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初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尊重欣赏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巧问巧疑,多思多论,注重知识延伸,使学生“会学”“善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尊重欣赏鼓励巧问巧疑知识延伸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做到“会学”、“善学”,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的大小影响很大。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设计导语: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们打抱不平,“替天行道”, 杨志就是《水浒》中“一百单八将”之一。通过这个导语,激起了学生对杨志与《水浒》的关注,将自己以往听说过的故事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融入本文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尊重欣赏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关键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尊和自信,并且迁移到生活中。要在课堂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师生推心置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在语文课堂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一跃变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上,注重鼓励学生在别人面前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把自己的成功之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懂之处在小范围内试着解决,仍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探究中发现,在比较中辨析,在辨析中求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巧问巧疑,多思多论,拓展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有所认识,找出问题所在,理清问题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充分交流探究,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共同提高。教师要适时的给予点拨,加以鼓励,要十分珍惜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香菱学诗》时,一同学大胆发言:我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发现林黛玉心眼窄,喜欢使性子,似乎没有薛宝钗好接近,怎么可能香菱求她教诗,她就爽快答应了,而且教得挺认真,我怀疑曹雪芹当初写作时把她和宝钗张冠李戴了(学生大笑)。学则须疑,疑而有问,问而有答,师生互动,正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五、注重知识延伸,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在讨论探究环节,要特别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没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不向学生说“不”,而要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独辟蹊径,使学生不受压抑,思维始终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
教学《杨修之死》时,最后设计了学生自由辩论环节:“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这节课请大家围绕“杨修之死”话题展开自由辩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设置自由辩论环节,展开竞赛式学习,学生参与兴趣浓,参与面广,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自主钻研文本,个性得到彰显,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从语文固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入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汲取知识,让学生充分表现才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金州.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4]徐学福等.名师讲授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自主学习意识尊重欣赏鼓励巧问巧疑知识延伸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做到“会学”、“善学”,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高低对学习效果的大小影响很大。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深入的、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新颖有趣的课前导入,最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设计导语:梁山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们打抱不平,“替天行道”, 杨志就是《水浒》中“一百单八将”之一。通过这个导语,激起了学生对杨志与《水浒》的关注,将自己以往听说过的故事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就会融入本文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尊重欣赏鼓励学生,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关键在于激发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尊和自信,并且迁移到生活中。要在课堂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会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师生推心置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意义重大。在语文课堂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倡多角度、有个性的阅读。让学生在多种见解中产生思想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地听老师讲课,一跃变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上,注重鼓励学生在别人面前陈述自己的学习成果,把自己的成功之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懂之处在小范围内试着解决,仍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探究中发现,在比较中辨析,在辨析中求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巧问巧疑,多思多论,拓展学生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有所认识,找出问题所在,理清问题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充分交流探究,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共同提高。教师要适时的给予点拨,加以鼓励,要十分珍惜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香菱学诗》时,一同学大胆发言:我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发现林黛玉心眼窄,喜欢使性子,似乎没有薛宝钗好接近,怎么可能香菱求她教诗,她就爽快答应了,而且教得挺认真,我怀疑曹雪芹当初写作时把她和宝钗张冠李戴了(学生大笑)。学则须疑,疑而有问,问而有答,师生互动,正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五、注重知识延伸,鼓励学生敢想敢说。
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在讨论探究环节,要特别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没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不向学生说“不”,而要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独辟蹊径,使学生不受压抑,思维始终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
教学《杨修之死》时,最后设计了学生自由辩论环节:“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这节课请大家围绕“杨修之死”话题展开自由辩论,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设置自由辩论环节,展开竞赛式学习,学生参与兴趣浓,参与面广,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自主钻研文本,个性得到彰显,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从语文固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入手,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汲取知识,让学生充分表现才能,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郑金州.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3]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4]徐学福等.名师讲授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