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本文以夏津县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为例,分析了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初步探讨了水在防治沙化土地风蚀中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通过实际资料对比,计算出灌溉在农业生产、地下水动态及防止土壤风蚀方面的效益。
一、基本情况
郭后风沙治理标范区,地处山东省夏津县东部,属海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该区辖3个乡,29个村,总面积为43.93km2.地貌类型为沙丘地、缓起伏沙地、平沙地,土壤质地分为沙土、沙壤土两类,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根据《山东省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普查、区划、规划技术要点》的标准划分;轻度流失面积20400亩,中度流失面积28500亩,强度流失面积6300亩,极强流失面积800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区总面积的84.9%。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800t/(km2.a)。每年流失土壤12.3万t。由于我年风蚀风旋,区内形成了许多沙垄和沙丘链,其中几十亩大小不等的浑圆状沙丘就有295个,面积为12000亩。
二、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一)气候因素: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5mm,丰水年降水量达677.2mm,特枯年仅为313.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7%,冬春两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5%,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2230mm,冬春两季热发量为1130mm,为同期降水量的13.3倍。全年风向大多为南南西风,多年平均风速3.7m/s,冬春两季平均风速为6.5m/s,大于8级大风的次数平均每年9.7次,春季大风尤多,风沙尘暴日数(水平能風度小于1000m)为24天,主要分布在1—6月份。
从资料统计分析中看出,该区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是该区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旱、风同季是沙化土地风蚀的气候因素。
(二)地貌和土壤:该区沙质土壤地貌类型主要为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黄河决口泛滥的大量沙质沉积物,为沙化土地形成及风蚀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种沙化土地机械组成较细,细沙粒径(0.025—0.05mm)含量可达6—10%,有机质含量极低,流沙和半固寂静沙有机质含量0.1—0.5%,风蚀性耕地为0.6%,据雨前雨后测定,固定半固定沙丘地的最低持水量为6—11%,湿土层的稳定湿度一般可达8—9%,风蚀耕地相应为11—12%,10月下旬以后上部土层含水量降至3—5%。
(三)植被:该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原生植被已基本消失,现多为入工植被,主要为木本植物,草木植特和农作物。木本植物主要有桃、梨、桑葚、山楂、苹果、枣、柿子、毛白杨、旱柳、加拿大杨、棉柳条、紫穗槐等。草木植物野生品种有茅草、节茎草、疾藜、蒲公英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可达65%,粮食品种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经济品种有棉花、花生、芝麻,以棉花为主。本品均为季节性植被,湿润的夏秋季多为人工植被所覆盖。干旱多风的冬春季节农作物收割,植被枯萎。地面裸露是形成风蚀的重要条件。
三、水在防止沙化土地风蚀中的作用
(一)水在土壤固持中的作用。土壤在湿润条件下,能增加粘滞性,加强颗粒之间的团聚作用,从而增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风洞实验表明::1、流沙当降水量为1mm(沙含量10.37%)风速为18.4m/s(8级风)时,个别点(未湿透的干沙处)有风蚀现象,其余97%以上区域无风蚀现象。2、当降水量为2mm(沙含水量20.83%),风速为21.3m/s(9级风)时,无风蚀现象。
(二)水在植被建设中的作用。土壤风蚀的关键问题是植被的缺乏。植被的成活成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密切。植被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土壤中水份的多少。该区后屯一带沙丘地的“小老树”,春天大片麦苗的干枯,以及麦子、玉米的枯衰,树苗成活后又回芽枯死等,都是土壤水份不足造成的。要加快增加植被建设,控制沙化萎延和恢复进程,应以先大搞水利建设这个关键措施开始。1992年春季造林期间,由于连续大旱,沟中挖穴植树畦灌的树苗,成活率高于穴栽的19%,浇二次水的成活率高于浇一次水的27%。4月30日该区抽样调查毛白杨成活率为73%,因天气持续干旱,6月15日抽查成活率仅为52%,其中21%的幼树成活后失水枯干。湿润地段的树木高度、胸径、长势,均明显好于较旱地段。如果说植被是固沙的关键措施,而水利可说是绿色植被建设的先决条件。
植树浇水形式、次数与成活率
(三)水在治理开发沙化土地中的作用。治理土地沙化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土地为人类生产物质与财富。本区北铺店自1992年开始在围平的沙地上实行引水灌溉,原业的荒沙连续两年亩产粮食达到245mm,1991年8月中旬后无有效降水,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因水利设施配套,引水条件优越,小麦普浇3遍水。平均单产350kg,而属同类沙区的双庙村因没有得到河水灌溉,麦子绝产面积达20%,单产仅有150kg,水是沙化土地开发利用的命脉,治沙应先治水。
