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内蒙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现象。针对生态环境退化原因提出治理对策的建议,力争引领生态文明新时代,把内蒙古地区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关键词:内蒙古;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190-02
  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资源的严重匮乏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都已日益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敏感话题。怎样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成为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建立一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这样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依照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明确发展的重点,同时也为了紧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2013年全区传达贯彻两会精神的大会上,明确提出的“八三三七”的发展思路是基于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状况的。其中8个定位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着力建成中国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样将有利于中国北疆的稳定和安全,增强中国北疆的生态实力,同时也将有利于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有利于内蒙古生产水平的有力提高,内蒙古人民生活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变得和谐有序,进而对于构筑美丽的内蒙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内蒙古地区发展宏图上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内蒙古属于生态环境恶化区,也是生态屏障区,同时还是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内蒙古地区能源开发强度大,经济社会发展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内蒙古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使天然草原休养生息、重现生机,是内蒙古地区较大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
  内蒙古位于北部边境,从东北斜向西南,长而窄的形状,东西相隔2 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 700公里;总面积1 183 000平方公里,在国家的土地面积中占12.3%,在全国排名第三,跨东北、华北、西北,邻接黑龙江、辽宁等8省,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相邻,4 200公里的边境线,占整个国家边境面积的19.2%,边境管理区面积是360 000平方千米,占该地区的三分之一,19个对外开放口岸,可谓堪称祖国对外开放的北窗口,祖国的北大门、中国首都的护城河。
  蒙古高原是内蒙古地区地貌的主体部分,形态繁杂多样。除东南部,基本为高原地貌,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高原周围分散着大兴安岭、贺兰山等山脉,他们共同构成了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山地与平原的交接地带,表现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内蒙古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急促,无霜期较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降水较为稀缺,旱情严重,不同程度的干旱已经体现在几乎每一年。
  内蒙古地区面积辽阔、生态系统种类繁杂,包括大兴安岭草原生态系统,面积占祖国第一的森林生态系统,沙漠和沙地生态系统,及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同时,还有对于区域水资源具有非常独特作用的寒温带冻土和湿地生态系统。况且内蒙古地区的草原面积近乎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不光是内蒙古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更是中国最大的绿色屏障,如果没有草原就不会有国家的生态安全。
  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但与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对于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工作时强调过:“我们必须具有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对后代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保护大兴安岭的绿色林海,为中国建设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做出力所能及的突出贡献。”
  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一项重要使命,需要将推动经济发展与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基础建设两方面一同来抓,这样尽快把内蒙古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才会得以实现,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总体要求才会尽快变成现实。
  二、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森林面积锐减。与20世纪90年代初相对比,内蒙古现森林覆盖率明显在下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被破坏,将加重土壤侵蚀,造成洪水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在2013年内蒙古提出了关于保护森林植被的新要求:植树造林,力争致力于用八年的生态建设,使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三。认真把绿化工作搞好,这是建设美丽内蒙古的先决条件。
  2.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内蒙古地区是中国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有巴旦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沙漠、库布齐沙漠等分布在境内,此外还有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乌珠穆沁沙地。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一,它的生态屏障区土地沙漠化非常严重,并显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增加的情况。草原退化,荒漠化,甚至引发了鼠害灾害,自2012年5月,气候的异常变化,内蒙古近100 000 000亩草原,经历不同程度的鼠害灾害,多达27个受灾县。
  3.水土流失严重。内蒙古地处干旱草原,贫瘠的土壤,肥力低,降水少,但也有严重的土壤侵蚀现状。全区1/5以上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盐渍化,遭受风蚀的面积巨大,由于大量水土流失现象造成土壤贫瘠化严重。包头、呼和浩特、赤峰、兴安盟,成为超过70%的水力侵蚀区。中共中央还投入大量资金管理内蒙古水土流失,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土壤侵蚀。2012年,包头市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14 200 000元,新增280 000亩生态保护区和35 600亩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4.生态文明理念缺失。多年来,内蒙古以传统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片面化的工业发展,对自然的掠夺性开采,为了获取巨大的财富而引发了生态危机。这会鼓励一些错误的观念:只重视增长而轻视发展,只重视生产而轻视环境保护,只重视不断开采资源而轻视保护资源的有限性,在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下,片面强调草原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草原的生态功能。草原荒漠化和退化的出现,增加了土壤侵蚀,自然灾害频繁,一系列的贫困人口和生态难民问题将增加,这和人为的破坏以及盲目的无休止的要求直接相关。这就需要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究其现象的本质,必定源于人类生态伦理的流失。
  三、建设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对策建议
  1.稳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文明时期,经济发展模式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与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有着密切联系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开创新的历史篇章。
  2.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强化生态文明理念。人们的生态道德水平,直接关乎生态环境。要加强生态文明理念,让人们自觉地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各种形式的规划,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生态文明的意识转化为社会行为。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使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带动整个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来。
