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提问造就高效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决定一堂课是否高效,甚至成败的关键。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很深的艺术,只有精心设问,以问促思,以思导学,才能让有效的提问造就高效的课堂。为达到此目的,我认为应具体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事物的整体,深入本质
  提问是对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以问题本身的价值为前提的。如果教师的提问未能把握事物的整体、重点和本质,导致课堂提问低效或无意义,则不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还会使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思路混乱,主次不分,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条公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第三天修了8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时,我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1)本题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2)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部分完成?(3)每部分的具体数量和它所占全长的分率都知道吗?(4)你们知道怎样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了吗?请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通过设计这些问题,把一道看似繁杂的问题,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再帮助学生明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具体数量与分率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循序渐进地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便捷地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方法,为今后的解题提供范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教师如果都能这样从整体上把握、钻研教材,提问的效果就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寓数学于生活,寓学于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決问题的能力。
  二、兼顾学生生活经验,深入浅出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的提问要注重思维的发散,具有一定的宽度,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多角度的探索,较深层次的理解,但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提问要结合、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既保证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性,又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相遇行程应用题”和“大小齿轮齿数与转速关系”的比例应用题时,因为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所以我在教学时先演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多个生活中此类实际应用的具体例子,让他们理解本例题中事物的内在联系,再配上我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画简笔画图解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此类数学问题。这样做不仅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扫除学生对枯燥数学知识的理解障碍,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容易,不断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为此,教师要超前了解、收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精髓,设计出高效实用的问题,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科学调控,明确目标
  预设与生成虽然没有必然的决定性关系,但预设与生成却有必然的互持性关系。即:好的预设不一定会有好的生成,但不好的预设肯定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因此,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会及时有效地调控提问过程,方能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方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因为预设的提问,有其既定的目标,其目的是抛砖引玉或引导思路;生成的提问,有其明确的目标,其作用是启发想象、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新思维。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握准提问的时机。
  提问要尽量做到“在最需要时问之,在举棋不定时问之”,效果才会最佳。因为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最容易有精彩的问题生成,最能达到好似夜间迷路者发现北极星的效果,此时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被充分挖掘出来。
  2.选择好发问的对象。
  “尽其能,而问之”,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回答,而不能随便张冠李戴式地提问,致使提问效率低下。因此,问题的提问既要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又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避免造成“少数人在表演,多数人陪坐的局面”,尽量做到“大人、小孩,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活干”,真正全员参与课堂学习,使课堂学习真实而有效。
  3.提问要循序渐进,有章可循。
  提问时只有把握“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基本准则,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有层次性、阶梯性和规律性,不至于产生挫败感,使学生的思路清晰、条理、有章可循,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4.提问要灵活多样且兼具趣味性和鼓励性。
  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趣味性的提问,不仅能体现教师本身的幽默感和知识涵养,而且能减轻学生的思维压力,更能让被提问者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在被关注后,学生的思维会更放松活跃,更有利于思维的开发和拓展,对老师的问题更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四、依需而问,以问促问
  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不仅体现在学生能掌握知识各要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完知识后,能对各解题方法提出自己的新解法、新思路,能对各知识点提出自己不解和困惑,能对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出质疑或假设,能积极参与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统计图”时,可以根据图中的已有数据和条件,设计如下问题:(1)从图中的已有条件,你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2)从图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你能受到什么启发?你有什么建议?(3)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有效地解决它们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地提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逻辑性,更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才能,确实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激发他们敢学乐思的拼搏精神和毅力,为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五、保护质疑之“星火”,合理引导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出的问题不可能都是高质量的,有时可能会是“一无是处”、“一文不值”,但我们不能横加斥责和嘲笑,而应合理引导,善加“利诱”、“呵护有加”,切实保护好学生仅存的“星火”式的质疑兴趣和胆略,及时、客观地加以评价,晓之以理,析之以因,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质疑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在引导学生自学后,让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提出“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检验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虽然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干扰作用,影响到学习效果,但我还是肯定该生提问题的勇气和他所提问题的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他所提这个问题与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偏差,鼓励他再仔细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提出更好的、更高质量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要有效、高效,不仅要讲究适量、适时、适度外,还要审时度势,择机放手。教师的问是为了最终的不问,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问的能力,最终达到“知其表,依师问;知其里,反问师“的目的。只有这样,课堂有效提问方能体现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所在,方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方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们应当为之奋斗不息。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交谈,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作文真难批改啊,真是既劳神又费力”。我想,长期奋战在一线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大班额的语文老师的这种感受更为深刻。为了改变这种劳神费力又低效的现状,我悉心进行了一番学习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小学作文批改就像一盏明灯,点多亮,学生心中的方向就有多明确。作文批改只有注重科学实效,只有做到针对性强、启发性强,才能激励学生写好作文,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个对数学语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绝对谈不上对数学知识有什么理解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什么样的思维依赖于什么样的语言.具体形象语言有助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严
摘 要: 数学的目标就是教学生会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进而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学习。高中数学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会做题,而是能“会做题”、“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去“理解”,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进而解决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认识,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得以良性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