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内部劳动工作统计工作也应该从原来的无序进行改革成具有专业人员,企业领导给予相当重视的工作。否则将不利于我国地方政府等部门开展别的相关工作。
一、劳动工资统计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一)劳动工资统计的概念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劳动统计工作可以表现国民经济统计情况,而且同时可以以数字方式描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职工数量,结构、职业类型,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工资组成情况,除此之外,他还可以以统计数字的方式描述出当前的就业、生产成本以及经济运行的动态趋势。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进行统计,可以辅助政府、劳动社会保障局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还可以对国家以及司法赔偿等方面提供现实具体的相对应的估算依据。
(二)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要性
1.从国家角度看,国家颁布部分新政策时需要参考该地区的劳动工资统计数字标准内容,例如,国家某地方政府出台的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应该根据该地区的劳动工资统计平均数进行估量,运用一定的运算标准,然后进行规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也要以当地的社会人均工资为标准进行规定的。2.从企业角度看,由于我国的人民工资遵循的政策和原则,每个企业的主要人工成本应该依据该企业的工资总额进行确定,除此之外,企业的工资总额还是企业计算各项公共活动的标准,例如: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怎样估量等。而且企业财务部制定薪酬水准时需要对企业各种工种职工的工资水平进行计算得出的。3.从职工角度看,个人养老金、医疗保险等项目的基数计算依据是个人的全年的工资总额,对于发放年金的企业,个人总年收入也是计算年金的基数。
二、劳动工资统计的现状
(一)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设计跟不上形势
现行的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范围仅仅是地域以内和地方的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不包括正在营业的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投资主体的身份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单位,乡镇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然而劳动统计主体的范围至今为止只涉及到国有、集体、其他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就会造成劳动统计主体填报的越来越少,大部分国有、集体劳动主体推出了劳动统计的范围,加之的是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却走不进劳动统计范围,造成了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设计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劳动统计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数据不足
有的劳动统计指标不在制度需要的范围内,有的劳动统计指标又是政府用不到的。当今劳动统计的指标已经呈现出落后于社会需求的状态。由于一些劳动统计指标的脱离实际、刻板,缺乏有效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所需要的社会焦点的能力。由于企业改革、改制的迅速推进,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群的工资需求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焦点,应该包含在当今的劳动统计数据之中,但是现在的劳动统计数据做出的指标统计过于简单化,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具体要求。
(三)劳动统计递交数据不正确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开始对劳动工资统计业务产生重视的态度。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抱有不明朗态度,认为这项制度可有可无,选择不听取劳动工资统计职员的工作报告,或者也不愿意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使劳动工作统计方面的工作很难顺利进展。再加上劳动统计人员的专业非统计统筹专业造成了上报的数据不专业、也不准确。
(四)劳动统计报表的上交不及时
部分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素质不强,一般都不是专业毕业的,造成本就不受重视的统计工作更加难控制和调查了。有些领导不重视,不同意在劳动工作统计职位上安排专业人员展开工作,造成只能在人事资源部或者财务部选择人员进行统计,可是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只把它当作次要工作,根本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所以造成劳动统计报表非常难收。再加上非专业,造成劳动工资统计结果隐瞒、谎报、漏报现象很多。而且统计人员的职位频繁变动,造成接手时很难将各报表和历史资料的用法和一些老的简易程序在很短的交换接手时说明,造成了不必要的差错,报表上交迟缓。企业在规定期间内报表交不全、报不上,甚至拒绝递交的情况也很多。
三、改革措施
(一)将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改革调查,加强其灵活性和实用性
由于传统的报表制度是根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去计算的,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传统报表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对有些行业的宏观调控格局,也不满足市场经济的有效进行,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对人力、物力造成了过多的浪费。应该针对当前的企业缺乏专业的劳动统计人员,或者对劳动统计人员的频繁更换进行抽样调查。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餐饮业实行特别分类调查,针对县区城镇进行抽样调查,满足城镇政府的需要,加强其灵活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该在单位的某部门里专门配备一名到三名的统计人员(这里根据企业规模和工作量而定)。这些人需要对全企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包括组织全部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尽量细致到关注职工出勤情况,劳动工资和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等专门的工作。并且起到协调各部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开设统计调查制度。原则上各部门里应该配备人员做部门的统计工作,来协助企业的统计人员做,但是以自己的部门职务为主。
