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胡尔图辉腾》的故乡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歌声似曾相识,我一定在哪里听过。这歌声,高亢,悠长,舒缓,辽远。每一个音符,就像是有着穿越空间的力量,仿佛唱到了天边,在云朵上飘扬,在草原上、天地间回荡,又像是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仿佛唱到了人的心里,触摸到你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
  这是著名的蒙古族民歌《牧歌》,原名《乌胡尔图辉腾》。
  此刻,我又听到了这首歌,而且,竟然就是在它的故乡——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这里的风景,果真如歌里所唱的那样,“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而那云,与我在别处见到的有所不同。它们无处不在,草原的上方,公路的前方……就像一团又一团雪白的棉花,连绵成片,铺展在天空这块蓝色的幕布上,仿佛我们走到哪儿,云就跟到了哪儿。它们不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需要你抬头仰望才可以,而是就在你的眼前,与人亲近得很,仿佛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将它们固定了悬浮在半空中一般。它们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刚刚还是烈日高照,转眼间,大片云朵聚拢过来,没准,瞬间有雨滴落下。真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听这里的人们说,在草原上,你甚至可以看出哪朵云要下雨。
  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呼伦湖,90%的面积位于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我们到达呼伦湖边的时候,天空飘起了一点小雨,厚厚的云朵笼罩在水面上,让美丽而宁静的呼伦湖又多了几分神秘。湖边连接着低矮的山,山伸进了水中,形成三面环水的悬崖。悬崖矗立,湖水平静,皆静默不语。然而,无声中似乎又包含着千言万语,诉说着这片湖水的历史,这片土地的故事,以及所有的沧海桑田。不远处的湖面上,立着一座高二十米左右的石柱,据说,成吉思汗当年曾将自己的马拴在这石柱上,于是后人称之为拴马桩。就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祖母,见识过无数次自然的变动、人世的变迁,但呼伦湖却将所有的一切藏在心底,只是静静地守候在这片土地上,庇护着自己的儿女。
  位于阿拉坦额莫勒镇东南的乌兰诺尔,则是鸟的世界。这里随处可见飞翔的鸟儿。在蒙古语中,乌兰的意思为“红”,“诺尔”的意思为“湖”。每到秋天,湖边的芦苇花开,就如同泛起红色的波浪。我们来此地时值夏天,芦苇正绿,风吹来,丛丛芦苇向同一方向弯下了腰,如同泛起阵阵绿色的波浪,又好似在一起弯腰点头致意远方的来客。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湖泊辽阔,水草丰美,湿地连绵。乌兰诺尔没有吝惜自己的美好,而是敞开胸怀,为南来北往的鸟儿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栖息地:冬天来临,鸟儿们飞向温暖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它们又飞回北方,途中,便在此栖息、繁衍。对于鸟儿们来说,乌兰诺尔是柔情的天堂。
  “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马。新巴尔虎右旗是呼伦贝尔的牧业四旗之一。
  那天,我们来到达赉苏木的牧户乌斯日乐图家中做客。乌斯日乐图利用自家的牧场发展起了牧户游。草原上坐落着几座蒙古包,一座用作了厨房,另外的则用作招待客人的餐厅等。离蒙古包不远的地方,有马圈与羊圈,这些都是乌斯日乐图家的。远方的客人来到这里,除了可以品尝独特的草原美食外,还可以体验剪羊毛、挤马奶、熬奶茶等蒙古族牧民的日常生活。
  我们刚到乌斯日乐图家的牧场上,就被一只小牛犊给吸引住了。那只小牛犊的身体是褐色的,脸却是白色的,见到陌生人来了,也不怕生,依然悠闲地走着。乌斯日乐图拿来一只大号的奶瓶,给刚刚出生才五十天的它喂奶。小牛犊含住奶瓶上的奶嘴,立刻咕咚咕咚地吮吸起来。当奶瓶被从它的嘴里拿走时,小牛犊显得十分不情愿,竟然追着乌斯日乐图手里的奶瓶跑过来。这样可爱的举止,与人类的小生命并无二致。
