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与交流 评价
一、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一)合作交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高中化学的部分知识和化学解题法则,在教师大班整体的辅导下,学生个体的探究难以解决,学生需要与老师个别交流,需要与同学们的交流;二是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应用和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纵观我们的化学课堂,许多的化学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较为少数的同学获得提问、表达、上台板演、实验演示等活动的机会,其余多数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无法参与教学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几乎整体划一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活动,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操作、观察、发言和评价的机会,就是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探究能力、知识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合作交流的实施过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先要构建一个人员搭配比较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4到6人,不宜过多,要让每个同学有活动、表达的机会,以保证合作交流的高效率。
(二)合作交流的内容选择和实施
“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有的概念比较直观,有的问题非常简单,课堂中就不需要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为了互补共赢,实施过于频繁,不仅影响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利于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提高。
1.學生的实践活动
例如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出实验论证或探索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时可以分工协作,轮流操作仪器,有主持、有当助手、有观察、有记录等,讨论时大家各持意见,相互交流补充。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2.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高一教材的物质的量一块内容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难点,在课堂中可以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如何让学生能比较顺利学习掌握,可以设计如下:
(1)提出问题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规定的?能举出1到2个生活中类似的集体吗?
②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请举出对应的长度、质量的物理量和单位。
③物质的量是1mol的定义?
④1mol物质的微粒数和质量是多少?如何定义的?
⑤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摩尔质量、质量的符号、单位和换算公式?
(2)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合作,交流总结得出规律。
(3)组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完成。
(4)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小结。
3.知识块的综合整理
例如:学习了硫及硫酸一块内容之后,在进行一节复习课的时候,可以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知识点多,涉及到的性质和变化较为丰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更好将性质、变化和应用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设计过程如下:
(1)各同学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提前布置)。
①每位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书本、笔记、参考材料),归纳硫、SO2、SO3、H2SO4及硫酸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方程式、重要应用和相互转化;SO2与环境;硫酸根离子检验。
②小组内每位同学结合平时的作业、试卷、参考练习,在每一个物质出2道典型的问题(题目),并给出完整的解答和解题出点。
(2)合作交流过程。
①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就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作组内的交流,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完善和达成共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②全班同学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形成知识网络。
③全班同学形成共识之后,各个小组可就各物质对应的题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就某一类知识、方法相互出题,共同研究完成。
三、合作交流的评价模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当然,评价的方法理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例如,建立合作交流评分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见表1)。
具体的标准如下:第一档得5分:热情参与、乐于助人,完成预期的目标的个人或小组;第二档得4分:学生努力地与小组同伴一起活动,设法积极完成任务;第三档得2—3分:不能独立完成预期的目标,经常偏离主题,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使活动开展下去;第四档1分: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活动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或热衷于做其它非学习的事情。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的分数记录在案,每两周汇总一次,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参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得分表分析,还可以对某个学生得分情况进行适时诊断,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给出发展性评价,让基础差,能力弱的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
例如:某次测验是安排在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复习之后,每位同学单独参加考试,测试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个分数,若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基准分(一般略低于平均分),那么每位同学都能获得1分的奖励,小组累计得一个奖励分。
总之,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实施的策略、过程及其评价方式,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要不断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形成适合化学课程,适合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氛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多一点“合作交流”,因为国家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需要大量的“合作”型人才,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高鸣军《化学课堂如何把握教的时机》
[3]张洪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与交流 评价
一、合作交流的必要性
(一)合作交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竞争与合作,不仅是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
(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高中化学的部分知识和化学解题法则,在教师大班整体的辅导下,学生个体的探究难以解决,学生需要与老师个别交流,需要与同学们的交流;二是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应用和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化学教学方法
化学学习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纵观我们的化学课堂,许多的化学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有较为少数的同学获得提问、表达、上台板演、实验演示等活动的机会,其余多数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无法参与教学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将全班几乎整体划一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小组中学生的个体活动,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操作、观察、发言和评价的机会,就是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得以充分调动,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学习探究能力、知识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合作交流的实施过程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先要构建一个人员搭配比较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人数:一般4到6人,不宜过多,要让每个同学有活动、表达的机会,以保证合作交流的高效率。
(二)合作交流的内容选择和实施
“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有的概念比较直观,有的问题非常简单,课堂中就不需要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为了互补共赢,实施过于频繁,不仅影响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不利于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提高。
1.學生的实践活动
例如进行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设计出实验论证或探索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时可以分工协作,轮流操作仪器,有主持、有当助手、有观察、有记录等,讨论时大家各持意见,相互交流补充。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2.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高一教材的物质的量一块内容的学习,是大家公认的难点,在课堂中可以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如何让学生能比较顺利学习掌握,可以设计如下:
(1)提出问题
①阿伏伽德罗常数是如何规定的?能举出1到2个生活中类似的集体吗?
②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请举出对应的长度、质量的物理量和单位。
③物质的量是1mol的定义?
④1mol物质的微粒数和质量是多少?如何定义的?
⑤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摩尔质量、质量的符号、单位和换算公式?
(2)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合作,交流总结得出规律。
(3)组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完成。
(4)全班交流,教师评价、小结。
3.知识块的综合整理
例如:学习了硫及硫酸一块内容之后,在进行一节复习课的时候,可以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知识点多,涉及到的性质和变化较为丰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更好将性质、变化和应用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设计过程如下:
(1)各同学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提前布置)。
①每位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书本、笔记、参考材料),归纳硫、SO2、SO3、H2SO4及硫酸盐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方程式、重要应用和相互转化;SO2与环境;硫酸根离子检验。
②小组内每位同学结合平时的作业、试卷、参考练习,在每一个物质出2道典型的问题(题目),并给出完整的解答和解题出点。
(2)合作交流过程。
①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就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作组内的交流,其他同学相互补充,完善和达成共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②全班同学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形成知识网络。
③全班同学形成共识之后,各个小组可就各物质对应的题型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就某一类知识、方法相互出题,共同研究完成。
三、合作交流的评价模式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当然,评价的方法理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一)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例如,建立合作交流评分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见表1)。
具体的标准如下:第一档得5分:热情参与、乐于助人,完成预期的目标的个人或小组;第二档得4分:学生努力地与小组同伴一起活动,设法积极完成任务;第三档得2—3分:不能独立完成预期的目标,经常偏离主题,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使活动开展下去;第四档1分:不愿意参加合作学习,活动中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或热衷于做其它非学习的事情。教师对每个同学、每个小组的每次活动的分数记录在案,每两周汇总一次,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参考。
通过一段时间的得分表分析,还可以对某个学生得分情况进行适时诊断,对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给出发展性评价,让基础差,能力弱的同学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
例如:某次测验是安排在学生小组互助合作复习之后,每位同学单独参加考试,测试后,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个分数,若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达到或超过教师预先设定的基准分(一般略低于平均分),那么每位同学都能获得1分的奖励,小组累计得一个奖励分。
总之,合作交流的教学活动是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实施的策略、过程及其评价方式,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要不断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形成适合化学课程,适合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习惯和氛围。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应该多一点“合作交流”,因为国家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需要大量的“合作”型人才,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高鸣军《化学课堂如何把握教的时机》
[3]张洪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