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兴趣班,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星案例
  董洁(著名演员)的儿子顶顶最近迷上了跆拳道,于是董洁就打算带他去报个兴趣班。可是,顶顶到了现场才发现,跆拳道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有意思。董洁是怎么让儿子坚持下来的呢?(案例选自湖南卫视《妈妈是超人》)
  大众困惑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上兴趣班总是“三分钟热度”,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打退堂鼓。究竟是孩子的兴趣不足,还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呢?到底要不要坚持?如何坚持?
  张梅玲老师建议
  这个视频講的是顶顶妈妈想让孩子学跆拳道,但孩子到了现场,发现跆拳道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意思,萌发了不想学的念头。现在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兴趣班,但家长发现孩子一会儿想学这个,一会儿想学那个,是不是意志力不够呢?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年龄小的孩子说想要上某个兴趣班,并不是缘于他对某个活动的认识,而是出于一种好奇。所以,我认为,这个不是孩子意志力的问题。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对兴趣班兴趣转移的情况呢?第一,孩子发现活动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好玩,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做的,视频中的顶顶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第二,孩子的新鲜劲儿过了;第三,孩子不肯吃苦,学不进去,因为学习一项技能是非常枯燥的,需要坚持,而有的孩子坚持不了,就会发生兴趣转移的情况。其实,这三种情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为此担忧。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孩子多尝试,让孩子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
其他文献
不少人都听过一个关于财富、成功、健康的寓言故事。大意是讲:丈夫、妻子、女儿三人商量邀请财富、成功、健康三位老者中的其中一位来做客。最后全家人听了女儿的建议,邀请了健康。然而,当健康到来时,另外两位也紧随其后。  妻子吃惊地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了健康,为什么两位也随同而来?”两位老者道:“健康走到哪里,我们就会陪伴到哪里,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他。一旦离开,我们就会很快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们到哪
期刊
小朋友,画面中藏着四个汉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沿着线描一描、写一写吧!  看图猜一猜,这四个汉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期刊
小朋友,粗心的画家少画了斑马的部分身体,请你把斑马和对应的花纹用线连起来吧!  人行横道线为什么又叫作斑马线呢?
期刊
风儿轻轻吹
期刊
小编有话说:  在当前全社会鼓励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理财教育,希望让孩子早一点适应社会的主流趋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给孩子灌输“财富观”到底有利还是有弊呢?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认为,在当今社会,“理财教育”是应该进行,但主要对象应当是成年人。对孩子来说,真正应该对其进行的是消费教育。  理财教育“时髦”却不适合  现如今,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
期刊
静待花开,静观己变  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不自觉地跟着忙碌了起来,有时候会觉得累,却不懂得如何去调整。有了儿子以后,尽管生活更加忙碌了,但他却教会我用简单的眼光看待问题,让我明白了“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自己的影子”这句话的真谛。记得有一次我抱着孩子在马路边等着过马路,绿灯还没有亮,一群人就开始蜂拥着向前走,当中不乏有拉着孩子的。我刚想抬腿,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个孩子说:“为什么绿灯没亮,
期刊
“劳动之歌,咏唱不衰。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生命的法则,也是它最美的果实。”  ——5月,献给所有劳动者  五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地披上了绿衣,人间暖意重临。自然的神奇是上帝赐予的礼物,而世界的灿烂则是劳动者以汗水和双手铸成。君不见,那大地的绿衣上,绣满了“汗滴禾下土”的千万亩良田,是劳动者创造世界的印迹;君思忖,那泛黄的史书上,记载了
期刊
真人案例  毛豆在家就是“小皇帝”,家里的大人都围着他转,什么事情都以他为中心,而他也乐于指挥父母。但这样的亲子关系真的有利于毛豆的健康成长吗?毛豆的父母有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个巨大的错误呢?(案例选自儿童教育节目《超级育儿师》)  大众困惑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即4位老人、2位家长和1个孩子,孩子自然就成了家庭的中心,所有人都围着他转,而孩子也理所当然地习惯了这种亲子关系。可是
期刊
“你允许孩子犯错吗?”第一次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非常严格,以至于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妈妈很凶的样子:出去玩回来晚了妈妈会咄咄逼人地盘问;晚上练习数数(还在幼儿园期间),数错了就是一顿责备,有时还会被打;餐桌上对大人的话题很感兴趣问一下,也会招致严厉的数落……这些记忆一直深埋在我的内心,现在有了自己孩子了,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胆战心惊。对于这些伤害,直到今
期刊
小编有话说: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爱孩子:给孩子买最好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他游戏,尽可能地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是孩子在想什么,他喜欢什么,我们家长真的了解吗?当孩子用稚嫩的话语,一遍又一遍地向你汇报今天吃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我帮助哪个小朋友了,你会不会还想着手头的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然后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诉说呢?我想,大部分习惯忙碌的家长朋友都曾经这么做过。也许有人觉得对孩子不会造成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