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以“抖音APP”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持续走红,逐渐成为青年学生休闲娱乐、表达思想、获取信息、展现个性的社交应用平台。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新宠儿,辅导员如何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抖音APP相结合,发挥其优越特性,促进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归纳梳理高职院校抖音APP盛行的原因,从运用抖音开展实际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抖音APP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微“抖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适用性,由此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政;抖音APP
一、高职院校校园抖音APP盛行的原因
(一)技术操作“低门槛”
抖音app界面设计简单合理,可供选择的特效和模板形式多样,随拍随用,这些“低门槛”的操作特性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惰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只需要选取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素材,通过滤镜、背景音乐、特效的渲染,就可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短视频作品。因此,抖音短视频APP平台对于创作者技术的要求非常低,不同于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抖音提供的短视频编辑功能操作简单,没有任何视频编辑经验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
(二)内容推送精准化
抖音APP背靠大数据运算的技术支持,会记录用户观看的视频内容,包括搜索、主题、点赞、收藏以及评论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抓取,通过智能算法根据用户特征给每个用户推荐带有个人偏好的短视频。打开抖音软件后,如果看到的第一个视频是自己喜欢的,可能就会继续往下“刷”,时间往往从十几秒变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而当用户感到厌倦,对于抖音推送的短视频迅速跳过,开始搜索、点赞、关注、上传、收藏其他主题的短视频时,抖音又通过大数据迅速抓取用户的这一转变,调整其推送的内容,从而使用户黏性得到极大提升,很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用于“刷”抖音,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享受,“根本停不下来”成为大学生沉溺于抖音的真实写照。
(三)短视频内容多元化
抖音平台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参与意识与表达欲望强烈。在抖音平台上,每个人能以视频制作者、发布者、观看者、评论者、点赞者等不同身份自主发布视频内容,点赞、评论、分享。一次旅行、一处风景,一段经历,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拍摄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获得点赞和转发,从而得到他人的社会认同。同时,也为青年学生自由拍摄和创作提供了平台和渠道,根据自己的审美特征和表达诉求,制作标新立异的短视频作品。
二、抖音APP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不良思想的传播造成价值导向的扭曲
抖音凭借其精准的大数据运算的技术支持,能够根据用户的收藏、点赞、评论、观看时长为每个用户推荐带有个人偏好的短视频,而这正是抖音沉浸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社会多元思潮以及价值观得到传播的有效途径。然而,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对“抖音”上的很多信息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很多“网红”为了吸引粉丝,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经常在抖音上发布带有“精致生活”“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观点的短视频,例如,一些主播为了推销产品,对既定的价值理论及理念,提出与之相对立的观念及看法,传递“实用主义”“精致生活”的理念,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购买其推荐的产品,如果学生对某一类型的视频感兴趣,抖音平台将根据既定的推荐机制与运算规则,为学生推荐大量与此相关的内容或信息,使学生深陷不良思想或价值导向之中,无法自拔。在审美层面上,抖音平台中的当红主播,多是面容姣好,家境富裕的群体,学生长期观看会陷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这些对青年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不但没有正面的作用,反而让他们容易上瘾,沉醉其中。
(二)泛娱乐化导致理性表达的缺失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进入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的特征日益增强,带有猎奇性、视觉冲击力和刺激性的短视频迎合了大学生猎奇的心理需求,例如一些搞笑类视频,创作者通过对外形的扮丑,展现滑稽的姿态为追求,甚至为了增加笑料,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运用低俗的语言,从而满足用户“猎奇”的审美心理。与此同时,抖音视频碎片化、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用户沉迷于刺激、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将有限的时间全部用于“刷”各种泛娱乐化内容,导致对学习的关注度降低,深度思考能力减弱,丧失理性思考、自省、批判、辨别的能力。
(三)算法推荐加速信息茧房的形成
抖音App 能够根据用户的视频观看偏好进行内容上的精准推送,但也导致信息茧房的加速形成。美国学者凱斯·桑斯坦曾提出:“当人们面对大量各类来源的信息时,更易根据个人偏好进行信息选择和渠道选择,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们接收信息范围和信息渠道日益变窄”大学生置身于抖音海量视频中,在算法推荐机制影响下会逐步将自己禁锢在感兴趣的信息领域内。长此以往,会陷入思维局限中,一旦对某一类型的视频浏览、点赞、评论,类似标签的短视频便会在算法推荐机制的引导下推送给用户,会使大学生对某些兴趣偏好变得根深蒂固,进而陷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丧失总体性和全局性的视野。
三、基于抖音App 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微探
(一)打造官方抖音品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高校应积极打造官方抖音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共建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将校园官方抖音号打造成为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更好地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完善监管机制,净化抖音传播环境
抖音中视频所传递的思想体系及行为导向,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对涉及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视频内容加强审核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视频环境。其次,要加强内容制作引导,根据视频的内容质量、整体效果,重新规范短视频推荐机制,逐渐形成 “内容为王”的创作格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以价值引领为导向,设置传播正能量的议程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托于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因此必须要坚持内容为王,在视频的创作和题材的选取上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以便达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效果。而抖音APP中,视频的创作和发布比较简单,这种简单快速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话题选择、视频编辑方面无法吸引、打动大学生,则会一“刷”而过,难以起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基金资助:2019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线上线下互动体系的构建”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YB2019-11)
