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海疍家的民俗文化构成了北海民俗文化的的基础构成,因此,具有深度的文化研究价值。当前,对疍家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研究不足,使得对疍家的文化保护和研究产生了极大的空白。北海疍家的舞蹈具有鲜明的地方舞蹈要素,在随着近千年的发展获得了可以反映其民俗构成以及民俗演变的重要的表现方向。在对北海疍家舞蹈的体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可以对北海疍家的舞蹈特点,特别是民俗文化特点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北海疍家;舞蹈;体态
舞蹈属于依靠身体为主要情感表现语言的行为艺术方式,通过运用特有的行为动作表现手法,让舞蹈家的动作可以反映其任务的内心和情感诉求。目前对北海疍家的舞蹈在体态上的分析还处在研究不全面和不具体的层面上。在结合对北海疍家民俗文化的研究,获得对北海疍家舞蹈体态特征的有价值理解,为研究北海疍家的民俗文化获得积极的现实研究价值。
一、北海疍家舞蹈的概述
疍家人以舟为主要的居住地点,常年在海上为生,其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其具有了顽强的民族特点。其舞蹈在特征要素上和其他地区的民族有根本上的区别。舞蹈是属于利用身体来表现情感的身体行为动作文化范畴,其利用特有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获得人物的内心深刻的塑造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表现。在整体的舞台表演艺术当中进行分析,舞蹈演员是按照其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体态表现特点,让对其舞蹈核心价值进行形态的完整反映。获得直接的传情达意以及人物情感的再塑造。让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丰富和完整的艺术价值,获得观众情感上的互动以及传神上的诉求[1]。舞蹈擅以抒发和深入人物内心为主要的针对点,不利用语言对人物进行层次感和方向感的情感塑造,通过体态和行为,获得其激烈的思想斗争、让现有的生活体验获得更为完整和具体的迸发。去利用行为艺术获得丰富的人物情感直观表现。因此,舞蹈属于非静止的动态语言艺术。其利用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和特有的表现载体,按照思想感情整体的基调,获得其传神以及穿心的表演。在进行肢体动作的非内化方式和形式的有效塑造后,获得其非被动的艺术形态的充分演绎。
二、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特征
北海疍家舞蹈是对自身的民俗文化理解进行舞蹈方面的表现的。其具有奔放性和直观表现性以及内涵丰富性。
(一)北海疍家舞蹈的奔放性体态特征
在北海疍家舞蹈中,奔放性成为了其自身的一种行为特点,其体态要表现民族特有的不畏惧自然的严酷,勇敢和勇于去抗争。其在动作上更多体现的力量以及肢体环节的整体表现。例如对北海疍家传统舞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通过大量的肢体简单表现,获得整体上的含义理解。单一的肢体动作是不能让北海疍家的舞蹈获得有效的的传递和理解的。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船·家》进行分析,其内容表现为勤劳善良的疍家姑娘和男青年出海捕鱼的日常生活,在勇搏巨浪的场景中反应出疍家人勇敢、奔放的性格[2]。在王国宾,平心,矫立森的《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中提到北海疍家舞蹈其内容的简单不代表其表现价值的简单。在舞蹈中通过对疍家劳作习俗以及日常生活的直观反映,获得其表现上的丰富,让疍家在民族文化上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反应出。男性是用奔放的表现风格进行了豪爽性格的反映。运用了大量的弯腰以及摇动的动作,获得在性格上的直观反映。而女性通过了胯部的动率,把疍家女子的勤劳和美丽以及娟秀进行了整体上的反映。很多动作都是利用胯部的摆动进行直观的反映。突出了疍家女子长期生活在摇晃的船上需要胯部做出动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的特性。女子和男子在舞蹈中把体态进行娟秀以及律动方式有效的结合。在顺着音乐获得了有节奏的肢体动作的协调,让奔放的感觉可以不进行粗犷的放映,让观赏者获得对疍家文化顽强而不粗犷的表现[3]。
