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语境下的环境法忧思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61年至今,"人类生态脚印"较之以前扩大了三倍,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一直超过自然界资源再生的速度。环境产出能力遭受破坏的同时,环境的吸纳能力也受到人类行为的非理性、源控制的弱化及清洁技术滞后等限制。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法的兴起,环境问题与环境法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又都遭遇了类似的困惑和肓区。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全球变暖 环境实证分析 法律共同体
  
  一、寂静的春天与"后京都"问题
  DDT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是一种早在1874年就被合成高效杀虫剂。1930年代,贫穷落后的亚非拉地区饱受蚊虫传播的斑疹伤寒威胁,在战火弥漫的欧洲,深陷泥淖的士兵们也不能幸免,同时,全球的农业也遭受大面积虫害的考验。饿死或病死,成了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1939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缪勒(Paul Muller)发现DDT能够有效地杀死昆虫并因此获得1948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942年,DDT投入市场,以喷雾方式作用在病人身上,有效的抑制了疟疾,伤寒等恶性疾病的传播,在二战中大量士兵因DDT免于斑疹伤寒的传染增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战斗力,仅在印度,10年间就使病患从7500 万例减少到500 万例。同时,DDT使农业产量增长了近两倍。
  然而人类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誉为救世主的DDT扮演了天使与魔鬼的双重角色。在它功勋著作的背后,当时的人们完全难以想像它还是一个"隐性的环境破坏者,动物和人类的杀手"。①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在1962年《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写到:"极微量的DDT鼓励看来对环境影响不大,但进入生物界的食物链之后,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进行着富集,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得以存在于生物体的脂肪组织之中,并不能通过代谢排出体外,于是,该生物被捕食后,捕食者也就将其体内的DDT 全盘接受。越是位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体内的DDT 含量就越高,终将会超出DDT 对生物体无害的的极限而危害其生存,而最危险者无疑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正式出版时,迎接它的是来自各方的强烈抗议,甚至人身攻击。直到两年后,卡逊女士去世,关于DDT的真相才开始被其它人所接受,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组织也争先上场,卡逊也由先前"煽情的女祭司"演变成环保之母。《寂静的春天》一书,被誉为"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此后的45年中,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地球正在变热。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成为本年度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环境科学表明:气温升高2摄氏度会使世界15%到40%的物种灭绝;升高3摄氏度将使数百万人遭受洪水危害;升高4摄氏度会严重影响世界粮食产量。气温升高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2亿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农作物减产,饮用水短缺,更多人死于营养不良和高温,更大规模的疟疾和登革热疾病暴发。地球正在变热。如果现在不严肃对待升温问题,全球经济将付出比治理这一问题高5到20倍的代价。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2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2次缔约方会议讨论了关于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即"后京都问题"。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同时也是《京都议定书》的一项基本原则。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经过长达8年的讨论,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包括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接纳后,终使议定书能在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
  美国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但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刚开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布什政府在此后一再无视世界权威科研机构就全球气候问题90%系人为因素所致的科学结论③,一味强调地球变热是纯自然演化的正常状态而非人类行为所致,借口要有"不容置疑的科学依据",否则温室气体减排会给美国带来过重的经常负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掌握着环境政策导向与资源导向的白宫,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重大危机与真相面前选择了利己主义的逃避,不仅不承担应有的全球环境共同责任,还变本加厉地推脱其作为发达国家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有区别的责任,此举是对全球环境国际共同关怀的极度蔑视,这也成为解决"后京都问题"的重大障碍。
  今年10月12日,致力于全球气候事业的美国前副总统、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阿尔·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荣获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在某种意义上,戈尔和卡逊都是敢于直言真相的人,但戈尔不是卡逊,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破坏力也远大于DDT,几千万年来均衡的温度和二氧化碳含量在短短数十年时间内已变成威胁人类及地球上其它物种生存的最大杀手,其危害性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DDT早在数十年前已被大多数国家明文禁用,而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任重道远。
