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考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254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一词首先由美国新古典经济学家索罗提出,又称为“索罗余值”。全要素生产率是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包括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两部分。作为残差的全要素生产率,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两个部分構成。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指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时,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其来源包括效率改善、技术进步、规模效应。
  二、我国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背景
  过去三十年来我国依靠富余的劳动力资源、大量的资本投入与出口创汇,经济发展迅速。由图一分析发现,和其他金砖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本形成占比非常高,而且上升速度远超其他金砖国家。高额的投资势必会挤占家庭消费所占的比例。图一直观地反映出我国过去经济增长中资本的重要作用,而且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如果找不到其他拉动经济增长的更好方式,资本占比并没有减少的迹象。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向新古典经济增长阶段转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叠加”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资本的作用正在趋于极限,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传统的以人口红利为基础的高资本、高出口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必须向其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
  分析经济增长模型Y=A*f(K,L)可知,当资本K,劳动力L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时,技术A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由图二可知,与其它金砖国家相比,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非常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也必须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式。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都要求我国必须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领域
  从阅读的众多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学术界通常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建立计量模型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对TFP和能源效率关系的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对农业领域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等等。
  四、我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建议
  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具体分解为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微观生产效率,因此本文从两方面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或者高度化而获得的。”例如,加快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资源从同行业低效率企业流向高效率企业,用效率高价格低的要素替代效率低价格高的要素等都是促进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典型方式。
  以富士康的发展举例说明。首先,随着土地、劳动力价格以及内部交易成本的上升,富士康的制造工厂由日本转移到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而后又转移到要素资源更为廉价的中国内地——河南首都郑州。其次,虽然郑州劳动力多且工资水平较低,富士康在当地的工厂也拥有20多万工人,但近年来该工厂却大量引入机器人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在提高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提高微观生产效率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建立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上,很难依靠绝对的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维持在2%的稳态水平上。与此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运用上拥有后发优势。中国加入WTO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水平,这就为我国的技术引进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优势。
  技术引进只是手段,技术利用才是目的。企业在采用新技术的时候要考虑技术利用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在当前我国国企在众多领域大规模垄断、挤占中小企业的形势下,生产中的低效率不可避免。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只有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到实处。
  五、结语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与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20世纪90年代,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当时日本经济对此作出的反应是资本深化。在日本经济平均劳动生产率中,资本深化的贡献率从1985—1991年期间的51%,大幅度提高到1991—2000年的94%,而同期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则从37%下降到-15%,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长期徘徊不前。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8016美元,已经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行列。中国如果不改变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那么经济增速就会像上世纪的日本一样渐渐下滑、停滞不前,甚至有可能像众多的拉美国家一样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效率和企业的微观生产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各种市场主体,唯此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创造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一、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促进企业更大的经营水平及经济效益水平地显著提升  在企业发展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资金管理的前提下对相关工作进行开展,能够很好地促使企业的相关指标水平加以提高。首先,资金管理人员应该采取资金管理方式对成本进行控制,可以对资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地了解。在对明细科目进行设置的条件下,对各种运营费用的控制效果加以增强。其次,资金管理工作人
期刊
一、僵尸企业处置难点  (一)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困难  兼并重组是处置僵尸企业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比较优势且创新的企业对僵尸企业进行重组,有效利用僵尸企业的资源,通过优势企业带动僵尸企业,使得僵尸企业得到发展,从而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兼并重组的目的是为了使得现有资源最大化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但是在僵尸企业实际处置过程中,许多企业并不是特别积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处置办法,将会对原有企业才生很大的影响
期刊
今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已越发明显的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对企业提升其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谁拥有社会所公认的强势品牌,谁就不会在残酷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当今世界经济诸强,其经济大厦无不是由众多的世界级品牌支撑起来的。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身份证",反映了市场的认可和保护,它蕴涵着一笔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财富。所以,创新品牌,就是创造财富。
期刊
股权激励是指公司股东授予公司的經理人员和雇员股份形式的利益,来激励经理人员和雇员为实现股东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在多种激励方式中股权激励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发展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  Chung 和 Pruitt、Knoeber 和 Agarval(1996)分别开展研究,研究即发现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与公司的绩效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的关系。吴淑琨(2002) 在研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
期刊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工业4.0、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重大改革浪潮,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越发注重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真正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重要的系统性工程进行搭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能为企业的运营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企業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强化企业内部管控工作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积极促使企业员工进行积极的工 作,使得企业各部门和各人员能够进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很多产品由短缺开始变为相对过剩,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也更加困难,企业需要不断的进行转型升级,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针对企业成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专门的金融公司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将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产业曲线和市值增长曲线  企业的产业发展曲线
期刊
印刷板材生产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以直接销售和一层渠道销售为主,两种销售模式的销量各占总销量的50%左右,针对印刷企业的直接销售模式其资源比较好核准,厂房、设备、产成品产量及销售量等资源都是其实力的见证,可作为风控的主要因素。  一层渠道销售模式是通过经销商销往用户,经销商无实体,风险因素表现在:不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下订单,不按合同约定的方式付款,不按承诺的付款时间付款等,导致货款无法追回,坏账风险增大
期刊
一、化工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不高  化工企业的资金实时查询功能是在财务管理系统的帮助下才能实现的,同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追踪的功能,然而因为信息的准确性难以保障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严重的质疑。目前,虽然有部分化工企业已经针对资金管理的问题构建起了有关的制度体系,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但是其在资金运转的管控这一块上还
期刊
项目化管理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管理方式,主要内容是将公司各项活动作为项目进行相应的项目管理,从而实现各项工作内容的项目化,使整个管理流程更加有序且体系化,完善管理的内容和管理流程。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当中,能够促进市场营销过程的体系化,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一、项目化管理与企业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在特定的经营理念下进行的一种营销活动。市场营销观念是进行市场营销过程
期刊
企业合并是当前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一个重要的现象,每一次合并都会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并购过程中的动荡氛围会弥漫整个企业内部,存在于精神层面的隐性的企业文化难于整合。企业文化不仅渗透于每个员工的头脑中,覆盖整个企业,而且内化在企业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中,企业文化能否高效的整合对企业合并的影响重大,企业文化的冲突化解与否,对企业合并的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企业内部文化差异对并购绩效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