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捐赠是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贯穿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其专业化的宣传,筹资和管理使得美国高校在激烈的募捐活动中获得了充足的资金资源。本文就美国完善的高校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高校的捐赠制度提供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 社会捐赠 制度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历史及现状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回顾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各所大学来说,争取政府拨款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政府能力有限,仅依靠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高校利用美国文化传统对个人精神上的渗透,广泛开拓面向社会的非政府团体以及私人捐赠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两所大学-哈佛及耶鲁大学的蓬勃发展均因当年约翰·哈佛和伊莱休·耶鲁两人向学院慷慨捐赠了大量的书籍以及财物,因此为了感谢他们对学校作出的贡献,特将他们的名字作为学校的校名。由此社会捐赠形成了一种良性的风气,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美国的一种社会传统。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富人群体大量涌现,他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高等教育,因此这些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人便对大学的建设大量投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社会名流,企业家,商业才俊,杰出校友,其中还包括中小型公司以及普通群众等。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富豪成立的专项慈善基金会的捐赠。这种大规模捐赠活动不仅解决得了大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还且成为大学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现状
美国高校办学经费已经向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了,这意味着多元化筹资办学是个世界性的趋势。美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构成比重主要有联邦,州及地方三级政府拨款,通常美国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社区大学都能从联邦或州政府得到财政拨款。不过公立大学得到要多一些,通常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50%左右,私立大学则占30%。除政府拨款之外,收取学费是高校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校经费的18%。学费通常按学分收取,每所高校收费金额各不相同,私立大学学费要昂贵一些;社会捐赠还有来自校友,企业界等方面的捐款及由这些款项建立的基金运作所得的收益;另外有一部分是高校提供的服务收入,学校销售收入,机构与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大学除获得联邦和州政府科研拨款以外,通过竞争还可以从研究机构、基金会以及企业获取科研经费。)
据统计,美国高校在1980年到1981年间接受社会捐赠数额达到42.3亿美元,1984年到1985年是63.2亿美元,1987到1988年达到82亿美元。从美国各大高校捐赠资金情况来看,私立大学位居榜首,如98年哈佛大学累积获赠41.5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23.1亿,耶鲁大学20.5亿,斯坦福大学15.5亿,哥伦比亚大学13.7亿,麻省理工学院居末也获赠了11.4亿。其中哈佛大学常年稳居世界大学"首富"的位置,据最近的2007年美国财政报告,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金额大幅上涨了23%,高达349亿美元,创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美国高校捐赠主体也趋于多元化,包括校友,学生家长,中小型企业,普通人民群众,慈善基金会等。
二、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制度化管理
(一)高校捐赠的制度化
以哈佛大学为例,为了纪念青年牧师约翰·哈佛对剑桥学院的慷慨捐赠,特将该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在此之后,各高校利用与富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募捐活动,另一方面对捐赠者授予名誉奖状,荣誉勋章或以捐赠者的姓名命名校名等多种形式吸引大量社会人士前来捐赠。从1638年到现在,美国几百年的高校捐赠实践,对美国社会捐赠传统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对美国捐赠管理的制度化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捐赠的组织机构
1.设立专门负责管理教育捐赠的基金会
在捐赠基金的运作与经营方面,美国大学严格遵从专业化市场化原则。美国高校几乎都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来管理教育捐赠资金,基金会以独立企业的形式运作,达到了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程度。大部分大学设立专门机构或公司办事处,公司内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由一名副校长亲自负责基金的投资事务。下设投资服务处和投资管理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2.设立专门负责联系校友并筹款的校友会
校友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重要资源,在历年的捐赠中校友的作用尤其突出。校友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校友取得联系,经常举办校友联谊会,邀请校友们回校进行座谈,讲学,聚会,并每年固定一个日期举行校友捐款活动。
3.教育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
在捐赠资金的投资经营方面,美国高校大都在董事会下设有投资委员会,成员有基金会聘请具有投资头脑的金融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捐赠基金的投资运作,以使捐赠资金增值。各个学校基金会都会留有一笔数额较大的留本基金,它一般用来储蓄。其他资金由学校基金会聘请的金融专家拿来运作。
4.教育捐赠的使用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资金的使用都是透明化的,它有一整套制度。一般高校捐赠资金都会根据捐赠者本身的实际意愿及学校教学,建设等需要用于支持该校的科研项目,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用于修建教学建筑物,学校基础设施,购置及维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给学生颁发奖学金,助学金;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捐赠的分配执行中,如果校方需要改变资金的用途方向时,校董都会及时征求捐赠者意见,如捐赠者发生意外,校方都会遵照学校有关条款及权限做出慎重决定。因此捐赠费用的每一笔支出都会对外公开详细的账目,做到真正的使资金透明化规范化。由于教育捐赠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以及尊重捐赠者的个人意愿,使得美国高校在社会中赢得了社会各界充分的信任,以至于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前来投资,由此为其高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高校教育捐赠的若干问题
