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常常令老师“皱眉毛”、让学生“咬笔杆”。 一句话,作文难,起步作文更难。那么,怎样有效指导低年级孩子写好作文,让他们赢在起步作文的起跑线上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在讲故事的氛围 中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
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天生就喜欢读、听故事。于是,我总是抓住时机,引导、鼓励他们广泛地读、说拼音版漫画故事,让他们天天以故事为伴、以读故事为乐。而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一些语文知识蕴含在故事情境中,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常常令他们眼前一亮。如在学枯燥抽象的拼音和生字时,常常有意识地把它们编入一些故事中,鼓励他们自己阅读、自己品味。在学习第二册《看电视》这篇课文中的会认字(奇、妙、精、棉、变、被、刚、鞋、怪、彩、趣、赛)时,为检查、巩固孩子们的认字情况,我编成了一个故事:“从前,奇奇、妙妙这两个yāo精和棉鞋怪shòu、被子怪shòu之间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非常精彩。可是,它们突然都变成了变形金刚。真是太有趣了。哈哈哈——”孩子们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有的询问同学,有的翻阅课本,有的请教老师,真可谓是绞尽脑汁。从他们读完后的笑容里,我能感受到他们那成功的喜悦。课后,孩子们还在谈论这个故事、还在赞美编故事的老师真厉害。没想到,一个个简短的故事,能够有效激起学生阅读、说话的兴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种浓厚的故事氛围,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潜滋暗长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老师,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就好了”。
二、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八条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因为观察能力还有限,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熟视无睹”。如果一天到晚将他们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无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带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从而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
比如写四季、劳动场面的文章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我将孩子带出去走进大自然,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闻、用手去摸。孩子先观察后动笔,就能够用独到的视角来描绘他们眼中美丽的景色。
所以,从孩子一开始写作,我总是鼓励孩子要“观察七彩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三、日记引路 快乐作文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可是,单靠每周有限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提倡孩子写拼音日记、拼音加文字日记。我认为,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帮手。
我总是告诉孩子,日记,不必追求辞藻华丽,不必去过分苦思冥想,也不必咬文嚼字,只需轻轻松松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就可以了。比如“神七”上天,写给飞船的话;秋天小燕子飞走了,写给小燕子的日记等。孩子们慢慢放开了手脚——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对日记不生厌倦之感,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种快乐表达,教师不要马上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谈语言技巧、谋篇布局等。而应因“乐”而导。
引路策略一:提倡孩子根据日记内容,配上喜欢的图片或色彩。
比如描写秋天的日记,可以画上大树、黄叶、太阳等;描写动物的可以画上动物、绿草;描写自己做小家务的,可以配上一张孩子自创的简笔画……
引路策略二:提倡孩子能够把喜欢的动画片内容写进日记。
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很多孩子的挚爱。教师放下架子和威严,让孩子看、陪孩子看,看完后我会引导他们写一点动画片的内容、所反映的道理、自己的的感触。
引路策略三:倡导孩子能够写关于“吃东西”的日记。
这样“导”,自然迎合了“馋嘴和贪吃”孩子们的“胃口”。我让学生想想今天或是昨天一日三餐吃什么。哪怕一盘青菜:色、香、味加营养,只要把描写做好,文章就具体了。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再加入想像:菜和碗的对话,菜与米饭的对话,菜和胃的对话等,文章自然就会生动而充满童趣。
以此类推,每天的穿着也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的,也可以写。用这些策略引导孩子起步作文不仅可以让孩子放开写作思路,还可以做到乐此不疲。
“如果把日记比作蔚蓝的天空,孩子就是那快乐的小鸟;如果把日记比作广阔的田野,孩子就是那希望的种子。” 作文教学就像建筑工人造房子一样,需要有结实、稳固的基础。低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也一样,需要建立结识,稳固的基础不断提醒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材料;不断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断调整、更新写作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孩子快乐写作。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赢在起步作文的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李湘蓉)
