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探源之京都找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世纪南宋时期,两度远赴中国学习佛法的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回国后不仅开创临济宗成为日本禅宗主流,同时也从中国带回茶种广为栽培,还将宋代风行的“点茶法”,及禅院茶宴与抹茶制法,传回镰仓幕府时代的日本。1211年著作《吃茶养生记》一书,于1214年连同茶品一起呈献予当时苦于宿醉之疾的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被尊为“日本茶祖”。
  1202年建于京都洛南的“建仁寺”,就是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开山当然为荣西禅师。座落今天以艺伎闻名的祇园“花见小路”底,历经八百年悠悠岁月的洗礼,且身处滚滚红尘,依然是许多爱茶人必游的朝圣之地。尤其是寺内纪念荣西禅师的“茶碑”,一旁的《荣西禅师显彰碑铭》,则记述禅师生平及将茶引进日本的简史,碑文第一句:“茶,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即引自《吃茶养生记》的卷首文。
  经由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先贤发扬光大,日本很陕就发展出自己的茶道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丰臣秀吉时代的一代宗师干宗易,不仅先后担任织田信长及丰臣秀吉的“茶头” (事茶人),当时的正亲町天皇还御赐“利休”居士封号,被尊为“日本茶圣”。
  尽管干利休后来因得罪丰臣,而于七十岁之龄遭命切腹而殁,但茶道并未因此没落,反而经由他的孙子千宗旦发扬光大,将干利休质朴、静寂、诚挚待客的茶道彻底化,并明确提倡“茶禅一味”,奠定了干家茶道屹立不摇的基础。
  后来干宗旦将干家家督连同茶室“不审庵”,交由三男干宗左继承,成为本家的“表干家”。自己则与四男干宗室另建“今日庵”茶室,由于位在街道里侧,而称为“里干家”,加上次男千宗守创立的“武者小路干家”,合称“三干家”传承至今。
  而干利休早于1582年在京都市大山崎町创建的妙喜庵茶室“待庵”,今天也成了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室之一(另二座为爱知县犬山市的“如庵”与京都市的“密庵”),也是利休唯一留下來的茶室,却是一座只有两迭半榻榻米大小的喝茶之所。也因为如此,在“待庵”中主客只能坦诚相见,一切举止都必须谦卑得宜。
  最令外人所不解的是:茶室入口仅为一个比狗洞略大的“蔺口”,即便皇亲国戚也需解下武士视为生命的配刀,低下头钻进茶室,无人能例外。而强调“佗寂之美”的茶室中只有简单的插花与禅语书法的茶挂。因此看官若欲前往京都正统茶室喝茶,可得有“跪着进入”的心理准备,因为今天日本许多茶室大多模仿千利休的茶室所建。
  例如喜爱茶文化与文物搜藏的好友程君,多年前在日本京都岚山渡月桥附近,先后购置了两座日式大型庭园别庄,其中就有包含茶道茶庭在内的拱桥流水庄园,保留了无论格局、大小及风貌几乎跟干利休在耐喜庵茶室一模一样的茶室,踏过红色拱桥后的“待合”(等待进入茶席的小亭),以及待庵号称“天皇都必须跪着进去”的“蔺口”、水屋、四迭半榻榻米的茶室等,都跟干利休所主张的“佗寂之美”完全吻合。
  京都另一座国宝级茶室是“大德寺”龙光院的“密庵”茶室。大德寺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京都市北区,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尤以茶道文化著名。密庵是由江户时代初期著名茶人兼造园名匠小堀远州指导建立。
  据说干利休当年曾捐款予大德寺重建山门“金毛阁”,僧人为表感激,将他的雕像置于门上,让丰臣秀吉大为震怒,认为天皇与将军者腰从利休胯下走过,可说大逆不道,也成了赐死利休的原因之一。因此今天爱茶人前往大德寺,多会在金毛阁前为利休默祷凭吊。
  其实大德寺并不是一家寺院,而是一个寺院群,内有寺庙塔头共21座,但平日仅开放大仙院、龙源院、高桐院及瑞峰院等四院,分别因季节不同而独立开放供游客购票参观,黄梅院的开放则需碰运气。其中有座塔头寺院“真珠庵”,为历史上知名的一休大师(即卡通“聪明的一休”或“一休和尚”)担任住持时所建。
  而大德寺与茶道的渊源,就是由一休的徒弟村田珠光开始,他将禅意融入品茶之中,创立“茶禅一味”的信茶,以草庵为茶室,用普通器具品茗,强调主客之间的互动,以及品茶时的自我修为。而珠光的弟子武野绍鸥更进一步将和歌融合茶道,并将心得授徒干利休,成就今天“和、敬、清、寂”的茶道。
  大德寺内各有特色,例如大仙院拥有江户初期“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龙源院则有全京都最小的枯山水庭。瑞峰院内有现代知名造庭师重森三玲的“独坐庭”、 “闲眠庭”与“茶庭”等作品,由于当年建院的“大友宗麟”为天主教徒,因此特别在“闲眠庭”以七块石头组成“十字架之庭”隐藏在枯山水之间。
  京都至今仍还有传承三百年的老茶行“一保堂”,从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吉宗时代(1717年)创立至今,因“从一而终保持茶的美味”而名。远自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开始,京都二条到五条之间的鸭川,就有栉比鳞次的茶屋在右岸兴起,至今每年五至九月份,还会架起一长列的高台,这就是夏日限定的“鸭川纳凉床”或称“川床”,布满各式风格的料理店、居酒屋与茶屋,从黄昏开始亮起万家灯火,与左岸错落的建筑相互辉映。不仅可在露天茶座欣赏两岸风景,岸边更有无数游人或情侣在草地上品茶、漫步或聊天,成了所有茶人前往京都必亲自体验的重点。
其他文献
编者按 茶中风流  他们,作为一个文化人,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在近代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扮演着桥梁的作用。  他们,作为一个文人,既诗书风雅,又风流倜傥,迷恋女子的鬓影衣香。  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新旧文化的两端,不论守旧,还是革新,胸中都涌荡着对这片古老土地最深沉的爱意。  当他们手握一盏香茗时,茶香勾惹泉涌的文思,或闲情逸致,或嬉笑怒骂,或怅惘悲愤,多情都化作,杯底暗香流。  