早在20世纪初,我国一部分高校的教育经费由一些热衷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民族资本家、捐赠。虽然从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来看,已经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转变为依靠政府投入,收取学费与高校自身筹集资金并重,但总体上来讲主要还是来自政府拨款。今年元月八日,中国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高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此事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捐赠者为何不捐款给中国高校?为什么我国的大学不能很好的吸引到社会捐赠?根本问题还是我国教育捐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
(一)我国慈善事业法规的不完善
遗产税对促进美国的慈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政府在1917年就出台了相关的免税法律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税法规定,凡向非营利机构捐赠基金,款项,不动产等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优惠。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度相当高,也给予慈善组织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而在中国未给予慈善事业足够的重视,对于捐款也只有到由国家民政局设立的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中华慈善总会三大机构,方可获得捐款发票,凭票可免税。这样无疑打击了捐赠者的热情,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捐赠经费管理制度不强
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事业尚处于初步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董会,校友会和发展委员会作为高校捐赠管理机构。但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分配情况等没有统一的规定,缺乏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对捐赠的宣传力度不够,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管理资金人才。除此之外,不健全的管理机构会导致管理者从善款中中饱私囊,善款无法有效利用。因此笔者认为捐款者为何不捐给中国高校说明了两点原因:一是捐赠者认为耶鲁教书育人的能力比中国的高校更高一筹;二是捐助耶鲁比捐助中国高校效果更好,至少耶鲁大学在受捐和善用捐款的机制上较之中国高校更加具有公信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
美国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崇尚的是自主创业,因此他们认为靠白手起家,自己奋斗所带来的成功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观和梦想。所以他们对继承家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坐享其成只会助长个人不思进取的思想,失去获得成功以及体验失败的宝贵经历。所以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不论普通民众还是企业富豪都会从每年的个人收入中捐一部分善款。而中国人崇尚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组成的亲疏有别的血缘主义。这种思想的特点是愿意帮助与自己有关系的亲属及朋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不闻不问。因此人们不愿将自己的财物捐献给某个机构,更想为子孙后代着想,想让他们过更舒适的生活。现代的中国社会没有形成一种慈善理念,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平民百姓认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企业家和富豪的责任,于己无关。所以这种思想方式应该转变。
四.构建我国教育捐赠制度新路径
(一)制定完善的教育捐赠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完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因此为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进行捐赠,我国应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制订出对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实施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以及相关规定,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社会对教育捐赠的宣传力度,给予他们在免税方面的优惠,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同时借鉴美国使命名捐赠合法化,以吸引更多的人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尽快制定《教育捐助法》,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捐赠的可持续性。
(二)设立专门管理赠款的机构或组织
美国能获得巨额捐赠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受赠财产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等有完善的监督体系。至于捐赠者捐赠的每笔款项用于何处都有详细的记载,并且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收善款用途必须符合捐赠人的意愿。而这正是我国目前慈善机构管理的很大漏洞。由于接受捐款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导致出现了信任危机。因此我国高校应设立专门负责管理教育捐赠的机构,如在校内设立"专项捐赠办公室"或"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由校长专门负责对外的招募活动,对内有专门从事学校募捐管理的专家。另外其下还设有负责筹款活动的专职人员。同时必须强化教育基金管理,确保教育基金和捐款在操作上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监督学校对捐款的使用情况,严防贪污和挪用公款现象,从而提高群众对高校捐资的信心。
(三)加强公民慈善理念以及组织捐赠文化意识
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慈善捐赠尚未形成风气,没有形成一种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树立公民慈善理念,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个人精神上的富庶是以整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高等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祖国的强大,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予高等教育回报。应弘扬我国兼爱思想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大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中美高等教育捐赠的比较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28卷第9期