  草原上的动物,一方面维持着牧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牧民最好的陪伴者,牧民与它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据说,牧民们能认得出自家的每一只牛羊,有的還给它们都起上了名字。
  《乌胡尔图辉腾》和唱牧歌的人们
  新巴尔虎右旗有着“牧歌故乡”的美誉,因为扬名海内外的蒙古族民歌《牧歌》就诞生在这里。而在这首名曲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巴尔虎是蒙古族古老的游牧部落。1732年、1734年,清政府分两批从布特哈和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将巴尔虎部落迁来呼伦贝尔驻牧,为了区别,称先前迁来的为“陈巴尔虎”,两年后迁来的即为“新巴尔虎”。在呼伦湖西北,有两处分别名为乌胡尔图和辉腾的碱泡子。百年前,新巴尔虎人便在这里过着宁静的生活。当中,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然而,因为男青年去服兵役和女青年遭遇火灾,从此天人永隔。悲痛万分的男青年于是写下了这首动人的《乌胡尔图辉腾》。百年来,这首民歌一直在巴尔虎草原上流传。后来,作曲家安波先生将其改成了今天的《牧歌》。
  那天晚上,我们观看了以《牧歌》的诞生为故事原型的电影《乌胡尔图辉腾》。当影片中的《牧歌》在黑暗的放映厅里响起时,没有人不被这深情的旋律所打动。那高亢、舒缓、悠长、辽远的歌声中,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情感——有相恋的甜蜜,也有失去的痛苦;仿佛是在草原上憧憬着美好的幸福生活,又仿佛在对着蓝天白云倾诉生活里的艰辛苦难。这歌中,有人们对于这片草原的爱,和那份深深的眷念。
  在乌胡尔图辉腾后代们的放声高歌里,我听到了那份眷念。那几日,我一直被草原悠扬的歌声包围着。吃饭的席间,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于是,一首接一首与这片草原有关的歌曲——《牧歌》《这片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的草原》……便回荡开来,停不下来。“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歌声就像是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喷涌而出,唱出了他们对这片草原的理解、热爱、沉醉、自豪。不经意间,一回头,我看见有人在悄悄地抹眼泪,刹那间,我不由得想起了那著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责任编辑 乌琼
其他文献
1  夏天,屋角的米缸快见底了,妈趁清早,晃悠悠挑担竹箩,赤脚踩着晨露,领我去三里外的潘家铺碾米。  集上人影纷纭,碾米坊那间粉尘盈门的矮屋外头,鱼鳞也似排了一溜长队,灰头土脸的老板,扯着公鸭嗓子,扭颈皱眉,一迭声朝门外喊:都莫挤,快了。  碾米的妇女们撂了肩上的担子,踮脚张望着长蛇般的队伍,焦灼的阴云,日影般笼上了一张张蜡黄削瘦的脸颊。  太阳蹿到了半空,妈急了,扭捏地和排在前头的人商量:师傅,
期刊
1  我叫朋远,我还有一哥哥叫朋展。你可能会说“朋”字写错了,该是“大鹏”的“鹏”,这样多响亮呀!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我的母亲,可是,没得到任何答案。母亲说,好听是个名字,不好听也是个名字,咱庄户人家就图个安稳日子。我没往下辩驳,就此住了口。再往下说,一定会扯出“朋展”两个字,说不定她又会泪光闪闪的。在这个家里,“朋展”是两个不能提起的字,人人心里却又深藏着这个名字。  我在记忆里苦苦寻找着我的
期刊
大凡被称为老城的地方,都会承载一段久远的岁月,沉淀着历史的沧桑。  比如洛阳老城,就像一位重情念旧的故人,依依收藏着遥远的过去,以古旧、破败、废墟,甚至荡然无存,抑或修葺、重建、方言、传说、故事等方式,留住了那些已然走遠的岁月,留住了这片土地特有的古韵、内涵和灵魂。  老城人家  老城,是古都洛阳的一处旧宅,虽是旧宅,却不曾废弃,纵横交错的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里,明清风格的古旧破败中,或挤挤挨挨或
期刊