(二)对不符合国情的劳动统计数据计算方法进行改革
为了保证统计的质量,在符合上级统计需要的情况下,将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的服务功能进行强化,这样统计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例如,将统计指标与当前国情相联系,将与劳动再就业和人才储备工程有关的职工文化水平、劳动技能、需求、转移方面的统计数据的计算改革。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要求,还可以针对当地党委以及政府的明年再就业的量化指标进行灵活反映等等。
(三)加強政府对劳动统计的关注以及整治
当地的政府统计部门人员应该加大力度对各企业的领导进行调查和培训,然后保证其对待劳动统计的意识和态度严肃。为企业的在职统计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尽量提高其业务能力。政府的统计部门应该将劳动统计这项工资落实责任制,集中管理企业统计人员,对报表督促检车其基础工作。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的统计代理制度的建成,将传统需要向统计人员支出年薪,到代理制的几百元,显然为企业节省了流动资金。
(四)加强培训工作和强化法律教育
有的时候企业领导不重视劳动工作统计情况,而统计人员的能力也有限,不能让领导充分信任。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三个方面提升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第一,培养其具有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能运用的现代的统计技能。应该通过培养统计人员的自身思想素质、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等精神来提升其素养。第二,尽量向其宣传有关国家统计法、当地有关的政策资料等新局势新情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还必须规定其必须具有上岗证才能工作,对自己所在的企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加强守法意识。第三,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以考察,因为现代的劳动工作统计工作需要统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这样做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至少要去其取得中级计算机技术资格书。用制度约束统计对象的行为,对统计人员的基本能力用法律去标量。按照国家的法律,依据所在企业的特别情况进行严格规范统计人员的一举一动。首先,严格统计人员上岗制度,必须具备一定资格认定书才可以上岗。其次,对基层的统计报表进行制度形式的规范,统一形式,并要求将责任落到实处。最后,对企业的历史统计记录做出详细的记载和分类。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动统计台账,健全有关的资料和保存原始凭证和数据的等基础工作。
四、结语
由于我国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严格的内部制度,劳动工作统计也不例外。由于以往的各种原因,促使我国企业中的劳动工作统计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形同虚设,不利于政府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应该从基层环节抓起,用制度去规范,拥挤奖励去激发企业自身劳动工作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驻马店市统计局)
一、劳动工资统计的概念以及重要性
(一)劳动工资统计的概念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劳动统计工作可以表现国民经济统计情况,而且同时可以以数字方式描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职工数量,结构、职业类型,职工工资总额以及工资组成情况,除此之外,他还可以以统计数字的方式描述出当前的就业、生产成本以及经济运行的动态趋势。对企业职工工资总额进行统计,可以辅助政府、劳动社会保障局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还可以对国家以及司法赔偿等方面提供现实具体的相对应的估算依据。
(二)劳动工资统计的重要性
1.从国家角度看,国家颁布部分新政策时需要参考该地区的劳动工资统计数字标准内容,例如,国家某地方政府出台的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应该根据该地区的劳动工资统计平均数进行估量,运用一定的运算标准,然后进行规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也要以当地的社会人均工资为标准进行规定的。2.从企业角度看,由于我国的人民工资遵循的政策和原则,每个企业的主要人工成本应该依据该企业的工资总额进行确定,除此之外,企业的工资总额还是企业计算各项公共活动的标准,例如: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怎样估量等。而且企业财务部制定薪酬水准时需要对企业各种工种职工的工资水平进行计算得出的。3.从职工角度看,个人养老金、医疗保险等项目的基数计算依据是个人的全年的工资总额,对于发放年金的企业,个人总年收入也是计算年金的基数。
二、劳动工资统计的现状
(一)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设计跟不上形势
现行的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范围仅仅是地域以内和地方的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但是不包括正在营业的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投资主体的身份日益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单位,乡镇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然而劳动统计主体的范围至今为止只涉及到国有、集体、其他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这样就会造成劳动统计主体填报的越来越少,大部分国有、集体劳动主体推出了劳动统计的范围,加之的是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却走不进劳动统计范围,造成了劳动统计涉及的主体设计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劳动统计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数据不足
