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推动下,翻转课堂的成功运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授课方式带来新的启示。微信的普遍应用,更是为小学翻转课堂的开展带来无限可能。本文意在设计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小学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具体的教学实例,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中小学阶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小学阶段 翻转课堂 微信 教学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捷人类衣食住行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传统教学教育理念的冲击。近年来,翻转课堂理念的引入,以及家校沟通平台——微信的广泛使用,都无疑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因此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一、基于微信的小学阶段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微信这一公众平台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学习资料,在课上对课前所观看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沟通与探索,随后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形成学生优先自主、开放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的小学阶段语文翻转课堂教学,首先能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1]。其次,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家校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不受时空限制地答复家长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最后,促进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独立探索能力。学生可以在课下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小组内多人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和实时对讲等功能实现对所学内容的交流与共享。
二、基于微信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利用微信的相关功能,建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立足以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做好重点内容的预习;设置简单易懂、实操性强的学习任务,并将题量适中的随堂练习和课后检测题,作为素材保存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便实时发布。基于上述过程,小学生便可在有效时间内自主学习关键、重点知识,同时也能在课前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实时解决不懂的问题。而对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以留言的形式,留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做进一步的讨论。
课中,教师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明晰学生尚存疑虑的地方,并将此作为课堂导入,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内,教师可通过各小组的辩论和组内辩论的形式,就争议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再根据各组学生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反馈,最后进行知识点上的总结,并出示对应知识点测试题,学生完成测试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完成课堂内教学。
课后,首先,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阅,然后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整理在微信群里共享讨论;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以私聊的形式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其次,教师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成果打包成资源共享库,并以关键词提取的形式分享至公众号后台。最后,学生可利用上述教师和小组分享的资源,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添加标签备注,便于后期安排自主复习。
三、以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
搭建好微信公众平台后,我们以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为教学内容,展开翻转课堂教学。
课前,教师将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微课视频发布在“微预习”版块中,并设置四会字、二会字、文本朗读、词语运用、主要内容、及中心主旨等子板块;结合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重、难点均匀分配成六个板块任务,发布在“微预习”版块的子菜单中。学生在微信上浏览相关资料和观看教学视频后,快速、自由组合成六个学习小组,建立微信群,并完成相应的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除此之外,教师需将课堂上需要的测试题发布在“微测评”版块“课堂测试”子菜单中;将课后练习作业,上传并保存在微信后台素材库以便实时发布。
课中,教师通过课文朗读的形式检测学生们的对二会字和四会字的预习成果,然后借助情景对话的形式进一步梳理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句子“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和“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动作表演等形式感受关键词“飞快地”的运用;通过各小组自由辩论和组内讨论的形式逐步揭示本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最后,教师将各小组将所得结论和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测试,并发布课后测试题。
课后,学生独立完成“微测评”里的作业后提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结合学生的测试成绩以及的课堂表现评定最终成绩。针对在学生提交的作业中,出现的“的”“地”不分的问题,可通过微信私聊发给学生,而对于中心主旨偏离的问题,可整理在微信群里共享讨论。教师将六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压缩成资源包,以四会字、二会字、文本朗读、词语运用、主要内容、及中心主旨六个关键词的形式分享至公众号后台。最后,学生可利用分享的资源,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添加标签备注,便于后期安排自主复习。
基于微信的小学语文翻轉课堂教学确实有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视频、学习任务、测评的设计与对课堂节奏的把控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张芊,牛路路,田斌强,邵惠芳.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以栽培学课程的微信小程序开发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6).
关键词: 小学阶段 翻转课堂 微信 教学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捷人类衣食住行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传统教学教育理念的冲击。近年来,翻转课堂理念的引入,以及家校沟通平台——微信的广泛使用,都无疑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因此小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
一、基于微信的小学阶段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
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微信这一公众平台观看教学视频,阅读学习资料,在课上对课前所观看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沟通与探索,随后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练习和作业,形成学生优先自主、开放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的小学阶段语文翻转课堂教学,首先能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趣味性 [1]。其次,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家校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不受时空限制地答复家长和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最后,促进小组协作式学习,培养独立探索能力。学生可以在课下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通过小组内多人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和实时对讲等功能实现对所学内容的交流与共享。
二、基于微信的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利用微信的相关功能,建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立足以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做好重点内容的预习;设置简单易懂、实操性强的学习任务,并将题量适中的随堂练习和课后检测题,作为素材保存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便实时发布。基于上述过程,小学生便可在有效时间内自主学习关键、重点知识,同时也能在课前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形式,实时解决不懂的问题。而对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以留言的形式,留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做进一步的讨论。
课中,教师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测,明晰学生尚存疑虑的地方,并将此作为课堂导入,展开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内,教师可通过各小组的辩论和组内辩论的形式,就争议较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再根据各组学生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反馈,最后进行知识点上的总结,并出示对应知识点测试题,学生完成测试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完成课堂内教学。
课后,首先,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阅,然后就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整理在微信群里共享讨论;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则以私聊的形式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其次,教师将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成果打包成资源共享库,并以关键词提取的形式分享至公众号后台。最后,学生可利用上述教师和小组分享的资源,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添加标签备注,便于后期安排自主复习。
三、以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
搭建好微信公众平台后,我们以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为教学内容,展开翻转课堂教学。
课前,教师将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微课视频发布在“微预习”版块中,并设置四会字、二会字、文本朗读、词语运用、主要内容、及中心主旨等子板块;结合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重、难点均匀分配成六个板块任务,发布在“微预习”版块的子菜单中。学生在微信上浏览相关资料和观看教学视频后,快速、自由组合成六个学习小组,建立微信群,并完成相应的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除此之外,教师需将课堂上需要的测试题发布在“微测评”版块“课堂测试”子菜单中;将课后练习作业,上传并保存在微信后台素材库以便实时发布。
课中,教师通过课文朗读的形式检测学生们的对二会字和四会字的预习成果,然后借助情景对话的形式进一步梳理主要内容;教师出示句子“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和“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动作表演等形式感受关键词“飞快地”的运用;通过各小组自由辩论和组内讨论的形式逐步揭示本篇课文的中心主旨。最后,教师将各小组将所得结论和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测试,并发布课后测试题。
课后,学生独立完成“微测评”里的作业后提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结合学生的测试成绩以及的课堂表现评定最终成绩。针对在学生提交的作业中,出现的“的”“地”不分的问题,可通过微信私聊发给学生,而对于中心主旨偏离的问题,可整理在微信群里共享讨论。教师将六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压缩成资源包,以四会字、二会字、文本朗读、词语运用、主要内容、及中心主旨六个关键词的形式分享至公众号后台。最后,学生可利用分享的资源,使用微信的收藏功能添加标签备注,便于后期安排自主复习。
基于微信的小学语文翻轉课堂教学确实有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视频、学习任务、测评的设计与对课堂节奏的把控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 张芊,牛路路,田斌强,邵惠芳.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探索——以栽培学课程的微信小程序开发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6).