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加减,自拟冰黄散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3次∕日,每次150~200ml,自拟冰黄散外敷,2次∕日,并辅以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2次∕日,每次30分钟。结果:全组98例患者痊愈80例,占81.6%;有效11例,占11.2%;好转5例,占5.1%;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达97.9%。结论: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协同治疗带状疱疹,并辅以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在缩短病程,减少疼痛,快速改善症状,防止继发性感染,有着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内外兼用;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28-01
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辩证施治带状疱疹,具有疗程短,止痛明显,病损部皮肤退疹快,脱屑早,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症状消失亦快的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98例患者中,男73例,女25例;年龄16~75岁,平均43.5岁,但就诊以青壮年居多;病程2~35天,平均11天;疼痛2~29天,平均9天。发病部位:头面部9例,颈部5例,胸背部21例,腰部43例,腹部12例,大腿部8例。
1.2症状与体征98例患者多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沿被侵犯的脑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集簇成群、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水疱,呈带状分布,有2例患者仅出现红斑、丘疹,而无典型水疱,部分患者出现了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1.2.1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黄芩15g,栀子10g,淡竹叶15g,生地30g,粉丹15g,板蓝根15g,川芎15g,香附15g,柴胡10g,薏苡仁20g,全蝎3g,蜈蚣10g,朱砂5g,硼砂10g,生甘草g。每日1剂煎汤3次分服,每次服150~200ml。
1.2.2外敷中药自拟冰黄散:大黄100g,重楼100g,全蝎10g,蜈蚣20g,金铁锁g,芒硝50g,冰片10g,薄荷脑10g。上药为1料,均碾碎,磨细过筛混匀置洁净容器内密封备用,每取适量用生理盐水或鸡蛋清、陈醋调成糊状湿敷患处,每日2次,覆盖消毒纱布或塑料薄膜(应留有气孔),并用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每次30min,每日2次。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及皮损全部消失,无后遗症;有效:疼痛基本消失,75%以上皮损消失;好转:疼痛有所减轻,50%~75%皮损消失;无效:疼痛无改变,皮损消退不足50%。
2.2结果全组98例患者痊愈80例,占81.6%;有效11例,占11.2%;好转5例,占5.1%;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达97.9%。疼痛缓解时间最短3h,最长36h;局部症状缓解最短24h,最长5天。有3例复发,复发时间最短2年,最长4年半,应用上法治疗1~3周内控制症状。
3讨论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或系统性疾病,其内因由肝脾病变、湿热蕴结;外因乃外感毒邪所致。目前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减少后遗神经痛为目的。我们采用传统的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自拟冰黄散外敷,内外兼治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疗效。内服方剂中的龙胆草、黄芩、栀子、淡竹叶泻火利湿;薏苡仁增强利湿之功;生地、粉丹、板蓝根凉血;香附、川芎、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全蝎、蜈蚣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朱砂良好的中枢镇静镇痛作用;硼砂具有治疗疮毒的作用;甘草用以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上药共用而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治療作用。
外用药是全身综合处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且有着很好的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可保护皮损,减轻局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并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外用药中大黄清热、泻火、解毒;全蝎、蜈蚣、金铁锁的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作用;重楼活血解毒、抗菌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冰片、薄荷脑具有局部清凉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的作用;芒硝的收敛作用,减少局部的渗出,有利于皮损的修复。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协同治疗带状疱疹,并辅以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在缩短病程,减少疼痛,快速改善症状,防止继发性感染,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09.02.27)
【关键词】中药内外兼用;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28-01
自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用辩证施治带状疱疹,具有疗程短,止痛明显,病损部皮肤退疹快,脱屑早,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症状消失亦快的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组98例患者中,男73例,女25例;年龄16~75岁,平均43.5岁,但就诊以青壮年居多;病程2~35天,平均11天;疼痛2~29天,平均9天。发病部位:头面部9例,颈部5例,胸背部21例,腰部43例,腹部12例,大腿部8例。
1.2症状与体征98例患者多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沿被侵犯的脑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集簇成群、粟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水疱,呈带状分布,有2例患者仅出现红斑、丘疹,而无典型水疱,部分患者出现了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1.2.1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g,黄芩15g,栀子10g,淡竹叶15g,生地30g,粉丹15g,板蓝根15g,川芎15g,香附15g,柴胡10g,薏苡仁20g,全蝎3g,蜈蚣10g,朱砂5g,硼砂10g,生甘草g。每日1剂煎汤3次分服,每次服150~200ml。
1.2.2外敷中药自拟冰黄散:大黄100g,重楼100g,全蝎10g,蜈蚣20g,金铁锁g,芒硝50g,冰片10g,薄荷脑10g。上药为1料,均碾碎,磨细过筛混匀置洁净容器内密封备用,每取适量用生理盐水或鸡蛋清、陈醋调成糊状湿敷患处,每日2次,覆盖消毒纱布或塑料薄膜(应留有气孔),并用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每次30min,每日2次。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及皮损全部消失,无后遗症;有效:疼痛基本消失,75%以上皮损消失;好转:疼痛有所减轻,50%~75%皮损消失;无效:疼痛无改变,皮损消退不足50%。
2.2结果全组98例患者痊愈80例,占81.6%;有效11例,占11.2%;好转5例,占5.1%;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达97.9%。疼痛缓解时间最短3h,最长36h;局部症状缓解最短24h,最长5天。有3例复发,复发时间最短2年,最长4年半,应用上法治疗1~3周内控制症状。
3讨论
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或系统性疾病,其内因由肝脾病变、湿热蕴结;外因乃外感毒邪所致。目前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防止感染及并发症,减少后遗神经痛为目的。我们采用传统的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自拟冰黄散外敷,内外兼治治疗带状疱疹,取得了良好疗效。内服方剂中的龙胆草、黄芩、栀子、淡竹叶泻火利湿;薏苡仁增强利湿之功;生地、粉丹、板蓝根凉血;香附、川芎、柴胡疏肝理气,解郁;全蝎、蜈蚣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朱砂良好的中枢镇静镇痛作用;硼砂具有治疗疮毒的作用;甘草用以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上药共用而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治療作用。
外用药是全身综合处理的重要辅助手段,且有着很好的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可保护皮损,减轻局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并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外用药中大黄清热、泻火、解毒;全蝎、蜈蚣、金铁锁的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作用;重楼活血解毒、抗菌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冰片、薄荷脑具有局部清凉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的作用;芒硝的收敛作用,减少局部的渗出,有利于皮损的修复。应用中药内服外敷协同治疗带状疱疹,并辅以TDP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在缩短病程,减少疼痛,快速改善症状,防止继发性感染,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