一  雪还在下。  风发出“呜呜”的声音裹挟着雪花漫天飞舞。地上的雪也被风吹了起来,像一条条白色的龙四下里乱窜。风雪中站着一高一矮两个男人。他们的狗皮帽子上、军大衣的领子上,都挂满了厚厚的白霜。  “喂,他们可是出来四天了,我记得没错的话。我在供销社门口还看见他们了,那个开车的小伙子还跟我打招呼了呢,我说他们还可能活着吗?”小个子男人问。  “他们,他们一定是,在兜圈子,你看……”大个子在卡车前面
期刊
热塑性弹性体不但具有塑料的可加工性,也拥有橡胶的高弹性,其与传统的橡胶作为基体的导热材料相比,它具有更加优良的可加工性。本征型和填充型是常见的两种类型的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当前,大多数研究人员正在选用填充的方法制备聚合物基导热复合体系,虽然此法能够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但高含量的填料却降低了聚合物基导热材料的机械性能,并使它不仅难以成型,达不到实际所需的性能,导致无法广泛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室提出了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在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同时,也能保证优良的力学性能
全电动注塑机是指利用伺服电机代替液压系统作为驱动单元,完成注塑过程中合模、塑化、注射、顶出等动作。相比于传统液压型注塑机,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控制精度高,响应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船舶、医疗、电子等高端注塑成型加工。但全电动注塑机合模过程主要是利用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获得合模力,合模力大小受到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杠的规格限制,因此阻碍了全电动注塑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为达到所需的合模力大小,采用双电机配合双丝杠同步运行,突破现有全电机合模吨位限制。
  本课题基于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
春天捎来一封书信  全是旭日东升,风来了  小橋流水人家的事  我们弹奏的命运交响曲  是小桥下面一朵小小的浪花  我们眷恋着这片  一心眷顾我们的黑土地  我们是峰峦上一块永不风化的岩石  我们是村边永远含着微笑  彬彬有礼的一棵长生树  我们是家乡路边的一株小草  倾吐永不枯竭的香馥  我们是家乡的一盏路灯  明眸里总是含情脉脉的言语  我们是故土的一只野山鸽  用翅膀托起每一个日日夜夜  在
期刊
一  我出生在呼伦贝尔,在故乡生活的二十八年里,我没到过新巴尔虎右旗,没到过俗称“西旗”的这片神奇草原。  我真正踏上这片草原时,已是2007年的夏天,此时我已四十六岁。当时我随一个作家团出访蒙古国,从海拉尔出发,到西旗阿日哈沙特口岸过境出国,一周后又入境回国,这一去一回,累计在西旗停留三天。在这片草原上行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湖一河。湖,是碧波荡漾的呼伦湖。河,是弯曲闪光的克鲁伦河。  那个夏天
期刊
信仰赋予我崇高  守护草原的安详  梦告别荣誉的温床  别只称呼我狼图腾  我想拥有骏马的健壮  奋蹄嘶鸣  踏着七月的绿浪  唤醒呼伦湖的羊皮筏子  掀起兴安草海的碧波  安静  就守望哈萨尔桥畔秀美的风景  俯首拥有乳牛的善良  提着神奇的粮仓  悠闲于七月的花海  草香与露珠发酵  酝酿成人间大爱  诗歌比你的乳香短了半章  苍鹰的矫健曾疗我低矮的忧伤  伴着万朵祥云从兴安之巅跃起  扬起大
期刊
去年六月,我们组织作家一起走进草原。这片草原在新巴尔虎右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最西边。它是中俄蒙三国交界的“天边”之地,也是著名蒙古长调《牧歌》的故乡。在新巴尔虎右旗和呼伦贝尔市文联盛邀下,陆春祥、马叙、任林举、徐可、艾平、陈晓雷、马誉炜、周舒艺、穆涛和本土作家们一道,到草原腹地牧民人家等处深入生活。返程之后,作家们遥望着草原,惦念着草原,他们发心声为文,在此特发专辑与读者分享。  作家们大多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