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怎么减负不减质,这是一个令教育工作者困扰的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的“少讲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着重分析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并结合具体实践,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少讲多学
一、问题研究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少讲多学”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学”,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多学,必然要求教师“少讲”,“少讲多学”真正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把预习、学习、练习、反馈留在课堂,使教室真正成为学堂而不是讲堂。
“少讲多学”的教學模式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少讲”,就是教师讲授时间缩短,讲授内容精练;“多学”,是指学生自学时间多、学习方法多、得到知识多、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检验是一种学习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这样,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演练,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全过程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由浅入深地深化理解,配以教师现场点拨,巩固知识点,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二、“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一)注重思维的训练
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把数学学科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学科,教学过程中他们不错过任何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少讲多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去模仿,而是让学生想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就会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不是让学生的活跃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他们课堂表面上可能是安安静静的,但学生的内部思维却在高速运转。
(二)注重问题的理解
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到了理解的重要意义,对理解倍加重视。“少讲多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和态度,注重移情思考。“少讲多学”通过学生自学,生生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交流三个层次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并不满足于学生“听懂了”教学内容。
(三)注重课堂的互动
“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互动,注重促使学生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并取得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关注师生互动,更要关注生生互动。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独特、奇异的提问与回答,并尽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做为主导起到穿插巩固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少讲多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少讲多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一)现标(1分钟左右)
简单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数学知识,掌握什么数学规律;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二)导学(2分钟左右)
学生自学前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以如何检测自学效果来引导学习重点。
(三)互动(22分钟左右)
1、多学(12分钟左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阅读、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识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2、少讲(10分钟左右)。(1)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争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后会的学生追赶先会的学生,会的学生向老师挑战。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和疑难点,让生生间的思维真正能够得到碰撞。(2)师生间汇报疑难点,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画龙点睛总结学生得到的规律方法。教师要对疑难点进行补充和适当拓展,通过追问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
(四)检验(15分钟左右)
学生完成检测性练习,当堂反馈。学生观察板演与习题,与自己的比较、找错;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形成规律。凡学生能解决的让其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知识点(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少讲多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谁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谁就能在轻负高质这条路上走得远。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了课堂教学的素质化。下面以《代数式》(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详细介绍本人数学教改的实践过程。
(一)现标
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如《代数式》一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例经历代数式概念生产的过程;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目标制定跳出了单纯“认知”的圈子,坚决不超教材,不增加教学内容,不加大教学难度。不仅如此,还对教材中凡学生通过自学就会了的,也大胆不教。这样极大地压缩了传授知识的时间,冲破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能力、习惯、情感、意志等的培养。明确并追求培养能力的目标,教师从上课到下课,讲得再好,学生再懂,但没有动手,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就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因为新课标明确规定不少知识都要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也就要形成能力。而学生听懂了,仅仅理解了,与形成能力还相距甚远。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注重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达什么要求,注重让学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注重读、写、说能力的提高。
(二)导学
《代数式》一课的自学指导设计:请你用8分钟时间先看一遍教材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代数式”?2、请你用代数式表示a与b的和的平方;a与b的平方的和;a与b的平方的和;a的立方根;a(a为非负数)的平方根。
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自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疑难点及自学的内容;用多少时间自学;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论,过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让学生在看一遍教材后能把握《代数式》一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即学生读书前,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对本课将要学习的重点有所把握,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什么是“代数式”和怎么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两个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三)互动
1、先让学生自学教材(8分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首先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要求学生找到“代数式”的概念,自学例1后思考导学中提出的问题2,注意问题间的区别和联系,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其次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少讲”作好准备。
2、分组合作,解决初级问题代数式的概念及导学中的问题(5分钟)。生生之间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用数学”的能力,分组合作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水平,组内要有优等生也要有后进生,使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间的争论,并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难问题,由先会的学生或教师解决疑难问题(9分钟)。教师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前两步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估计学生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教师给予肯定,并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导学中问题2:用代数式表示a与b的和的平方;a与b的平方的和;a与b的平方的和;a的立方根;a(a为非负数)的平方根。这个问题应该讲,而且一定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不讲,因为可以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在实际课堂中,有学生提出:类似是代数式吗?这时教师要强调代数式中含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符号,不含有等号或不等号。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称代数式。同时代数式与公式不同,公式是等式,但不是代数式。
(四)检验
1、用文字叙述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2、用代数式表示:
(1)已知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设乙数为X,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甲数
(2)甲种日记本每本x元,乙种日记本每本y元,用代数式表示购买10本甲种日记本和5本乙种日记本的总钱数是多少?
(3)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产品,甲每天加工x 只产品,乙每天加工y只产品,甲加工了 10天,乙加工了5天,試用代数式表示加工产品的总数?
