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若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用一生。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为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一、激兴趣,巧学古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架起一座通往古诗文的桥梁,使孩子们乐于欣赏、背诵流传千古的佳作,把孩子送到古诗文的经典王国。
1.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习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采取理解记忆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古诗文诵读。如在教学《游子吟》之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妈妈最忙碌的一天。结果,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妈妈太辛苦了”。这时,我再引出《游子吟》这首诗,出示妈妈真切感人的缝衣场景,教育同学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报答那广博而温暖的母爱。
2.因材施教,赞赏个性
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在学习、讨论“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句中的“醉”字时,有学生认为“醉”就是“喝醉”之意,是老翁喝得醉醺醺的,带着几分酒意,与妻子亲热地交谈;有的学生认为老翁沉醉在眼前恬静优美的环境之中:乡村的山是那样高,水是那样清,老夫妻深深地陶醉其中;有的学生认为 “醉”是“陶醉”之意,是老翁看到孩子们孝顺懂事,老翁堪慰,觉得这样的田园生活悠闲幸福,深深地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之中。其实他们的理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读诗文,培养语文素养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学生诵读一些古诗文,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学习古人推敲炼字的方法,学习古人选材取景的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学习热情,都有独到的好处。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江南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见证了世间真挚的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个游子对故乡、亲情的无限牵挂……
三、明诗意,品悟诗中情趣
古诗中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深远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1.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体现美的作用。例如教学《绝句》时,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有学生说:“我好像看见了两个黄鹂在绿色的柳树上叫,一行白鹭正飞向天空。”这不正是诗句的意思吗?想象能把诗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这比逐词逐句地“串讲”诗情画意多了。
2.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古诗常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给诗配画,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形象、直观地画出了诗中情境:一座险峻入云的青色山峰,一团团紫色的云雾缠绕而上,诗人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白色绸带般的瀑布倾泻而下。这样学生既融入了意境,又理解了诗意,学生也能深刻感受到庐山瀑布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象。
四、赏意境,体会古诗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且节奏轻、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如能充分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就能感染孩子们的感情,丰富教学情境, 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古诗文的学习中去。
1.巧用插图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配有插图,这正是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的资源。在教学《所见》时,我用动画演示诗中画面: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风儿吹拂,花儿含笑,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位机灵的小牧童头戴斗笠,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不时伴有几声蝉鸣。这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很快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
2.表演诗中情境
小学课本中的一些古诗,很多都是充满童趣之作,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描写的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演一演诗中的追蝶儿童,这样不但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歌是一种享受,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对小学生来说,更是终身的文化积淀。当课程改革走向深处,语文教师更应优化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在古诗歌中汲取滋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的美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人文的情怀,呈现出生命的绿色。
(作者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
一、激兴趣,巧学古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架起一座通往古诗文的桥梁,使孩子们乐于欣赏、背诵流传千古的佳作,把孩子送到古诗文的经典王国。
1.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习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采取理解记忆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古诗文诵读。如在教学《游子吟》之前,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妈妈最忙碌的一天。结果,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妈妈太辛苦了”。这时,我再引出《游子吟》这首诗,出示妈妈真切感人的缝衣场景,教育同学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报答那广博而温暖的母爱。
2.因材施教,赞赏个性
学习《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在学习、讨论“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句中的“醉”字时,有学生认为“醉”就是“喝醉”之意,是老翁喝得醉醺醺的,带着几分酒意,与妻子亲热地交谈;有的学生认为老翁沉醉在眼前恬静优美的环境之中:乡村的山是那样高,水是那样清,老夫妻深深地陶醉其中;有的学生认为 “醉”是“陶醉”之意,是老翁看到孩子们孝顺懂事,老翁堪慰,觉得这样的田园生活悠闲幸福,深深地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之中。其实他们的理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读诗文,培养语文素养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学生诵读一些古诗文,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学习古人推敲炼字的方法,学习古人选材取景的技巧,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学习热情,都有独到的好处。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江南那如诗如画的景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见证了世间真挚的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个游子对故乡、亲情的无限牵挂……
三、明诗意,品悟诗中情趣
古诗中的一字一句、一词一韵无不包蕴着深远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当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中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1.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体现美的作用。例如教学《绝句》时,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有学生说:“我好像看见了两个黄鹂在绿色的柳树上叫,一行白鹭正飞向天空。”这不正是诗句的意思吗?想象能把诗句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使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初步的感受和体会。这比逐词逐句地“串讲”诗情画意多了。
2.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古诗常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给诗配画,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形象、直观地画出了诗中情境:一座险峻入云的青色山峰,一团团紫色的云雾缠绕而上,诗人站在山脚下抬头仰望那白色绸带般的瀑布倾泻而下。这样学生既融入了意境,又理解了诗意,学生也能深刻感受到庐山瀑布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景象。
四、赏意境,体会古诗魅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且节奏轻、优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如能充分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就能感染孩子们的感情,丰富教学情境, 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古诗文的学习中去。
1.巧用插图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配有插图,这正是教师可以巧妙利用的资源。在教学《所见》时,我用动画演示诗中画面: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风儿吹拂,花儿含笑,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位机灵的小牧童头戴斗笠,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不时伴有几声蝉鸣。这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很快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
2.表演诗中情境
小学课本中的一些古诗,很多都是充满童趣之作,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所描写的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而且接近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演一演诗中的追蝶儿童,这样不但丰富了画面,也体现了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歌是一种享受,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对小学生来说,更是终身的文化积淀。当课程改革走向深处,语文教师更应优化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在古诗歌中汲取滋养,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的美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人文的情怀,呈现出生命的绿色。
(作者单位:青海省格尔木市江源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