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动与静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课堂结构的研究与改革。凡进行教学改革的人,大多从课堂结构着手。科学地处理教材,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和谐的动静递进,明显的教学效果,这则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标志。其中的一、二、四项已被人们普遍的重视,而和谐的动静,还没有引起多数人的注意。因此,有必要加以研究一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动跟静是相对的,静跟动也是相对的。所以课堂教学也是动与静这对矛盾的统一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以学生这个主体作为参照物,把动与静概括出几种形式,就外境与学生心境的具体活动而言,有外动内动,外静内动;就外境与学生心理的协调而言,有外静内静、外动内静。现对课堂动静的四种情况简述如下:
  一、外动内动
  所谓外动内动,就是外界事物在活动,学生的内心也在活动。外动的内容很多,教师的导入、讲解、提问、点拨、总结等,对学生来说,均属于外动;教材的情感、道理的输入,也属于外动;课堂讨论,学生的发言,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也算是外动。这些形形色色的外动,像一幅幅画面,像一股股冲击波,不断地给学生以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为了让学生学有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动态情境。如: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开始上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使教材由静态变为动态)、开导情境(根据知识的难度及规律,作适当的启发与诱导,使教材由静态变为动态)、比较情境(改变教材的原有面貌及位置,如改变用词、标点,打乱语序,改变文章的结构、写法等,使教材由静态变为动态)、调整情境(根据中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要求,使教材由静态变为动态)、讨论情境(师生间、学生间展开讨论,使教材由静态变为动态)。总之,教师要选择学生的动静点,以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教师要选择学生的醒目点,以达到明理的目的。
  学生的内动,随课堂教学的外动而来。主要表现为:随教师设计的问题,深入钻研;思考一系列问题;对教材的比较分析研究;积极的自学自查;准备讨论发言的腹稿。总之,在教师语言和教材内容的感染下,学生动心、动情,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学习,条理了自己的思维逻辑。
  二、外静内动
  所谓外静内动,就是课堂上呈现一片寂静的气氛,而学生的思维却在紧张的活动。在教改的形势下,有些教师片面的强调课堂的活跃,认为越轰轰烈烈越好,因此,课堂上自始至终提问不断,答声不绝,或喊声加举手,或欲动加助威,俨然一幅热烈的比赛场面。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课堂结构。怎样使课堂达到外静内动呢?
  1.要有答问的时间差。教师在提问一些问题之后,不能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其作个思想准备。这片刻的外静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可以在难得的静境中,展开积极思维活动。
  2.学生课堂预习时,要保持课堂安静。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精力集中,更好地思考问题。
  3.学生作书面作业时,需要外静。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条理、清晰。
  4.学生默诵时,需要外静。因为默诵有两个目的,一是记忆,一是理解。只有保持外界之静,才能有利于实现目的。
  有些教学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静的客观事物,但他们则可以引发学生的内心之动。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则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观察、审题、记忆、作业、总结等方法,也是静的客观事物,学生将会根据这些经验,积极地开动脑筋去自学。
  三、外静内静
  这里的外静,指课堂的气氛的和谐平静;内静指学生心理的舒畅平静。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创造和谐平静的课堂气氛而努力;学生也应作必要的配合。这里应该处理好几个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真正做到师生“亲密有间”。“亲密”,可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有间”,可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求教。生生之间,团结互助,相互鼓励,不断交流,取长补短。真正做到生生“亲密无间”。“亲密”可以保证学生心理宽松;“无间”可以保证学生交流畅通。
  四、外动内静
  这里的外动指来自外来干扰之动。如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置学生于对立地位,动辄训斥,讽刺挖苦,容易出现彼此不满,相互排斥;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对立,相互嫉妒,或漠不关心,相互拆台,容易使思维受到影响。这样的外界干扰之动,就会使学生内心烦恼。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最大的毅力克制自己。有自我控制力,也是保证课堂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凡是有自我控制力的学生,头脑都比较理智,也有自知之明。外界的干扰之动还有一些,如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现象,教室附近有什么事或声音等,都是课堂学习的障碍。遇到类似情况,学生也要排除干扰,尽最大努力保持自己心理的平静。
  前面论及四点,前两点从教学双方而谈,后两点从心理素质而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处理好前者的动静问题,又要处理好后者的动静问题。这样就可以做到动中有动,静中有动,静中有静,动中有静,动静统一,协调递进。
其他文献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是不能简单地靠老师的讲解、要求来完成,而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及心理内化。教师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只起到外因的作用。要想使教材的理论变成学生自已的知识并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如果教学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作用发挥得再充分,也会收效甚微。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让
纵观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重分数、重技术、重规范、重标准,现代教育则素质化、能力化、创新化、多元化,实践证明,后者更为先进与科学。现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全面型的创造性人才,主张用影响的方式去润泽学生,去开启学生、激励学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美术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分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有特殊的内容与目标,它致力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审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能力,而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但也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初中英语教师虽然对英文写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许多农村教师平时上课和卷面讲评中,还是十分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对写作的讲评却轻描淡写。平时授课中对作文的教学也缺少必要的技能技巧和循序渐进的训练,往往临近考试才对学生进行突击培养,致使学生缺少写作方法与思路,经常
作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防疫体系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本文结合云龙县团结彝族乡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探讨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以促进当地畜牧
为评估某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对该猪场的种猪及不同日龄商品猪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种猪的免疫合格率均迭1
为适应高职教育,化学采用新教育方法。明确启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应从课程开发的必要性,设计前提、设计原则,设寸暑警.设计过程.设计实砻及保障入手。正确运用“行动导向”教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主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一体化进程,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统一体。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政策网络模型在解释欧盟政策过程时各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不足之处,把二者结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养殖业的现状,列举一些生态养殖的实例,寻找养殖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摘 要】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合作;潜能    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个人的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