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农村饮水、保障饮水安全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农村安全饮用水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实现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全饮用水;管理
1、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长效管理的必要性
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饮用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状况和生命长短,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各种饮用水源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威胁,对人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已纳入国家危害因素检测网。而我国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太恶劣,有些地方土地十旱、土地沙漠化较严重,有些地方的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甚至不适合打井取水。其次,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先进,普遍缺乏垃圾清理系统和排水系统。农作物的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废弃物之一,而这些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很容易冲入河道或是渗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近些年,我国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污染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而对这些产业带来的大量畜禽粪便,没进行较好的处理,从而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而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为响应国家的“三农”政策,以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为根本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现代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广大农民办实事的工程。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安全饮用水长效管理有效性的研究探讨。
2、农村安全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标准低
在“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期间,很多农村以群众能否吃上水作为当时饮水安全标准上报规划,在规划中对水质水量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从而使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高山区域饮用水水量、水质不达标,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又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的,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低
国家安全饮水工程投资计划是按人口为基数下达的,而很多农村都处于欠发达的山区县,山高人稀,农村人口多,居民居住分散,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中,国家下达的供水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只能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因工程建设投资的不足,而使项目建设的标准往往以供水保证率为依据,忽略了水源保护及水质净化消毒检测措施的安全重要性,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已不适应新时期安全饮水要求。
2.3、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统一的管理制度。很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县、镇两级管理上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水务局水管科、各镇水管站虽对其负有管理职责,但因工作繁多、工作人员有限,实际负责监管及应急工作,村组在工程建成投运时,成立管水协会组织,因种种原因,大部分已名存实亡,供水工程管理基本上是由村组干部代管或确定专人托管。
2.4、具体问题体现
2.4.1、消毒问题
水中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在所有的消毒剂中,氯气最为实惠经济,但是,氯气在储备,交通运输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而且氯气与水的溶解度有限,氯气等消毒气体还多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在空气中存在许多游离氯气,它与空气中有机物容易形成诸如三抓甲烷、四抓化碳、二英等一类致癌的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4.2、水质问题
在我国的不少贫困乡村当中,还有许多农村居民没有摆脱贫困,其他一些相对富裕的村民经济状况也不是很乐观,这就造成了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在消毒处理上与城市的饮用水有了比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大部分的居民饮用水在净化消毒处理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的漂白粉,相比之下,有相当一部分县镇的农村地区会采用集中水源用水的方式,其中少数村镇饮用水的净化工序相对简便,但是也因此造成了不少的安全隐患。比如,在一些村镇的饮用水净化环节中,由于地方该项经费短缺或其他因素,使得当地监测所缺乏必需的水质监测仪器,所以不能完成定期的监测要求,而是全部依赖县镇上级的设备进行监测,但是由于化验经费的问题,水质监测经常也会达不到预计的要求次数,不能进行水质化验,从而使得水质监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3、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长效管理措施
3.1、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是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起符合农村饮用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当地村民自治组织,责任主体为当地村、居委会,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在规划、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当地群众要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起有利于工程的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以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为本,核定成本水价,实行计量收费,引入市场化机制规范农村饮用水,确保其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3.2、加强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
转变观念,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农村饮用水源。首先是要控制污染源,在对点污染方面,政府严把企业进入关,在招商引资时,必须对入驻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特别是对当地饮用水源的污染评估,确保引进企业不对当地饮用水和饮用水源造成新的污染,并强制入驻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的或生物的措施,有效保障企业污水、废料和有害物质的无害排放。在对面污染方面,政府倡导实施农村循环经济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推广绿色生产,实行农资、农技服务一体化,大力提倡配方施肥和广泛使用高浓度复合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并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在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集中沼气池等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户重点开展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的“一池三改”建设。有效防治来自农村、农业方面的污染。
3.3、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政府检测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水质检测网络,并且在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尤其是要做好对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所有的指标都要达到国家农村饮水质量标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质。另外,检测部门对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水水质,要严厉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传染病的传播,进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当地农民安全饮水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农民都有健康饮水、安全饮水的意识。
3.4、有偿供水,科学制定水价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费不合理现象,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制订水费。供水单位在制订集中供水工程价位时,必须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制订价位。而在制订分散式供水工程价位时,要求供水单位必须站在工程正常运行、维护以及更新的立场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供水成本规定,制订水费。总之,供水单位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制定水价,确保水价合理,做到让农民满意,进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总言之,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健康工程,是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王宗亮,杨梅,王亚平.对延庆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9,04:18-20.
[3]张艳.农村安全饮用水水价及饮水工程后评价[D].扬州大学,2009.
