时的样子,桌上的土陶茶壶、茶碗擦得一尘不染。
“来来来,你们认认这上面是啥字,这可是毛主席当年亲笔写下的呢。”秦保社老人神秘又有些自豪地将记者叫到屋里的几根柱子前。柱子上隐约可见一些字迹,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仔细辨认也只能认出零星的几个字。秦保社耐心地一一指给大家看:
“这上面的是:千不怕万不怕,只怕不一心。”
“这根柱子上的是:一切工作要不怕困难。”
……
东村会议旧址不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就参观完了整个旧址。从规模上来看,这个旧址是记者采访过的最小的一个革命纪念地了,但是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指挥了直罗镇战役。此役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献上了一份奠基禮。
看着眼前的旧址,高广东声情并茂地给大家介绍了那段历史:
1935年10月11日,直罗镇战役之前,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又于11月30日在村内的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议,并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
对于秦保社来说,他可能不知道当年的东村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但他知道,保护好这个旧址是他的责任,是他对党组织所作的承诺。
1994年,县文物部门的领导要在村里物色一个踏实、有责任心的人来看护这个旧址,村支书问他干不干?34岁的秦保社没有丝毫犹豫:只要组织信任,我干!
就为这句话,秦保社一干就是22年。清理、打扫卫生、修缮……看护旧址还不到一年,他就遇到了一个大考验。
1995年的一天,秦保社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到旧址去了。远远地,他就觉得不对劲:大门怎么四敞八开的?走近一看,两扇门板不见了。他意识到:坏了,被小偷偷走了。一向胆大的秦保社来不及去村里叫人,就顺着土路上拖拽门板的痕迹追了出去。
一口气追出十几里山路,秦保社终于在大山里找到了门板。他猜想,这是因为天亮了,小偷怕被发现,所以把门板藏起来准备晚上再来拿。“那时也没手机啊,我就撒丫子往村里跑,叫了几个后生,抢在天黑前把门板抬了回来。”提起20年前的这件事儿,秦保社还有些后怕。
自那以后,只要有时间,秦保社晚上都再到旧址这儿来转一转。22年来,每天早上到旧址打扫卫生、除草,已成了他日常生活习惯。前些年,屋子或院墙有破损了,他就到处找砖石进行简单的修补。“现在好了,2005年县文物部门给做了全面的修缮。附近的娃娃们也都知道这是个文物,没人来搞破坏了。”秦保社说,现在,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接待来参观的人。特别是近几年,到山里游玩的散客多,看见革命旧址都想进去看看。很多人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让你开门要不要钱?”“参观要不要钱?”一提起这个,秦保社就乐,“我总是给他们说,‘这是纪念革命的地方,怎么能要钱呢,你们来看,我高兴着呢’”。
就这样,不管农闲还是农忙,不管是十个人、八个人,还是三个五个,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参观,秦保社也是随叫随到。最多的一次,他一天被叫来了8次。为了不让游客失望,20多年来,秦保社很少出远门。
作为一名兼职的文物保护员,秦保社最初的补助每月只有8元钱,现在也不到300元钱。除了看护旧址,他还要和老伴一起照顾家里的7亩苹果园。富县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东村是富县苹果主要产区之一,这些年,很多村民靠种植苹果致了富。也有人劝秦保社:别干这文保员了,把精力都用在苹果园上,能多卖多少钱啊!秦保社总是认真地告诉他们:这不是钱的事儿,咱是党员,答应了组织的事儿,咱就得干好;只要组织上让干,我就一直干下去……
“把这革命旧址看护好,好让后来的娃娃知道,当年革命是多不容易。”朴素的话语,朴实的心声。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本,这是秦保社作为一名老文保员的心愿,也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感。
从富县县城向西60公里,驱车一个多小时,绕过几道山梁,在朦朦细雨中,采访组一行一大早赶到位于大山里的富县北道德乡东村。在一个看似普通的院落外,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牌子“陕西省重点文物”,延安市委党建办副主任高广东告诉大家:这就是东村会议旧址,原来是村里的一个天主教堂,建于1934年。整个建筑是个四合院,坐东面西,三面环谷。从这儿往南30米有三孔土窑洞,是当年毛泽东指挥直罗镇战役时居住过的地方。
