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
创新是一种创造精神,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学生能对未知领域提出问题或解决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就是创新。尽管学生今天提出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更多的是对前人创新思维过程的重复,也许就是以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超过前人思路的起点,是人类的创新,人类的奇迹!例如,教材上谈到引起人患侏儒症的原因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有的同学提到“能不能象治疗糖尿病注射胰岛素那样注射生长激素来治疗侏儒病?”我认为这位同学就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有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许正是科学家们能不断创新的奥秘吧。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有意创设疑点,启发学生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新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根本”。创新思维往往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通过设疑,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其原因、发生条件和规律,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观察根瘤和根瘤茵的形态”时,首先教师给学生展示大豆、蚕豆、绿豆等几种豆科植物的根,然后设问:①不同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态是否一样?②根瘤是怎样形成的?③根瘤等于根瘤茵吗?④不同豆科植物的根瘤着生部位相同吗?⑤在收割豆科植时把豆科植物的根留在土壤中有什么好处?这样先设置疑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大部分。思维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而发散思维才是解决新问题的捷径。思维定势能加速常规问题的解决,但不利于解决新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眼里,凡是铅印的字,就是有权威性,凡是上了书本的知识,就是绝对正确,凡是教师提供的答案,就不容怀疑。例如在做实验时,很多学生如果教师不讲解,不示范性操作,就无法自己操作或者不敢于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克服或放弃这种固有的方式,换一个角度或开辟另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逆向思维法是一种与常规思路相反的思维方法,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或发明中,逆向而思,有时可以收到异乎寻常的好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能力。例如,先天性聋哑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生了一位患先天性聋哑的儿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儿子与先天性聋哑的女孩结婚,问婚后生出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的概率是多少?题中没有直接告诉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但可以通过其患病男孩的事实,逆向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设正常基因为A,患病基因为a),然后再推出这对夫妇再生出正常的男孩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即AA和Aa,且这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即正常男孩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1/3,Aa的可能性为2/3。若是前者,不可能生出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若是后者,生出患先天性聋哑孩子的可能性为1/2。所以这对夫妇再生出的正常男孩与患先天性聋哑的女孩结婚后生出患先天性聋哑孩子的概率为2/3×1/2=1/3。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制造“悖论”、反思、析题等手段,创造质疑诱思之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多,生长快;向光侧少,生物慢,背光侧弯向光源。有的学生据此提出质疑:(1)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是向光侧生长素在光下被分解了,还是向背光侧转移了?(2)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浓度高,是否有可能抑制其生长?对于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先不要下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再为学生“牵线搭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迈向批判性思维的更高境界。
总之,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忠县三汇中学校
创新是一种创造精神,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学生能对未知领域提出问题或解决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就是创新。尽管学生今天提出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更多的是对前人创新思维过程的重复,也许就是以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的办法超过前人思路的起点,是人类的创新,人类的奇迹!例如,教材上谈到引起人患侏儒症的原因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有的同学提到“能不能象治疗糖尿病注射胰岛素那样注射生长激素来治疗侏儒病?”我认为这位同学就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就有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许正是科学家们能不断创新的奥秘吧。
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有意创设疑点,启发学生思维。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新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根本”。创新思维往往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通过设疑,可以提高学生进行广泛的多方位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其原因、发生条件和规律,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步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完成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观察根瘤和根瘤茵的形态”时,首先教师给学生展示大豆、蚕豆、绿豆等几种豆科植物的根,然后设问:①不同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态是否一样?②根瘤是怎样形成的?③根瘤等于根瘤茵吗?④不同豆科植物的根瘤着生部位相同吗?⑤在收割豆科植时把豆科植物的根留在土壤中有什么好处?这样先设置疑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大部分。思维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而发散思维才是解决新问题的捷径。思维定势能加速常规问题的解决,但不利于解决新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生眼里,凡是铅印的字,就是有权威性,凡是上了书本的知识,就是绝对正确,凡是教师提供的答案,就不容怀疑。例如在做实验时,很多学生如果教师不讲解,不示范性操作,就无法自己操作或者不敢于操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定势思维,克服或放弃这种固有的方式,换一个角度或开辟另一种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逆向思维法是一种与常规思路相反的思维方法,是把思维顺序颠倒过来,逆时间和空间顺序把始态与终态、条件与目标、原因与结果沿着相反思路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或发明中,逆向而思,有时可以收到异乎寻常的好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能力。例如,先天性聋哑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夫妇生了一位患先天性聋哑的儿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儿子与先天性聋哑的女孩结婚,问婚后生出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的概率是多少?题中没有直接告诉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但可以通过其患病男孩的事实,逆向推出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设正常基因为A,患病基因为a),然后再推出这对夫妇再生出正常的男孩有两种可能的基因型,即AA和Aa,且这两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2,即正常男孩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1/3,Aa的可能性为2/3。若是前者,不可能生出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若是后者,生出患先天性聋哑孩子的可能性为1/2。所以这对夫妇再生出的正常男孩与患先天性聋哑的女孩结婚后生出患先天性聋哑孩子的概率为2/3×1/2=1/3。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进行独立分析的、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制造“悖论”、反思、析题等手段,创造质疑诱思之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教师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多,生长快;向光侧少,生物慢,背光侧弯向光源。有的学生据此提出质疑:(1)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是向光侧生长素在光下被分解了,还是向背光侧转移了?(2)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浓度高,是否有可能抑制其生长?对于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先不要下结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然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再为学生“牵线搭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迈向批判性思维的更高境界。
总之,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忠县三汇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