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但是我对历史却似乎有着无穷的兴趣,从来不会把它当作负担或累赘,反而越学越想学,许多别人很头疼的知识点,对我而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掌握了。如果把高中历史的学习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则犹如根基。历史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学好历史,一定得把课本看“厚”。开始不懂,后来方才明白:书看得多了,自然就厚了。
或许有的同学不以为然:把课本掌握了就能把历史学好了?当然不是,但要学好历史,课本是非得熟悉掌握不可的,这样方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如何看课本呢,会看的和不会看的不一样,结果也就相差甚远。我想在看书时一定要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这样就会多收获。基于此,我在学习历史时总结了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一下。
1 “坐标式”与具体事件
这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专题而使用的方法。以坐标原点为一历史事件,以坐标纵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坐标横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态度观点及行为等,以这样的直观方式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来,有助于我们对此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顽固派最高当权者各持何态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2 “提纲式”与总体复习
我在临近考试复习历史时往往采用这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这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教材知识内容重现出来,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录默写出来。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以帮你以快速的时间把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当然在画这种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多地回想具体的细节和思考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在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这样在纸上画一画,忆一忆,既休息了大脑,有复习了知识。
3 “点线面结合”与人物评价
学习历史,免不了涉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高中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可以把握以下基本的三点:“点”即出发点,立场,是历史人物言论行为的初衷;“线”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这条“总线”;“面”是指结合其功过得失综合对其作出的全面评价。比如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既要看到他作为封建官员所持的立场,从而理解其镇压起义军时的残酷凶狠,又要看到他作为洋务派所具有的求强御侮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这两方面我们再对其做出客观总体的评价。
4 “先同后异,同中再求异”与事件比较
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应该先看其相同点,因为不相干的两事物是无法做出比较的,相同点往往是较明显的,这样在作题时就会容易些。比如,比较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既然同称鸦片战争,我们很自然想到二者的关系,后者应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进而想到二者发动的目的和当时的国际背景都是相同的。再如,中日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异同,同样在字面上我们可看到两次战争都是与外国列强进行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对中国的掠夺。所以对那些碰到比较题无从下手的同学,应该学会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5 “扩展+关键词”与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是我们在考试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较棘手的。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這两点。“扩展”是说在看材料时不应仅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应把思维进行延伸,把这段材料放到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轮廓,便于在更大范围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信息,看似无用的往往却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处,时间或者某个人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所以说,难的不是题目,而是我们的眼睛能否看到这些细节。
古人说,读书,更要读好书。同样我们读历史,更要学会如何读历史。寻找学习的方法,让历史的学习变得有趣而简单。同样地,历史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让我们记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学的时候也要“思”,从中吸取更为深刻的东西,这才是历史真正的吸引人之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勤于思考,方能明智。
以上就是我学习历史的几点心得,学无止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
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但是我对历史却似乎有着无穷的兴趣,从来不会把它当作负担或累赘,反而越学越想学,许多别人很头疼的知识点,对我而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掌握了。如果把高中历史的学习比作高楼大厦的话,那么对教材的熟悉掌握则犹如根基。历史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要学好历史,一定得把课本看“厚”。开始不懂,后来方才明白:书看得多了,自然就厚了。
或许有的同学不以为然:把课本掌握了就能把历史学好了?当然不是,但要学好历史,课本是非得熟悉掌握不可的,这样方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如何看课本呢,会看的和不会看的不一样,结果也就相差甚远。我想在看书时一定要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这样就会多收获。基于此,我在学习历史时总结了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一下。
1 “坐标式”与具体事件
这是针对某一具体事件或专题而使用的方法。以坐标原点为一历史事件,以坐标纵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坐标横轴来表示此事件发生过程中所涉及的各色人物之态度观点及行为等,以这样的直观方式把某一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考虑进来,有助于我们对此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洋务运动”这一节中,分析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顽固派最高当权者各持何态度又各自采取了什么行动。采取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有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握重点。
2 “提纲式”与总体复习
我在临近考试复习历史时往往采用这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这要求我们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教材知识内容重现出来,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能把教材目录默写出来。可不要小看这一点,它可以帮你以快速的时间把课本从头到尾复习一遍,当然在画这种知识结构图时要尽量多地回想具体的细节和思考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家在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这样在纸上画一画,忆一忆,既休息了大脑,有复习了知识。
3 “点线面结合”与人物评价
学习历史,免不了涉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高中生,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可以把握以下基本的三点:“点”即出发点,立场,是历史人物言论行为的初衷;“线”即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这条“总线”;“面”是指结合其功过得失综合对其作出的全面评价。比如评价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曾国藩,既要看到他作为封建官员所持的立场,从而理解其镇压起义军时的残酷凶狠,又要看到他作为洋务派所具有的求强御侮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综合这两方面我们再对其做出客观总体的评价。
4 “先同后异,同中再求异”与事件比较
比较题也是在学习历史中经常遇到的,无外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我想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应该先看其相同点,因为不相干的两事物是无法做出比较的,相同点往往是较明显的,这样在作题时就会容易些。比如,比较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既然同称鸦片战争,我们很自然想到二者的关系,后者应是前者的继续和扩大,进而想到二者发动的目的和当时的国际背景都是相同的。再如,中日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异同,同样在字面上我们可看到两次战争都是与外国列强进行的,对他们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都是对中国的掠夺。所以对那些碰到比较题无从下手的同学,应该学会合理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5 “扩展+关键词”与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是我们在考试中必然会遇到的,也是感到比较棘手的。如何做,我想最基本的要抓住這两点。“扩展”是说在看材料时不应仅仅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应把思维进行延伸,把这段材料放到它所处的历史背景当中,考察与之相关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会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轮廓,便于在更大范围来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关键词”是指材料中不起眼的容易为我们所忽视的信息,看似无用的往往却是重要的,比如材料的出处,时间或者某个人物等,这些都是我们解题的关键。所以说,难的不是题目,而是我们的眼睛能否看到这些细节。
古人说,读书,更要读好书。同样我们读历史,更要学会如何读历史。寻找学习的方法,让历史的学习变得有趣而简单。同样地,历史不是简单地机械地让我们记住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学的时候也要“思”,从中吸取更为深刻的东西,这才是历史真正的吸引人之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勤于思考,方能明智。
以上就是我学习历史的几点心得,学无止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