期刊
茶,于好茶之人而言,不单是杯中之物,茶可生津,其味芬芳,饮后令人神旺,旧雨新知,亲朋好友,品味香茗,谈兴自浓,可以名符其实地口角生香。这种私人之间的茶话,才是真正的赏心乐事。2011年,《海峡茶道》特开设茶友专栏——茶客时光,向读者展示各地茶友的风采,与爱茶的你一同分享,与茶有约的浪漫时光。    “建盏产自福建,盛于宋,是宋徽最喜爱的茶碗,日本博物馆中八件国宝级藏品中有四件是建盏。然而,我国却失
期刊
以“黄金叶、象牙色”为标志的黄山毛峰,其滋味甘醇,回甘迅即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曾为中国的“十大名茶”。如今,特级黄山毛峰市价也就一两千元,可谓是名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茶了。在热闹的茶界,黄山毛峰似乎是“深藏”了功与名。  多年前,我曾在徽州黄山古街喝到黄山毛峰,哪怕只是用简易的白瓷杯泡出,也显得非常清香甘醇,饮后回甘良久,念念难忘。  黄山毛峰最早曾在充川(充头源)、汤口采茶,当年曾“名震欧洲”。
期刊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张老已离开我们半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始终没有淡出我们的脑海,就仿佛他从未走远。人生如茶,他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传奇,充满了浮沉悲喜。就在他刚过花甲那一年,他被下放到位于闽东北寿宁县的龙虎山“五七”茶场劳动,一呆就是9年,成为他茶叶人生中一块重要的拼图。闻香思故人。2017年岁末一个飘着细雨冬晨,我们走访了“五七”茶场。那里陈迹旧物完好如初,把我们带回了4
期刊
春节过后,重新回到岗位上的大伙们相聚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春节咋过的?”大家一来一往唠嗑完往往会感慨,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过年是一年中最繁忙有趣的时候。由于爸妈长期在外地工作,我小时候是跟着奶奶在乡下度过的,爸妈会在除夕前半个月回家,快过年的那段时光,感觉每天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比如大扫除、囤年货、买对联、做发糕、杀鸡宰羊等等。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一家人更是围在一起
期刊
“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泡茶的标准方法,免得大家去摸索,如多大的壶、放多少的茶叶、冲入多少温度的热水、浸泡多少时间,然后可以得出标准的茶汤?”于是大约在2005年, “一泡装”的茶叶出现了,研发的人以当时通用的盖碗为冲泡器,生产8克一包的茶叶,后来又有人为茶壶生产了10克、12要的包装。这种一泡装的茶是使用原片茶,而且是可以冲泡数次的量,这跟使用细碎状的茶,只准备冲泡一次的“小茶包”不一样。一泡装茶叶
期刊
如果说奇秀甲东南的碧水丹山孕育了武夷茶生命,那么,悠悠绵延千栽的儒释道则赋予了武夷茶精魂。千壑竞秀的三十六峰,蜿蜒婉转的九曲溪,空濛的景色之中,绮丽的山水之间,陡峭的悬崖之上,几颗万世灵芽,馥郁香醇了好几个世纪。  如此铿然一叶,汲来清冽之泉泡之饮之,在杯壶中重生,灵奇地幻化出了山的丰盈、水的多情,也蕴舍了“道”的精义:当文人墨客握卷吟咏时,它便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当释子禅者参禅入定时,它便是息
期刊
中国有六大茶类,而我唯独对黄茶未曾品尝过。  家住浙江德清县的表哥来闽,为我带来两盒的莫干黄芽。福建盛产茶叶,当初并不在意,转手就借花献佛,转送给两位厦门的朋友了。感谢他们对表哥一行赴厦旅行的关照。事后转而—想,莫干黄芽是黄茶吗? 于是,上网查询百度,回答肯定:“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由当地茶农创制的名茶,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网上鱼目混珠,未必确切,于是查教
期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必需——无论自饮抑或客来敬茶。  闲人更爱上茶馆,茶馆水滚茶香,茶气氤氲,浅斟慢饮,海阔天空闲聊,何等受用!旧时茶馆还有戏文、说唱,备有小吃、点心,老茶客甚至三餐也在茶馆里吃,乐而忘归。  文人爱茶自不待言。梁实秋在《喝茶》里说,去茶叶店,“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称茶叶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以媲美。”观察如此仔
期刊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区幅员辽阔,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山,西自东经94度的西藏林芝,东至东经122度的台湾地区,全国有18个省(区)都有种植生产茶叶。根据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和茶类结构分为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2017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的总面积达4588.7万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五个省份是贵州、云南、四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