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年来,商水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农业生产连年喜获丰收,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攀升,利益于“五个商水”建设的实施,周商一体化的融合。
关键词:商水县;经济;社会;发展一、亮点一之生产总值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首破200亿元大关;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首破2万元大关。
全县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6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6.5亿元,年均增长8.0%。
人均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8844元增加到2017年的27570元,年均增长8.9%。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206.4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22031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二、亮点二之产业结构
2013年首次实现“二一三”的产业结构;2015年首次实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34.1:37.6:28.2调整为2017年的25.3:41.4:33.3。
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37.6%,比第一产业占比高3.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一三”产业结构。
2015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比30.3%,首次突破30%大关,比第一产业占比高1.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三、亮点三之农业生产
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超百万吨,商水县连续1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1.1万吨。多年来,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市第2位。从2007年开始,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超百万吨,从2000年,连续1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四、亮点四之“巧媳妇”工程
2016年商水县获得“全国巧媳妇工程唯一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2年以来,商水“巧媳妇”工程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渔网编织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的领军产业,已成为商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是商水叫得响的新名片。
初步核算,2016年“巧媳妇”工程企业增加值12.15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巧媳妇”工程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逐年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全县共有50人以上的“巧媳妇”加工基地200个以上,10人以上的“巧媳妇”加工站点500个以上,全县“巧媳妇”工程已帮助9.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8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创收。“巧媳妇”工程助力商水县更早更快脱贫。
五、亮点五之产业集聚区
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考评中,商水县成功晋级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产业集聚区晋二星指标均超过标准线,成功晋升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2014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排名在全省、全市取得历史性最好成绩,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排名中,绝对量指数全省排名第58位,比2013年上升30个位次,全市排名第4位,比2013年上升3个位次;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57位,比2013年上升1个位次,全市排名第1位,比2013年上升4个位次。
新常态下的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迈出了向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晋级的步伐。2016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晋二星的增加值、从业人员、城区人口等指标均超过了二星级标准。增加值81.14亿元,比二星级标准高1.14亿元。从业人员4.2万人,比二星级标准高1.7万人,城区人口21.2万人,比二星级标准高1.2万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经过2013年的争快创先、2016年的調整争星,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全县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周商一体的排头兵、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为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六、亮点六之财政收支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3年首破5亿元,税收收入占比连年保持在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5年首破40亿元,八项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60%以上。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3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7亿元,年均增长10.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起连续7年占比保持在65%以上。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3年的33.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7.7亿元,年均增长4.4%。教育、医疗卫生等八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年保持在60%以上。
七、亮点七之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6首破200亿元大关。住户存款余额2013年、2017年首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人均住户存款余额2012年、2016年首破1万元、2万元大关。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17年首破50亿元大关。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013年146.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9.1亿元,年均增长14.0%。2016年首破200亿元大关,到达218.9亿元。
住户存款余额从2013年117.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5.8亿元,年均增长15.7%。2013年首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7.1亿元,2017年首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5.8亿元。
人均住户存款余额从2013年的13022元增加2017年的23016元,年均增长%。2012年、2016年首破1万元、2万元大关。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2013年4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8.5亿元,年均增长9.6%。2017年首破50亿元大关,到达58.5亿元。
八、亮点八之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万元大关。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7367元提高到2017年的23533元,年均增长8.8%,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万元大关,达到20270元。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512元提高到2017年的9831元,年均增长10.8%。5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收入倍差由2013年的2.67缩小到2016年的2.39,五年来缩小了0.28。
关键词:商水县;经济;社会;发展一、亮点一之生产总值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首破200亿元大关;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首破2万元大关。
全县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69.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46.5亿元,年均增长8.0%。
人均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18844元增加到2017年的27570元,年均增长8.9%。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206.4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2014年人均生产总值22031元,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二、亮点二之产业结构
2013年首次实现“二一三”的产业结构;2015年首次实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34.1:37.6:28.2调整为2017年的25.3:41.4:33.3。
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37.6%,比第一产业占比高3.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一三”产业结构。
2015年,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比30.3%,首次突破30%大关,比第一产业占比高1.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三、亮点三之农业生产
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超百万吨,商水县连续1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1.1万吨。多年来,粮食总产量稳居全市第2位。从2007年开始,全县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超百万吨,从2000年,连续18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大县”。
四、亮点四之“巧媳妇”工程
2016年商水县获得“全国巧媳妇工程唯一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2年以来,商水“巧媳妇”工程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渔网编织为主导的一二三产融合的领军产业,已成为商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是商水叫得响的新名片。
初步核算,2016年“巧媳妇”工程企业增加值12.15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巧媳妇”工程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逐年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全县共有50人以上的“巧媳妇”加工基地200个以上,10人以上的“巧媳妇”加工站点500个以上,全县“巧媳妇”工程已帮助9.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8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创收。“巧媳妇”工程助力商水县更早更快脱贫。
五、亮点五之产业集聚区
2014年度产业集聚区考评中,商水县成功晋级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2016年产业集聚区晋二星指标均超过标准线,成功晋升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2014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全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排名在全省、全市取得历史性最好成绩,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排名中,绝对量指数全省排名第58位,比2013年上升30个位次,全市排名第4位,比2013年上升3个位次;发展指数全省排名第57位,比2013年上升1个位次,全市排名第1位,比2013年上升4个位次。
新常态下的商水县产业集聚区迈出了向二星级产业集聚区晋级的步伐。2016年,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晋二星的增加值、从业人员、城区人口等指标均超过了二星级标准。增加值81.14亿元,比二星级标准高1.14亿元。从业人员4.2万人,比二星级标准高1.7万人,城区人口21.2万人,比二星级标准高1.2万人,商水县产业集聚区成功晋升为全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经过2013年的争快创先、2016年的調整争星,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全县县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周商一体的排头兵、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改革创新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为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六、亮点六之财政收支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3年首破5亿元,税收收入占比连年保持在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5年首破40亿元,八项支出占比连年保持在60%以上。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3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7亿元,年均增长10.8%。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起连续7年占比保持在65%以上。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3年的33.5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47.7亿元,年均增长4.4%。教育、医疗卫生等八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年保持在60%以上。
七、亮点七之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6首破200亿元大关。住户存款余额2013年、2017年首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人均住户存款余额2012年、2016年首破1万元、2万元大关。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17年首破50亿元大关。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从2013年146.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9.1亿元,年均增长14.0%。2016年首破200亿元大关,到达218.9亿元。
住户存款余额从2013年117.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5.8亿元,年均增长15.7%。2013年首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7.1亿元,2017年首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5.8亿元。
人均住户存款余额从2013年的13022元增加2017年的23016元,年均增长%。2012年、2016年首破1万元、2万元大关。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从2013年4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8.5亿元,年均增长9.6%。2017年首破50亿元大关,到达58.5亿元。
八、亮点八之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8年跑赢生产总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万元大关。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17367元提高到2017年的23533元,年均增长8.8%,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2万元大关,达到20270元。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512元提高到2017年的9831元,年均增长10.8%。5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收入倍差由2013年的2.67缩小到2016年的2.39,五年来缩小了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