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气象笔底波澜(节选)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界定一种书法的品位与价值,需要时间的淘沙和历史的锤炼。现实的行情与名声,一时很难体现艺术品位的高下。因为中国书法在思想内涵、风骨构造、审美情感以及笔法运用诸方面,均需要广博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的修养,对时代气息的领略,对社会人生的体验以及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和功夫的独到历练。所以,真正的书法家很难在少年脱颖,而多大器晚成。
  这是我走进张豪雨的书法世界油然想到的。
  从张豪雨壮观的书法艺术积贮中,抽出数幅,仔细欣赏,仿佛面对浩渺博大的书法艺海,令人心灵震撼不已。管窥其中艺术气质,使人心旷神怡。
  写字首要在悟道,悟道本源在内心。张豪雨一生都在潜心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汉字的载道特质,把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融入书法之中,使他的字里有了他的精神气象,彻底超越了写字的“技法”层面,而进入了一种高境界;超越了写字的“实用”层面,而达到艺术的灵性。他的字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汉字文化堂堂正正、雍容大度、顶天立地的风骨,也生动地体现出他借字表达理想和人性修养的精神追求。张豪雨书法艺术美首先是一种内蕴的人文美与精神美。
  从字法、章法、布局以及气韵上观察张豪雨的书法,领略到文字形象与联语诗意、经文警语的意境综合起来,融会一体的化境。字里行间,蕴蓄着经典圣意,也反映了他自身淡泊专一、修身立志的人文追求和性格情调,还兼及时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精神,契合、应答着和谐社会戒浮躁而求平和的心理需求,体现出中国书法“笔墨当随时代”的优良传统。
  张豪雨深知书法拼到终极是文化,写到最后是思想。任何艺术境界都是一种哲学,他就自觉地以哲学的眼光与态度对待书法,以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确定自己的书法艺术观念,力求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他坚持以书法寻根经典文化,以书法传播经典思想,以书法打造一种清心、静气、动人的高雅美。正像他在学书日记中写道:“写字写人生,送字送文化。让书法这种象征型艺术去打动人,让人心灵快乐。”
  艺术的生命是个性。书法字体,如同文学形象的“这一个”,在茫茫人海中特立独行,不与人雷同,实属不易。张豪雨的经体书法在当今浩如烟海的书法世界中可谓个性鲜明,自成面貌。静观张豪雨的经体书法,总有一种“取之众家,用之多维”的感觉。他对我说:“学古人,学今人,重在写自己。”写自己,这是他写字路子宽广而个性凸显的根源。
  张豪雨的字是有根的。技法之根是对碑、帖、摩崖经体书法经常不断地临写,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文化之根是儒、释、道等其他经典著作,博学沉思而获得了广深的文化素养;社会之根是从事五十多年工艺美术的基础,并拜访求教了许多当代书法名流,浏览名山的历史墨迹,切磋砥砺,获得生活与书法的源头活水。
  张豪雨笔力正健,意气沛然,书经传道,奋发蹈砺。他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满怀净化陶冶世人之心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他独具魅力的字,给文化一种张力,给世俗一泓清泉,给众人一个静力。
其他文献
在古陶瓷鉴定领域所称的“人证”鉴定其实就是指传统的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也就是俗称的“眼学”,又叫“目鉴”。  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科学,通过采用排比类推、标型学、考证学等方法,找出被鉴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款识等方面,与“标准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论出被鉴器物的真赝。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快捷
期刊
明代中期及以后,文人画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流派风起云涌,官方的“院派”之外,以戴进为创始人的“浙派”,以吴伟为代表的“江夏派”,以沈周为领军人物的“吴门派”等等,各派之间各显神通,争奇斗艳。而影响最大且又最为深远的,当属“吴门派”。“吴门派”以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元四家”为宗,但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创新,因而繁衍出“吴门派”中的不少支派,以致各种面貌名家四出。师法“吴门派”首任掌门人沈周
