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9010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共产党历史进程中,西柏坡时期属于特定阶段,由于对干部教育的重视,为了令干部能力与素质能够全面提高,领导人给予了正确教育方针,干部素质也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背景下,对于西柏坡时期的干部教育经验进行学习,于当前干部教育发展与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历史经验;启示
  西柏坡时期,我党干部的教育工作已经日渐成熟,通过工作实践中对干部的工作作风教育与思想作风教育及一系列成效卓著的策略与方针的实施,其取得的成就都是较为辉煌的,并为新中国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干部教育理论的丰富、解放战争的胜利及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变都起到了推进作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西柏坡时期的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进行研究,对于我党各项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干部教育于西柏坡时期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我国革命目标、革命任务及革命性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年4月,毛泽东于中共七大上首次将党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这一问题明确提到全党面前,城市重要性也于西柏坡时期逐渐凸显。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我党面临新民主主义方针的制定、治国方针的构建、新民主主义政策的制定及经济建设任务。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需以我党为经济建设领导核心,领导干部的培养(管理经验丰富、生产技术丰富)迫在眉睫。
  中国社会形势与中国社会矛盾于西柏坡时期变化巨大,我党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革命党由一人领导人民对全国政权夺取奋斗向一人领导人民对全国政权掌握的执政党转变)。于西柏坡时期的客观环境的变化下,我党对干部教育的方法与干部教育的思路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对以往正确的教育方针进行沿用并与当时革命形势相结合,对干部业务能力、思想政治与防腐拒变教育方面进行了着重加强。
  二、干部教育于西柏坡时期的历史经验
  (一)干部教育需加强学习
  于西柏坡的干部教育中,干部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就是对干部学习问题的加强重视。为保证干部学习有效进行,需给予一定的针对性措施,对学习效果进行提升,西柏坡的教育突出特点就是在职学习与专职学习的相互结合,于抗战工作的开展情况下,依然由专人主抓学习,对于部分干部有计划的进行抽调,并给予专职化的培训与学习,于学习过程中,求真务实,并与实际相结合,追求质量,方式多样,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其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干部教育也需与当时建设发展情况与革命形势相结合,其有效性才可提高。党各级报告当前需与时代脉搏紧紧把握,坚持理论的创新,成为高级专门人才,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掌握,以达到为现实更好服务的目的。
  (三)干部教育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党干部教育于西柏坡时期中,坚持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干部教育学习中,其重要的内容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党宏伟雄图的建设与革命事业的描绘也是以此为指引的。我党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于党七次全代会上,刘少奇同志与毛泽东同志均做过精辟论述,对于干部教育中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凸显。毛泽东同志曾做过明确提出过,对于理论工作应给予重视,不可有松懈思想产生,毛泽东同志又于党七届二中全会对理论学习提出了新要求,西柏坡精神核心的两个务必。广大干部在此要求提出之后,汲取着其他革命精神养料与西柏坡革命精神养料,逐渐成长,并成为一笔极为宝贵精神财富。于各级干部思想中,因其精神历久弥新,将一直放射耀眼光芒。
  三、干部教育于西柏坡时期下的启示
  (一)在干部教育中将党性教育作为其重要内容
  在干部教育中,对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是西柏坡时期重要任务之一。中央与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对干部为共产主义现身精神与革命道德不断加强教育,广大干部的党性因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而得到增强,于革命事业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作用。
  (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党干部教育形式于西柏坡时期体现了灵活性与多样化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例如:补习学校(半脱产式)、短期培训及在职自学等各种教育形式。对于已具有较高水平干部,建立了创新性教育模式,例如:支持学员之间互相交流、自主探究学习等,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练习,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各方面于新时期下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相比于西柏坡时期,现阶段教学条件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经实践证明,干部教育不仅要坚持现如今行之有效的方法,还需对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三)对干部教育提升党的认识
  关键就是对党路线方针的深入贯彻与落实的保证,干部教育于西柏坡时期中,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过硬是从其卓效的成就中所获得的重要启示,也是我党于近百年中所取得的重要结论。干部教育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及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背景下,需对其认识与其重要意义进行提升。
  四、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党史中,干部教育是西柏坡时期下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已成为一道强光。新形势下,对于其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有利于保障当前党性教育的效果与干部教育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欢,梁坤,张苏红.西柏坡时期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1).
  [2]王明雪.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王明雪,魏朋莎.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的实践经验及现实启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4]韩花娥.西柏坡时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党史博采(理论),2014(10).
其他文献
摘 要: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探究康百万的经营智慧及其来源对于传统豫商文化的传承及新时期豫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康百万;豫商文化;经营智慧  一、康百万简介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关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政策;农村经营体制  我国30多年农村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土地承包经营这一适合我国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经
期刊
摘 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声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能够通过演唱者的歌声将其想要表现出来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因而,声乐不仅是音乐家表现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也是最能直击观众心灵的一种方法。民族声乐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声乐艺术还是一种舞台表演。本文从民族声乐的声乐技巧和舞台表演的重要性出发,探索声乐技巧和舞台表演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发展  任何一种成功的艺术形式,不仅
期刊
摘 要:《毛板船歌》产生于沙塘湾这块古老肥沃的土地上,多年来,一直被当做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时代流传下来。《毛板船歌》不仅唱出了船工的心声,还向世人展现出了船工生活的真实写真以及风土人情。本文将对《毛板船歌》的歌词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说,并且会进一步展现其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非遗项目;毛板船歌;艺术  《毛板船歌》源于沙塘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们世代相传。《毛板船歌
期刊
摘 要:群众美术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它是人民群众在劳动和工作之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欣赏和发展自己创造才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它内容多、范围广,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我们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它在文化事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美术;文化;群众  群众
期刊
摘 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入手,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举措。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不足;举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国内形式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摘 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深度深的贵州省来说至关重要。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必须取利避弊,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  关键词:实现小康;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  一、贵州的确是短板  短板顾名思义就是指短处或不足的地方。用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或者“水桶效应”来解释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夏津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做法进行剖析,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的内涵、意义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现状;问题;对策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
期刊
摘 要:可移动文物是指可以携带、移动、活动的文物,包括书籍、档案、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工具器具等实物,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实物见证;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由于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之自身材质脆弱、老化等原因,可移动文物腐蚀损害状况十分严峻。为了尽快挽救那些正在损害的文物,尽可能地延长可移动文物的寿命,对可移动文物的保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可移动文物;保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针对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现状对策  一、概况  我国古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进步,我国古建筑作为一种印证了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文物,面临着诸多的考验。由于其年代久远,风吹雨淋、人为的破坏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古建筑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