  3.弘扬草原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文化水平。草原民族生活在蓝色的天空,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虽然是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但内心情感世界仍然是丰富多彩的。它体现了独特的形式,将形成一种文化艺术的瑰宝,散发着草原的芳香,弥漫整个内蒙古高原。作为文化和遗产的主要发源地的内蒙古草原,同时也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包头市的“阿善文化”、呼和浩特市的“大窑文化”、鄂尔多斯市的“萨拉乌苏文化”、赤峰市的“红山文化”等等。草原文化的形成体现在草原民族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它的形成是一种注重自然、热爱自然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结果。要使草原文化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日常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中付诸行动,是内蒙古实施生态文明的有效策略。
  4.提高科技含量,奠定生态保障。科技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也是应对生态危机的技术保障。由于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会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与生产方式还比较粗放,使得资源破坏、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等问题普遍存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优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益;采取各种优惠策略,高素质领导的人才引进,专业发展循环经济人才的培养,将会使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得以解决;创建高科技服务体系机制,并不断地强化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广泛应用,使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政府深化改革,采取政策扶持。搞好生态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基层政府务必要有清醒的头脑、采取有效的措施。规划全区的生态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视重点领域和项目对该地区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建立完备的水土保持生态经济系统。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抓好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其他文献
摘 要:房价问题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收集2012年北京、天津等31个省市相关指标的横截面数据,尝试在三种不同情况下用经典线性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拟合数据,再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从而选出最优模型。最后,通过最优模型分析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失业率是短期内影响中国商品房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房价;经典线性模型;短期;横截面数据  中图分类号:F726
期刊
该文基于前人的实验理论,率先研究了锆钛比为94/6的锆钛酸铅薄膜的性能.实验中薄膜样品的结构为Pt/PZT/YBCO/LAO,LAO为基底材料,Pt和YBCO分别为PZT薄膜的上电极和下电极,YBCO薄膜用脉冲激光溅射(PLD)工艺沉积在基义牙,PZT薄膜同样用PLD工艺外延生长在下电极YBCO薄膜上.通过XRD衍射研究了样品的结晶状况,其衍射谱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出来的PZT薄膜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程度,晶格取向比较明显;用RT66测量了薄膜样品的铁电性,测量所得的电滞回线表明PZT薄膜样品具有良好的铁
该文在忽略放大自发辐射(ASE)和激发态吸收(ESA)的情况下,用重叠积分的方法研究了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放大器(EYCDWAS)的速率方程.详细讨论了Er<3+>离子浓度、Er<3+>/Yb<3+>的横向掺杂浓度分布之间的重叠对放大器增益特性的影响,并与掺钌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放大器(EDWAS)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由于Yb<3+>离子的溟化作用,EYCDWAS的增益和泵浦效率明显高于EDWAS.制作高增益和超短长度(厘米量级)的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波
摘 要:近年来,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必须“以人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四融入”。目前安徽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未享受“市民待遇”,城乡“两栖”,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这是城市社会治理的“肠梗阻”。课题组拟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现状入手,分析制约安徽农业转移人口融入
期刊
激光雷达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目标探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激光光束发散角小,光束对目标空域的覆盖范围有限,需要通过扫描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研究激光扫描控制方法,提高激光雷达目标捕获概率,成为激光雷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激光雷达扫描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提高其目标捕获概率为研究重点,主要内容有:
  介绍了激光雷达的技术优势及激光扫描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压电陶瓷扫描镜、MEMS扫描镜和音圈电机扫描镜3种光学扫描器件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情况
摘 要: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既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与人交往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体验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和升华自我的过程。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鉴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实证调查研究,探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与推进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
期刊
摘 要:机动车尾排放是影响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因而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应相对突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以及加强各管理制度。围绕这一重点,基于PM2.5视角对雾霾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认为汽车摇号、限制尾号出行对于缓解城市雾霾问题作用有限,通过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公路密度、发展轨道交通可以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雾霾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才真正有可能解决雾霾持续频发问题。  关键词:雾霾;轨
期刊
摘 要:从人居环境和旅游风景角度,剖析杭州市水域景观的空间结构、类型结构、主要问题,研究城市水域景观综合治理,为解决城市水域“脏乱、黑臭”问题,提出水域景观治理的指导思想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水域景观;治理机制;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136-02  城市的水域景观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场所,很多是旅游的目的地,而且有
期刊
摘 要:中国高校外宣的英文文本与国外高校的平行文本都属于兼有信息型和诱导型的文本,具有同样的语用功能,对其文本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认识中国高校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对翻译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本对比;高校网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235-01  翻译是一种包括思维、语义、文化的多层次的复杂活动。译者
期刊
摘 要: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哈尔滨虽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强大的都市环境依托、浓郁的黑土民俗文化和良好的农业产业基地等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核心优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潜力巨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4-0236-01  一、哈尔滨乡村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