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教师视角下的中学化学名师课堂提问的案例研究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经常会选用提问的方式,但是不同教师的提问策略不同导致生成的课堂差异颇大。基于新手教师的视角,研究名师的课堂提问并将问题与新手教师设计的同类别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加快新手教师向经验型教師转型的步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堂提问;新手教师;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15
  一、研究意义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1],教师经常通过提问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虽然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经常运用提问,但是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不同教师的提问策略有所不同,所带给学生的体验也是差异颇大。作为新手教师,通过入职后的培训已经对提问技巧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和对学科理解的不透彻往往只能顾及片面的问题,忽视了学科蕴含的潜在价值。
  笔者对黄冈中学名师王老师“物质的推断专题复习”的课堂提问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将新手教师设计的同类别问题与其进行比较,以期加快新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转型的步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问题类别
  1.直接展示
  案例1:多媒体展示,逐一给出人物的相关特点,请猜一猜他是谁?
  【分析】
  新手教师思路:物质的推断需要注重联系和变化,通过举例的方式来引入课题例如铁在有氧气有水的环境下会生锈,食物放久了会腐败,粮食还可以酿酒等。
  名师设计:考虑到该课题是中考复习课题,临近中考且难度略大导致很多同学没有自信去完成难题,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利用猜一猜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一个小活动就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积极氛围。
  比较分析:新手教师的思路比较清晰,了解联系和变化对于物质推断的重要性,虽然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想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这类现象学生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见的太多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热情度并不高。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理论课或者复习课并没有实验,也是可以通过有趣的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当然在教学设计之前还需要多加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授课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
  2.联系生活
  案例2:现有A、B、C、D四种物质,A、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在沸水中可以转化为C,C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转化成D,D具有臭鸡蛋气味,试问A、B、C、D四种物质各是什么?
  【分析】
  新手教师思路:在进行导入之后就直接切入正题,还是用最常用的讲述法对物质的推断题进行描述,我们通常所见的物质的推断题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文字部分,一部分是框架图部分。
  名师设计:该题为王老师的原创题目,该题直接以推断题的形式呈现,旨在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大胆尝试猜想,文字部分给出部分物质的特征,框架图部分呈现出物质之间的联系,非常直观。
  比较分析:新手教师很难达到编出和课题有关的原创题的水平,但是不妨从该方式中学习,该题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一个导向标志,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联系和变化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学生猜出A是鸡、B是鸡蛋、C是熟鸡蛋、D是臭鸡蛋后激起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虽然授课的联系和变化在此课堂,但是早已经渗透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寻找“题眼”
  案例3:请结合例题,讨论分析推断题从哪里入手?(从文字阅读部分)
  案例4:除上述题目中描述的有关物质的特征可以作为推断题的依据,还有哪些特征可以作为“突破口”?(从物质推断的框架图部分)
  【分析】
  新手教师思路:展示一道例题,根据该题所给出的特征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例题。
  名师设计:首先给出3道例题,逐一分析所有例题的文字部分,找出关键词,不难发现可以从物质的名称(俗称)、组成、性质、用途作为“题眼”,例如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常见的食品干燥剂等。继而再分析只靠文字部分好像不能全部推出所有物质,那么还有哪些特征可以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框架图,逐一分析所有例题中的框架图部分,找出物质间的反应的条件、现象、类型等特征。
  比较分析:探究解题的思路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所以更需要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其实在常规教学中很少遇到把例题拆开分为两部分来讲解,但是在该课题中,大胆创新拆开例题,将难点进行分散,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首先了解大量的物质的名称、组成、性质等特点,在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反应的条件、现象、类型等,然后将两部分综合考虑,串成课堂的知识线,贯穿课堂。
  4.总结归纳
  案例5:展示例题,提出问题:结合刚才例题,试讨论推断题一般按什么步骤来完成?(讨论完成后再练习1道题)
  【分析】
  新手教师思路:总结归纳是在所有课堂题目完成后的最后部分,通过做题,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如何更好地做推断题。
  名师设计:根据拆开的例题的两部分总结出做题的两部分即完成推断题,一般分两个阶段:一是估,本阶段要求运用题中所给的物质或反应的特征来初步估计出某些物质;二是验,本阶段要求运用题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来进行其它物质的推断和验证;也就是需要估计可能,缩小范围,试探求解,精心验证。然后再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将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就应用在1道练习题中。
  比较分析:其实不仅仅是新手教师是这样的思路,很多一线教师也是选择在最后的时间里面讨论推断题的步骤,把练习题留在课外时间独立完成。在此课堂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解答题目的科学方法,在及时的时间里让学生将方法进行运用,有益于知识的巩固,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层层递进,完成学科观念的构建。   三、启示
  1.化学课堂的提问需要教师的自我积累
  经过课堂观察和对比发现,名师课堂的提问无论是从提问的层级还是方式都明显优于新手教师,但是如何发展自身尽快完成新手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甚至名师的转换呢?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指出,化学课堂的高效提问绝对不是通过短期培训可以快速获得的,在这里王老师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不要盲目去模仿现成的资料,而是对该学科的潜在价值多加钻研。
  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有几点值得教师思考:为什么需要提问?在课堂的哪个阶段提问比较好?该问题是否能引导学生关注学科观念?等等。以上都是教师在设计问题前的一些思考,在教学完成后还可继续反思:这个提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对该提问的反响是否合理?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接受该知识?诸如此类。新手教师也许需要多年才能达到名师的水平,但是这种不断实践、反思、积累的方法值得任何一名教师学习,在不断的积累中促使自身的专业发展。
