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
  (一)在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化学中氯气的水解实验的实质,单凭感知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高中化学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聚合反应、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讲解有关晶体结构的知识,通常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如今用上多媒体课件,只需要一节课就能够充分说明,并且效果很好。诸如氯化钠晶体一个晶胞中有多少个钠离子、多少个氯离子,通过感观学生能一目了然。
  2.扩大演示效果,突破难点。
  有些化学试验,由于受各方面限制,按常规演示难以完成,但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显示会取得良好效果。
  (1)有毒、有害,以及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
  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
  (2)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
  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3)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
  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
  3.加大复习量,提高复习效果。
  学生对演示实验很容易忘记,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现象,不但能提高课堂容量,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多媒体教学必须凸显新课程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课堂中难以完成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和形象化,同时实现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达到辅助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型实验课中,建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都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
  1.复习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复习有关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引出实验室如何制取氯气。
  2.师生讨论,制定方案。
  经过讨论确定制取氯气的实验原理,并引发选用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选用装置方案。
  教师用计算机播放初中化学中所学习的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录像或有关课件,使学生从中启发出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和收集方法选择的原则(根据所制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及气体的溶解性)。引出如何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的完整实验装置的问题。
  4.学生交流,讨论选用除杂装置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用实物投影仪将除杂方案进行投影演示,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出合理的除杂方案。
  5.人机交互,动手连接实验装置。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出的装置,在计算机中将所给的装置进行连接,得出实验室制取纯净及干燥的氯气的全过程。
  6.展示装置,演示原理。
  教师根据学生所连接的装置进行展示,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制取氯气的全过程。
  7.交流总结。
  教师根据探究制取氯气的全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注意事项。
  这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随机应变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等,这些偶然性事件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时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教师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事件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下面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教师应及时调整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提高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这样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做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的情绪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问题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
  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教师必须作出明确回答时,教师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教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地图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地图的特点,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好好运用地图,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简单论述通过培养学生读地图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画地图能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感知地图能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等三方面内容来进一步让地图的作用得到体现。   关键词: 地图 初中地理教学 运用 作用    “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
本试验研究建立在实验室己构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cDNA3.1-TA4-IL-2基础上,重新构建DNA疫苗pVAX1.0-TA4-IL-2。以新兽药申报为目标,根据我国《农业转基因生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我们要理解“创新能力”的基本意义,知道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广大物理教师要承担起培养更多的适合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贡献。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钥匙,更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的目的之
目前,唐山市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本次课改的一个夺目的“亮点”。但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在对其支持参与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误解,部分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根据观察到的教学实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堂探究教学的具体内涵与特点,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九个误区进行了反思。  误区一:每一堂课都需要去探究。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与运动的最基本规律,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学起来普遍觉得抽象、难懂和枯燥乏味。为让物理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此谈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的“趣味性”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亦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
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环境污染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环保问题,让学生在从中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环保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好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的状态之中。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心理倾向,具有引起或发动活动的功能,也具有维持活动达到目标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调节人的行为的功能。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势在必行。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