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新教育改革形势下,传统的应试教育 已然滞后,单一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想与个性发展。基于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为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应积极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有效性。本文结合初中数学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要求,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33-01
为了实现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目标,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运而生。结合课堂教学成果表明,在数学课堂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多年来,笔者置身于数学教育一线,基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介绍几种数学课堂应用效果较好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希望能对广大数学教师践行教育改革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活探究动力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组织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运用探究策略,形成探究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改变过去单纯采用文字教学的策略,而是综合运用构图、对比、探究及检验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学实践成果,总结概念、公式或定理。在课堂上,笔者选定“假设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一条边相等,那么这是三角形全等吗?”为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已知条件,在练习本上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判定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再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从学生都感兴趣的“折纸”着手,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思考问题:将一张厚度0.1mm的白纸对折,厚度变为0.1×2mm,那么对折10次之后,折纸的厚度是多少?对折20次之后,折纸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开始折纸非常顺利,但是折到10次的时候,纸张变厚,操作非常困难,这时学生就开动脑筋:有没有便捷的公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笔者趁热打铁地给学生介绍“乘方”概念,让学生尝试用“乘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发现,一张0.1mm的白纸折叠20次的厚度达到104.86米,简单地通过折纸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学生认识到运用数学公式与原理的重要价值。
2.创设实用的学习情境,加深探究认识
初中数学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建议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探究,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课堂模拟超市购物、银行存款等真实情境,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让数学课堂的趣味十足,还能给学生创造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再如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观察到学生平时非常喜欢“24点游戏”,这符合他们的竞争心理,所以将这一游戏情境引入课堂:假设扑克牌中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学生上台随机抽取4张牌,即4个有理数,利用四张牌的组合获得数值±24。当学生熟悉游戏流程后,再采取小组竞争形式,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看哪组算得最快、算得最准。在整节课的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通过游戏情境加深探究认识,真正做到一边玩一边学,这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更具优势,体现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尊重,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深刻认知并运用数学知识,收获满意的学习成果。
3.开展多元化学习评价,树立探究信心
评价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最佳途径。首先,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评价关键在于关注探究过程。重点评价每个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思路、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等等;同时结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缺点与不足,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学生的优质发展。其次,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那么课程评价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邀请每一位学生加入评价队伍,成为“小评委”,他们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客觀地分析自己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纠正错误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这对今后提高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很有帮助。再有,探究性学习评价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认可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激励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突出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在班级营造激烈竞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总之,探究性学习模式重新定义了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它是践行新课标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符合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全新教育改革目标,全体数学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敢于应对挑战。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教育实践工作,让探究性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泽立.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分析及开展策略[J].华夏教师,2017(16):34.
[2] 李则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60.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133-01
为了实现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目标,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运而生。结合课堂教学成果表明,在数学课堂应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多年来,笔者置身于数学教育一线,基于探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下介绍几种数学课堂应用效果较好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希望能对广大数学教师践行教育改革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1.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活探究动力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组织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运用探究策略,形成探究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改变过去单纯采用文字教学的策略,而是综合运用构图、对比、探究及检验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数学实践成果,总结概念、公式或定理。在课堂上,笔者选定“假设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一条边相等,那么这是三角形全等吗?”为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已知条件,在练习本上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判定是否为全等三角形。再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从学生都感兴趣的“折纸”着手,让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思考问题:将一张厚度0.1mm的白纸对折,厚度变为0.1×2mm,那么对折10次之后,折纸的厚度是多少?对折20次之后,折纸的厚度是多少?学生开始折纸非常顺利,但是折到10次的时候,纸张变厚,操作非常困难,这时学生就开动脑筋:有没有便捷的公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笔者趁热打铁地给学生介绍“乘方”概念,让学生尝试用“乘方”公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发现,一张0.1mm的白纸折叠20次的厚度达到104.86米,简单地通过折纸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学生认识到运用数学公式与原理的重要价值。
2.创设实用的学习情境,加深探究认识
初中数学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建议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探究,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课堂模拟超市购物、银行存款等真实情境,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让数学课堂的趣味十足,还能给学生创造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再如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笔者观察到学生平时非常喜欢“24点游戏”,这符合他们的竞争心理,所以将这一游戏情境引入课堂:假设扑克牌中红色为正数,黑色为负数,让学生上台随机抽取4张牌,即4个有理数,利用四张牌的组合获得数值±24。当学生熟悉游戏流程后,再采取小组竞争形式,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看哪组算得最快、算得最准。在整节课的游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通过游戏情境加深探究认识,真正做到一边玩一边学,这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更具优势,体现数学教育对学生的尊重,他们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深刻认知并运用数学知识,收获满意的学习成果。
3.开展多元化学习评价,树立探究信心
评价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最佳途径。首先,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评价关键在于关注探究过程。重点评价每个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思路、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等等;同时结合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缺点与不足,教师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学生的优质发展。其次,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那么课程评价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邀请每一位学生加入评价队伍,成为“小评委”,他们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客觀地分析自己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互相纠正错误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这对今后提高探究性学习活动有效性很有帮助。再有,探究性学习评价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充分认可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激励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另一方面突出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在班级营造激烈竞争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总之,探究性学习模式重新定义了老师与学生的课堂关系,它是践行新课标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数学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符合培养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客观需要。为了实现全新教育改革目标,全体数学教师必须抓住机遇,敢于应对挑战。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教育实践工作,让探究性学习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泽立.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分析及开展策略[J].华夏教师,2017(16):34.
[2] 李则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之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