[2]鲁睿.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9年4月号下旬
[3]周保利,刘国学.美国大学教育捐赠制度的特点[J].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1期
[4]尤琳.完善教育捐赠制度的法律思考[J].教育管理,2009年2月
作者简介:李蓓蓓,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关键词:美国高校 社会捐赠 制度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历史及现状
(一)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回顾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各所大学来说,争取政府拨款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政府能力有限,仅依靠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各高校利用美国文化传统对个人精神上的渗透,广泛开拓面向社会的非政府团体以及私人捐赠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两所大学-哈佛及耶鲁大学的蓬勃发展均因当年约翰·哈佛和伊莱休·耶鲁两人向学院慷慨捐赠了大量的书籍以及财物,因此为了感谢他们对学校作出的贡献,特将他们的名字作为学校的校名。由此社会捐赠形成了一种良性的风气,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美国的一种社会传统。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富人群体大量涌现,他们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高等教育,因此这些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人便对大学的建设大量投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社会名流,企业家,商业才俊,杰出校友,其中还包括中小型公司以及普通群众等。同时还有来自世界富豪成立的专项慈善基金会的捐赠。这种大规模捐赠活动不仅解决得了大学经费紧张的问题,还且成为大学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现状
美国高校办学经费已经向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或个人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了,这意味着多元化筹资办学是个世界性的趋势。美国高校的经费来源构成比重主要有联邦,州及地方三级政府拨款,通常美国的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社区大学都能从联邦或州政府得到财政拨款。不过公立大学得到要多一些,通常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50%左右,私立大学则占30%。除政府拨款之外,收取学费是高校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校经费的18%。学费通常按学分收取,每所高校收费金额各不相同,私立大学学费要昂贵一些;社会捐赠还有来自校友,企业界等方面的捐款及由这些款项建立的基金运作所得的收益;另外有一部分是高校提供的服务收入,学校销售收入,机构与企业投入的科研经费(大学除获得联邦和州政府科研拨款以外,通过竞争还可以从研究机构、基金会以及企业获取科研经费。)
据统计,美国高校在1980年到1981年间接受社会捐赠数额达到42.3亿美元,1984年到1985年是63.2亿美元,1987到1988年达到82亿美元。从美国各大高校捐赠资金情况来看,私立大学位居榜首,如98年哈佛大学累积获赠41.5亿美元,普林斯顿大学23.1亿,耶鲁大学20.5亿,斯坦福大学15.5亿,哥伦比亚大学13.7亿,麻省理工学院居末也获赠了11.4亿。其中哈佛大学常年稳居世界大学"首富"的位置,据最近的2007年美国财政报告,哈佛大学获得的捐赠金额大幅上涨了23%,高达349亿美元,创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美国高校捐赠主体也趋于多元化,包括校友,学生家长,中小型企业,普通人民群众,慈善基金会等。
二、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制度化管理
(一)高校捐赠的制度化
以哈佛大学为例,为了纪念青年牧师约翰·哈佛对剑桥学院的慷慨捐赠,特将该学院更名为哈佛学院。在此之后,各高校利用与富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募捐活动,另一方面对捐赠者授予名誉奖状,荣誉勋章或以捐赠者的姓名命名校名等多种形式吸引大量社会人士前来捐赠。从1638年到现在,美国几百年的高校捐赠实践,对美国社会捐赠传统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也对美国捐赠管理的制度化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捐赠的组织机构
1.设立专门负责管理教育捐赠的基金会
在捐赠基金的运作与经营方面,美国大学严格遵从专业化市场化原则。美国高校几乎都成立了专门的基金会来管理教育捐赠资金,基金会以独立企业的形式运作,达到了市场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程度。大部分大学设立专门机构或公司办事处,公司内有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由一名副校长亲自负责基金的投资事务。下设投资服务处和投资管理处,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2.设立专门负责联系校友并筹款的校友会
校友是巨大的无形资产,是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重要资源,在历年的捐赠中校友的作用尤其突出。校友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与校友取得联系,经常举办校友联谊会,邀请校友们回校进行座谈,讲学,聚会,并每年固定一个日期举行校友捐款活动。
3.教育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
在捐赠资金的投资经营方面,美国高校大都在董事会下设有投资委员会,成员有基金会聘请具有投资头脑的金融专家组成,具体负责捐赠基金的投资运作,以使捐赠资金增值。各个学校基金会都会留有一笔数额较大的留本基金,它一般用来储蓄。其他资金由学校基金会聘请的金融专家拿来运作。
4.教育捐赠的使用
美国高校教育捐赠资金的使用都是透明化的,它有一整套制度。一般高校捐赠资金都会根据捐赠者本身的实际意愿及学校教学,建设等需要用于支持该校的科研项目,举办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用于修建教学建筑物,学校基础设施,购置及维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给学生颁发奖学金,助学金;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在捐赠的分配执行中,如果校方需要改变资金的用途方向时,校董都会及时征求捐赠者意见,如捐赠者发生意外,校方都会遵照学校有关条款及权限做出慎重决定。因此捐赠费用的每一笔支出都会对外公开详细的账目,做到真正的使资金透明化规范化。由于教育捐赠资金使用的透明化以及尊重捐赠者的个人意愿,使得美国高校在社会中赢得了社会各界充分的信任,以至于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前来投资,由此为其高校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高校教育捐赠的若干问题
