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股权术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1989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创立到IPO,雷军始终把控着小米的控制权。
  如此局面,建立在6轮10次融资的股权稀释背景下,雷军的手腕不可谓不高超。
  纵观小米发展史,雷军极为精确、科学的股权战略可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雷军本身的高度,也是少有人能企及的;另一个部分则是“牛卡计划”,这是大多数人都能学会的。

“大神”雷军


  小米有8大创始人,都是业内大拿。除雷军外,分别是有微软/Google经历的林斌、黄江吉、洪峰,有摩托罗拉经历的周光平,原金山高管黎万强,多看创始人王川,以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刘德。
  在所有合伙人里,雷军是最有钱的。
  金山软件于2007年上市,雷军作为大股东之一已跻身身价亿万元的富翁行列。此外,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UC、欢聚时代、多玩等公司,获利颇丰。
  仅以UC为例,2007年投资300万~400万元,持股20%;2015年被阿里以43亿美元收购,股权价值60亿元,投资回报率1 500倍。
  远比其他合伙人有钱,雷军在小米创立之初便能独掌70%股份,其他7人持股总和才20%。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人对小米的青睐源自雷军,投小米就是投雷军,雷军无形中拉升了小米的估值。
  2011年5月,小米完成A轮融资1 025万美元,雷军参与300万美元。2011年9月,小米完成B轮融资3 085万美元,雷军又参与300万美元。同时,雷军还是小米重要投资机构顺为资本的创始合伙人。这些早期布局后来奠定了IPO前,雷军股权的基本盘。
  从小米招股说明书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雷军通过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与Smart Player Limited控制上市主体小米集团(开曼群岛)31.4%股权。
  不过以上仅为冰山一角。通过阅览“主要股东来源”及“身份/权益”两栏,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出“富翁”雷军的真正格局:一位家族信托財富管理哲学的信仰者。
  在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与Smart Player Limited结构之上,雷军极有可能很早就选择了中国香港的信托公司ARK Trust Limited作为家族信托的受托人。谋定而后动,雷军或早有港股IPO打算,在中国香港信托法下,他亦能在特殊情况下调整或撤销信托。

  上市前夜,小米向雷军控制的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按面值0.000025美元发行6 396万股B类股,作为雷军对公司贡献的奖励。
  对一位创始人如此礼遇,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估计只有雷军一人受得起。