作者简介:
续蔚一(1991—),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政;抖音APP
一、高职院校校园抖音APP盛行的原因
(一)技术操作“低门槛”
抖音app界面设计简单合理,可供选择的特效和模板形式多样,随拍随用,这些“低门槛”的操作特性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惰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只需要选取自己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素材,通过滤镜、背景音乐、特效的渲染,就可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短视频作品。因此,抖音短视频APP平台对于创作者技术的要求非常低,不同于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抖音提供的短视频编辑功能操作简单,没有任何视频编辑经验的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
(二)内容推送精准化
抖音APP背靠大数据运算的技术支持,会记录用户观看的视频内容,包括搜索、主题、点赞、收藏以及评论等,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抓取,通过智能算法根据用户特征给每个用户推荐带有个人偏好的短视频。打开抖音软件后,如果看到的第一个视频是自己喜欢的,可能就会继续往下“刷”,时间往往从十几秒变成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而当用户感到厌倦,对于抖音推送的短视频迅速跳过,开始搜索、点赞、关注、上传、收藏其他主题的短视频时,抖音又通过大数据迅速抓取用户的这一转变,调整其推送的内容,从而使用户黏性得到极大提升,很多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把大量的碎片化时间用于“刷”抖音,获得视觉、听觉等感官的享受,“根本停不下来”成为大学生沉溺于抖音的真实写照。
(三)短视频内容多元化
抖音平台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参与意识与表达欲望强烈。在抖音平台上,每个人能以视频制作者、发布者、观看者、评论者、点赞者等不同身份自主发布视频内容,点赞、评论、分享。一次旅行、一处风景,一段经历,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拍摄成短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获得点赞和转发,从而得到他人的社会认同。同时,也为青年学生自由拍摄和创作提供了平台和渠道,根据自己的审美特征和表达诉求,制作标新立异的短视频作品。
二、抖音APP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不良思想的传播造成价值导向的扭曲
抖音凭借其精准的大数据运算的技术支持,能够根据用户的收藏、点赞、评论、观看时长为每个用户推荐带有个人偏好的短视频,而这正是抖音沉浸感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社会多元思潮以及价值观得到传播的有效途径。然而,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对“抖音”上的很多信息很难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很多“网红”为了吸引粉丝,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经常在抖音上发布带有“精致生活”“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观点的短视频,例如,一些主播为了推销产品,对既定的价值理论及理念,提出与之相对立的观念及看法,传递“实用主义”“精致生活”的理念,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购买其推荐的产品,如果学生对某一类型的视频感兴趣,抖音平台将根据既定的推荐机制与运算规则,为学生推荐大量与此相关的内容或信息,使学生深陷不良思想或价值导向之中,无法自拔。在审美层面上,抖音平台中的当红主播,多是面容姣好,家境富裕的群体,学生长期观看会陷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这些对青年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不但没有正面的作用,反而让他们容易上瘾,沉醉其中。
(二)泛娱乐化导致理性表达的缺失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 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进入互联网时代,泛娱乐化的特征日益增强,带有猎奇性、视觉冲击力和刺激性的短视频迎合了大学生猎奇的心理需求,例如一些搞笑类视频,创作者通过对外形的扮丑,展现滑稽的姿态为追求,甚至为了增加笑料,获得点击量和关注度,运用低俗的语言,从而满足用户“猎奇”的审美心理。与此同时,抖音视频碎片化、泛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用户沉迷于刺激、猎奇之中而不能自拔,将有限的时间全部用于“刷”各种泛娱乐化内容,导致对学习的关注度降低,深度思考能力减弱,丧失理性思考、自省、批判、辨别的能力。
(三)算法推荐加速信息茧房的形成
抖音App 能够根据用户的视频观看偏好进行内容上的精准推送,但也导致信息茧房的加速形成。美国学者凱斯·桑斯坦曾提出:“当人们面对大量各类来源的信息时,更易根据个人偏好进行信息选择和渠道选择,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们接收信息范围和信息渠道日益变窄”大学生置身于抖音海量视频中,在算法推荐机制影响下会逐步将自己禁锢在感兴趣的信息领域内。长此以往,会陷入思维局限中,一旦对某一类型的视频浏览、点赞、评论,类似标签的短视频便会在算法推荐机制的引导下推送给用户,会使大学生对某些兴趣偏好变得根深蒂固,进而陷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逐渐丧失总体性和全局性的视野。
三、基于抖音App 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微探
(一)打造官方抖音品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高校应积极打造官方抖音品牌,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共建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将校园官方抖音号打造成为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更好地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完善监管机制,净化抖音传播环境
抖音中视频所传递的思想体系及行为导向,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对涉及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视频内容加强审核力度,营造良好的网络视频环境。其次,要加强内容制作引导,根据视频的内容质量、整体效果,重新规范短视频推荐机制,逐渐形成 “内容为王”的创作格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以价值引领为导向,设置传播正能量的议程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依托于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因此必须要坚持内容为王,在视频的创作和题材的选取上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以便达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效果。而抖音APP中,视频的创作和发布比较简单,这种简单快速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话题选择、视频编辑方面无法吸引、打动大学生,则会一“刷”而过,难以起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基金资助:2019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网络思政线上线下互动体系的构建”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YB2019-11)
作者简介:
续蔚一(1991—),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