  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戈尔----《不可忽视的真相》
  2007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前副总统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阿尔·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这位前美国副总统在卸任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于气候变化事业,游走世界各地进行演说。去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就是由戈尔亲自出演。这部纪录片生动的揭示了近几十年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导致地球气温的自身调节均衡被打破,全球气温骤增,地球变热,冰川消融,海平面上涨,,农作物减产,饮用水短缺,更多人死于营养不良和高温,更大规模的疟疾和登革热疾病暴发等等的生态灾难。"如果你祈祷,人类能拿出改变的勇气,过去的一切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观看戈尔的《不可忽视的真相》过程中,他所表现出的关怀全球的热情与胸襟,对布什政府的批判,对美国式英雄主义的诠注,都让人颇为振撼。苹果公司用Keynote软件制作的幻灯片中,在距地球40亿英里的地方,地球在宏大的宇宙之中只是一个淡蓝色的小点,而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成功与失败,战争与饥荒,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戈尔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站在布什政府对立面的环保斗士和竞争对手,他更像一个人类家园的悍卫者,古希腊神话中反对暴君统治的普罗米修斯。
  然而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抵抗",包括减排温室气体在内的一系列环保行动,或许都与美国2008年总统大选有着密切关联。无论如何,至少戈尔用他特殊的身份和方式,进一步唤醒人类保护环境的情感,环保已经不是某个政府的决策问题,而是所有地球人需要共同面对的哈姆雷特式的关乎存亡的集体觉醒。
  三、法律人的环保贡献与环境法的忧思
  做为政治人物的戈尔可以用艺术、宗教、高科技来倡导和推进环境保护,甚至把环境保护归结成为一个道德和勇气的嬗变。这种英雄主义的浪漫对法律人来说是不适用的。法律人对环境的贡献则"在于微观的制度性理解和处理",④在于对环境问题真相的忧思。
  法律共同体或许是21世纪所有智力群体中使命和负担最重的一群,当面临的是一个关乎公益利益的危机时,法律人似乎更应该拒绝漫无边际的宏大理论,用法律思维应有的逻辑自足和价值理性,认真的对待虚幻与真实,无用与有用,犹豫和肯定,模糊与精确。⑤
  环境法尤应如此。祛魅还是复魅,都不能成为环境法做为一个法律部门过于浪漫温和的理由,边缘人和精神流浪者不是环境法的本色。现代环境法发迹于工业社会,它可以作为后工业时代在法学上的标志(尽管后工业时代是否真正来临还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环境法已经或正在试图构建的体系中借助生态中心主义、公共利益观作为其理论支撑,从传统民法的物权体系中分离出公权私权属性兼容的具有独立价值的环境权,调整论,融合论,资源权利论,非人生命体权利,环境正义论,全球环境伦理等等,都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友好,人性对物性,甚至神性的礼让。它聪明的回避尖锐的质问,努力证明人与环境的相容,生命体之间对"权利"的共享,生态利益优先,美化欲望的贪婪,宣扬合理妥协的智慧。
  制度不是万能的,人的理性有限,法律的理性同样有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等,任何一项单独的制度设计都并非包治百病。在平衡与极至之间,环境法所能选择的只可能是损害最小化,把制度与个案结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平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以及环境作为公共利益的社会诉求,而非追求利益最大化及立法形式完满的极至。环境法的忧思也在于此,如何摆脱教科书式的介绍和应然的形而上层面,而将问题深入细致,进行少量化的个案研究?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可持续发展,代际公平之外,环境法立法的应急性政策性是否有必要及如何辅之以环境教育的长期性和环境执法的强制力?诸如此类的疑问都是环境法的现实困境。
  四、结语:
  法律人的城邦,仰仗的不是知识本身,在信息的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不可垄断性决定了认识的多元化,因此,要在现有的体制内建立知识共同体,起决定作用的是支撑知识的立场。"作为一种主要的统治方式,法律在影响和塑造社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法学家的法律观虽然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小的"。⑥环境法如何与环境政策、环境科学,环境教育及其它法律部门之间达成立场的一致以共同应对人类环境的真相,环境法的研究如何与环境问题的解决达成效果与期待的一致,值得深长思之,拭目以待。
  
  注释:
  ①绿色经典文库:《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②英国2006年10月30日发布的《全球气候报告》
  ③联合国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全球变暖已是不争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2月2 日发表)
  ④苏力:《波斯纳及其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⑤[法]奥古斯都.孔德:《论实证精神》,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⑥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斯.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第一章,41页
  参考文献:
