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题错判原因及应对之策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chen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考试说明》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属于理解类,能力等级为B,但考生得分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考生不太清楚“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这点不像“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中考查内容的确定性(64篇),无疑给师生备考增添了难度。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下面笔者梳理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化常识题,分析错判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一、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认识不清
  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时,学生容易形成错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常识概念内涵识记不清
  对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的解释,目前没有一本针对高考的权威通用本,只能以中学教材中的解释为标准,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也是重要参考。可是这些“常见”知识点分布广,有的有解释,有的没有,这便增加了难度,间接导致学生对概念内涵理解不到位。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1第5小题D项:“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该项错在其他儿子不能称为太子,“太子”指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兒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书中没有解释。有的属于学生记忆模糊,例如2016年卷3中“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这里概念内涵不清,“土地、户籍”为户部掌管。
  2.对与“常见”文化常识相关联的知识点了解不够
  中学语文教材上出现的文化常识知识点,高考试卷中常常考一些与之相关联的知识点,如果这方面没能很好地梳理,适当地进行延展,往往导致学生判断时凭借主观感觉,进而导致错误。例如,2016年卷3第5小题C项:“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的年龄而离职。”这项是正确的,但是“致仕”在教材中没有出处,这就需要适当延展。张衡传中有“乞骸骨”一词,书下注释为:“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与之相关的有“致仕”“告老”“移疾”等,注意了相关概念的延展,这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对某些文化常识概念与现代相对应的名称认识不清
  古代文化常识中的某些概念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对应概念。如果忽视了这些文化常识概念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也容易造成判断上的失误。例如,2017年卷2中第11小题D项:“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该选项正确。2016年卷1中第5小题A项:“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该选项解释有误,应该是:“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大致相同。”
  二、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经过高一、高二的积累,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古代文化常识。但是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还是采用排除法,换言之,就是对某项选择没有确定的把握,进而可能导致选择的错误。如何应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根据对近三年高考题的分析和梳理,我觉得复习备考时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对教材中文化常识的梳理和记忆
  上表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为例进行整理,重复不列入。
  以此类推,结合第一轮复习,以人教版的高中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及初中必修教材为依托,逐篇逐单元采用知识卡片式梳理归类,化整为零,迭次增加,便于识记。每个概念要记忆准确,尤其是一些相近的概念应注意区别,如“陛下”“殿下”;有的概念注意与后代的区别,如“太子”。除了古代诗文单元外,还要注意古代戏剧和古代小说中包含的古代文化常识,如《窦娥冤》《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教师要帮助学生挑选、积累。每册书(包括选修教材)一张卡片,这样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文化常识知识点模块序列。这项工作看起来工作量大,其实不然,因为配合第一轮文言文单元复习,循序渐进,乘势就可解决。
  2.注意文化常识知识点的适当延展
  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在教科书中都能够找到,但也有少数没有。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挑选,但《考试说明》要求为“常见”,拓展延伸要注意分寸。如上文提到的官员辞职或告老还乡,在教材中只有《张衡传》中有“乞骸骨”一词,但是与“乞骸骨”相关联的词还有“移疾(病)”“致仕”“告老”“乞身”“请身”等,虽然课本上没有,在古代人物传记中却常见,因此,做高考模拟试卷时,遇到课本中没有的文化常识知识点,适当积累,归类延展,很有必要。
  3.注意古代文化常识点与现代的对接
  古代地名与现代城市名的对接。如上文例举的“京师”。现在的一些大城市的古称,也要适当地进行介绍。例如,北京的古称有幽州、大都、北平等;南京的古称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江宁等。
  古代官职和官府机构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如上文例举的“首相”一词。尤其要重视秦汉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中央机构和官职,如“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和人社部”;“钦天监,长官称为钦天监监正,掌管天文、气象、历法等,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气象台和地震局”。
  4.点面结合,有序推进,突出重点
  教师既要关注文化常识的整体性,也要突出其重点。依赖古代文化常识知识手册,死记硬背,效果不尽人意。文化常识知识点散布在教材中,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可以单元为基点,师生齐动手,利用知识卡片形式进行梳理、延展、归类,有序推进,注重“面”的丰富,力争“常见”的知识点不遗漏。
  教师在注重“面”的丰富的同时,对高频知识点,要特别留意,突出重点。近年来,全国卷对文化常识的考查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姓氏称谓、古代职官、宗法礼俗方面,这些知识点内容较为丰富,并且与现代生活联系也较为紧密,因而颇受命题人的青睐。对于这些方面知识点的复习,不仅要梳理,串点成线,还要结合传记作品的阅读,适当补充延展,这也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做好占有、挑选、训练的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243100)
其他文献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球镜-6.00D以下,柱镜0.00~2.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Q调整组32例64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照组32例64眼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中的慧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增加值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
统编版教材一直积极探寻契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致力于学生全面语文素养地形成,改动传统教材中纯主题单元的构建方式,将语文素养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因素,即具体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中。教师就应该遵循第一学段学生的接受规律展开教学,为学生核心能力地生长服务。  一、整体把握,在关照全文中适度训练  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展现一般都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借助于课后习题来呈现,而另一
物资采购库存基准标准化是基于汽车制造行业规模化、复杂化制造背景下而提出的供应链优化思路.在单台车辆组装需求超过5000种零部件、零部件供应商地域分散度高、整车市场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考模式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高考新模式应运而生,它颠覆了传统高考的弊端。考试的重点从教科书转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又是重难点。它在小学数学教学和试卷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教学解题策略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明豁朗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而点题能
中职语文教材选取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篇章,在学生职业提升的同时,为学生的心灵带来半刻的休憩、精神情感的沐浴滋养。但是,如果仅仅关注中职语文篇章闪现的美,是不能克服中职语文文化课与职业课间所产生的“此消彼长”的问题的。可以说,实用性是中职语文的“宿命”。教师只有在表现所学文本情感精神语言美的同时,更加注重突出其职业特色,学生才能试着接近语文,不将语文看作是无用且可有可无的学科。当知识相互融合的时候
目的 观察黄芩素与辅酶Q10对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通过24h持续光照射,建立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前24h及光照前30min两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观察视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并对作品有独特的感悟。”因此,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引
近年来,随着艺考热的升温,艺术生(美术、音乐、传媒等)升学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都是按照考生专业总成绩的60%与文化总成绩的40%之和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好的艺术生在近几年的艺术高考中整体上会更占优势。以湖北省为例,艺术生想考取重点高校,文化课成绩(满分750分)至少要达到350分,那么语文至少要达到90分。  一、树立高考意识  艺术生一般是前一年的9月底或10月初停课进行专业集训,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