早在20世纪初,我国一部分高校的教育经费由一些热衷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民族资本家、捐赠。虽然从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来看,已经从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转变为依靠政府投入,收取学费与高校自身筹集资金并重,但总体上来讲主要还是来自政府拨款。今年元月八日,中国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高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此事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捐赠者为何不捐款给中国高校?为什么我国的大学不能很好的吸引到社会捐赠?根本问题还是我国教育捐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
(一)我国慈善事业法规的不完善
遗产税对促进美国的慈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政府在1917年就出台了相关的免税法律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税法规定,凡向非营利机构捐赠基金,款项,不动产等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享受一定比例的所得税优惠。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度相当高,也给予慈善组织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而在中国未给予慈善事业足够的重视,对于捐款也只有到由国家民政局设立的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以及中华慈善总会三大机构,方可获得捐款发票,凭票可免税。这样无疑打击了捐赠者的热情,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捐赠经费管理制度不强
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事业尚处于初步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校董会,校友会和发展委员会作为高校捐赠管理机构。但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分配情况等没有统一的规定,缺乏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对捐赠的宣传力度不够,专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管理资金人才。除此之外,不健全的管理机构会导致管理者从善款中中饱私囊,善款无法有效利用。因此笔者认为捐款者为何不捐给中国高校说明了两点原因:一是捐赠者认为耶鲁教书育人的能力比中国的高校更高一筹;二是捐助耶鲁比捐助中国高校效果更好,至少耶鲁大学在受捐和善用捐款的机制上较之中国高校更加具有公信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
美国崇尚的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崇尚的是自主创业,因此他们认为靠白手起家,自己奋斗所带来的成功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观和梦想。所以他们对继承家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坐享其成只会助长个人不思进取的思想,失去获得成功以及体验失败的宝贵经历。所以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不论普通民众还是企业富豪都会从每年的个人收入中捐一部分善款。而中国人崇尚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而组成的亲疏有别的血缘主义。这种思想的特点是愿意帮助与自己有关系的亲属及朋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不闻不问。因此人们不愿将自己的财物捐献给某个机构,更想为子孙后代着想,想让他们过更舒适的生活。现代的中国社会没有形成一种慈善理念,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平民百姓认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企业家和富豪的责任,于己无关。所以这种思想方式应该转变。
四.构建我国教育捐赠制度新路径
(一)制定完善的教育捐赠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中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税收优惠政策,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也不完善,这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事业的发展。因此为鼓励社会各界对高校进行捐赠,我国应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制订出对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实施优惠政策的具体办法以及相关规定,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社会对教育捐赠的宣传力度,给予他们在免税方面的优惠,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同时借鉴美国使命名捐赠合法化,以吸引更多的人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尽快制定《教育捐助法》,从而在制度上保证捐赠的可持续性。
(二)设立专门管理赠款的机构或组织
美国能获得巨额捐赠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受赠财产的使用情况,管理情况等有完善的监督体系。至于捐赠者捐赠的每笔款项用于何处都有详细的记载,并且定期向社会公布,所收善款用途必须符合捐赠人的意愿。而这正是我国目前慈善机构管理的很大漏洞。由于接受捐款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导致出现了信任危机。因此我国高校应设立专门负责管理教育捐赠的机构,如在校内设立"专项捐赠办公室"或"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由校长专门负责对外的招募活动,对内有专门从事学校募捐管理的专家。另外其下还设有负责筹款活动的专职人员。同时必须强化教育基金管理,确保教育基金和捐款在操作上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监督学校对捐款的使用情况,严防贪污和挪用公款现象,从而提高群众对高校捐资的信心。
(三)加强公民慈善理念以及组织捐赠文化意识
中国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慈善捐赠尚未形成风气,没有形成一种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树立公民慈善理念,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个人精神上的富庶是以整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高等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祖国的强大,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予高等教育回报。应弘扬我国兼爱思想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慈善捐赠活动,大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中美高等教育捐赠的比较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28卷第9期
[2]鲁睿.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捐赠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9年4月号下旬
[3]周保利,刘国学.美国大学教育捐赠制度的特点[J].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1期
[4]尤琳.完善教育捐赠制度的法律思考[J].教育管理,2009年2月
作者简介:李蓓蓓,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