[4]干钢.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李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
【关键词】农村;全饮用水;管理
1、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长效管理的必要性
生命离不开水,水是维持生命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饮用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状况和生命长短,水质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各种饮用水源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威胁,对人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已纳入国家危害因素检测网。而我国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太恶劣,有些地方土地十旱、土地沙漠化较严重,有些地方的由于地质条件的限制甚至不适合打井取水。其次,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先进,普遍缺乏垃圾清理系统和排水系统。农作物的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废弃物之一,而这些废弃物由于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利用,随意堆放,随着雨水的冲刷,很容易冲入河道或是渗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近些年,我国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迅速发展,污染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而对这些产业带来的大量畜禽粪便,没进行较好的处理,从而对水质造成极大的污染。而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为响应国家的“三农”政策,以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为根本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现代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真正为广大农民办实事的工程。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安全饮用水长效管理有效性的研究探讨。
2、农村安全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标准低
在“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期间,很多农村以群众能否吃上水作为当时饮水安全标准上报规划,在规划中对水质水量方面没有充分考虑,从而使许多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高山区域饮用水水量、水质不达标,而“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又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的,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2.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低
国家安全饮水工程投资计划是按人口为基数下达的,而很多农村都处于欠发达的山区县,山高人稀,农村人口多,居民居住分散,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中,国家下达的供水工程项目投资计划只能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因工程建设投资的不足,而使项目建设的标准往往以供水保证率为依据,忽略了水源保护及水质净化消毒检测措施的安全重要性,村镇供水工程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已不适应新时期安全饮水要求。
2.3、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统一的管理制度。很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县、镇两级管理上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水务局水管科、各镇水管站虽对其负有管理职责,但因工作繁多、工作人员有限,实际负责监管及应急工作,村组在工程建成投运时,成立管水协会组织,因种种原因,大部分已名存实亡,供水工程管理基本上是由村组干部代管或确定专人托管。
2.4、具体问题体现
2.4.1、消毒问题
水中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在所有的消毒剂中,氯气最为实惠经济,但是,氯气在储备,交通运输方面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而且氯气与水的溶解度有限,氯气等消毒气体还多具有很强的扩散性,在空气中存在许多游离氯气,它与空气中有机物容易形成诸如三抓甲烷、四抓化碳、二英等一类致癌的有机化合物,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2.4.2、水质问题
在我国的不少贫困乡村当中,还有许多农村居民没有摆脱贫困,其他一些相对富裕的村民经济状况也不是很乐观,这就造成了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在消毒处理上与城市的饮用水有了比较大的差距。在农村,大部分的居民饮用水在净化消毒处理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的漂白粉,相比之下,有相当一部分县镇的农村地区会采用集中水源用水的方式,其中少数村镇饮用水的净化工序相对简便,但是也因此造成了不少的安全隐患。比如,在一些村镇的饮用水净化环节中,由于地方该项经费短缺或其他因素,使得当地监测所缺乏必需的水质监测仪器,所以不能完成定期的监测要求,而是全部依赖县镇上级的设备进行监测,但是由于化验经费的问题,水质监测经常也会达不到预计的要求次数,不能进行水质化验,从而使得水质监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3、实现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长效管理措施
3.1、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是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起符合农村饮用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当地村民自治组织,责任主体为当地村、居委会,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公益性事业。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在规划、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当地群众要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起有利于工程的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人翁作用,以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人为本,核定成本水价,实行计量收费,引入市场化机制规范农村饮用水,确保其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3.2、加强农村饮用水源污染防治
转变观念,改变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污染的防治,保护农村饮用水源。首先是要控制污染源,在对点污染方面,政府严把企业进入关,在招商引资时,必须对入驻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特别是对当地饮用水源的污染评估,确保引进企业不对当地饮用水和饮用水源造成新的污染,并强制入驻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采用工程的或生物的措施,有效保障企业污水、废料和有害物质的无害排放。在对面污染方面,政府倡导实施农村循环经济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推广绿色生产,实行农资、农技服务一体化,大力提倡配方施肥和广泛使用高浓度复合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并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强对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在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集中沼气池等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户重点开展建设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的“一池三改”建设。有效防治来自农村、农业方面的污染。
3.3、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网络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政府检测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水质检测网络,并且在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质量标准进行检测,尤其是要做好对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所有的指标都要达到国家农村饮水质量标准,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农村饮水工程供水水质。另外,检测部门对不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供水水质,要严厉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传染病的传播,进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当地农民安全饮水的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农民都有健康饮水、安全饮水的意识。
3.4、有偿供水,科学制定水价
当前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费不合理现象,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科学制订水费。供水单位在制订集中供水工程价位时,必须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科学制订价位。而在制订分散式供水工程价位时,要求供水单位必须站在工程正常运行、维护以及更新的立场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供水成本规定,制订水费。总之,供水单位要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制定水价,确保水价合理,做到让农民满意,进而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总言之,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健康工程,是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民生工程,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工程,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王宗亮,杨梅,王亚平.对延庆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9,04:18-20.
[3]张艳.农村安全饮用水水价及饮水工程后评价[D].扬州大学,2009.
[4]干钢.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李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