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学热”迅速升温,不仅在学术界、大众文化中掀起了一股热潮,更激发了所有国人包括中小学生家长,企业员工的热情。那么,企业员工对国学热潮持何种态度,如何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推进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国学热”是电视、新闻、网络上最近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央视《百家讲坛》收视率飘红,民间私塾重现人间,《诗经》、《论语》等典籍进入小学课堂、中医、养生论大行其道;不仅如此,“国学热”也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活跃于大学校园之中:人大国学院成立、武汉大学国学班用古法祭祀屈原、各种国学知识讲座,经典诵读活动……。笔者作为一个企业工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是我们要迫切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到底是什么?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 ,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近20年文化热和国学热中的国学理念,都是一定的时代精神的反映。百年来的国学发展,其明显的思想轨迹和时代特征,是时代精神与国学的双向互动。国学反映着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推动着国学,引领着国学。近年的国学热潮,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反映,是对西方文明挑战的回应,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强的表现。不能把国学当成包医百病的灵药,更要反对用国学等同、取代当代新型文化建设的企图和做法。国学的研究和应用,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引领之下进行,并且在时代精神的烛照下焕发新的生命。简单否定、排斥国学,固然不妥;而盲目推崇、迷信国学,也缺乏理性。
  二、国学经典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己植根于大众的人生记忆和知识结构中,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教育原则和方法,对思政教育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国学思想博大精深,内涵隽永,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等内容,还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爱国主义传统,蔺相如完璧归赵到苏武塞北海牧羊,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代代相传。
  2.自强不息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子坚持“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积极向上的奋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国学经典蕴含的的教育方法
  1.德育为先
  历代国学思想家认为好的政治不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儒家教育的中心是德育,它要求学生“志于道,据以德,依于仁,游于艺”。宋代朱熹在此基础上,提出:“立学校以教其民,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以家,自家及国而达天下者,盖无二理”,将道德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大学生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才能使所学有益于世。
  2.率先垂范
  孔子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是道德的楷模,是用道德的力量征服人心的。因此,他强调道德示范,教育者自身的品德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起着导向作用。在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真理的力量,但同样要借助教育者自身崇高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
  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中鲜见“尊德性而道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的道德教育著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群体亦不曾 “求道若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生动性,教育者缺乏对教育对象真实需要的了解,缺乏真情实感的倾注。这不能说明受教育群体没有道德需求,只是思政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与社会现实和受教育者的道德需要之间存在反差。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不断激烈决定了我们需要关于人生、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导引与帮助。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道德教育既不能从书本出发、也不能以抽象的原则立足,对道德品位、人生修养、生活态度等方面教育的真实需要才是道德教育的起点。
  反映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我们首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更加明确地表现出一种指向人的内心的关怀。当“和谐社会”作为当代治国理念,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的。中和为美,和而不同等观念自古有之,为企业员工提供和谐世界、和谐人生的教育应成为我们当前国学教育的题中之意。
  为此,我们可以:
  1.融入时代内涵。
  一方面,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内容应体现时代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身边事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应该是真实新鲜的,把书本上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2.传达深厚情感。
  给予受教育者真挚的人文关怀。很多学者对国学的解读是心得所获,是一次个人感悟式的心灵旅途和审美体验。高校的德育应该涵盖挖掘传统、感悟经典、直面现实、关注受体的道德问题。此外,教育者必须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知,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自觉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坚定信念,勇于践行。
  总之,国学经典的精粹思想浩瀚而深远,是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文化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植根于这一深厚的土壤,从中汲取精华,并将继承的优秀国学思想内涵赋予时代主旋律,从而真正发挥国学思想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其他文献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正确。(二)书写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
期刊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要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把客观真理转化为坚实的基础知识,并同时发展智力、能力和受到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不同形式启发式教学法?我认为做好课堂设疑是这种教学法成败
期刊
我们学校在实行口琴进课堂以来,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课堂口琴教学在情感体验、过程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性,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一、以培养全体学生为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口琴教学,往往
期刊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
期刊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还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我觉得是后者,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
期刊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如果能够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考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这是每一位英语老师渴求解决的一个难题,包天仁教授在其《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理论架构》一文中把人文主义因素、情感、态度、自信心、意识作为“四位一体”教学法的学习策略的一部分。成功的英语教学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和情感是最佳的切入点。这就需要在英语课堂教学工作中引进能面向学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情感和兴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独立阅读文本,正确把握文本内容和作者的基本观点,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学生提出的在阅读现代文时的基本要求,而如何带领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更加有效,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若是仅仅告诉学生的答案而忽视了方法和技巧,那么就是无效的课。那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在45分钟的有限课堂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