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作文,不少学生还是不同程度地“愁”、“怕”、“厌”。其原因何在?就是积累不足,所谓“积”,一是生活积累,二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果厚实,作文才有话可写,只有语言积累丰富,才能文如泉涌,本文就从这一角度试谈关于小学生作文材料“积蓄”的途径。
一、拓宽视野,捕捉生活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改地流个不停。”要让“溪水流个不停,”,就得使“泉源丰盈”。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流连于校园,又走出校园,感受自然,学会与自然对话;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會的变化。
1.开拓生活空间
春日融融,百花争艳,碟儿纷飞,深深触动了孩子们好奇的心弦。,假日里,我们一起采山花,尝野果,打野战;一起涉溪水,放纸船,摸鱼虾……让孩子们亲耳听听山泉流水的声音,亲眼看看水中漫游的鱼虾,亲自感受轻风拂面的舒畅……,使孩子们的“情”与自然的“景”相互交融,从而“情动而辞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大自然的美,校园生活的趣,社会生活的变,都是孩子们作文之源,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试着当一回售货员,替交警站一回岗;鼓励人人当小记者,去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比比谁的材料最典型,最有意义。
一次,我围绕“我为自己喝彩”的题目,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原来我连苹果也不会削,在那次水果拼盘比赛中,我却用了苹果做了只凤凰,虽然不是全班最好,可我为自己的进步喝彩!有的说,我本来胆小,可现在我也敢自告奋勇参加“讲故事比赛”,我为自己喝彩。有的说,两年来,我坚持不懈地练毛笔字,终于在这次校书法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国庆节还要到街上现场表演,我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喝彩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的丰富感受。“厚积方可薄发”,学生题材库存充裕了,随手拈来,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病呻吟了。
2.锻炼观察的敏感性
现实生活常常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人们常对自己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作文时搜肠刮肚,却仍无济于事。其实生活的源头丰盈了,溪水也不一定就能流个不停,关键是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这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1)空间变换的顺序。如写景的文章,取一个观察点观察,从远到近,从下到上或仰瞻俯视,远望低看都各不相同。(2)按内容的顺序,如整体到局部,由景到人,由主及次等。(3)按时间顺序。(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观察有顺序,写起文章自然有条有理。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分类观察,抓事物特征。采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如,学生写同学的外貌,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谁的被猜中,谁就最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再次,观察要细致。观察不是一般的看,必须多种器官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如带大家参观“假日大酒店”时,让学生抱抱柱子、形象感知它到底有多大。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特征。当然观察的过程还要展开联想,及时写好观察日记,将捕捉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类,用时就招之即来,这“溪水”就会真正的流个不停。
二、加强训练,厚积语言功底
要让文章这“溪水”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光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还不够,必须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上狠下功夫
1.广泛阅读
写作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写作方法应从广泛的阅读中来。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光靠课堂中的几篇文章,哪能“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盼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趣”是学生从事任何活动的原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的最先选择。因此,我将每天上午的晨读时间都用来自由阅读。刚开始同学们自由带自己喜爱的读物,逐渐地从校图书馆借来一些适宜的名著、作文书、童话故事等。要求每日三有:一有课外书,二有字典,三有摘录本。看书时要四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认真看,用心体会,遇到佳句,佳段熟读成诵,动笔摘录。常召开“文章赏析活动”教给他们品读的方法,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正如叶老所讲:“广泛阅读不仅是汇通文句,解释字义,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因而让学生多阅读、多揣摩、自然吸引,是使文章趣味盎然的另一个源头。”
2.仿中求新
一些优秀作品,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是写作的最好范例。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让他们随文学写,空白处补写,结尾处读写,简略处详写,详细处略写,这些片断的练习能使学生很快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一次科技活动》后,学生写了《一次课间活动》:“看,王宁跳绳多灵活呀,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前翻跳,时而侧翻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那么熟练,该多好呀!”这样积累语言材料虽然速度快,效果明显,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因而在模仿中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写“放胆文”,写“想象文”如《二十年后的我》、《铅笔盒里的对话》等等,让作文百花齐放。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如写《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出示了“风、知了、树叶、大黄狗”几个词,要求写出天气热,但不能出现“热”字。有个学生写道:“知了无精打采地在树枝上唱着:太阳、太阳当空照,要把知了给烧焦。”这样富有个性的语言正是作文表达应该大力提倡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多渠道、多角度地不断丰盈“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一源头,提倡并尊重个性认识和原始表达,发挥每个人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我们可以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一、拓宽视野,捕捉生活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改地流个不停。”要让“溪水流个不停,”,就得使“泉源丰盈”。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流连于校园,又走出校园,感受自然,学会与自然对话;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社會的变化。
