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战役的片断回忆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84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霖瑞 李志舆遗稿
  李程光 整理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自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敌我军事态势进入相持阶段。当年冬,傅作义就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1940年3月,为配合全国对日军发动的攻势,傅作义命令所属部队攻取五原县城。当时我们二人分别担任晋绥军所属之五(原)临(河)警备旅第一团团长和第二团副团长,亲身参加了五原战役,现将战况的片断回忆记录如下:
  时值春分季节,黄河即将解冻,河套沟渠纵横,公路大道泥淖难行,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傅作义乘天时、地利之和,策划反攻五原,令五临警备旅归新三十一师师长孙兰峰指挥。我第一团奉命由驻地出发,向五原城西北50余里之陈旺圪旦集结,于3月18日黄昏向五原城西之敌发起进攻,经过彻夜激战,完全攻占五原新城西部各要点。19日凌晨,我第二团亦由五原新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攻至西北角一座独立围堡时,敌人凭借坚固工事和障碍物,以炽盛火力阻止我军进攻。我军官兵用黄色炸药爆破院落墙壁,团长贾晏如率部英勇冲锋,不幸中弹阵亡。副团长李志舆右臂负伤,未下火线,指挥全团继续冲击。官兵伤亡甚多,但士气旺盛,仍猛烈攻击义和渠以西敌人,直到21日早晨,才将敌军据点完全占领。
  伪军数十骑溃散南逃,途经我第一团防区时,被我军截击。我第二团攻进西城,攻克日军控制的汽车站据点后,新城义和渠以西地区全部收复,但日军仍占据义和渠东岸之五原官钱局据点。双方相持至晚9时许,我军在义和渠西以猛烈炮火摧毁该据点,日军施放催泪瓦斯后弃城南逃,又被我九十三团截击。日军溃退至乌梁素海,企图渡河逃窜,这时乌梁素海的河冰已融解,日军及伪军渡河溺毙者无数,敌酋水川伊夫中将在逃跑中丧命。
  3月22日,日军又由包头调来一个旅团兵力,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经乌不浪口向五原城反击。为避敌锋芒,我军采取诱敌深入、相机歼灭之方式,立即撤出五原县城,布防在城西南方向各据点。因乌加河业已解冻,道路泥泞,日军之坦克、炮兵均未渡河,只是虚张声势掩护据守五原的日军向乌不浪口撤退。我军侦知敌情后,立即发起进攻,于当晚再次收复五原,并猛追敌至乌加河畔一线,日军及蒙伪军全部撤回包头。
  五原战役历时4天,共歼灭日军官兵1400余人,毙伤伪蒙军3000余人;生俘日军官兵50余人、伪蒙军和伪军1800余人;缴获各种炮30余门,汽车50余辆,步枪3000余支。全军振奋,举国欢庆,报刊誉为“五原大捷”。
  (责编 晓舟)
其他文献
赞布呼清真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城25公里外查汗都斯乡的赞布呼村,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由红军修建的清真寺。在地广人稀、历史遗存单薄的青海高原上,这座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建起的赞布呼清真寺,以及红军与赞布呼清真寺所结成的一段历史,无疑使青海人民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很多的回味……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
期刊
清朝灭亡后,各地军阀林立,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尤其在四川,军阀竟然多如牛毛,报得上名号的就有“巴壁虎”刘湘、“羊子”杨森、“傻儿师长”范绍增、“水晶猴子”邓锡侯,“冬瓜”田颂尧、“多宝道人”刘文辉、“矮子”李家钰、“灵官”王陵基、“老乱”王缵绪、“瘟猪”唐式遵等人。  一、 “海陆空三军司令”刘湘,海军力量——“浪沉兵舰要赔钱”,空军力量——用石条代替 “炸弹”  刘湘(1890-1938),四川
期刊
今年,是气贯长虹、波澜壮阔的共产党诞辰100年。  今年,是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殉难81周年。  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这是大文豪郭沫若赞颂共产党人杨靖宇先烈,也是赞颂坚贞不屈反抗外来之敌的炎黄子孙的一首壮烈诗篇。一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我党派到东北,在中共北满洲省委工作。“九·一八”
期刊
近年来,不少媒体和报刊刊登过诸如“汪伪第一夫人在提篮桥”、“陈璧君终身被囚之谜”一类的文章。文中述及宋庆龄、何香凝得悉其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后,有心拉她一把,于1949年9月找到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说“只要陈璧君发个简短的认罪声明,人民政府可以下令释放她”。当晚(9月25日晚上)宋庆龄、何香凝联名写信给陈璧君。陈璧君拒绝认罪,还给宋庆龄、何香凝写了复信,终至终身被囚。  笔者从1990年夏秋开始
期刊
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史,胡适作为那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领军人物,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学人,“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充满亲和力的称呼,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就是倡导并推动使用白话文。白话文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被广泛应用的程度,是与胡适先生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也是白话文推广使用的躬身实践者。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也
期刊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值得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一節这样写道:“那有趣的农村无产者阿Q是由剧社主任曹彬三(译音)扮演的。从此以后,他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高声喊着‘阿扣一伍’这个玩笑的称呼欢迎他了。”这个令人喜爱、受人欢迎的阿Q
期刊
2006年2月,当年的知青队长石小林邀请太原知青回插队乡村——原晋祠公社王郭大队去看望老连长王命有。我们闻讯后立即欣喜若狂地聚拢到一块儿,一行八人匆匆忙忙奔回30余年前插队的村庄。久别相逢,举杯畅饮,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乡情。当年老连长指挥着“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的50多名知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沙场秋点兵”,平田整地的情景至今依稀浮现在我们眼前,当年老连长的矫健步伐及英雄本色还深深
期刊
肖谦科口述 高建忠 王亚泽 卫亚敏整理  我出生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关村一户贫苦的农家,在我12岁那年(1935年),父母因光景困难,把我卖于南关尚毓琇为螟蛉子。  1937年农历七月间,我听说二战区来我县招收新兵建立抗日武装(即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非常欣喜。当时我年仅14岁,为逃离苦海走出一条新生路,我瞒过尚家到招兵处报了名,并被顺利招收。我县同时招收的有20多人。  我们这批新兵步行到垣曲
期刊
今年9月,是正太路(1940年10月改名石太线)阳泉设站100周年。这不仅是阳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也是山西发展史上堪称浓重的一笔。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坎坷、沧桑百寿的阳泉站来说,则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如今,当我们回首阳泉站整整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时,往事就像潮水般涌现在我们的眼前……
期刊
贺逢光,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城关镇友义村桃卜沟人。1908年生,1937年1月6日参加八路军,1938年2月28日加人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由部队转地方搞公安工作,同时兼任本村民兵队长、武委会主任。在围困日军的“两年半”对敌斗争中,他是闻名太岳区的特等射手、民兵杀敌英雄。延安《解放日报》于1944年1月9日曾刊登过他的英雄事迹。1945年元旦,太岳区杀敌英雄、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首次代表大会在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