3、探究活动一:如图:这棵树的高度是1.2米,在某时刻测得它影子的长度是2米,此时这棵树的高度是它影子的多少倍?
如果用L表示物体影子的长度,如何用代数式表示此时此地物体的高度?
该地某建筑物的影长为5.5米,那么此时它的高度是多少?
4、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
5、一个两位数为x,一个三位数为y,如果把y放在x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五位数。
当堂训练保证练习时间不少于8分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写上名字,同桌互改,可以由学生或老师公布答案,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反馈时安排时间大约7分钟。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上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克服学生困难的毅力,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针对性指导,改进教学。要求老师精选习题。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题目题目、按知识点分层次设计题目、题型应与中考吻合,设计题目时要重内容,不要追求形式。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要思路清晰,要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课后反思: 例题中都是根据文字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所以后来又增加了根据代数式自编文字题。教学时经过探索,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满堂灌”、把“练”压到课堂外的教学, “少讲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并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由过去教师教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索、追求、创新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当然,在“少讲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负责将学习内容加以组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把所学知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综合起来等形式来传递信息。每堂课前1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让他们看一遍教材,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学生看书阅读大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应引导学生逐一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重点是“导思”,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材的隐性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都能把握,所以这个环节老师的“导思”,非常重要。老师的引导主要表现在抓重点、明思路、解迷惑。当然形式多种多样:小组讨论、小辩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师将所收集到的学生自学中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提示或指点。师生在宽松开放的学习气氛中,共同探究、合作商讨、彼此争论、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适当的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在讨论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中国教育报,2001-9-19第4版
[2]丁新松,“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8,46
[3]戴荣,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J],江苏教育,2003(17),8
[4]张俊平,“洋思现象”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5(5)11
[5]苏婷,因为实在,所以有效[J],中国教育报2004-2-21日,第二版
作者简介:何月芳,女,中国致公党员。现工作于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从教16年,担任了7年年级组长,8年数学教研组长,并多次被评为区课改积极分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参加2006年—2009年的名师班,曾立项区重点课题《营造和谐化课堂教学氛围的研究》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多次获得区、市论文评比二、三等奖。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少讲多学
一、问题研究的意义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以“少讲多学”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学”,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多学,必然要求教师“少讲”,“少讲多学”真正把课堂主体还给学生,把预习、学习、练习、反馈留在课堂,使教室真正成为学堂而不是讲堂。
“少讲多学”的教學模式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少讲”,就是教师讲授时间缩短,讲授内容精练;“多学”,是指学生自学时间多、学习方法多、得到知识多、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检验是一种学习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这样,每一步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演练,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全过程都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由浅入深地深化理解,配以教师现场点拨,巩固知识点,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二、“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
(一)注重思维的训练
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把数学学科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学科,教学过程中他们不错过任何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少讲多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去模仿,而是让学生想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就会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不是让学生的活跃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他们课堂表面上可能是安安静静的,但学生的内部思维却在高速运转。
(二)注重问题的理解
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到了理解的重要意义,对理解倍加重视。“少讲多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和态度,注重移情思考。“少讲多学”通过学生自学,生生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交流三个层次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重视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并不满足于学生“听懂了”教学内容。
(三)注重课堂的互动
“少讲多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互动,注重促使学生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并取得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关注师生互动,更要关注生生互动。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独特、奇异的提问与回答,并尽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做为主导起到穿插巩固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少讲多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少讲多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一)现标(1分钟左右)
简单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数学知识,掌握什么数学规律;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二)导学(2分钟左右)
学生自学前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以如何检测自学效果来引导学习重点。
(三)互动(22分钟左右)
1、多学(12分钟左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阅读、独立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识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2、少讲(10分钟左右)。(1)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争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后会的学生追赶先会的学生,会的学生向老师挑战。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和疑难点,让生生间的思维真正能够得到碰撞。(2)师生间汇报疑难点,交流问题的答案,教师画龙点睛总结学生得到的规律方法。教师要对疑难点进行补充和适当拓展,通过追问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
(四)检验(15分钟左右)
学生完成检测性练习,当堂反馈。学生观察板演与习题,与自己的比较、找错;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指导学生归纳,形成规律。凡学生能解决的让其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那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知识点(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少讲多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谁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谁就能在轻负高质这条路上走得远。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了课堂教学的素质化。下面以《代数式》(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详细介绍本人数学教改的实践过程。
(一)现标