期刊
近现代书画在中国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呈现出新旧交替、继往开来、璀璨夺目的特色。武汉博物馆珍藏有许多近现代书画作品,其中不乏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溥儒、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王雪涛、何香凝等著名艺术大师的传世真迹。笔者现撷取其中佳作,内容涵盖人物、山水、花鸟各科,略加赏析,以飨读者。  吴昌硕《寿桃图》轴  纵140厘米,横53厘米,纸本设色。画轴右下方题款为:“灼灼
期刊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2013年4月和5月刊,曾发表拙作《砂海民壶古雅淳朴——宜兴紫砂民国诸家壶艺珍赏》,而本文是前文的姊妹篇。因民国紫砂名家高手人物众多,典故纷繁,篇幅有限很难全面详述,故又从民国高手的茗壶精品中细选10把茗壶,与广大壶友共同玩赏。  民国紫砂除了前文所述一流的壶艺诸家外,还有一批制壶高手。他们的紫坛名气、制壶功力、后世影响均稍逊于上述的壶艺诸家,但他们同样以不凡的技艺、传世的名
期刊
小友荐相先生画作,嘱我写评。于是挑灯观画,欣然提笔,赋诗一首:  相逢世上翰墨客,见贤天下丹青士。迟闻知音未相识,印近西汵金石韵。  诗吟东方人曲美,辞赋华夏九州景。书临魏晋三希帖,画承元宋五代风。  自古画者,多寄情寓意,或悲喜,或愤世,或恰然自得之情。相见迟华尔街金融界四十三年,执金融财务牛耳,看惯人世浮沉,自有体味,是以有“青楼酒肆伴人老,薄幸疯狂印雪泥”诗作,美东第一风流才子是也!  相见
期刊
锔,是我国独有的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民问手艺。锔补手艺为我们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锔器。锔器是上几十代人生活的证物,它见证了历史的更朝换代岁月的世事兴衰,蕴含着多元化文化和丰富的社会信息。在锔匠行业悄然消失、历史遗存的锔器濒临绝迹、锔器的功能由实用走向收藏研究的今天,锔器的文物价值逐渐显现出来。  遍及九州纵贯千年  瓷器美观、耐高温、经久耐用,一件瓷器能够使用几十年几百年,瓷器是我国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
期刊
编者按:  民国宜兴紫砂壶,于动乱之中茁壮成长,大放异彩。上期本刊刊登了各地所藏民国诸家的壶艺珍品:黄玉麟《鼓腹壶》、陈光明《光明提梁壶》、程寿珍《掇球壶》、俞国良《线云壶》、范大生《汉君壶》,茗壶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本期将继续刊登民国紫砂壶精品。  6.《狮球壶》,南京紫砂藏家沙志明藏民国壶艺名家江案卿的作品,壶盖内钤阳文篆印“案卿”,壶底钤阴文篆印“宜兴江案卿”制,色泽紫红。  壶的主面为陶制
期刊
肖像画起源甚早,习称“写照”“传神”“写真”“小像”“小影”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有不少士大夫肖像画家,然自宋元写意画风兴起后,士大夫文人渐不屑于从事肖像画创作,致使肖像画始渐沦为民间画工的专业。明末清初,曾鲸(1568—1650年)及其“波臣派”崛起,尤其是文人的互动和参与,又使得肖像画创作逐渐向雅致化方向发展。  自古以来,肖像画的创作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其功能主要可分为规鉴性、祭祀性、
期刊
王原祁一生的绘画风格,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年(1691年前)、中年(1691-1706年)、晚年(1706年后)。王原祁的中年,正是个人风格逐步形成、精作迭出的时期。此时,他已娴熟于黄公望,悠游于宋元诸大家间。“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他将画面结构安排脱离山水之真实景物,将古代大家、名作之树石、丘壑当作图形符号,按传统画面空间的“开合”法自由进行组合,而将作画之全副心思放在笔墨美感之
期刊
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乃六朝古都和南唐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定都于此后,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即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北二京制度依然并立,留都金陵仍旧保存着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机构,直至明朝灭亡。满清入关后,这里一度成为反清复明的重要根据地。明末清初时期,南京还寓居着不少遗老遗少、文人骚客,因为不满清廷的残酷统治,内心深处对故国家山十分眷念。他们相互交往,诗画酬唱,宣抒胸臆,由此开启了中国文化史上又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