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应转变角度,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努力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亲密接触,营造艺术欣赏氛围,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乐有得。从而构建一个活泼、轻松、高效、探究的文言文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 激发兴趣 移情入境 讲述故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老师泛泛而谈,学生恹恹而听,应有的互动没了,应疑的地方不疑,情感的交流被滔滔的讲解所替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如何引领学生领略愉悦地交流、求知、探寻、欣赏的美好境界。如何让文言文课堂迸发出盎然生机呢?下面我就新课改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建议。
一、转变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放下架子,由过去课堂上的“尊者、长者、智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与交流者,放开手来,让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转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学习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妨转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曲径通幽”,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例如:《山市》一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奂山山市全过程,绮丽壮丽,变幻莫测,美奂美仑,引人入胜。我猜测同学们一定都观赏到这人间奇景,一睹为快。因此,一上课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海市蜃楼”的录像,一下子吸引了他们,并激起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我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参照课文写一篇解说词并准备在课堂上交流。说是要当“记者”,大家顿时热情高涨,主动去学习课下注释,共同翻译课文。为使解说词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每组成员七嘴八舌讨论了文章的结构、写法,划分出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然后动笔写了起来。为了某个细节的处理,同学们热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每组选代表当堂给大家介绍《山市》,他们讲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俨然一个个小记者。他们的解说词很有现场感,让大家仿佛亲临其境,陶醉其中。还有一组同学一人解说,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山市的变幻图,引领大家驰骋于美妙的想象世界之中。“一变天地宽”,这一小小活动,唤起了学生无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他们主动去识词、翻译、感悟课文,兴致勃勃,真具“一石三鸟”之奇效。下课之后,他们还带着浓厚的兴致,纷纷上网查资料,请教物理老师,动手做试验等方式,终于弄懂了“山市原来是一种折光发射的自然现象”。整个课堂,同学们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紧张有序,气氛活跃。他们还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
二、移情入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乐此不疲
“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情感、意志或个性品质得以发展。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特点,选择最佳的创设情景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描绘或某些直观手段,将生活中经历的情景再现学生眼前,唤起学生回忆,促使其思维活跃达到最佳状态,然后再拓宽拓深其思路,使其展开想象与联想,在情景中构思、表达,进入“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口技》一文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培育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入其境、动其情,才能愉悦轻松地去学习、去欣赏、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我简介了“口技”这门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后,便播放了一段《口技》一课的模拟录音,同学们被表演者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表演所感染,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屏气息息,如痴如醉。听完录音,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细致地诵读课文,认真地探讨课文疑点、结构、写法、情感,讨论声、赞赏声、朗读声、模仿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三、讲述故事,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亲密接触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动力系统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对人的行为具有最强的推动力。孩子往往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满足孩子们愉悦身心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认知,提高能力。文言文所选部分课文,故事性强,趣味横生,是历史故事中的经典,闪现出很强的人文性。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静心倾听中,激活其知、忆、思、辩、析的主动性,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中,与历史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愤,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比如:《曹刿论战》一课,生动地再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陋”对比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让同学们讲故事,经过一番准备,同学们踊跃登台讲了起来。有个学生创造性地用评书形式把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好象一下子把大家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通过讲故事,同学们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把握,识记了词语,弄懂了文意,梳理了文章结构,而且对人物的性格、文章的情感与主旨感悟更深切。曹刿炽烈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同学,他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出自己“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理想与抱负。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无定法。”教学实践证明: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多样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才能调动学生解决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构建一个活泼、轻松、高效、探究的文言文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 激发兴趣 移情入境 讲述故事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简单而机械的“识词——翻译——讲解——背诵”的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老师泛泛而谈,学生恹恹而听,应有的互动没了,应疑的地方不疑,情感的交流被滔滔的讲解所替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如何引领学生领略愉悦地交流、求知、探寻、欣赏的美好境界。如何让文言文课堂迸发出盎然生机呢?下面我就新课改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建议。
一、转变角度,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放下架子,由过去课堂上的“尊者、长者、智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与交流者,放开手来,让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奴隶转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究的学习主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妨转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曲径通幽”,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例如:《山市》一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奂山山市全过程,绮丽壮丽,变幻莫测,美奂美仑,引人入胜。我猜测同学们一定都观赏到这人间奇景,一睹为快。因此,一上课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海市蜃楼”的录像,一下子吸引了他们,并激起强烈的好奇心。接着我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参照课文写一篇解说词并准备在课堂上交流。说是要当“记者”,大家顿时热情高涨,主动去学习课下注释,共同翻译课文。为使解说词写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每组成员七嘴八舌讨论了文章的结构、写法,划分出山市变化的三个阶段,然后动笔写了起来。为了某个细节的处理,同学们热烈讨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每组选代表当堂给大家介绍《山市》,他们讲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俨然一个个小记者。他们的解说词很有现场感,让大家仿佛亲临其境,陶醉其中。还有一组同学一人解说,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山市的变幻图,引领大家驰骋于美妙的想象世界之中。“一变天地宽”,这一小小活动,唤起了学生无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他们主动去识词、翻译、感悟课文,兴致勃勃,真具“一石三鸟”之奇效。下课之后,他们还带着浓厚的兴致,纷纷上网查资料,请教物理老师,动手做试验等方式,终于弄懂了“山市原来是一种折光发射的自然现象”。整个课堂,同学们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紧张有序,气氛活跃。他们还把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
二、移情入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乐此不疲
“入其境而知其事,明其境而通其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情感、意志或个性品质得以发展。教师根据学生、教材特点,选择最佳的创设情景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描绘或某些直观手段,将生活中经历的情景再现学生眼前,唤起学生回忆,促使其思维活跃达到最佳状态,然后再拓宽拓深其思路,使其展开想象与联想,在情景中构思、表达,进入“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口技》一文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培育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入其境、动其情,才能愉悦轻松地去学习、去欣赏、去探究。因此,课堂上我简介了“口技”这门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后,便播放了一段《口技》一课的模拟录音,同学们被表演者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表演所感染,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屏气息息,如痴如醉。听完录音,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细致地诵读课文,认真地探讨课文疑点、结构、写法、情感,讨论声、赞赏声、朗读声、模仿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三、讲述故事,让学生与教学内容亲密接触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人的动力系统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动力源,对人的行为具有最强的推动力。孩子往往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满足孩子们愉悦身心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认知,提高能力。文言文所选部分课文,故事性强,趣味横生,是历史故事中的经典,闪现出很强的人文性。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在静心倾听中,激活其知、忆、思、辩、析的主动性,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故事中,与历史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愤,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比如:《曹刿论战》一课,生动地再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陋”对比鲜明,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我让同学们讲故事,经过一番准备,同学们踊跃登台讲了起来。有个学生创造性地用评书形式把故事讲得十分精彩,娓娓道来,扣人心弦,好象一下子把大家带回了两千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通过讲故事,同学们不但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把握,识记了词语,弄懂了文意,梳理了文章结构,而且对人物的性格、文章的情感与主旨感悟更深切。曹刿炽烈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同学,他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出自己“立志成材,报效祖国”的理想与抱负。给学生一个机会,也许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无定法。”教学实践证明: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多样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才能调动学生解决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从而构建一个活泼、轻松、高效、探究的文言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