四、水为先导防治沙化土地风蚀的措施及效益
(一)井渠并用,排引兼面,取补结合
旱灾是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近10年来降水明显减少,客水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加,充分利用好大气降水,客水和地下水资源尤其重要。针对水源紧缺的现实,该区在水利建设方面,采用了“以井保丰,以河补源,排引兼顾,取补结合”的用水方针。
近河水地区以渠灌为主,远河水高亢地区以井灌为主,先后兴修水渠28条、长105km,渠道密道2.39km/km2,建扬水站7处,提水点2处,总装机1093瓩,提水能力11.1,个流量;新打机井300眼,提水机具1500套,按现有提水设备5天可轮灌一遍,该区采用灌排一条沟渠,扬水站静水池安装活动的排水口门,雨季渠道保持一定的蓄水位,以补渗地下水库容。降水从径流使渠道超过蓄水位,以补渗地下水库容。降不径流使渠道超过蓄水位时,排水口门打开溢流。客水丰盛时期一律禁采地下水,远水高亢区采用小白龙输水。这样一是河灌增产,二是引水补源,蓄积抗旱能力。
(二)用水效益
1、农业增产。1992年1—6月份夏津县降水43.5mm,属历史的最枯年,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充分利用客水和地下水,小麦普浇三遍水,9600亩小麦亩产达到350kg。1972年1—6月份该区降水55.5mm,多于1992年同期28%,因当时无提水机具,未能利用客水和地下水资源,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小麦绝产5000亩。经调查,该区1986年至1990年的5年间,仅粮棉每年平均灌溉增产价格就达363.1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60元。
2、地下水拉趋于稳定,把1975年至1990年16年的地下水资料分析。1975年至1985年11年该区地下水位下降3.1m。1986年后提客水量增加,地下水位趋于稳定。而同类地区的香赵庄乡自1975年以来约16年间,因客水保证率低,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7.50m,平均每年下降0.47m。
3、减轻土壤风蚀。该区属季节性风沙化土地,旱区同季与植被枯萎,地表裸露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形成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在此季节内,引水灌溉可增加土壤内部的抗蚀能力,减轻风蚀程度。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自1986年至1990年每年平均引提客水量多达1000万m3,小麦一般浇3遍水(包括造墒、冬灌),棉花一般浇2至3遍水(包括造墒)。小麦灌溉期正处风季,初春小麦最先覆盖地面,可减少风蚀程度的80%,棉田灌溉出现在大风盛行的3、4月份,有力的扼制了风蚀的剧烈变化,缩短了风蚀期,可减缓风蚀程度的30%.经计算,每年因灌溉减少的土壤风蚀量为28616t,因此少损失有机质174t,全氮14t,全磷35t,全钾3t。
郭后风沙治理区土壤风蚀灌溉减少量计算表
综上所述,水可以湿润地表,增加土壤内部粘滞力,直接固沙,又可通过增加大地植被防治风沙,实践证明,水是防治土壤风蚀的先导。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一、基本情况
郭后风沙治理标范区,地处山东省夏津县东部,属海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该区辖3个乡,29个村,总面积为43.93km2.地貌类型为沙丘地、缓起伏沙地、平沙地,土壤质地分为沙土、沙壤土两类,水土流失以风蚀为主。根据《山东省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普查、区划、规划技术要点》的标准划分;轻度流失面积20400亩,中度流失面积28500亩,强度流失面积6300亩,极强流失面积800亩。水土流失面积占区总面积的84.9%。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800t/(km2.a)。每年流失土壤12.3万t。由于我年风蚀风旋,区内形成了许多沙垄和沙丘链,其中几十亩大小不等的浑圆状沙丘就有295个,面积为12000亩。
二、沙化土地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一)气候因素: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节风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2.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5.5mm,丰水年降水量达677.2mm,特枯年仅为313.5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7%,冬春两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5%,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2230mm,冬春两季热发量为1130mm,为同期降水量的13.3倍。全年风向大多为南南西风,多年平均风速3.7m/s,冬春两季平均风速为6.5m/s,大于8级大风的次数平均每年9.7次,春季大风尤多,风沙尘暴日数(水平能風度小于1000m)为24天,主要分布在1—6月份。
从资料统计分析中看出,该区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旱是该区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旱、风同季是沙化土地风蚀的气候因素。
