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现状
1.中学学生素质及形态情况
尽管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让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仍落后于其它学科,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脱离学生健身实践,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为进一步说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我校从2006——2010年招收的男、女1000名学生入学时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情况作了系统的测定统计。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而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男生的力量及女生的速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在身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提高(这与全国统计是一致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体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对学生体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素质耐力和力量有着明显的倒退,这为中学武术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中学武术教学理论误区
在教学目标上,过分强调竞技技术、技能的掌握,忽律了对学生武术思想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割裂了武术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仍沿袭竞技项目,并让学生无条件盲目去适应教材;在教学形式上,仍未打破单一的行政班授课制,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教学手段上仍未突破竞技技术单一手段;在考核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评价、生理评价,忽视了心理素质及技术允当过程和能力评价,用一种尺度去衡量不同体质、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碍了素质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
1.素质教育之内涵
素质教育是整体和长远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大进步,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所要否定的并不是考试这种教学手段,以及升学率这种教育评价指标。而是要反对以升学率为唯一目的,以考试成绩、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是人才社会化,其基本途径就是要实施使智力、体力和个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提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要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使人的根本质量得到提高,整体功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使人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
“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和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宪章》中指出的。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术教学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已成为武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现代武术教学,在教学观念上,随着终身体育观引入教学领域,学校武术作为终生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使之终身受益。这也是对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要让教材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要打破原有应试教育的考评模式,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目前武术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提高等因素,应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所以评价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和生理指标,而应是多员化的模式。要着眼于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人的个性。这种评价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学武术教学改革趋势
1.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已成为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改革课程设置和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以普通中学武术教学目标,以现代武术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场地设施为主要依据,确立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为主的指导思想。由于目前中小学实施体育课的不同,学生来源、学生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差异太大,在全国尚缺乏统一实施方案的前提下,笔者认为目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一年级应安排发展身体素质,配以各种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材体系,以弥补初级中学生体能的不足,完成初级中学到高级中学的合理衔接和过度;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以休闲和娱乐为主,增加专项性的内容,采用“俱乐部”制,同时应适当增设武术理论知识,宽大知识面及增加社会健身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2.武术教学模式应具有针对性
武术教学模式是指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进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它反映在武术课的教学思想、任务、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教材性质、教师能力等方面。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是由于武术课的类型、任务不同,因此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它要求我们设计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先导,通过必要的实验对比来确立其模式是否合理、可行和可操作,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中学体育改革的方向。首先,中学武术教学改革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同时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应在课程设置上要把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转向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应扩大理论教学知识范畴,普及健身教学内容,重视职业实用性武术教学,使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上应更加突出师生的双边协调,信息和传导途径日益科学化和现代化;武术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结合,使评价体系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武术健身必将成为现代人们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1.中学学生素质及形态情况
尽管党的教育方针一贯强调让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仍落后于其它学科,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脱离学生健身实践,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为进一步说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我校从2006——2010年招收的男、女1000名学生入学时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情况作了系统的测定统计。从中可以明显的看出:男、女生的身高、体重呈上升趋势,而男、女生的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男生的力量及女生的速度也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这说明了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在身体形态上有着明显的提高(这与全国统计是一致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体育课流于形式,导致对学生体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素质耐力和力量有着明显的倒退,这为中学武术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中学武术教学理论误区
在教学目标上,过分强调竞技技术、技能的掌握,忽律了对学生武术思想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割裂了武术教育与终身体育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仍沿袭竞技项目,并让学生无条件盲目去适应教材;在教学形式上,仍未打破单一的行政班授课制,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教学手段上仍未突破竞技技术单一手段;在考核评价上、只注重结果评价、生理评价,忽视了心理素质及技术允当过程和能力评价,用一种尺度去衡量不同体质、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阻碍了素质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全面实施。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
1.素质教育之内涵
素质教育是整体和长远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的大进步,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它所要否定的并不是考试这种教学手段,以及升学率这种教育评价指标。而是要反对以升学率为唯一目的,以考试成绩、分数为唯一衡量标准。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是人才社会化,其基本途径就是要实施使智力、体力和个性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提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要使人的本性得到完善,使人的根本质量得到提高,整体功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使人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2.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
“体育运动作为教育和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宪章》中指出的。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武术教学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已成为武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现代武术教学,在教学观念上,随着终身体育观引入教学领域,学校武术作为终生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使之终身受益。这也是对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要让教材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在教学考核、评价方面,要打破原有应试教育的考评模式,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目前武术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在评价中应重视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提高等因素,应考虑学生的进步幅度,所以评价不是单纯性的技术和生理指标,而应是多员化的模式。要着眼于个人的创造性、尊重人的个性。这种评价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学武术教学改革趋势
1.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已成为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中学武术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改革课程设置和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革要以普通中学武术教学目标,以现代武术发展的需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场地设施为主要依据,确立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为主的指导思想。由于目前中小学实施体育课的不同,学生来源、学生条件、地理环境等存在差异太大,在全国尚缺乏统一实施方案的前提下,笔者认为目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一年级应安排发展身体素质,配以各种基本技术、技能的教材体系,以弥补初级中学生体能的不足,完成初级中学到高级中学的合理衔接和过度;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以休闲和娱乐为主,增加专项性的内容,采用“俱乐部”制,同时应适当增设武术理论知识,宽大知识面及增加社会健身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
2.武术教学模式应具有针对性
武术教学模式是指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进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它反映在武术课的教学思想、任务、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教材性质、教师能力等方面。教学模式形式多样,内容繁多,这是由于武术课的类型、任务不同,因此不可能有固定模式,它要求我们设计教学模式时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先导,通过必要的实验对比来确立其模式是否合理、可行和可操作,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中学体育改革的方向。首先,中学武术教学改革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同时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应在课程设置上要把运动技术为主的教学转向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应扩大理论教学知识范畴,普及健身教学内容,重视职业实用性武术教学,使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多样性、选择性和趣味性。教学方法上应更加突出师生的双边协调,信息和传导途径日益科学化和现代化;武术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师生双方的信息反馈,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结合,使评价体系更符合学生实际,更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逐步增强,武术健身必将成为现代人们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将有力地推动中学武术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