(二)北海疍家舞蹈的直观性体态特征
在直观性的表现上,北海疍家舞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通过对疍家舞蹈《疍家女民兵》进行分析,其舞蹈的内容是表现了疍家女子在进行日常的巡逻、以及日常的操练,抵御各种外敌的袭扰,保护家乡人民不受到外地的侵害,并让外出的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获得保证的英勇事迹;其在舞蹈中是通过整齐化的律动获得表现,整齐但不代表动作的生硬。开始利用膝盖和脚跟以及不断的跳远,获得动作上的律动的把控。适度的进行弯腰和跳远,并进行舞者和舞者层叠配合的传递,让舞蹈可以呈现出一种坚强但不生硬,温柔但不软弱的感觉。把女性的舞蹈美感可以在硬性主体舞蹈中进行表现[4]。
(三)北海疍家舞蹈的内涵丰富性体态特征
对于北海疍家舞蹈来说,内涵丰富性也构成的北海疍家舞蹈的重要体态特征。其舞蹈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地域民族,如蒙古族,用舞蹈把民族的勇敢以及奔放进行了大起伏和大动作的表现。而北海疍家的舞蹈更多通过动作和体态的协调,让舞蹈的内涵可以直观的清晰的反映。例如在舞蹈中,通过大量的手部和头部的混合式姿势。让其舞蹈的优美获得直观的反映,在反映中体态的表现不进行硬性的表达。多按照潜意识的形态,顺着舞蹈节奏的变换,进行表现。很多动作都是让手部和肩膀进行有节奏的起伏,随着在大动作进行舞蹈内容表现上,避免动作的大幅度出现的舞蹈节奏感的变化,适度的利用上肢以及腿部,拟补手部大动作会出现的舞蹈节奏变化。形成了类似芭蕾舞的舞蹈表现,舒缓但不夸张,简洁但不虚浮。在脚步上也按照音乐的递进程度,进行了不同音乐旋律的把控。很多音乐的节奏都是充满着张扬和收放并发的特点。例如在疍家舞蹈《疍家女民兵》中,变现女民兵进行战斗中的场景,不是通过过于男性化舞蹈体态表现风格进行直观的表现。而是利用脚步上的层层递进以及舞者之间的协调以及位置变换来获得层次上的改变。让舞蹈在体态上可以获得轻盈的表现。舞者之间利用体态进行节奏的把控,让舞蹈中,战斗的紧张以及疍家女民兵保卫家乡的勇敢进行了完整的内涵丰富性的表现[5]。
三、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特征的价值
北海疍家属于对自然进行顽强适应以及乐观面对的性格。在体态表现上,既有奔放的价值表现也有内涵丰富的价值表现。不能在单一的层面上对一部分进行简单的理解。疍家舞蹈是利用脚步的协调以及手部的有节奏的跟进获得层层递进的表达。其体态成为了北海疍家舞蹈的重要行为语言。体态中的动作是需要在作品中的表现主旨内进行考虑的。不能进行简单的层面上的理解,要利用体态表现的舒缓但不失去节奏,有律动但不失去硬性表现进行价值点的衡量和考虑。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上表现的丰富为其舞蹈的内在价值传递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将来的文化传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文提到,舞蹈属于依靠身体为主要情感表现语言的行为艺术方式,通过运用特有的行为动作表现手法,让舞蹈家的动作可以反映其任务的内心和情感诉求。所以本文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的体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北海疍家舞蹈是立足疍家民俗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作息特点产生的。其舞蹈中利用肢体的表现更多是舒缓以及富有内涵意义的,不同于北方民族的粗犷的表现风格,而是利用对节奏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把控,获得整体作品内涵的体态表现。
参考文献:
[1]和春云,胡小明,葛锦润,和永杰,许俊菊,谭广鑫.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11:36-41.
[2]王欣,陈焕伟,邹业兵.排舞、健美操、体育舞蹈优劣势之对比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29:77-78+69.
