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知识;形成;
应用;价值;圆柱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62—01
体验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学习对象的特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研究的就是自己身边的生活问题,让理性的知识变得鲜活、亲切,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圆柱体”的教学过程,谈谈本人引导学生进行的一些体验与尝试。
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我们在研究圆柱体的特征时,先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实物,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摸、用眼看的方式探寻这种物体的特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能够获取知识,但在研究圆柱体侧面积时,学生对侧面展开的形状,以及展开图与原来圆柱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似乎还有疑问,这就给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这次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先仔细观察圆柱体实物,并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基础,就能很轻松地获取圆柱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个制作过程对学生探究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学生在一次次生动、直观的拆合过程中发现:侧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再加上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可见,这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根本上奠定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探究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物品,并将寻找到的鱼缸、水桶、水杯、通风管等物品按用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发现:有的圆柱体物品用料只需一个侧面,如通风管;有的圆柱体物品用料需一个侧面加一个底面,如无盖的圆柱水桶。有了这样的实际体验,学生在接触到有关表面积的问题时,脑海里会迅速出现此类物品的表面积特征,从而能准确列式并进行解答。一次不断拆合的动手体验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实际生活中圆柱体表面积的灵活变化,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产生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强烈欲望。
联系实际——体验知识的价值
在“圆柱体”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家中常用的圆柱体实物,然后将找到的物品放在一起,从物品外观及使用方便的角度选出一部分,如:茶叶罐、娃哈哈八宝粥易拉罐、牙签罐等,要求测量出每个容器的高和底面直径。学生根据测出的信息求出底面周长,并计算出每种容器的高与底面周长的比值,计算结果让他们欣喜不已。因为求出的比值都非常接近0.618这个黄金分割值。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认识到这些容器的设计都运用了数学上的黄金比例关系,所以物品外型美观,放置平稳,设计中蕴涵着美学价值。
而容器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物品,所以不能只考虑外观,还要关注制作的省料和容积大小的问题。故而,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八宝粥罐的表面积和容积(容器厚度忽略不计),得出表面积约为283平方厘米,容积约为342立方厘米。假设将八宝粥罐的侧面展开,以11.7厘米为底面周长,以19.154厘米为高,重新围成一个圆柱体,并配上两个合适的底面,再用计算器计算容器的表面积和容积(容器厚度忽略不计),得出表面积约为246平方厘米,容积约为208立方厘米。比较这两种制作方法的用料和容积,学生发现选用前一种方案制作出来的容器用料约是后一种的1.15倍,但容积却是后一种的1.64倍。经过这样的对比计算,学生终于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容器为什么都制作成这样相对用料少、容量大、外观美的形状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知识的价值。
应用;价值;圆柱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62—01
体验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学习对象的特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研究的就是自己身边的生活问题,让理性的知识变得鲜活、亲切,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圆柱体”的教学过程,谈谈本人引导学生进行的一些体验与尝试。
动手实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以往我们在研究圆柱体的特征时,先要求学生准备相关的实物,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摸、用眼看的方式探寻这种物体的特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学生能够获取知识,但在研究圆柱体侧面积时,学生对侧面展开的形状,以及展开图与原来圆柱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似乎还有疑问,这就给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这次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先仔细观察圆柱体实物,并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学生有了动手实践的基础,就能很轻松地获取圆柱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这个制作过程对学生探究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学生在一次次生动、直观的拆合过程中发现:侧面积其实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再加上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可见,这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根本上奠定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解决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
在探究了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物品,并将寻找到的鱼缸、水桶、水杯、通风管等物品按用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发现:有的圆柱体物品用料只需一个侧面,如通风管;有的圆柱体物品用料需一个侧面加一个底面,如无盖的圆柱水桶。有了这样的实际体验,学生在接触到有关表面积的问题时,脑海里会迅速出现此类物品的表面积特征,从而能准确列式并进行解答。一次不断拆合的动手体验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实际生活中圆柱体表面积的灵活变化,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产生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强烈欲望。
联系实际——体验知识的价值
在“圆柱体”这部分知识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家中常用的圆柱体实物,然后将找到的物品放在一起,从物品外观及使用方便的角度选出一部分,如:茶叶罐、娃哈哈八宝粥易拉罐、牙签罐等,要求测量出每个容器的高和底面直径。学生根据测出的信息求出底面周长,并计算出每种容器的高与底面周长的比值,计算结果让他们欣喜不已。因为求出的比值都非常接近0.618这个黄金分割值。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认识到这些容器的设计都运用了数学上的黄金比例关系,所以物品外型美观,放置平稳,设计中蕴涵着美学价值。
而容器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物品,所以不能只考虑外观,还要关注制作的省料和容积大小的问题。故而,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八宝粥罐的表面积和容积(容器厚度忽略不计),得出表面积约为283平方厘米,容积约为342立方厘米。假设将八宝粥罐的侧面展开,以11.7厘米为底面周长,以19.154厘米为高,重新围成一个圆柱体,并配上两个合适的底面,再用计算器计算容器的表面积和容积(容器厚度忽略不计),得出表面积约为246平方厘米,容积约为208立方厘米。比较这两种制作方法的用料和容积,学生发现选用前一种方案制作出来的容器用料约是后一种的1.15倍,但容积却是后一种的1.64倍。经过这样的对比计算,学生终于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容器为什么都制作成这样相对用料少、容量大、外观美的形状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