  2.设计问题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很多新手教师往往会将一些优质课照搬进自己的课堂,但是上课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实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有相当大的关系。在王老师所执教的黄冈中学,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相当多的学生对于酸碱盐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所了解,只是还未对物质的联系和变化有系统的认知,所以该课堂的提问更加注重组合性、创造性以及开放性,在能力方面也侧重于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但是无论是名师还是新手教师,在课堂上也会有与预想有所偏差的情况出现,在学生无法回答出提问时,新手教师用了“你再好好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同学可以帮一帮他”等语言,而王老师则直接选择点拨学生,采用转移和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答案,即使答案有误也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从未知到探究的整体过程。教师适时的行为介入及对问题的有效调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课堂也会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课堂后阶段学生给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回答,很少有学生拒绝回答或者等人帮助。
  3.课堂提问可以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常规
  本节课虽然是常规的复习课,但是常规课并不常规,出现了很多创新之处让听课教师眼前一亮,也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对于重点知识,要使问题能够按照一定线索有序展开,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错落有致地安排低层次问题和高层次问题、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使其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3]。
  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本所学的化学知识,而是包括了日常知识,甚至还添加了小游戏环节。学生能在各种机会中找到表达自己的方式,例如在猜人物环节中,喜爱体育的他们马上猜出姚明,在鼓励学生做原创题目的时候并没有提前限定往哪一方面猜,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讨论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日常事情,开放性的问题虽然未必马上能得到预想的回答,但是学生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的过程彰显出学生思维的魅力。
  研究名师的课堂提问发现新手教师的转型之路是曲折的,但是这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追求的。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学科核心素养又是以此为依据确定及建立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文章以苏教版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教学实践为例,提出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详细阐述了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用品及实验装置这两个视角进行探索,优化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视角;实验用品;实验装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93-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数字化实验对于化学教与学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借由一次市公开课的机会,作者开设了以电影《流浪地球》为素材的主题式复习课,其中设计了一个特色环节:给集气瓶“穿上毛衣”,然后巧用Vernier传感器创设问题情景,先以宇航服材料的选择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羊毛和化纤的隔热及保温效果,最终引导出“虽然性质决定用途,但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思想。通过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质
摘要: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和知识教学的中介。对学科知识的再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长期核心素养培养的积累,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通过核心素养内容分解细化,以“物质的量浓度”教学为载体,在情境设计、过程引导和结果应用三阶段,分别探寻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溶液配制;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1—0041—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摘要: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情境素材,将化学计算融入真实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化学计算的积极学业情绪。以“氧气的获得”为情境脉络复习初中化学计算,将学习难点(化学计算)融入简易情境(氧气的获得)中,既复习了获得氧气的多种方法及其优缺点,又复习了不同类型的化学计算方法,使学生将学习化学计算的畏难情绪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情绪。  关键词:积极学业情绪;情境教学;化学计
摘要:根据化学新课标,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教学过程由“知识为本”向“素养为先”转变、作业设计由“知识识记”向“知识获取”转变的三种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优化策略;二氧化硅;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65-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摘要: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1]。在分析传统演示实验和常见学生分组实验优缺点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学生实验。以眼药水瓶和L型文件夹替代试剂瓶和点滴板,取得良好实验结果。  关键词:实验任务单;创新学生实验;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4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必然要落实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和谐统一,让核心素养发展真正成为需要,“评”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可形成倒逼机制,师生形成自觉行动。  关键词:碘的制取;试题引领;化学学科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
摘要:实验探究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与技能,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的重要载体。文章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空气”等部分实验教学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实验探究教学,以及如何在探究教学中引领学生不走寻常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实验探究;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0-008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
摘要:为研究碘钟振荡反应随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在自制“暗箱”内以LED灯作为光源,用手机软件和手机内置光线传感器做检测系统,将透过不同浓度氢离子碘钟振荡体系光强度变化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变化,绘制出碘钟振荡反应周期性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氢离子浓度的改变,振荡周期、周期稳定性及各阶段持续振荡时间变化能在曲线上表现出来。为研究碘钟反应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振荡反应;手机传感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