[3]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2:1-12.
[4]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13-22.
[5]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22-25+99.
关键词:北海疍家;舞蹈;体态
舞蹈属于依靠身体为主要情感表现语言的行为艺术方式,通过运用特有的行为动作表现手法,让舞蹈家的动作可以反映其任务的内心和情感诉求。目前对北海疍家的舞蹈在体态上的分析还处在研究不全面和不具体的层面上。在结合对北海疍家民俗文化的研究,获得对北海疍家舞蹈体态特征的有价值理解,为研究北海疍家的民俗文化获得积极的现实研究价值。
一、北海疍家舞蹈的概述
疍家人以舟为主要的居住地点,常年在海上为生,其恶劣的生存环境让其具有了顽强的民族特点。其舞蹈在特征要素上和其他地区的民族有根本上的区别。舞蹈是属于利用身体来表现情感的身体行为动作文化范畴,其利用特有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手法,获得人物的内心深刻的塑造以及丰富的思想感情表现。在整体的舞台表演艺术当中进行分析,舞蹈演员是按照其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丰富的体态表现特点,让对其舞蹈核心价值进行形态的完整反映。获得直接的传情达意以及人物情感的再塑造。让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以及丰富和完整的艺术价值,获得观众情感上的互动以及传神上的诉求[1]。舞蹈擅以抒发和深入人物内心为主要的针对点,不利用语言对人物进行层次感和方向感的情感塑造,通过体态和行为,获得其激烈的思想斗争、让现有的生活体验获得更为完整和具体的迸发。去利用行为艺术获得丰富的人物情感直观表现。因此,舞蹈属于非静止的动态语言艺术。其利用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和特有的表现载体,按照思想感情整体的基调,获得其传神以及穿心的表演。在进行肢体动作的非内化方式和形式的有效塑造后,获得其非被动的艺术形态的充分演绎。
二、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特征
北海疍家舞蹈是对自身的民俗文化理解进行舞蹈方面的表现的。其具有奔放性和直观表现性以及内涵丰富性。
(一)北海疍家舞蹈的奔放性体态特征
在北海疍家舞蹈中,奔放性成为了其自身的一种行为特点,其体态要表现民族特有的不畏惧自然的严酷,勇敢和勇于去抗争。其在动作上更多体现的力量以及肢体环节的整体表现。例如对北海疍家传统舞蹈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其通过大量的肢体简单表现,获得整体上的含义理解。单一的肢体动作是不能让北海疍家的舞蹈获得有效的的传递和理解的。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船·家》进行分析,其内容表现为勤劳善良的疍家姑娘和男青年出海捕鱼的日常生活,在勇搏巨浪的场景中反应出疍家人勇敢、奔放的性格[2]。在王国宾,平心,矫立森的《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中提到北海疍家舞蹈其内容的简单不代表其表现价值的简单。在舞蹈中通过对疍家劳作习俗以及日常生活的直观反映,获得其表现上的丰富,让疍家在民族文化上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反应出。男性是用奔放的表现风格进行了豪爽性格的反映。运用了大量的弯腰以及摇动的动作,获得在性格上的直观反映。而女性通过了胯部的动率,把疍家女子的勤劳和美丽以及娟秀进行了整体上的反映。很多动作都是利用胯部的摆动进行直观的反映。突出了疍家女子长期生活在摇晃的船上需要胯部做出动作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的特性。女子和男子在舞蹈中把体态进行娟秀以及律动方式有效的结合。在顺着音乐获得了有节奏的肢体动作的协调,让奔放的感觉可以不进行粗犷的放映,让观赏者获得对疍家文化顽强而不粗犷的表现[3]。
(二)北海疍家舞蹈的直观性体态特征
