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打造篮球特色校园文化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体育工作在PDCA教学项目管理体系下,逐渐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篮球特色校园文化。所谓“六位一体”即从六个方面去探索篮球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大课间篮球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篮球社团训练,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建设篮球校园文化,提升篮球运动氛围;推动篮球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美好未来。通过努力,我们创造了“一体化”的篮球课程体系、校园文化体系和德育发展体系,打造了适合我校特点、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篮球特色校园文化。
  一、开发篮球校本课程,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篮球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主要阵地,校本教材的开发则影响着学校特色发展的质量。我校在 “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文化理念的指引下,面对硬件设施有限、师资力量不足、生源薄弱等问题,在研读文件、问卷调查、专家指导、征求意见及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最终决定开发以“快乐篮球,幸福成长”为主题的篮球校本课程。我们的出发点是想通过篮球这项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起终身运动的“大体育观”,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开发优势潜能,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以球健体,以球启智”的目标。如今,我校师生手中的小小篮球,不仅传递着学校对特色教育的美好追求,更是一个支点,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篮球文化正贯穿于整个篮球运动之中,迁移到学生和教师学习、生活、工作之中。
  在篮球校本课程的创编过程中,我们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去开发校本教材。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一个年级一本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篮球知识、技能的科普和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创编校本教材的同时,我们分解技能要求,创编出本单元适合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中的教和练的方法,创编出结束部分的游戏集。如一年级篮球运球单元(水平一),我们创编了红绿灯运球游戏、运球抢球游戏、运球写电话号(父母、火警、匪警、急救等电话号码)、运球旅行(情境创设)等30个游戏项目。教师在上篮球校本课时,就可以到“游戏集”中找适合自己班级的篮球游戏进行教学。我们每堂课必有篮球赛,在校本教材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创编了三本《课堂篮球赛事集》,水平一的“赛事集”一本、水平二的“赛事集”一本、水平三的“赛事集”一本。如水平一“赛事集”中的移动篮筐篮球赛,就是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简化比赛规则,可以两次运球,在规定范围内手持特定篮筐接住投过来的篮球。这样,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比赛中的对抗和投进篮球时的成就感。体育教师要严格按照校本教材内容,上好每周一堂的篮球校本课,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教会”要求。我校开发篮球校本课程,旨在打好学生篮球技能基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强化篮球特色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课间操是强化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提升身体素质的主阵地,我们利用每天一次的篮球特色大课间操,强化和展示篮球技能。学生通过大课间操将自己学到的基本动作技术全部展示出来。我们通过集体性项目提升学生的控球能力,通过自主性项目提升学生的运、传、投及其配合能力。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编排不同学段、不同技能层次的篮球活动,并融入柔韧和力量练习,以巩固篮球技能,提高灵敏、力量、柔韧、速度、耐力这五大身体素质。
  如一年级集体项目,我们编排了原地运球、原地变频运球、原地双手提前变向运球、原地双手双球同时运球、原地双手双球變频运球、原地双手双球左右变向运球。自主项目编排了运球接力和移动运球抛传球。柔韧项目编排了体前屈、肩肘倒立、仰卧成桥、单臂支撑、横叉、纵叉。六年级集体项目,在之前五个年级的基础上增加了胯下变向运球、移动胯下变向运球、背后运球、双手双球开合运球、双手双球旋转运球、双手双球交叉运球、双手双球胯下变向运球。自主项目编排了四角传球、三步上篮。柔韧项目增加了有人扶持手倒立。不同年级不同技术动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篮球专项技能而且发展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在锻炼的同时,我们不断寻找学生的展示平台:在2017年,我校的大课间不经意之间成为了“网红”篮球特色大课间,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新浪视频等20多家媒体对我校的特色篮球教学进行了播报,还有许多的电视台也相继报道了我校的特色篮球教学。我们还参加了中伊男篮对抗赛展演、省级篮球大课间现场会、市级篮球大课间现场会等,并接待国内外参观学习团队20余次。特别是2018年8月,中国篮协姚明主席、中国男篮队员以及多位NBA篮球巨星走进凌水小学,助力凌水小学学生的篮球梦,他们也高度评价了我校在做篮球特色教学方面为学生所做的努力。学生在提升专项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感受到了专家、媒体及篮球明星的肯定,更激发了他们利用篮球项目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三、丰富篮球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掌握了篮球基本技能后,还需要用比赛机制促进他们练习篮球技能的积极性,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运用篮球技能的平台。我们充分利用每学期一次的篮球周、每年一次的“一二九长跑”、每年一次的体育节,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篮球技能的展示平台。活动中,我们设立了全员性的基础篮球技能系列比赛、全员性的篮球文化系列比赛、五人制小篮球班级联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篮球才能的机会。
