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
师:我觉得在这个段落里,就是你们说的作者很认真地看的地方,还有一个字特别能体现作者看得实在是太认真,太专注了。
生:应该是“冒”字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因为他都能看见荷花是从几片荷叶中“冒”出来的
师:荷花从几片荷叶中“冒”出来,都看出来了。这“冒”是什么意思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水底钻出来。
师:噢,你说这个“冒”就是“钻出来”的意思。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它是从几片荷叶中钻出来的。
师:对呀。那他为什么不用“钻”呢?这个“冒”要怎么样才能出来?要怎么样才能叫“冒”?
生:他要长得很高了,才能冒出来。
师:首先要茂盛,它要长起来。还有呢?
生:“钻”它是要有力气的,“冒”它是很轻松就出来了。
师:荷花仙子的美都被你点出来了。荷花它是很轻巧、轻盈地出来,太美了。还有呢?再说说你的体会。
生:它一定要非常特别
师:怎么特别呢?
生:因为如果它不特别的话,就跟荷叶一样平常,就不显眼了。
师:它的骄人、它的傲人之处,你体会到了。还想说吗?
生:因为觉得那个“冒”字比“钻”可爱一点。
师:你看可爱的,要傲人的,轻盈的,这就是“冒”。我们读读这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我觉得好像还不够轻盈,再来一遍。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生命力还不够旺盛,再来一遍。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你看我们的作者多了不起啊!他看荷花,他仔细地看,他专注地看。他看到了荷花的(播放下一页幻灯片)他看到了
生:荷花
师: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甚至看到了荷花那奇妙的“冒出来”。多美呀!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预备——齐
生:(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
【点评】:
《荷花》是小语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经过几代教师的解读教学,诸多教学内容已经确定,成为共识。比如“冒”字的品味。
教学内容确定,但不同的教师会采用各自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陆老师采取的主要方法显然是比较。比较有利于鉴别。那么,他的“比较”在操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元素呢?
比较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学生提出“冒”是“钻”的意思,教师顺势反问,那为什么不用“钻”呢?引起学生的内心冲突,强化了认知矛盾。
比较的关键是相信学生。比较的过程,是教师等待、鼓励、肯定的过程,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得到教师的恰当赞许,于是,这一过程更成了学生发现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培养语感的过程。
比较的原则是嵌入情境。任何字词的准确与否都针对于具体的语境而言,“冒”的品读中,教师总在设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总在将学生的视线置于课文整体语境中。
比较的提升得益于点拨。放手学生品读、交流的同时,教师是怎样的角色定位?陆老师的做法是适时的点拨,以使得学生的讨论集中、明晰。他或反问,或提示,或概括,或刨根,使得学生对于“冒”字的体认渐次深入。
诚如教者在本课结束时所言,这“看”已经不单单是“看”了,它是我们在用心地品味,是我们在欣赏了。
(陆晓霖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周益民 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师:我觉得在这个段落里,就是你们说的作者很认真地看的地方,还有一个字特别能体现作者看得实在是太认真,太专注了。
生:应该是“冒”字
师:说说你的体会
生:因为他都能看见荷花是从几片荷叶中“冒”出来的
师:荷花从几片荷叶中“冒”出来,都看出来了。这“冒”是什么意思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从水底钻出来。
师:噢,你说这个“冒”就是“钻出来”的意思。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它是从几片荷叶中钻出来的。
师:对呀。那他为什么不用“钻”呢?这个“冒”要怎么样才能出来?要怎么样才能叫“冒”?
生:他要长得很高了,才能冒出来。
师:首先要茂盛,它要长起来。还有呢?
生:“钻”它是要有力气的,“冒”它是很轻松就出来了。
师:荷花仙子的美都被你点出来了。荷花它是很轻巧、轻盈地出来,太美了。还有呢?再说说你的体会。
生:它一定要非常特别
师:怎么特别呢?
生:因为如果它不特别的话,就跟荷叶一样平常,就不显眼了。
师:它的骄人、它的傲人之处,你体会到了。还想说吗?
生:因为觉得那个“冒”字比“钻”可爱一点。
师:你看可爱的,要傲人的,轻盈的,这就是“冒”。我们读读这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我觉得好像还不够轻盈,再来一遍。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生命力还不够旺盛,再来一遍。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了。
师:你看我们的作者多了不起啊!他看荷花,他仔细地看,他专注地看。他看到了荷花的(播放下一页幻灯片)他看到了
生:荷花
师: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甚至看到了荷花那奇妙的“冒出来”。多美呀!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预备——齐
生:(齐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看起来马上要破裂似的。
【点评】:
《荷花》是小语教材中的传统名篇,经过几代教师的解读教学,诸多教学内容已经确定,成为共识。比如“冒”字的品味。
教学内容确定,但不同的教师会采用各自的教学手段与方法。陆老师采取的主要方法显然是比较。比较有利于鉴别。那么,他的“比较”在操作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元素呢?
比较的内容来源于学生。学生提出“冒”是“钻”的意思,教师顺势反问,那为什么不用“钻”呢?引起学生的内心冲突,强化了认知矛盾。
比较的关键是相信学生。比较的过程,是教师等待、鼓励、肯定的过程,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得到教师的恰当赞许,于是,这一过程更成了学生发现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培养语感的过程。
比较的原则是嵌入情境。任何字词的准确与否都针对于具体的语境而言,“冒”的品读中,教师总在设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总在将学生的视线置于课文整体语境中。
比较的提升得益于点拨。放手学生品读、交流的同时,教师是怎样的角色定位?陆老师的做法是适时的点拨,以使得学生的讨论集中、明晰。他或反问,或提示,或概括,或刨根,使得学生对于“冒”字的体认渐次深入。
诚如教者在本课结束时所言,这“看”已经不单单是“看”了,它是我们在用心地品味,是我们在欣赏了。
(陆晓霖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
周益民 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