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的历史大逻辑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yu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讀史时常感困惑,为什么历史上不少坚守正道的人常常不能得志、难以善终,而一些醉心名利、没有操守的人,反倒顺风顺水?
  比如屈原,他一生忠君爱民、正道直行,为了楚国的强大竭忠尽智、九死不悔,却连遭谗言陷害,被楚王疏远流放,最终心灰意冷投江而死;而公子兰、靳尚等人,阿谀奉承、奸佞卖国,却备受宠信重用。再如公子扶苏,他性情仁厚、素有贤名,却因政见而被秦始皇贬黜,后又遭胡亥、赵高等人陷害,守着忠孝之道自杀身亡;而昏庸无能的胡亥,却和赵高、李斯等人沆瀣一气,最终窃取了皇位。再如岳飞、林则徐等等,皆是坚守正道、忧国忧民之人,可结局甚是悲凉。
  凡读及此,往往令人心生疑窦:为什么坚守正道、厚德笃行之人,有时候反而难容于世,更难以实现抱负?是不是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圆滑世故,甚至舍弃原则、不择手段?如同屈原沉吟江畔时渔父所劝,“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守正者困厄,奸巧者通达,历史规律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本质并非如此。
  首先,并非所有坚守正道者都注定走向悲情。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周公姬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直言犯谏、坦荡无私的魏征……他们既持中守正,也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从长远视之,历史上的奸邪之辈,恰恰注定不能得以善终。如邓通、贾似道、魏忠贤、和珅等人,虽曾显赫一时,最终却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说到底,公道自在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行正道者,难以行之久远。
  历史如大江滚滚东去,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那些能经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能为生命留下重量、能让后人景仰的,无疑是坚持操守、正道直行的人。也正是这些守正之人,构筑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维度,托举起民族的精神脊梁。更何况,正道本来就不是求名索利的工具,不能以名利得失来评判守正之人。正道中不一定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但它定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令人景仰。
  守望正道,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涵养悲悯之心,如屈原一般“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需要我们胸怀豁达的得失观,像范仲淹一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需要我们有那么点傲骨和气节,像林则徐一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然,坚守正道并非空讲原则、不讲方法,也不是一味苛刻、不能包容。以豁达的眼光看待事物,以灵活的方式处理难题,方能做到既乐于守正,又善于守正。
  历史前行的轨迹总是曲曲折折、跌宕起伏,但纵览古今,它始终都在沿着一个方向奔涌,那就是正道。■
  孤山夜雨荐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14日
其他文献
古漪园的莲,真是美轮美奂。不仅美,每一种还都配上一个别致的名字。比如瑞秋,花的周围是一圈白色花瓣,托住中间一团嫩黄的花蕊,清丽端庄,莲叶却是红褐色的。犹如美剧《老友记》中的瑞秋,很可爱,从一个娇滴滴的千金大小姐到职场白领,变得成熟坚韧,什么都压不垮。火狐,应是妩媚妖娆的女子,紫色的纤细的花瓣层层叠叠,开得坦诚、彻底,如箭在弦上,根根作发射状。它的莲叶更冲击人的视角,竟是绿色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组成,别
期刊
对于我们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不相信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比如对独生子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出现在一个国家。而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
期刊
今天,大家对于教育问题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很糟糕。我认为这要一分为二来看的,中国的教相当好,但中国的育相当不够,教和育是两个概念。  其实,作为老师而言,让学生一辈子最容易记住你的,是从音乐、美术、体育里面告诉过他做人的道理。现在的孩子读书很好,但是做人的道理各方面差了很多。知识是可以传授的,是可以勤奋、努力学习的,但是文化是玩出来的,现在孩子玩的时间实在太少,我们老师玩的时间也很少。如果重新
期刊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有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红楼梦》作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定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众说纷纭莫一衷。喜怒哀乐皆由我,取意参差各西东。我就从中读出了刺贪劝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当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爷便被革职的贾雨村,因“身
期刊
如今,有不少人提倡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这有沒有错呢?也没有错,但是过于片面。如果学习、阅读的过程都是快乐的,那人人将来都可以做伟人,都可以做科学家。请不要忘记一句话:科学之门就是地狱之门!你以为做科学研究那么简单吗?选择这条道路,就像打开了地狱之门。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崎岖山路上前行,注定不那么容易,也不要幻想
期刊
1999年,有一本书风靡,书名是《格调》,副标题是“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这本书谈的是美国社会的阶层问题,认为造成阶层差异的,不只是收入水平,更是文化趣味和生活方式。这本书出版之后,不少人把它当作生活方式的指南。比如《格调》中提到,平民阶层最喜欢穿带着大logo的衣服,还喜欢戴棒球帽,平民阶层的家里,电视总摆在很显眼的位置。在生活方式上有所追求的人,看了这些描写,就会反着来。  一转眼20年过去了
期刊
最近,北京某医生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位血管病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术前被告知大约需要放置4个支架。手术中,医生发现病情比预估的复杂,决定再加一个支架。听到医生的讨论,处于局麻状态的病人突然说:“大夫,求求您别放了,我只有4个支架的钱。”医生一惊,没想到患者在默默数着支架。于是,他安慰患者说:“不必担心费用,另外一个支架的钱由我们垫付,啥时有钱啥时还。”  一个支架,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
期刊
前不久,一位市委书记在大会上痛批一些干部还存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等问题,并斥之为“新衙门作风”,引发热议和共鸣。  作风彰显形象,作风成就事业。党员干部的作风,折射工作态度乃至品行人格。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近年来,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党员干部不断扫除作风之垢,涤荡“四风
期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怀疑,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拿读书来说,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
期刊
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样天真地看世界。我的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  我们的概念教育开始得太早13岁以前的孩子,我主张不要跟他解释什么是“美”,什么是“古代”“现代”。如果带他到博物馆去,什么都不要对他解说。他一个是听不懂,还有一个是他会厌烦。就让他自己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