(二)地貌和土壤:该区沙质土壤地貌类型主要为固定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黄河决口泛滥的大量沙质沉积物,为沙化土地形成及风蚀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种沙化土地机械组成较细,细沙粒径(0.025—0.05mm)含量可达6—10%,有机质含量极低,流沙和半固寂静沙有机质含量0.1—0.5%,风蚀性耕地为0.6%,据雨前雨后测定,固定半固定沙丘地的最低持水量为6—11%,湿土层的稳定湿度一般可达8—9%,风蚀耕地相应为11—12%,10月下旬以后上部土层含水量降至3—5%。
(三)植被:该区农业开发历史较早,原生植被已基本消失,现多为入工植被,主要为木本植物,草木植特和农作物。木本植物主要有桃、梨、桑葚、山楂、苹果、枣、柿子、毛白杨、旱柳、加拿大杨、棉柳条、紫穗槐等。草木植物野生品种有茅草、节茎草、疾藜、蒲公英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可达65%,粮食品种有小麦、玉米、高梁、谷子、大豆。经济品种有棉花、花生、芝麻,以棉花为主。本品均为季节性植被,湿润的夏秋季多为人工植被所覆盖。干旱多风的冬春季节农作物收割,植被枯萎。地面裸露是形成风蚀的重要条件。
三、水在防止沙化土地风蚀中的作用
(一)水在土壤固持中的作用。土壤在湿润条件下,能增加粘滞性,加强颗粒之间的团聚作用,从而增加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风洞实验表明::1、流沙当降水量为1mm(沙含量10.37%)风速为18.4m/s(8级风)时,个别点(未湿透的干沙处)有风蚀现象,其余97%以上区域无风蚀现象。2、当降水量为2mm(沙含水量20.83%),风速为21.3m/s(9级风)时,无风蚀现象。
(二)水在植被建设中的作用。土壤风蚀的关键问题是植被的缺乏。植被的成活成长,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十分密切。植被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土壤中水份的多少。该区后屯一带沙丘地的“小老树”,春天大片麦苗的干枯,以及麦子、玉米的枯衰,树苗成活后又回芽枯死等,都是土壤水份不足造成的。要加快增加植被建设,控制沙化萎延和恢复进程,应以先大搞水利建设这个关键措施开始。1992年春季造林期间,由于连续大旱,沟中挖穴植树畦灌的树苗,成活率高于穴栽的19%,浇二次水的成活率高于浇一次水的27%。4月30日该区抽样调查毛白杨成活率为73%,因天气持续干旱,6月15日抽查成活率仅为52%,其中21%的幼树成活后失水枯干。湿润地段的树木高度、胸径、长势,均明显好于较旱地段。如果说植被是固沙的关键措施,而水利可说是绿色植被建设的先决条件。
植树浇水形式、次数与成活率
(三)水在治理开发沙化土地中的作用。治理土地沙化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土地为人类生产物质与财富。本区北铺店自1992年开始在围平的沙地上实行引水灌溉,原业的荒沙连续两年亩产粮食达到245mm,1991年8月中旬后无有效降水,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因水利设施配套,引水条件优越,小麦普浇3遍水。平均单产350kg,而属同类沙区的双庙村因没有得到河水灌溉,麦子绝产面积达20%,单产仅有150kg,水是沙化土地开发利用的命脉,治沙应先治水。
四、水为先导防治沙化土地风蚀的措施及效益
(一)井渠并用,排引兼面,取补结合
旱灾是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近10年来降水明显减少,客水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需水量增加,充分利用好大气降水,客水和地下水资源尤其重要。针对水源紧缺的现实,该区在水利建设方面,采用了“以井保丰,以河补源,排引兼顾,取补结合”的用水方针。
近河水地区以渠灌为主,远河水高亢地区以井灌为主,先后兴修水渠28条、长105km,渠道密道2.39km/km2,建扬水站7处,提水点2处,总装机1093瓩,提水能力11.1,个流量;新打机井300眼,提水机具1500套,按现有提水设备5天可轮灌一遍,该区采用灌排一条沟渠,扬水站静水池安装活动的排水口门,雨季渠道保持一定的蓄水位,以补渗地下水库容。降水从径流使渠道超过蓄水位,以补渗地下水库容。降不径流使渠道超过蓄水位时,排水口门打开溢流。客水丰盛时期一律禁采地下水,远水高亢区采用小白龙输水。这样一是河灌增产,二是引水补源,蓄积抗旱能力。
(二)用水效益
1、农业增产。1992年1—6月份夏津县降水43.5mm,属历史的最枯年,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充分利用客水和地下水,小麦普浇三遍水,9600亩小麦亩产达到350kg。1972年1—6月份该区降水55.5mm,多于1992年同期28%,因当时无提水机具,未能利用客水和地下水资源,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小麦绝产5000亩。经调查,该区1986年至1990年的5年间,仅粮棉每年平均灌溉增产价格就达363.16万元,人均增加收入160元。
2、地下水拉趋于稳定,把1975年至1990年16年的地下水资料分析。1975年至1985年11年该区地下水位下降3.1m。1986年后提客水量增加,地下水位趋于稳定。而同类地区的香赵庄乡自1975年以来约16年间,因客水保证率低,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7.50m,平均每年下降0.47m。
3、减轻土壤风蚀。该区属季节性风沙化土地,旱区同季与植被枯萎,地表裸露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形成土壤风蚀的自然因素。在此季节内,引水灌溉可增加土壤内部的抗蚀能力,减轻风蚀程度。郭后风沙治理示范区自1986年至1990年每年平均引提客水量多达1000万m3,小麦一般浇3遍水(包括造墒、冬灌),棉花一般浇2至3遍水(包括造墒)。小麦灌溉期正处风季,初春小麦最先覆盖地面,可减少风蚀程度的80%,棉田灌溉出现在大风盛行的3、4月份,有力的扼制了风蚀的剧烈变化,缩短了风蚀期,可减缓风蚀程度的30%.经计算,每年因灌溉减少的土壤风蚀量为28616t,因此少损失有机质174t,全氮14t,全磷35t,全钾3t。
郭后风沙治理区土壤风蚀灌溉减少量计算表
综上所述,水可以湿润地表,增加土壤内部粘滞力,直接固沙,又可通过增加大地植被防治风沙,实践证明,水是防治土壤风蚀的先导。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