“牛卡计划”的警示


  所谓“牛卡计划”,就是AB股双层股权架构,同股不同权。
  AB股设置能让公司创始人通过较少股份把握更多控制权。在小米,A类股1股当10票,B类股1股当1票。雷军与合伙人林斌是A类股的主要持有人,其他投资人均持有B类股。
  IPO后雷军持股将被稀释至23%,但通过AB股设置,雷军依然能拥有50%左右的投票权,从而实质控制小米。
  AB股设置在科技公司并不鲜见。但小米的特殊之处在于,雷军从骨子里就把融资当成“债”。
  小米6轮融资发行的全部是优先股,占总股本的50.1%。
  优先股没有投票权,即便转化为普通股也只能是1股1票的B类股,因此不涉及大权旁落。但是按照中国香港IPO适配国际会计准则IFRS,优先股是金融负债,只要未转股或未赎回,就要按照公允价值计算为负债。而在实际操作中,小米要向优先股投资人支付8%的额外年息。
  正是因为IFRS定义优先股为“像股的债”,小米2017年亏损439亿元,股权权益为-1 272亿元。如果不按IFRS计量,小米则盈利54亿元,股东权益为343亿元。IFRS会计准则可谓把小米的账面从盈利变为亏损,从健康运营变为资不抵债。
  虽然资不抵债只是一种“账面游戏”,优先股带来的融资警示却是极为深远的。
  对许多创业者而言,投资人的钱是“便宜”的,烧起来没有太多顾虑,烧完就再融资。如今甚至出现一种现象,A到Z字母都不够用了,融资轮数要在字母后加数字,变成B-1、C-2等。
  但雷军显然很克制。小米这么大一摊子,6轮融资只有不到16亿美元,只有滴滴的十分之一,而且只发优先股,只能转为B类股。这就好像“你投了钱给他,他说迟早会还你”,“投钱”更像是“借钱”。
  背负投资人的“债”,就宛若时刻谨记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项上,不舒服,却也是好事。
  雷军也曾吹过牛,小米5年不上市,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可以再依靠投资人的钱“烧”一会。但是,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出现下滑,估值也逐渐从450亿美元跌落至420亿美元,这让雷军不得不开始考虑投资人提前赎回优先股的可能性。小米不但要扭转不利局面,更要提前上市给投资人一个交代。
  “大神”如雷军者,尚且如此小心翼翼,仍然在烧钱者还不警醒吗?
其他文献
王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工位与员工混在一起。  这位很接地气的娃娃脸CEO,已成为阿里巴巴最忌惮的事实“腾讯代理人”。  2018年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与在腾讯、阿里之间左右逢源的滴滴直接对垒。  4月3日,美团击败“滴滴+软银”财团,以总价37亿美元(27亿美元+10亿美元债务)全资收购摩拜,成为阿里系ofo与哈罗单车、滴滴旗下青桔单车最大敌人。  短短两周时间,美团已占据微信钱包九宫格
期刊
“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面对大众对其商业模式的质疑,趣店CEO罗敏口无遮掩的回应,让小额现金贷再次曝光在公众视野。  一夜“暴富”的趣店  趣店模式:這家据称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借款平台",其中83.3%的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  大家印象中的互联网金融很苦:国家重手整治,两年来至少有118家P2P借贷平台歇业整顿。
期刊
如何看待拼多多这个 App?  回答人: 黄海  做任何评价前,先要明确微信这个生态上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电商平台。  首先是需求侧发生了变化。微信有10亿月活用户,淘宝只有5亿,剩下5亿用户的第一次网购会发生在微信上。所以很多拼多多用户之前对网购是陌生的,不太擅长使用淘宝和支付宝,而是通过微信红包等机制,习惯了在微信上去付钱和转账。  第二点,是微信特有的群组和分享的生态。以前做电商,都是讲投
期刊
当下,组织转型的趋势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事实。我们时常能够听到若干炫酷的词汇,如“去中心化、去权威化、自组织”等,这些词汇甚至多到“概念通胀”。但对于企业应该如何转型,业界真的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吗?细想起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过去是平台商业模式横扫一切,却少有企业建立了平台型组织模式;现在是生态商业模式一马平川,却只有凤毛麟角的企业建立了生态型组织模式……实践者们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在商业模式上高
期刊
以后,送上门的快递怕是会越来越少。  “双11”刚过两三天,重庆姑娘李晓彤的手机便提示,她有11个包裹待收。出差4天回来,她在前门保安处借了一个超市购物推车,按照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先去3栋的菜鸟驿站、小象驿站取中通、圆通、百世,再去6栋小超市拿申通、韵达,接着去9栋丰巢快递柜取顺丰,最后到自己楼下——后门的物业中心拿京东、邮政。  从前门到后门,李晓彤走了接近800米,取了8家快递的包裹,进了4个
期刊
企业的一切都是从顾客价值开始。  就顾客价值的本质而言,企业应当贴近顾客,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但很多企业却热衷于竞争游戏,而不是围绕顾客需求展开日常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管是行业,还是企业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制造活动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供应活动努力朝即时管理方向过渡、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企业内部大量的文字工作被替代、管理人员的数量在减少……但在这一切努力的背后,企业针对顾客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
期刊
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正逐渐深化,AI(人工智能)促生BI(智能商业),企业经营充斥着新的不确定性。在智能商业时代,企业如何决定自己的战略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智能商业模式得以逐渐成熟。企业可以利用AI技术优化价值链。马化腾提出,区别于“用电量”作为测度工业经济发展的指标,“用云量”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新指标。智能商业就意味着未来企业的基本形态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处理大数据”。
期刊
海底捞的后厨,颐海国际于2017年上半年赚了7 020万元,同比增长98.9%。业内认为,颐海国际的B端业务虽然正在慢慢“去海底捞化”,但对海底捞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大。  另外,颐海国际刚上市时业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重现江湖:为什么海底捞不上市?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章光101、永琪美容美发、俏江南等知名的连锁企业。这些每年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产值的连锁企业,不是不想上市,很可能是缺乏资本顶层
期刊
缺策划、缺产业、重地产、缺创新,特色小镇打得火热背后,也是问题频现。其中,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  如果将特色小镇看作产品,如何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小镇持续发展的关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逻辑,在互联网时代苍白无力。因此,小镇要让传统区域经济与现代商业社会接轨,目光需要聚焦于有互联网特色的塑造方法。  品牌:推出特色故事  在面对拥有众多竞品的市场上,首先需要一个有故事力的产品品牌。  特色小镇也
期刊
这是一个管理界精神渙散的年代。表面上,大家都在追求关于“无序”的认知统一,甚至不惜把“管理”作为张扬自己具有“改变一切”的决心的工具。但更多的时候,这种张扬只是出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做出的应激反应。  人们对移动信息时代的管理新模式趋之若鹜,又显得缺少信仰。以至于管理者回到自己岗位后,一边被束缚在传统的管理模版中,一边高谈阔论管理新思维。而就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管理几乎成为了商业世界的信仰。它不但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