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史的过程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史学研究不能终止于唯物史观、时空结合和史料实证,应在它们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做进一步的解释,因为“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1]笔者认为,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可以尝试提供同一问题的冲突性解释。同一问题,一时代的解释与他时代的解释也不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在多样解释中开阔视野。仅举两例。
一、《南京条约》内容的解释
围绕《南京条约》内容,蒋廷黻、陈旭麓、茅海建等史学大家站在中外文明的碰撞角度都有比较一致的解释。但翻阅清朝历史档案和后世学者的论文专著可知,对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解释,前后多有差异。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目前使用的各版本教材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评述采用的是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且较笼统,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笔者认为,不妨可做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学生辨析清政府官员和后世学者对于条约内容的解释。辨析历史解释的含义,这是新课标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当时清政府官员和后世学者对条约内容有代表性的冲突性解释是以下几点,教师可投影相关材料,让学生辨析含义:
材料一:永存和平
阅江南钞寄合同(指条约),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碣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男女并列)这在当时西方和今日世界是很平常的事。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五口通商
今后若有民、“夷”争讼事件,英方拒不交凶,如前林维喜案,又该如何“戢夷暴而平民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五口通商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西方人)在那里建起国中之国,曾经长期成为近代中国殖民地标记。……由此也打开了中国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领事裁判权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由领事裁判,这就使一切英国人(后来发展到一切外国人)都在华享有“治外法权”。中国政府不但对于在自己境内胡作非为的外国人无权约束,又承担了保护外人“身家安全”的片面义务,而且使本来只作为外国商务代表的领事,却在中国兼有外交和司法大权,直接干预中国的司法行政。
——邓卫中《试论
一、《南京条约》内容的解释
围绕《南京条约》内容,蒋廷黻、陈旭麓、茅海建等史学大家站在中外文明的碰撞角度都有比较一致的解释。但翻阅清朝历史档案和后世学者的论文专著可知,对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解释,前后多有差异。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目前使用的各版本教材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评述采用的是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且较笼统,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笔者认为,不妨可做这样的尝试:
首先,让学生辨析清政府官员和后世学者对于条约内容的解释。辨析历史解释的含义,这是新课标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最基本要求。当时清政府官员和后世学者对条约内容有代表性的冲突性解释是以下几点,教师可投影相关材料,让学生辨析含义:
材料一:永存和平
阅江南钞寄合同(指条约),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碣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男女并列)这在当时西方和今日世界是很平常的事。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二:五口通商
今后若有民、“夷”争讼事件,英方拒不交凶,如前林维喜案,又该如何“戢夷暴而平民心”?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五口通商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西方人)在那里建起国中之国,曾经长期成为近代中国殖民地标记。……由此也打开了中国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领事裁判权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由领事裁判,这就使一切英国人(后来发展到一切外国人)都在华享有“治外法权”。中国政府不但对于在自己境内胡作非为的外国人无权约束,又承担了保护外人“身家安全”的片面义务,而且使本来只作为外国商务代表的领事,却在中国兼有外交和司法大权,直接干预中国的司法行政。
——邓卫中《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