  我校在“篮球周”活动时,会设置全员篮球技能比赛、全员篮球文化比赛和竞技类的五人制篮球赛。全员篮球技能比赛根据学生的年龄、技能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一、二年级以篮球控球基础为比赛内容,比原地不同姿势的运球,如原地运球、变频运球、变向运球、双同时运球等。三、四年级以高难度的控球能力为比赛内容,如胯下变向运球、胯下八字运球、体后变向运球等。五、六年级以技术动作的组合为比赛内容,如运球-持球-假动作-投篮、变向运球-假动作突破-持球-体后传球等。全员篮球文化类比赛,是以篮球基础知识、篮球文化知识、篮球竞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以剪纸、绘画、手抄报、知识竞赛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比赛。五人制篮球赛中,每个班级都会组建男、女各一支篮球队伍进行循环式比赛,每一场篮球赛的上半场5个人比赛,下半场会把这5个人全部换下,重新换上5个人。这样一场篮球赛下来,一个班级就会有10名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中,一个赛事下来,班级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篮球赛中。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了解最基本的篮球比赛规则,掌握篮球比赛技能。这样的常规赛,目的是打好学生篮球技能运用的基础,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四、开展篮球社团训练,提升学生竞技水平
  篮球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成立篮球社团,能够为热爱篮球运动的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能够丰富校园文体生活,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水平,加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增进情感交流,陶冶情操。这样,在发展普通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为特长学生提供了提升篮球竞技能力的训练场所。在篮球社团训练中,应以兴趣为导向、以训练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重点,最终提升其专项素质。篮球社团的训练水平,体现了一所学校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
  我校的篮球社团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由学校体育教师牵头的“凌之傲龙”篮球社团。“凌之傲龙”篮球社团分为四支队伍:一、二、三年级的男队,一、二、三年级的女队,四、五、六年级的男队,四、五、六年级的女队。每周一、周三和周五的下午,会有90分钟的学校篮球社团活动,为每支队伍配备专业的篮球教师进行授课。作为代表着学校篮球运动技能最高水平的团队,“凌之傲龙”篮球社团为我校赢得了很多荣誉,提升了我校在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梯队为班级篮球社团,每班成立男、女篮球社团,以促使普通学生喜爱上篮球和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借助家长资源,每班邀请两名擅长篮球运动的家长义工到校帮助训练。学生为班级篮球社团设计团旗、团名,学校制定班级篮球社团规章制度、训练制度、比赛制度、管理制度等,保障班级篮球社团的正常运行。每学年,我校还会组织篮球综合赛事“篮球周”。其中的“小篮球班级联赛”就是班级篮球队的展示平台。通过这样,我校的竞技篮球氛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建设篮球校园文化,提升篮球运动氛围
  篮球校园文化的建设,能促进学校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以学生的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打造精品、争创特色,丰富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我校的篮球校园文化以篮球运动作为创建特色的突破口,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和弘扬“以球促德、以球启智、以球健体、以球审美”的传统,凸显篮球运动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全力提升篮球运动的校园氛围。我们在操场、教学楼内墙面、班级墙面、活动比赛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篮球校园文化。操场上的墙壁及篮球器材是篮球文化的主阵地;教学楼内的墙面展示出学校的篮球大事记及篮球比赛中的篮球作品;班级墙面中展示班级篮球队的队旗、队名、队员的基本信息;“篮球周”和体育节中创办关于篮球的剪纸、手抄报、篮球画、队旗设计、队名设计等活动;通过校园的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对学校篮球特色文化进行有效宣传,根据学生喜欢的篮球单项技能进行着重推广。我们还设置了“篮球技能小达人”“篮球小达人”等奖状和“凌小章”“校长章”等微章,使学生的每一个篮球专长都能得到肯定。这样,形成了丰富多彩、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篮球氛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六、推动篮球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美好未來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家校合作,学生能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是相辅相成、各显特色的,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家长既是家庭体育教育的引导者,又是家校体育合作的参与者。正是有了家长的积极介入,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篮球技能的再次提升和篮球运动可利用资源的再次开发。学生课余时间的充分利用是篮球技能提升的又一阵地,学校为学生制定好家庭练习计划,家长通过班级微信群、班级钉钉作业功能等上传学生练习的图片或视频,体育教师加入班级微信群或钉钉群,对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评价、指导,也提升了家长的指导能力。这样,既为学生、家长、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又提升了家长的运动意识和指导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篮球专项技能。