有的劳动统计指标不在制度需要的范围内,有的劳动统计指标又是政府用不到的。当今劳动统计的指标已经呈现出落后于社会需求的状态。由于一些劳动统计指标的脱离实际、刻板,缺乏有效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所需要的社会焦点的能力。由于企业改革、改制的迅速推进,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群的工资需求已经成为新的社会焦点,应该包含在当今的劳动统计数据之中,但是现在的劳动统计数据做出的指标统计过于简单化,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具体要求。
(三)劳动统计递交数据不正确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开始对劳动工资统计业务产生重视的态度。但是也有部分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抱有不明朗态度,认为这项制度可有可无,选择不听取劳动工资统计职员的工作报告,或者也不愿意为其解决实际困难,使劳动工作统计方面的工作很难顺利进展。再加上劳动统计人员的专业非统计统筹专业造成了上报的数据不专业、也不准确。
(四)劳动统计报表的上交不及时
部分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素质不强,一般都不是专业毕业的,造成本就不受重视的统计工作更加难控制和调查了。有些领导不重视,不同意在劳动工作统计职位上安排专业人员展开工作,造成只能在人事资源部或者财务部选择人员进行统计,可是这两个部门的人员只把它当作次要工作,根本不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所以造成劳动统计报表非常难收。再加上非专业,造成劳动工资统计结果隐瞒、谎报、漏报现象很多。而且统计人员的职位频繁变动,造成接手时很难将各报表和历史资料的用法和一些老的简易程序在很短的交换接手时说明,造成了不必要的差错,报表上交迟缓。企业在规定期间内报表交不全、报不上,甚至拒绝递交的情况也很多。
三、改革措施
(一)将劳动统计报表制度进行改革调查,加强其灵活性和实用性
由于传统的报表制度是根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去计算的,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由于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传统报表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对有些行业的宏观调控格局,也不满足市场经济的有效进行,缺乏实用性和灵活性,对人力、物力造成了过多的浪费。应该针对当前的企业缺乏专业的劳动统计人员,或者对劳动统计人员的频繁更换进行抽样调查。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餐饮业实行特别分类调查,针对县区城镇进行抽样调查,满足城镇政府的需要,加强其灵活性和实用性。
企业应该在单位的某部门里专门配备一名到三名的统计人员(这里根据企业规模和工作量而定)。这些人需要对全企业的统计工作负责,包括组织全部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尽量细致到关注职工出勤情况,劳动工资和绩效考核、安全生产和经营计划等专门的工作。并且起到协调各部门做好统计上报工作,开设统计调查制度。原则上各部门里应该配备人员做部门的统计工作,来协助企业的统计人员做,但是以自己的部门职务为主。
(二)对不符合国情的劳动统计数据计算方法进行改革
为了保证统计的质量,在符合上级统计需要的情况下,将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的服务功能进行强化,这样统计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例如,将统计指标与当前国情相联系,将与劳动再就业和人才储备工程有关的职工文化水平、劳动技能、需求、转移方面的统计数据的计算改革。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和部门的要求,还可以针对当地党委以及政府的明年再就业的量化指标进行灵活反映等等。
(三)加強政府对劳动统计的关注以及整治
当地的政府统计部门人员应该加大力度对各企业的领导进行调查和培训,然后保证其对待劳动统计的意识和态度严肃。为企业的在职统计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尽量提高其业务能力。政府的统计部门应该将劳动统计这项工资落实责任制,集中管理企业统计人员,对报表督促检车其基础工作。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的统计代理制度的建成,将传统需要向统计人员支出年薪,到代理制的几百元,显然为企业节省了流动资金。
(四)加强培训工作和强化法律教育
有的时候企业领导不重视劳动工作统计情况,而统计人员的能力也有限,不能让领导充分信任。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企业的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从三个方面提升统计人员的自身素质。第一,培养其具有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和能运用的现代的统计技能。应该通过培养统计人员的自身思想素质、职业操守、爱岗敬业等精神来提升其素养。第二,尽量向其宣传有关国家统计法、当地有关的政策资料等新局势新情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还必须规定其必须具有上岗证才能工作,对自己所在的企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加强守法意识。第三,对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以考察,因为现代的劳动工作统计工作需要统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这样做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至少要去其取得中级计算机技术资格书。用制度约束统计对象的行为,对统计人员的基本能力用法律去标量。按照国家的法律,依据所在企业的特别情况进行严格规范统计人员的一举一动。首先,严格统计人员上岗制度,必须具备一定资格认定书才可以上岗。其次,对基层的统计报表进行制度形式的规范,统一形式,并要求将责任落到实处。最后,对企业的历史统计记录做出详细的记载和分类。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统一的劳动统计台账,健全有关的资料和保存原始凭证和数据的等基础工作。
四、结语
由于我国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严格的内部制度,劳动工作统计也不例外。由于以往的各种原因,促使我国企业中的劳动工作统计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形同虚设,不利于政府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应该从基层环节抓起,用制度去规范,拥挤奖励去激发企业自身劳动工作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为驻马店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