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无法胜任的。而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无疑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握好作文这一关,就实际上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似乎像一道难以攻克的“堡垒”,许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望而却步,无所适从。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困境,讓学生轻松投入、愉快作文呢?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把作文这个庞然大物,从细微处进行分类研究、探索,就是要细化写作方法,优化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和参与,使学生走出作文难写的“沼泽地”。下面,笔者主要从写作的审题和立意两方面谈一下。
首先,要迈好写作的第一步——认真审题
写作时,要抓标题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对于命题作文,题目属于短语的,一般起修饰限制的是关键词,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中的“生动的”,《快乐的星期天》中“快乐”等。题目如果是并列短语的,则应注意和偏正短语的区别,如《我的老师》主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刻画“老师”,“我”呢?可写,也可不写。而《我和老师》就应该写“我”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如果题目是单独词语,那么它就是关键词,如《松鼠》。有的词还应该考虑到有无象征意义。如《路》《灯》等题目都富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审题时一定要想到。
对填空题目即半自命题作文,你填的那个词就是题眼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填好题目,力求创新避俗,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我学会了……》大多数同学觉得这样的文体轻车熟路,大笔一挥填上了“做饭”“洗衣”“骑车”等。殊不如,这样的内容不少同学从小学写到初中,早被读者读腻了。而有的同学就不同了:《我学会了尊重人》《我学会了思考》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注意题目要求,确定文体。审题时要看清对体裁的要求,不能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反之,亦是极大的失误。对于文体不限的命题作文,像《良师》《书包》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小说,不过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力求写出个性鲜明的习作来。此外,一般作文在命题或提供材料后都有几条明确的要求,审题时也不可忽视。要求一般对文体、字数、写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动笔和构思时一定不要“犯规”。俗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审题的正误往往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仔细斟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平凡之中见新意——精心立意
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之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或中心思想。古人强调“意在笔先”。因此,我们动笔之前先立好意,才能对全篇通盘考虑。
初中阶段以训练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本质是“以情动人”,这个“情”须是真实的、自己的,不是虚假的、别人的。然而,不少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造”,不是“吹”,就是“抄”,这怎么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因此,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从自己感受深切的生活中去选材立意,也就是写平平常常的事,写平平凡凡的人。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于朴实中见真情,平凡中见新意。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我渴望……》,许多学生写作时,不是写我渴望考上高中(这太普通),就是写我渴望祖国强大(这太大不好把握)。而一个学生写《我渴望摘掉眼镜》,从细处入手,写的是自己最苦恼、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从小学四年级起,厚厚的镜片就爬上了鼻梁,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加深,镜片也越来越厚,文章娓娓道来,朴实感人。最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希望还自己和同龄人一双清晰明亮、健康的眼睛!可以说,从“眼睛”这个小窗口,折射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主题。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写作文不能无病呻吟,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去挖掘,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深刻、新颖的主题。
当然,写作方法的训练指导,还包括对学生进行选材、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实际活动,要细化作文教学,积极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创造性的智慧有机地融汇到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现实、品味生活、体验人生、感受真情,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林州市十一中)
首先,要迈好写作的第一步——认真审题
写作时,要抓标题中的关键词(即题眼)。对于命题作文,题目属于短语的,一般起修饰限制的是关键词,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中的“生动的”,《快乐的星期天》中“快乐”等。题目如果是并列短语的,则应注意和偏正短语的区别,如《我的老师》主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刻画“老师”,“我”呢?可写,也可不写。而《我和老师》就应该写“我”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如果题目是单独词语,那么它就是关键词,如《松鼠》。有的词还应该考虑到有无象征意义。如《路》《灯》等题目都富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审题时一定要想到。
对填空题目即半自命题作文,你填的那个词就是题眼了。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首先要认真推敲,填好题目,力求创新避俗,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我学会了……》大多数同学觉得这样的文体轻车熟路,大笔一挥填上了“做饭”“洗衣”“骑车”等。殊不如,这样的内容不少同学从小学写到初中,早被读者读腻了。而有的同学就不同了:《我学会了尊重人》《我学会了思考》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时,注意题目要求,确定文体。审题时要看清对体裁的要求,不能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反之,亦是极大的失误。对于文体不限的命题作文,像《良师》《书包》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小说,不过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力求写出个性鲜明的习作来。此外,一般作文在命题或提供材料后都有几条明确的要求,审题时也不可忽视。要求一般对文体、字数、写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动笔和构思时一定不要“犯规”。俗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审题的正误往往关系到一篇作文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仔细斟酌,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平凡之中见新意——精心立意
元人程端礼说:“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之号令。”十分形象地论述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也就是确立主题或中心思想。古人强调“意在笔先”。因此,我们动笔之前先立好意,才能对全篇通盘考虑。
初中阶段以训练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本质是“以情动人”,这个“情”须是真实的、自己的,不是虚假的、别人的。然而,不少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造”,不是“吹”,就是“抄”,这怎么会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呢?因此,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从自己感受深切的生活中去选材立意,也就是写平平常常的事,写平平凡凡的人。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并不是缺少了美,而是缺少了发现。”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闪光点,于朴实中见真情,平凡中见新意。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我渴望……》,许多学生写作时,不是写我渴望考上高中(这太普通),就是写我渴望祖国强大(这太大不好把握)。而一个学生写《我渴望摘掉眼镜》,从细处入手,写的是自己最苦恼、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从小学四年级起,厚厚的镜片就爬上了鼻梁,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的加深,镜片也越来越厚,文章娓娓道来,朴实感人。最后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希望还自己和同龄人一双清晰明亮、健康的眼睛!可以说,从“眼睛”这个小窗口,折射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主题。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写作文不能无病呻吟,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去挖掘,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加工制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深刻、新颖的主题。
当然,写作方法的训练指导,还包括对学生进行选材、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训练。总之,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实际活动,要细化作文教学,积极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创造性的智慧有机地融汇到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关注现实、品味生活、体验人生、感受真情,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林州市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