一、在讲故事的氛围 中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
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天生就喜欢读、听故事。于是,我总是抓住时机,引导、鼓励他们广泛地读、说拼音版漫画故事,让他们天天以故事为伴、以读故事为乐。而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一些语文知识蕴含在故事情境中,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常常令他们眼前一亮。如在学枯燥抽象的拼音和生字时,常常有意识地把它们编入一些故事中,鼓励他们自己阅读、自己品味。在学习第二册《看电视》这篇课文中的会认字(奇、妙、精、棉、变、被、刚、鞋、怪、彩、趣、赛)时,为检查、巩固孩子们的认字情况,我编成了一个故事:“从前,奇奇、妙妙这两个yāo精和棉鞋怪shòu、被子怪shòu之间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非常精彩。可是,它们突然都变成了变形金刚。真是太有趣了。哈哈哈——”孩子们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有的询问同学,有的翻阅课本,有的请教老师,真可谓是绞尽脑汁。从他们读完后的笑容里,我能感受到他们那成功的喜悦。课后,孩子们还在谈论这个故事、还在赞美编故事的老师真厉害。没想到,一个个简短的故事,能够有效激起学生阅读、说话的兴趣,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种浓厚的故事氛围,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潜滋暗长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老师,要是我也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故事就好了”。
二、在观察生活中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八条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因为观察能力还有限,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熟视无睹”。如果一天到晚将他们关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无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带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从而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
比如写四季、劳动场面的文章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我将孩子带出去走进大自然,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闻、用手去摸。孩子先观察后动笔,就能够用独到的视角来描绘他们眼中美丽的景色。
所以,从孩子一开始写作,我总是鼓励孩子要“观察七彩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
三、日记引路 快乐作文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可是,单靠每周有限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提倡孩子写拼音日记、拼音加文字日记。我认为,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帮手。
我总是告诉孩子,日记,不必追求辞藻华丽,不必去过分苦思冥想,也不必咬文嚼字,只需轻轻松松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就可以了。比如“神七”上天,写给飞船的话;秋天小燕子飞走了,写给小燕子的日记等。孩子们慢慢放开了手脚——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为了让低年级的孩子对日记不生厌倦之感,把日记当做自己的一种快乐表达,教师不要马上和孩子一本正经地谈语言技巧、谋篇布局等。而应因“乐”而导。
引路策略一:提倡孩子根据日记内容,配上喜欢的图片或色彩。
比如描写秋天的日记,可以画上大树、黄叶、太阳等;描写动物的可以画上动物、绿草;描写自己做小家务的,可以配上一张孩子自创的简笔画……
引路策略二:提倡孩子能够把喜欢的动画片内容写进日记。
比如,《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很多孩子的挚爱。教师放下架子和威严,让孩子看、陪孩子看,看完后我会引导他们写一点动画片的内容、所反映的道理、自己的的感触。
引路策略三:倡导孩子能够写关于“吃东西”的日记。
这样“导”,自然迎合了“馋嘴和贪吃”孩子们的“胃口”。我让学生想想今天或是昨天一日三餐吃什么。哪怕一盘青菜:色、香、味加营养,只要把描写做好,文章就具体了。有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再加入想像:菜和碗的对话,菜与米饭的对话,菜和胃的对话等,文章自然就会生动而充满童趣。
以此类推,每天的穿着也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的,也可以写。用这些策略引导孩子起步作文不仅可以让孩子放开写作思路,还可以做到乐此不疲。
“如果把日记比作蔚蓝的天空,孩子就是那快乐的小鸟;如果把日记比作广阔的田野,孩子就是那希望的种子。” 作文教学就像建筑工人造房子一样,需要有结实、稳固的基础。低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也一样,需要建立结识,稳固的基础不断提醒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材料;不断拓宽孩子的写作思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断调整、更新写作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孩子快乐写作。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赢在起步作文的起跑线上!
(责任编辑:李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