由于铁将军把门,大家进不去。这时,旁边一个看守工地的老大爷主动上前告诉记者:“刚才人还在呢,可能回家吃早饭了,你们打电话,一打他就来。”
果然,打完电话不到五分钟,便匆匆赶来一位老人。他就是这个革命旧址的看护人秦保社。
56岁的秦保社是东村人,作为文物保护员守护这个旧址已有22年。他对旧址里的一砖一瓦、一桌一凳,比对自己家里的东西还熟悉。“这些桌子、凳子、茶壶、茶碗,都是当年的老物件”。一进门,秦保社就忙不迭地给大家介绍旧址里的陈设。在这个面阔七间,高约18米的房间里,4排长条桌、简陋的长条凳摆成当年开会时的样子,桌上的土陶茶壶、茶碗擦得一尘不染。
“来来来,你们认认这上面是啥字,这可是毛主席当年亲笔写下的呢。”秦保社老人神秘又有些自豪地将记者叫到屋里的几根柱子前。柱子上隐约可见一些字迹,因为年代太久远了,仔细辨认也只能认出零星的几个字。秦保社耐心地一一指给大家看:
“这上面的是:千不怕万不怕,只怕不一心。”
“这根柱子上的是:一切工作要不怕困难。”
……
东村会议旧址不大,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就参观完了整个旧址。从规模上来看,这个旧址是记者采访过的最小的一个革命纪念地了,但是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指挥了直罗镇战役。此役是红一方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献上了一份奠基禮。
看着眼前的旧址,高广东声情并茂地给大家介绍了那段历史:
1935年10月11日,直罗镇战役之前,中央红军到达东村同徐海东率领的红15军团会师,开始了直罗镇战役的战前准备工作。毛泽东等领导人在这里听取汇报、组织会议、拟发电文、安排军务、部署兵力。直罗镇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又于11月30日在村内的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议,并作了《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的伟大胜利作了全面的历史性总结。
对于秦保社来说,他可能不知道当年的东村会议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但他知道,保护好这个旧址是他的责任,是他对党组织所作的承诺。
1994年,县文物部门的领导要在村里物色一个踏实、有责任心的人来看护这个旧址,村支书问他干不干?34岁的秦保社没有丝毫犹豫:只要组织信任,我干!
就为这句话,秦保社一干就是22年。清理、打扫卫生、修缮……看护旧址还不到一年,他就遇到了一个大考验。
1995年的一天,秦保社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到旧址去了。远远地,他就觉得不对劲:大门怎么四敞八开的?走近一看,两扇门板不见了。他意识到:坏了,被小偷偷走了。一向胆大的秦保社来不及去村里叫人,就顺着土路上拖拽门板的痕迹追了出去。
一口气追出十几里山路,秦保社终于在大山里找到了门板。他猜想,这是因为天亮了,小偷怕被发现,所以把门板藏起来准备晚上再来拿。“那时也没手机啊,我就撒丫子往村里跑,叫了几个后生,抢在天黑前把门板抬了回来。”提起20年前的这件事儿,秦保社还有些后怕。
自那以后,只要有时间,秦保社晚上都再到旧址这儿来转一转。22年来,每天早上到旧址打扫卫生、除草,已成了他日常生活习惯。前些年,屋子或院墙有破损了,他就到处找砖石进行简单的修补。“现在好了,2005年县文物部门给做了全面的修缮。附近的娃娃们也都知道这是个文物,没人来搞破坏了。”秦保社说,现在,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接待来参观的人。特别是近几年,到山里游玩的散客多,看见革命旧址都想进去看看。很多人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是:“让你开门要不要钱?”“参观要不要钱?”一提起这个,秦保社就乐,“我总是给他们说,‘这是纪念革命的地方,怎么能要钱呢,你们来看,我高兴着呢’”。
就这样,不管农闲还是农忙,不管是十个人、八个人,还是三个五个,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参观,秦保社也是随叫随到。最多的一次,他一天被叫来了8次。为了不让游客失望,20多年来,秦保社很少出远门。
作为一名兼职的文物保护员,秦保社最初的补助每月只有8元钱,现在也不到300元钱。除了看护旧址,他还要和老伴一起照顾家里的7亩苹果园。富县素有“苹果之乡”的美誉,东村是富县苹果主要产区之一,这些年,很多村民靠种植苹果致了富。也有人劝秦保社:别干这文保员了,把精力都用在苹果园上,能多卖多少钱啊!秦保社总是认真地告诉他们:这不是钱的事儿,咱是党员,答应了组织的事儿,咱就得干好;只要组织上让干,我就一直干下去……
“把这革命旧址看护好,好让后来的娃娃知道,当年革命是多不容易。”朴素的话语,朴实的心声。让人们牢记历史,不忘本,这是秦保社作为一名老文保员的心愿,也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