  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资源和条件,突出个性、寻找特色,让学生通过篮球释放激情,在球场投射梦想,进行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篮球特色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提升了他们的篮球专业素养。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根,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红透山镇满族小学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将学校教育与生命成长有机结合,通过汇聚多方资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契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获得来自传统、助推前行的力量。  一、坚守传承性,筑牢精神成长支柱  (一)打造显性课程  历经几年创建完善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在多元表征中内化分数的份数定义,在数形结合中明确分数的双重“身份”,在变式对比中巧妙完善分数概念的外延,在正向迁移中建构分数双重身份的相应解题模型,在一题多解与算法优化中强化分数的运算意义。以此有效地促进数学概念的内化,实现知识与智慧的自然生长,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为此,教育的质态应该是有温度的。如何办有温度的教育?必须“做”起来。  首先,在“做”中生成教育的温度。前不久,江苏省南通市提出了“有练必躬”的教学主张,即发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其目的就在于让教师体验作业量的大小、题目设计的深浅、完成时间的多少等,强调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验。教师是读过大学来教中小学,而学生是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来学习;教
马头琴是流行于蒙古族地区的擦奏弦鸣乐器,蒙古语称作“莫林胡兀尔”,是一种饰以马头的二弦琴。几个世纪以来,马头琴在蒙古游牧民族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关于“马头琴”的传说有很多,相同的主题、不同版本的故事广泛流行于蒙古草原。本文讲述的是蒙古族耳熟能详、令人动容的传统故事《马头琴的传说》。一天,蒙古少年苏和捡到一只刚出生的白马。在苏和细心照顾之下,白马长大了,成为护卫羊群的好帮手。苏和带着白马参加
期刊
1971年2月10日,尼日利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21年是两国建交50周年.中尼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合作成果丰硕.近年来,中资企业在尼承揽的铁路等基建项目发挥了
期刊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其实是志大才疏。生活中,最忌讳把自己看得太重而轻视他人,做人要谦虚。本期讲述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巧妙反讽一位才疏学浅、自诩自夸的书生的逸闻轶事。  1 宋朝,有一位自大的书生,以诗人自诩,觉得自己的才學举世无双。后来他听说朝中有一位叫欧阳修的大诗人,能诗善文。这位书生颇不服气,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想与欧阳修当面比试高低,便
期刊
摘要:为了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教师应正确确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优化监测与教学之间的衔接,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级教学质量监测。应以质量监测为导向,从四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备课彰显有效,实施彰显有评,练习彰显有机和反思彰显有质。  关键词:质量监测;数学教学;策略  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20
小学数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八个环节。三个阶段是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评价反馈;八个环节是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激趣导入,合作交流,质疑汇报,概括小结,检测达标,激励评价。  一、自主学习  (一)自我展示  我校的生源以农村为主,他们与外界接触得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比较腼腆拘谨、不善言谈。在课前适当给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其胆量、思维、口语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初中生必修的思想品德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导向,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是“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关键课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开展党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熟知党史知识,提高自身党史素养;厘清教材内容,抓住党史教育重点;巧用党史资源,渗透党
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既存在价值维度的共享也具有逻辑层面的统一,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渠道,教师可以通过讲好党史故事、讲透党史理论、讲清党史发展历程等推动党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