在直观性的表现上,北海疍家舞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通过对疍家舞蹈《疍家女民兵》进行分析,其舞蹈的内容是表现了疍家女子在进行日常的巡逻、以及日常的操练,抵御各种外敌的袭扰,保护家乡人民不受到外地的侵害,并让外出的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获得保证的英勇事迹;其在舞蹈中是通过整齐化的律动获得表现,整齐但不代表动作的生硬。开始利用膝盖和脚跟以及不断的跳远,获得动作上的律动的把控。适度的进行弯腰和跳远,并进行舞者和舞者层叠配合的传递,让舞蹈可以呈现出一种坚强但不生硬,温柔但不软弱的感觉。把女性的舞蹈美感可以在硬性主体舞蹈中进行表现[4]。
(三)北海疍家舞蹈的内涵丰富性体态特征
对于北海疍家舞蹈来说,内涵丰富性也构成的北海疍家舞蹈的重要体态特征。其舞蹈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地域民族,如蒙古族,用舞蹈把民族的勇敢以及奔放进行了大起伏和大动作的表现。而北海疍家的舞蹈更多通过动作和体态的协调,让舞蹈的内涵可以直观的清晰的反映。例如在舞蹈中,通过大量的手部和头部的混合式姿势。让其舞蹈的优美获得直观的反映,在反映中体态的表现不进行硬性的表达。多按照潜意识的形态,顺着舞蹈节奏的变换,进行表现。很多动作都是让手部和肩膀进行有节奏的起伏,随着在大动作进行舞蹈内容表现上,避免动作的大幅度出现的舞蹈节奏感的变化,适度的利用上肢以及腿部,拟补手部大动作会出现的舞蹈节奏变化。形成了类似芭蕾舞的舞蹈表现,舒缓但不夸张,简洁但不虚浮。在脚步上也按照音乐的递进程度,进行了不同音乐旋律的把控。很多音乐的节奏都是充满着张扬和收放并发的特点。例如在疍家舞蹈《疍家女民兵》中,变现女民兵进行战斗中的场景,不是通过过于男性化舞蹈体态表现风格进行直观的表现。而是利用脚步上的层层递进以及舞者之间的协调以及位置变换来获得层次上的改变。让舞蹈在体态上可以获得轻盈的表现。舞者之间利用体态进行节奏的把控,让舞蹈中,战斗的紧张以及疍家女民兵保卫家乡的勇敢进行了完整的内涵丰富性的表现[5]。
三、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特征的价值
北海疍家属于对自然进行顽强适应以及乐观面对的性格。在体态表现上,既有奔放的价值表现也有内涵丰富的价值表现。不能在单一的层面上对一部分进行简单的理解。疍家舞蹈是利用脚步的协调以及手部的有节奏的跟进获得层层递进的表达。其体态成为了北海疍家舞蹈的重要行为语言。体态中的动作是需要在作品中的表现主旨内进行考虑的。不能进行简单的层面上的理解,要利用体态表现的舒缓但不失去节奏,有律动但不失去硬性表现进行价值点的衡量和考虑。北海疍家舞蹈在体态上表现的丰富为其舞蹈的内在价值传递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将来的文化传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文提到,舞蹈属于依靠身体为主要情感表现语言的行为艺术方式,通过运用特有的行为动作表现手法,让舞蹈家的动作可以反映其任务的内心和情感诉求。所以本文通过对北海疍家舞蹈的体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北海疍家舞蹈是立足疍家民俗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作息特点产生的。其舞蹈中利用肢体的表现更多是舒缓以及富有内涵意义的,不同于北方民族的粗犷的表现风格,而是利用对节奏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把控,获得整体作品内涵的体态表现。
参考文献:
[1]和春云,胡小明,葛锦润,和永杰,许俊菊,谭广鑫.原始宗教仪式舞蹈与武术套路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11:36-41.
[2]王欣,陈焕伟,邹业兵.排舞、健美操、体育舞蹈优劣势之对比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29:77-78+69.
[3]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02:1-12.
[4]李雪梅.地域舞蹈与生态环境——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地理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13-22.
[5]李小芬,肖光来,张清澍.北京、武汉、长沙地区少儿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22-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