1.开拓生活空间
春日融融,百花争艳,碟儿纷飞,深深触动了孩子们好奇的心弦。,假日里,我们一起采山花,尝野果,打野战;一起涉溪水,放纸船,摸鱼虾……让孩子们亲耳听听山泉流水的声音,亲眼看看水中漫游的鱼虾,亲自感受轻风拂面的舒畅……,使孩子们的“情”与自然的“景”相互交融,从而“情动而辞发”,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大自然的美,校园生活的趣,社会生活的变,都是孩子们作文之源,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试着当一回售货员,替交警站一回岗;鼓励人人当小记者,去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抓住群众关注的“焦点”,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比比谁的材料最典型,最有意义。
一次,我围绕“我为自己喝彩”的题目,展开讨论,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原来我连苹果也不会削,在那次水果拼盘比赛中,我却用了苹果做了只凤凰,虽然不是全班最好,可我为自己的进步喝彩!有的说,我本来胆小,可现在我也敢自告奋勇参加“讲故事比赛”,我为自己喝彩。有的说,两年来,我坚持不懈地练毛笔字,终于在这次校书法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国庆节还要到街上现场表演,我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喝彩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活动中积累的丰富感受。“厚积方可薄发”,学生题材库存充裕了,随手拈来,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无病呻吟了。
2.锻炼观察的敏感性
现实生活常常在平凡中孕育着非凡,平淡中包含着新奇,人们常对自己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作文时搜肠刮肚,却仍无济于事。其实生活的源头丰盈了,溪水也不一定就能流个不停,关键是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这就要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渠道。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观察:(1)空间变换的顺序。如写景的文章,取一个观察点观察,从远到近,从下到上或仰瞻俯视,远望低看都各不相同。(2)按内容的顺序,如整体到局部,由景到人,由主及次等。(3)按时间顺序。(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文章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观察有顺序,写起文章自然有条有理。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分类观察,抓事物特征。采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如,学生写同学的外貌,让大家猜猜“他(她)是谁”,谁的被猜中,谁就最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再次,观察要细致。观察不是一般的看,必须多种器官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如带大家参观“假日大酒店”时,让学生抱抱柱子、形象感知它到底有多大。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特征。当然观察的过程还要展开联想,及时写好观察日记,将捕捉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归类,用时就招之即来,这“溪水”就会真正的流个不停。
二、加强训练,厚积语言功底
要让文章这“溪水”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光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还不够,必须在语言材料的积累上狠下功夫
1.广泛阅读
写作内容是从生活中来的、写作方法应从广泛的阅读中来。语言精妙,源之积累,光靠课堂中的几篇文章,哪能“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盼为这种“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趣”是学生从事任何活动的原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趣”是孩子们对课外读物的最先选择。因此,我将每天上午的晨读时间都用来自由阅读。刚开始同学们自由带自己喜爱的读物,逐渐地从校图书馆借来一些适宜的名著、作文书、童话故事等。要求每日三有:一有课外书,二有字典,三有摘录本。看书时要四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认真看,用心体会,遇到佳句,佳段熟读成诵,动笔摘录。常召开“文章赏析活动”教给他们品读的方法,让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正如叶老所讲:“广泛阅读不仅是汇通文句,解释字义,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因而让学生多阅读、多揣摩、自然吸引,是使文章趣味盎然的另一个源头。”
2.仿中求新
一些优秀作品,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是写作的最好范例。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让他们随文学写,空白处补写,结尾处读写,简略处详写,详细处略写,这些片断的练习能使学生很快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一次科技活动》后,学生写了《一次课间活动》:“看,王宁跳绳多灵活呀,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前翻跳,时而侧翻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心想:要是我也能跳得那么熟练,该多好呀!”这样积累语言材料虽然速度快,效果明显,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因而在模仿中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写“放胆文”,写“想象文”如《二十年后的我》、《铅笔盒里的对话》等等,让作文百花齐放。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语言,如写《暑假里的一件事》时,我出示了“风、知了、树叶、大黄狗”几个词,要求写出天气热,但不能出现“热”字。有个学生写道:“知了无精打采地在树枝上唱着:太阳、太阳当空照,要把知了给烧焦。”这样富有个性的语言正是作文表达应该大力提倡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多渠道、多角度地不断丰盈“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一源头,提倡并尊重个性认识和原始表达,发挥每个人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我们可以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