  [1]苏力:《波斯纳及其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法]奥古斯都.孔德:《论实证精神》,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绿色经典文库:《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4] 文同爱著:《国际环境法治建设与中国》,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5]林灿玲等著:《国际环境法的产生与发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6][美] 罗伯特·艾尔斯著:《转折点:增长范式的终结》,戴星翼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李妍辉(1984~),女,湖北恩施人,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法。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等美术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了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这些设备的购置,为保证高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高校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高等美术院校;设备管理;复合人才    现代教育改革使得老师已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现实生活出发,揭示新时期下大学生在廉政观念上呈现出的廉政观念矛盾现象,分析该现象背后所涉及的各项因素并从各方面寻求具体的对策与解决方式。  关键词:廉政观念 大学生 重塑    廉政观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价值观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关注和重视的热点话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期刊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我们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最终目标是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加强其实效性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
期刊
摘要:教学方法是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为达到一定的教学、发展和教育目的而进行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比较法只是其中之一,在相互的比较中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概念的同时,又能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比较教学法、类比、差比、对比    近年来,随着普高热的不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也在逐年下滑,给许多专业
期刊
摘 要:现有的ERP、CRM和SCM系统内部都是紧密耦合的"黑箱"软件集成包,里面有许多半成品的模块,各个模块间紧密耦合,敏捷性很差,当然也包含了大量先进的业务性流程管理模块,但是由于其都是基于半成品开发的,所以很难作出根本的改变,导致其指导思想是用户适应系统,而不是系统适应用户,这与SOA所倡导的"随需而变"的理念是相悖的,所以基于SOA重构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各个系统内部模块间的松耦合是很必要的
期刊
摘要:学费定价与教育产品的属性密切相关。从2007年秋季开始,国家出台了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教育院校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政策。至此我国师范生教育经历了从免费-收费-免费的过程。本文着重从公共产品理论出发,论证师范教育的公共属性。分析师范生教育在收费和免费之间转变的理论依据,从而得出师范生教育免费政策的合理性和政府公共财政对师范教育支持的必然性。  关键词:师范教育 教育政策 公共属性    一、问
期刊
摘要:教育捐赠是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贯穿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其专业化的宣传,筹资和管理使得美国高校在激烈的募捐活动中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资源。本文就美国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的捐赠制度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 社会捐赠 制度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历史及现状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回顾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各所大学来说,争
期刊
摘要:本文从宪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自治""自主"的宪政精神,认为我国村民自治的本质就是以社会自治的权利来限制政府的行政权力,从而最终保护公民权利,这就决定了村民自治秩序是一种宪政性秩序。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中美两国的村自治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推动我国的宪政化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  关键词:宪政 村民自治 美国乡村法治    一、中国村民自治的宪政分析  我国1
期刊
一、前言  在四川南充有一位叫张非的考生,三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很快被两度退学。无论是在北大还是清华,张非的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了电脑游戏上,究其退学又重新参加高考的原因就是因为网络成瘾,导致无法正常学习,无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从这位"考霸"的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网络对一些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如此之深。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笔者国有青少年网民1.6亿以上,10%存在不同程度的网瘾。  
期刊
摘要:随着07级学生毕业离校工作的完成,本人在财经学院担任辅导员工作也要满5个年头。正如入校时前辈所说的一样,辅导员工作是繁冗琐碎的。同时,这5年的工作经验也使我受益非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下面就谈谈我对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挑战学生管理" 80后 、90后"    很多做学生工作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觉:学生一年比一年难带了。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一直本人所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