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明确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素质教育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如《代数式》一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例经历代数式概念生产的过程;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能力目标:
1、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目标制定跳出了单纯“认知”的圈子,坚决不超教材,不增加教学内容,不加大教学难度。不仅如此,还对教材中凡学生通过自学就会了的,也大胆不教。这样极大地压缩了传授知识的时间,冲破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把节省出来的大量时间、精力用于能力、习惯、情感、意志等的培养。明确并追求培养能力的目标,教师从上课到下课,讲得再好,学生再懂,但没有动手,就谈不上培养能力,就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因为新课标明确规定不少知识都要达到掌握、运用的程度,也就要形成能力。而学生听懂了,仅仅理解了,与形成能力还相距甚远。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注重明确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达什么要求,注重让学生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注重读、写、说能力的提高。
(二)导学
《代数式》一课的自学指导设计:请你用8分钟时间先看一遍教材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代数式”?2、请你用代数式表示a与b的和的平方;a与b的平方的和;a与b的平方的和;a的立方根;a(a为非负数)的平方根。
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自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疑难点及自学的内容;用多少时间自学;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论,过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让学生在看一遍教材后能把握《代数式》一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即学生读书前,让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对本课将要学习的重点有所把握,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以聚焦集思,不致使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什么是“代数式”和怎么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两个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三)互动
1、先让学生自学教材(8分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首先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要求学生找到“代数式”的概念,自学例1后思考导学中提出的问题2,注意问题间的区别和联系,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其次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积压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少讲”作好准备。
2、分组合作,解决初级问题代数式的概念及导学中的问题(5分钟)。生生之间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用数学”的能力,分组合作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水平,组内要有优等生也要有后进生,使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间的争论,并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难问题,由先会的学生或教师解决疑难问题(9分钟)。教师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前两步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估计学生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先让己掌握的学生讲,教师给予肯定,并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导学中问题2:用代数式表示a与b的和的平方;a与b的平方的和;a与b的平方的和;a的立方根;a(a为非负数)的平方根。这个问题应该讲,而且一定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而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不讲,因为可以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很少。在实际课堂中,有学生提出:类似是代数式吗?这时教师要强调代数式中含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符号,不含有等号或不等号。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称代数式。同时代数式与公式不同,公式是等式,但不是代数式。
(四)检验
1、用文字叙述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2、用代数式表示:
(1)已知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设乙数为X,用关于X 的代数式表示甲数
(2)甲种日记本每本x元,乙种日记本每本y元,用代数式表示购买10本甲种日记本和5本乙种日记本的总钱数是多少?
(3)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产品,甲每天加工x 只产品,乙每天加工y只产品,甲加工了 10天,乙加工了5天,試用代数式表示加工产品的总数?
3、探究活动一:如图:这棵树的高度是1.2米,在某时刻测得它影子的长度是2米,此时这棵树的高度是它影子的多少倍?
如果用L表示物体影子的长度,如何用代数式表示此时此地物体的高度?
该地某建筑物的影长为5.5米,那么此时它的高度是多少?
4、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
5、一个两位数为x,一个三位数为y,如果把y放在x的左边组成一个五位数,请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五位数。
当堂训练保证练习时间不少于8分钟,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写上名字,同桌互改,可以由学生或老师公布答案,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反馈时安排时间大约7分钟。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课上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的学习能力以及克服学生困难的毅力,同时也能较为准确地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针对性指导,改进教学。要求老师精选习题。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题目题目、按知识点分层次设计题目、题型应与中考吻合,设计题目时要重内容,不要追求形式。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答题要思路清晰,要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减轻了课外负担。
课后反思: 例题中都是根据文字的数量关系列代数式,所以后来又增加了根据代数式自编文字题。教学时经过探索,冲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抛弃了课堂上“满堂灌”、把“练”压到课堂外的教学, “少讲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着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疑难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并形成能力。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由过去教师教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索、追求、创新的过程。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当然,在“少讲多学、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负责将学习内容加以组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把所学知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综合起来等形式来传递信息。每堂课前15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让他们看一遍教材,把握新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事半而功倍。学生看书阅读大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应引导学生逐一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重点是“导思”,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思考不得法,不深入是常事,教材的隐性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都能把握,所以这个环节老师的“导思”,非常重要。老师的引导主要表现在抓重点、明思路、解迷惑。当然形式多种多样:小组讨论、小辩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教师将所收集到的学生自学中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提示或指点。师生在宽松开放的学习气氛中,共同探究、合作商讨、彼此争论、畅所欲言。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适当的讲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在讨论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遵循启发性教学原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吉林,专家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中国教育报,2001-9-19第4版
[2]丁新松,“洋思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8,46
[3]戴荣,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J],江苏教育,2003(17),8
[4]张俊平,“洋思现象”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5(5)11
[5]苏婷,因为实在,所以有效[J],中国教育报2004-2-21日,第二版
作者简介:何月芳,女,中国致公党员。现工作于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从教16年,担任了7年年级组长,8年数学教研组长,并多次被评为区课改积极分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参加2006年—2009年的名师班,曾立项区重点课题《营造和谐化课堂教学氛围的研究》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多次获得区、市论文评比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